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预习衔接.夯实基础.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预习衔接.夯实基础.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7 21: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秋 定边县期中)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有来自南方的印文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有来自西北的青铜战斧和环首刀,有来自东方的酒器,有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当时存在(  )
A.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B.较为成熟的农业生产
C.技艺成熟的青铜工艺 D.较为鲜明的贫富分化
2.(2024秋 同安区期中)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名称中“燕、赵、齐、鲁、晋、楚”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3.(2024秋 宝鸡期末)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4.(2024秋 綦江区期末)“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士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5.(2024秋 惠山区期中)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2024秋 法库县期末)《礼记 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7.(2024秋 桂平市期末)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8.(2024秋 霞山区校级期末)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9.(2024 望城区模拟)在安阳殷墟,考古发现了奴隶主的墓葬区,每座墓要殉葬奴隶数十人,甚至数百人,证实了《墨子》中的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这说明(  )
A.所有的历史文献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唯一依据
C.商朝的刑罚比较严酷
D.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10.(2024 桐柏县一模)西周时期,政府在较大市场设司市,下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制发买卖契券的“质人”,来加强市场管理。这表明当时(  )
A.政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商业发展践行契约精神
C.政府强调以农业为根本
D.限制个体商户经商行为
11.(2024秋 微山县校级月考)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12.(2024 巴林左旗校级模拟)《三字经》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早期文明的起源
13.(2024秋 迁安市期末)“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2024 枣庄二模)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疆土 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民族交融
15.(2024 茅箭区一模)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6.(2024秋 潍坊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17.(2024秋 泗阳县期末)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18.(2024 澧县一模)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19.(2024秋 槐荫区期末)《礼记 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秋 定边县期中)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有来自南方的印文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有来自西北的青铜战斧和环首刀,有来自东方的酒器,有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当时存在(  )
A.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B.较为成熟的农业生产
C.技艺成熟的青铜工艺 D.较为鲜明的贫富分化
【分析】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有来自南方的印文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有来自西北的青铜战斧和环首刀,有来自东方的酒器,有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可知,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来自许多不同的地方,这说明当时存在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验证当时存在较为成熟的农业生产、技艺成熟的青铜工艺、较为鲜明的贫富分化,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当时存在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2.(2024秋 同安区期中)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名称中“燕、赵、齐、鲁、晋、楚”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燕、赵、齐、鲁、晋和楚都源于西周分封制出现的诸侯国。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C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王位继承方式,排除A项;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开创了王位世袭制,排除B项;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3.(2024秋 宝鸡期末)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1)依据“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可知,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众诸侯拱卫京师,形成京师的中心地位,故称“中国”。“何尊”的出土,有助于研究西周的分封制度(适用性),作为第一手材料,印证了文献典籍的记载(可信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故选:A。
【点评】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4.(2024秋 綦江区期末)“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士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的了解,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做。
5.(2024秋 惠山区期中)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状况。
【解答】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中规定地位高的人用的鼎多,地位低的人用的鼎少,可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西周时期等级森严的社会特征。
6.(2024秋 法库县期末)《礼记 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分析】本题以《礼记 礼运》中的一段文字为切入点,考查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可知,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禹死后,启继承了王位,“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夏朝建立的时间及其建立的意义。
7.(2024秋 桂平市期末)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题干关键信息“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解答】据题干“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关键信息“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的扩展,中原文明的扩展,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分封制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8.(2024秋 霞山区校级期末)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分析】本题以西周等级制度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解答】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材料“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反映的正是西周分封制下森严的等级制度。
故选:A。
【点评】本题以西周等级制度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说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9.(2024 望城区模拟)在安阳殷墟,考古发现了奴隶主的墓葬区,每座墓要殉葬奴隶数十人,甚至数百人,证实了《墨子》中的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这说明(  )
A.所有的历史文献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唯一依据
C.商朝的刑罚比较严酷
D.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的关系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在安阳殷墟,考古发现了奴隶主的墓葬区,每座墓要殉葬奴隶数十人,甚至数百人,证实了《墨子》中的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可知,这是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可以相互印证,选项D正确;“所有的历史文献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唯一依据”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B项;“商朝的刑罚比较严酷”对题干的理解过于片面,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史实。
10.(2024 桐柏县一模)西周时期,政府在较大市场设司市,下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制发买卖契券的“质人”,来加强市场管理。这表明当时(  )
A.政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商业发展践行契约精神
C.政府强调以农业为根本
D.限制个体商户经商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周朝的商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西周时期管理市场的措施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时期,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与人员管理商品的交易,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契约精神,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政府强调以农业为根本,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限制个体商户经商行为,而是管理市场交易,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商业政策,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2024秋 微山县校级月考)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需要考生掌握二里头文明的特点。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出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A项正确;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与商朝、西周和东周无关,排除B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24 巴林左旗校级模拟)《三字经》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早期文明的起源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解答】由材料“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可知,材料中主要涉及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B项符合题意;A项与秦朝有关,排除;C项与夏商周时期不符,排除;D项与原始社会时期有关,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是考查的重点,掌握相关知识。
13.(2024秋 迁安市期末)“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的建立。重点掌握夏启继承地位的史实。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14.(2024 枣庄二模)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疆土 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民族交融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可知,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疆土。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疆土,不是确立了等级制度、实现了富国强兵、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疆土。
15.(2024 茅箭区一模)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分析】本题以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为依托,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知识。
【解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主王朝。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夏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6.(2024秋 潍坊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分析】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解答】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可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历经能力。
17.(2024秋 泗阳县期末)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分析】本题以年代尺为依托,考查商朝的建立。
【解答】观察年代尺②处应该是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更迭。
18.(2024 澧县一模)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度,注意题干的正确识读。
【解答】根据题干“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可知,西周的分封制下,分封诸侯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国家统治,C符合题意;题干内容与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军队实力无关,排除AB;西周时期,封建专制还没有确立,秦朝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的分封制度。
19.(2024秋 槐荫区期末)《礼记 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天下为家”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世袭制。
【解答】“天下为家”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