202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28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28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1 11:30:22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十八单元 人口迁徙、
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拓展深化〕
一、人口迁徙对区域的影响
迁徙民族 迁徙时间 迁徙方向 对区域的影响
印欧人早 期迁徙 公元前2千纪初期起,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迁徙民族 迁徙时间 迁徙方向 对区域的影响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大月氏 人西迁 公元前 2世纪 中亚 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中国少数 民族内迁 3—6世纪 中原 匈奴人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促进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北方人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国北方 人民南迁 中国 南方 迁徙民族 迁徙时间 迁徙方向 对区域的影响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日耳曼民 族大迁徙 3—6世纪 罗马帝国 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人 7世纪开始 西亚、北非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对文化的影响
(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变迁(如寒冷期的到来、游牧民族的定期迁徙)、淡水的多少(如水源的污染)、土壤的肥瘠(如土壤沙化)、矿产的贫富(如新矿产的开采、制造业的发展)、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水旱灾害、地震、火山喷发)等。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先进经济和文化地区的吸引、摆脱经济生活的压力)、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如交通条件的改善)等。
(3)政治因素:国家的政策(如屯垦戍边)、政治的变革(如王朝更替)、战争的影响(如统治阶级的内乱、殖民战争)等。
(4)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的差异等。
总之,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分布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
(二)人口迁移对文化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文化互化与文化融合的影响
(1)一个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拥有不同文化的两个人口集团之间必然发生接触,就会出现文化的涵化、互化与融合甚至冲突的过程。
(2)人口迁移,导致两种或多种文化相互接触,形成吸纳整合、兼容、创新的文化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会导致不同文化彼此都发生改变,在互化的基础上混合形成一个新文化系统。如美国,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充分的交流和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一个新的多元的美利坚文化也因此产生。
2.人口迁移对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文化冲突的影响
人口迁移使两种或多种不同文化系统发生接触,文化冲突就成为必然。一个人口集团迁移到另一个人口集团所在的地区,必须面对两个拥有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化考验,或是拒绝,或是接受,或是在双方的冲突中消除隔阂,取长补短,达到新的融合。
(2)人口迁移对文化整合的影响
人口迁移使拥有不同文化的人口群体相互接触和交流,各种文化之间,包括各种新文化之间,各种新文化与原有文化之间会出现一个相互适应、相互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这就产生了文化的整合。(共58张PPT)
第二十八单元 人口迁徙、
文化交融与认同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时空坐标
线索1:人口迁徙。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等,也造成了规模日益增长的难民群体。
线索2:文化交融与认同。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现代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新课题。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既是多样文化广泛接触、交流与传播的历程,也是不同文化交融的过程。
主干线索
第57讲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主干梳理 · 理思路
考点探究 · 释难点
典例研习 · 立标杆
课标定位 · 明考向
课标定位 · 明考向
课程 标准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主干梳理 · 理思路
一、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起源:印欧人起源于____________,他们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2.迁徙: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东欧平原
〔概念阐释〕
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构成了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背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历史和现实,深刻塑造和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3.影响
(1)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____________。
(2)公元前6世纪,______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_________。
(4)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南亚地区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
赫梯帝国
波斯
希腊人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第一轮迁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1)在中国北方,匈奴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__________,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2)在欧洲,日耳曼人在与____________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贵霜帝国
罗马帝国
2.第二轮迁徙(3—6世纪)
(1)在中国
①匈奴人逐步内迁,并在中原地区建立______。
②部分北方人民因______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在欧洲,日耳曼人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_______________。
(3)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政权
战乱
西罗马帝国
3.影响
(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____________,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在吸收____________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政治格局
其他民族
二、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背景: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______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2.变化
(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①直接原因: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传染病的流行。
②结果:造成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了____________的兴起。
美洲
奴隶贸易
(2)大量非洲黑人进入美洲
①概况:大约从____________开始,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做奴隶。
②影响: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为美洲的_________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3)大量欧洲人来到美洲,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16世纪
种植园
3.影响
(1)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2)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____________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欧洲文化
[拓展]近现代人口迁徙
阶段 时间 特点
第一 阶段 从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中叶 一是从人口迁移的动机来看,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完全是以侵略、掠夺和抢占为目的的洲际性人口大迁移。二是从人口迁移的规模来看,这一阶段从欧洲迁入美洲的人数有限,规模不大。三是对非洲黑人采取强制性国际间集体移民
第二 阶段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叶 一是迁入美洲的欧洲移民数量大大增加,规模空前。二是非洲黑人仍是美洲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阶段 时间 特点
第三 阶段 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中叶 一是欧洲人口向美洲迁移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二是迁入拉丁美洲和美国的欧洲移民素质有很大不同。欧洲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都愿意去美国,而迁往拉丁美洲的多是欧洲农村破产逃亡的人。三是大量的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等被西方国家拐骗到美洲,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第四 阶段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 一是美洲从国际人口迁移的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二是拉美各国之间的国际人口迁移现象增多
[拓展]美洲移民文化的特征
(1)混血后代是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2)欧洲文化为主导。
(3)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同时维持着自身文化特征。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____________和新西兰。
(2)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立牧场。
(3)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_________迅速发展起来。
[拓展]英国对大洋洲殖民扩张的影响
英国对大洋洲的扩张造成原住民大量减少,给原住民造成灾难,但也将欧洲技术和生产方式带入大洋洲,客观上促进了大洋洲经济的发展。
澳大利亚
采矿业
2.结果: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______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拓展]近代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
(1)欧洲人口向美洲新大陆迁移。
(2)非洲黑人被贩往美洲。
(3)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迁往东南亚、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欧洲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背景 19世纪初,____________受到限制,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概况 开始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____________
美国 华工是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澳大利亚 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影响 在各地形成_________,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黑奴贸易
华工出国
唐人街
[拓展]近代中国海外移民
1.原因
(1)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等地的掠夺开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 19世纪初,奴隶贸易受到限制,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中国成为列强的掠夺目标。
(2)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传统农业、手工业衰落,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
(3)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4)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
2.影响
(1)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海外移民对迁入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举世公认。
(2)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国介绍外国文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发展。
三、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背景:_______________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2.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1)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90年代,____________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经济全球化
中东产油国
东欧国家
3.影响: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体力劳动。
(2)20世纪80年代,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移民中的“____________”,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精英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背景:战争和____________、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原因造成了难民问题。
2.表现: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______,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_________等地区。
3.救助
(1)1950年,联合国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
(2)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4.现状: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____________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救助难民任重道远。
地区冲突
欧洲
东南亚
联合国难民署
人道主义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背景:全球化时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移民社会形成____________的移民文化。
2.美国
(1)表现: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____________文化。
(2)影响: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____________问题。
多元一体
美国移民
文化认同
〔概念阐释〕
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本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即是该国自立于世界的伟大精神力量。
3.新加坡
(1)背景
①19世纪以来,_______________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
②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____________和国际化都市。
苏伊士运河
贸易大港
(2)影响
①新加坡的____________和谐共处,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②马来语、华语、英语和____________均为官方语言;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多元文化
泰米尔语
考点探究 · 释难点
主题 1
认识古代民族大迁徙
[史料一]公元前18 世纪至公元前 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印欧人的第二次大迁徙因公元3世纪起匈奴人的西进而引发……难民们冲破罗马帝国边境,并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全线崩溃。
[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欧游牧民族的两次大迁徙的不同原因及影响。
[提示]原因:第一次,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第二次,匈奴人的西进。
影响:第一次大迁徙冲击了古文明,也导致了众多新古典文明的出现,如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等。第二次大迁徒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一些新国家的崛起。
[史料二]两晋、唐、宋时,北方人口多是在战乱发生、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南迁的,迁移的方式往往是整个家族的行为,即举族迁移,并在迁移地聚族而居、聚乡而居。明清时期的移民主要是为寻求更为优越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流动的。因而,这种流动更具有经济特色,或者说,他们是经济移民而非政治移民。即使在洪武大移民时期,也是将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迁往人口稀少地区。人口流动的方式,一般是个人或小家庭的流动,即使是同一家族乃至同一家庭的成员,也未必聚族而居,更不用说聚乡而居。他们融入当地居民之中,或与他乡移民、他省移民杂居。从这一意义说,他们更少有安土重迁的情结,从中也可以看出社会进步所发生的作用。
——摘编自方志远《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
[问题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移民的阶段性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提示]特点:移民方向,两晋、唐、宋时期由北向南迁移,明清时期是由人口密集地区向人口稀少地区流动。
影响:两晋、唐、宋时期的移民,有利于江南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交融。明清时期的移民,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思想观念更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主题 2
认识近现代人类迁徙
[史料三]欧洲各国移民政策的严厉化,是全球化以来西方社会反移民情绪上升的反映,其直接原因是西方社会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移民问题”。第一,“移民问题”首先集中在移民对西方民众经济状况的影响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各国为缓和社会矛盾,逐步建立起了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福利制度。高水平的福利和较多的工作机会吸引着大批移民进入欧洲,加重了欧洲人的担心。第二,“移民问题”同西方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近年来,欧洲各国的犯罪率不断上升,恐怖活动猖獗,社会治安成为欧洲民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多数欧洲人认为犯罪和移民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第三,“移民问题”易引起文化冲突。
——摘编自金喜在、孔德威《全球化时代
欧洲各国移民政策的调整》
[问题3] 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移民进入欧洲产生的影响。
[提示]影响:西方社会反移民情绪上升;冲击了西欧各国的劳动力就业;西欧各国的犯罪率上升,恐怖活动猖獗;加剧了不同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西欧各国移民政策趋向严厉化等。
[史料四]希特勒上台以后,推行种族主义政策,使得 50万犹太人被迫流亡他乡,美国接收了这些难民中的四分之一,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得世界科技文化中心发生了一次洲际大转移,从欧洲转移到了北美洲,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
——摘编自李工真《文化的流亡》
[史料五]
[问题4] 综合史料四、五,简析人口迁移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提示]影响:使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蓄积了大批人才,导致美国移民比例日益增长,使美国社会存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拓展]对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认识
1.原因
(1)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跨国公司的推动。
(2)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2.特点
(1)从原因上看: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造成的。
(2)从路线上看:主要从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
(3)从方式看:主要是自愿方式。
(4)从发展趋势上看:出现精英迁移的新趋势,国际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多。
(5)从影响上看:国际间人口移动数量大,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3.影响
(1)对迁入国
①积极:增加人力资源,弥补本国劳动力的不足,起到促进迁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国际人口迁移对迁入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多元兼容的移民文化。
②消极:移民特别是难民的大量涌入,加剧了世界部分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了某些地区不安定的因素。由于大量移民特别是非法移民的涌入,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因而,加剧了社会矛盾。
(2)对迁出国
①积极:缓解了发展中国家高速增长的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使移民迁出国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更多的就业和工作机会。
②消极: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进而影响迁出国经济的发展。
典例研习 · 立标杆
1.(2025·北京海淀)考古证据表明,欧亚草原的牧民率先培育出优质马种。公元前5世纪起,南下的游牧族群与中国北方民族交往频繁。公元前4世纪末,以赵国为代表的战国诸国开始“胡服骑射”等改革。这说明(  )
A.印欧人的迁徙对西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B.农耕与游牧民族的交流促进中华文明发展
C.汉代以前已形成贯穿欧亚大陆的贸易网络
D.交通工具革新使全球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欧亚草原的牧民培育出优质马种,南下的游牧族群与中国北方民族交往频繁,战国时期,以赵国为代表的诸国开始“胡服骑射”等改革,说明农耕与游牧民族的交流促进中华文明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印欧人的迁徙对西亚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汉代以前尚未形成贯穿欧亚大陆的贸易网络,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交通工具革新使全球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排除D项。
2.(2023·湖北高考·6)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容如“海禁”等规定被逐渐打破,还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保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说明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变化,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这体现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国内法的影响,但这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清政府并未采取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项。
3.(2025·太原)在17世纪西欧探险家和移民的日记中,有诸多关于皮毛贸易的文字:“当地人手捧各类皮毛与我们交易……我们则用玻璃珠、小刀、斧子一类的东西来交换。”这一时期,当地的印第安人不仅乐于换取欧洲人的精致手工品,还乐于仿制欧洲商品,比如用陶器仿制欧洲的铁锅等商品。这说明(  )
A.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促进美洲社会转型
B.美洲印第安人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
C.美洲的发现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D.殖民掠夺使美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答案] C
[解析] 材料显示17世纪的西欧与美洲有诸多关于皮毛的贸易,而这一时期印第安人乐于换取欧洲人的精致手工品和仿制欧洲商品,说明美洲的发现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C项正确;材料仅显示出西欧与美洲贸易对美洲人生活的影响,未涉及美洲社会转型、印第安人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等方面,排除A、B两项;仅凭西欧与美洲的皮毛贸易不能得出殖民掠夺使美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结论,排除D项。
4.(2025·杭州一模)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几百个苦力(华工)……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夏威夷群岛)等印记。”这一批华工(   )
A.为提升中国一战后的地位作出贡献
B.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
C.在各地形成唐人街传播着中华文化
D.自愿签署契约出国获取了巨额利润
[答案] C
[解析] 据本题材料“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清政府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大量华工被掠卖至世界其他地区,他们在海外聚居并将中国文化传播至异国他乡,C项正确;此时还未开始一战,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及华工被掠卖到加利福尼亚,未提及他们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排除B项;部分华工并非自愿且不可能获得巨额利润,排除D项。
5.(2023·江苏高考·16)下表列举了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综合表中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  )
国名 秘鲁 墨西哥 阿根廷 哥伦比亚 玻利维亚
起源 印第安语 印第安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含义 玉米之仓 太阳神 白银 哥伦布之国 玻利瓦尔之国
A.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多种文化同时并存
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殖民色彩日益浓厚
[答案] B
[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现代拉美国家名称有的源于印第安语,有的源于西班牙语,其含义或是土著印第安人的物产、神灵,或是西方殖民国家追求的价值、英雄人物,或是拉美国家的民族英雄等,表明多种文化同时并存,B项正确;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从而引发了拉美独立运动,而不是出现在独立后的现代拉美国家,排除A项;表中的“白银”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观念,与农业经济发达不符,排除C项;尽管表中信息存在着殖民主义的影响,但独立后的现代拉美国家应是去殖民化,而不是殖民色彩的日益浓厚,排除D项。
6.(2023·辽宁高考·16)2001年,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创立国际移民对话机制,秉持“开放和自由原则”“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让他们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讨论,“分享特定移民问题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做法”。该机制(   )
A.有利于国际移民问题的协调合作
B.促进了移民社会文化认同
C.促使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
D.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联合国创立国际移民对话机制,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这有利于国际移民问题的协调合作,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移民社会文化认同,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排除C项;材料主要与移民问题相关,未涉及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