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秋 宁津县期中)如表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的作用是(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B.不利于儒家思想的持续发展
C.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繁荣
D.各学派思想政治观点的不同
2.(2024秋 建邺区期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下列主张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以柔克刚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3.(2024 兴隆台区校级一模)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4.(2024 滁州二模)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经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他还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这位思想家应该属于哪一学派(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5.(2024秋 福田区校级期末)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6.(2024秋 平舆县期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
A.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B.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C.墨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D.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7.(2024 邹城市校级模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
8.(2024 泰山区模拟)如图,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统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关注民生 D.尊崇儒术
9.(2024秋 沙坪坝区校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10.(2020 广东)“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11.(2024 金昌三模)《论语》记载孔子话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 )
A.民本思想 B.无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爱思想
12.(2024 邛崃市模拟)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13.(2024秋 广陵区校级期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14.(2024秋 天桥区期末)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15.(2024 肇源县开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16.(2024 文昌一模)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17.(2024 东港区校级三模)“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据此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 )
A.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
B.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
C.有教无类,发展私塾教育
D.著书立说,宣扬儒家思想
18.(2024秋 庆云县月考)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9.(2024 深圳模拟)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其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是( )
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百家争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秋 宁津县期中)如表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的作用是(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B.不利于儒家思想的持续发展
C.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繁荣
D.各学派思想政治观点的不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表格中展示了儒家、墨家、法家的核心思想,以及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民为邦本”,墨家的“兼爱”,法家的“尚法”等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一定的体现和影响。这充分说明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在后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A项正确;B项说百家争鸣不利于儒家思想的持续发展,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百家争鸣的环境反而促进了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为儒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借鉴,排除B项;C项说百家争鸣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繁荣,这是其在当时的作用,但表格中更多体现的是对后世的影响,而非仅仅是在战国时期的作用,排除C项;D项说各学派思想政治观点的不同,这只是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没有揭示百家争鸣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4秋 建邺区期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下列主张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以柔克刚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主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道家的思想。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有无相生等观点。A项“以柔克刚”是道家的主张。道家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柔能胜刚,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思维,A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儒家的思想,强调统治者要实行德政,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墨家的主张,提倡人与人之间平等相爱,反对战争,排除C项;“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主张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主张,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4 兴隆台区校级一模)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的方法。
【解答】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选项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观点。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
4.(2024 滁州二模)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经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他还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这位思想家应该属于哪一学派(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子、儒家学说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看到战争的残酷性,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孟子曾经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他还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孟子、儒家学说的相关史实。
5.(2024秋 福田区校级期末)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分析】本题以费正清的话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施仁政于民”。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2024秋 平舆县期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
A.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B.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C.墨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D.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相关史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战国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反对一切战争,提出以“仁政”治国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就是我们的追求,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B项正确;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墨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和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与“民本”思想无关,排除AC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儒家思想的相关史实。
7.(2024 邹城市校级模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题干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以德治国,爱惜民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强调“仁”,B项正确;道家学派主张唯道是从,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排除A项;法家学派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排除C项;兵家学派战略思想中心为“上兵伐谋”,“知己知彼”,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儒家思想的相关史实。
8.(2024 泰山区模拟)如图,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统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关注民生 D.尊崇儒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和墨子思想主张上的共同之处,注意表格的正确识读。
【解答】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孔子主张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可知,孔子强调重视人民利益,关注民生。根据题干表格内容“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可知,墨子主张厉行节俭,减轻人民负担,积极关注民生。故孔子和墨子主张的共同之处是关注民生,故C项正确;主张无为而治的是道家老子,排除A项;主张以法治国的是法家韩非,排除B项;西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孔子和墨子思想主张上的共同之处。
9.(2024秋 沙坪坝区校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思想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据材料“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故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10.(2020 广东)“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张,知道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解答】根据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因此C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2024 金昌三模)《论语》记载孔子话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 )
A.民本思想 B.无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爱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知,此话语的意思是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故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德政思想,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选项B是道家的思想,选项D是墨家的思想,选项BD都与孔子的思想主张无关,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孔子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史实。
12.(2024 邛崃市模拟)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
【解答】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些观点都体现了他们重视人民或民本思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老子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忆并且区分这些知识点
13.(2024秋 广陵区校级期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解答】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
14.(2024秋 天桥区期末)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解答】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故选:C。
【点评】掌握百家争鸣的影响。
15.(2024 肇源县开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解答】据“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孔子是大教育家。可知,这体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
16.(2024 文昌一模)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分析】本题考查了孔子。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解答】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是孔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说“当仁不让于师”。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教育贡献。
17.(2024 东港区校级三模)“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据此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 )
A.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
B.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
C.有教无类,发展私塾教育
D.著书立说,宣扬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据材料“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故A正确。
B.“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是法家的主张,排除B。
C.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主张,排除C。
D.材料没涉及宣扬儒家思想的相关信息,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理解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2024秋 庆云县月考)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韩非。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主张“以法治国”,著有《韩非子》。他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下思想方面的成就。
19.(2024 深圳模拟)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其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是( )
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重点掌握百家争鸣时期的社会特征、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百家争鸣各派的治国思想。
【解答】据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私学文化”中代表“民本思潮”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专制主义”是法家学派的思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主张的不同。需要学生能够准确判断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去判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