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秋 天桥区期末)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在大小战斗的间歇,在攻克的城镇上,红军都要召开群众大会,演出剧目,讲解他们的土地革命目标和抗日政策。由此可见,红军长征( )
A.粉碎了反动统治 B.播下了革命种子
C.推动了国共合作 D.挽救了民族危亡
2.(2024秋 临江市期末)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3.(2024 泗水县一模)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A.发动秋收起义 B.进行城市斗争
C.开展土地革命 D.举行工人暴动
4.(2024秋 延庆区期末)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走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北伐战争
B.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C.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2024秋 襄州区期末)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6.(2024秋 太平区期末)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长征开始
C.遵义会议 D.长征结束
7.(2024秋 石狮市一模)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首先付诸实践的是( )
A.召开中共“一大” B.开展北伐战争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8.(2024 合肥模拟)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9.(2024秋 历下区期末)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
10.(2024秋 青阳县期末)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
C.民主与科学的潮流
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11.(2024秋 桂东县期末)“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2.(2024 衡阳模拟)“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 )
A.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B.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13.(2024 兰山区二模)《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中华民国创建 B.黄埔军校创办
C.北伐战争胜利 D.抗日战争胜利
14.(2024 峰峰矿区校级一模)“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24秋 蓬江区期末)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基于这一变化,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迅速( )
A.与国民党合作 B.发动南昌起义
C.召开遵义会议 D.进行战略转移
16.(2024 南宁一模)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D.进行战略转移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秋 天桥区期末)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在大小战斗的间歇,在攻克的城镇上,红军都要召开群众大会,演出剧目,讲解他们的土地革命目标和抗日政策。由此可见,红军长征( )
A.粉碎了反动统治 B.播下了革命种子
C.推动了国共合作 D.挽救了民族危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相关知识的掌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
【解答】据题干“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在大小战斗的间歇,在攻克的城镇上,红军都要召开群众大会,演出剧目,讲解他们的土地革命目标和抗日政策。”由此可见,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红军长征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2024秋 临江市期末)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分析】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解答】据题干“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2024 泗水县一模)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A.发动秋收起义 B.进行城市斗争
C.开展土地革命 D.举行工人暴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展土地革命,开创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据“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可知,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开展土地革命。选项C符合题意,秋收起义后的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排除A项;城市斗争、工人暴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相关史实。
4.(2024秋 延庆区期末)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走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北伐战争
B.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C.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开始攻占了一些县城,但损失严重。在分析了革命形势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发展,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走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关史实。
5.(2024秋 襄州区期末)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分析】本题以毛泽东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长征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红军更加强大。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长征的意义。
6.(2024秋 太平区期末)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长征开始
C.遵义会议 D.长征结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遵义会议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城,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遵义会议影响的相关知识点。
7.(2024秋 石狮市一模)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首先付诸实践的是( )
A.召开中共“一大” B.开展北伐战争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相关内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解答】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体现出材料中“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重要意义。
8.(2024 合肥模拟)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一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可知,这反映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体现了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联合,这反映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说法错误,排除;选项C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题干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而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的国民党一大相关史实。
9.(2024秋 历下区期末)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
【分析】本题考查了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可知是叶挺。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
10.(2024秋 青阳县期末)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
C.民主与科学的潮流
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是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的相关史实。
11.(2024秋 桂东县期末)“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中共“七大”的召开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解答】依据题干“星火燎原”结合所学可知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故选:C。
【点评】重点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的内容与影响。
12.(2024 衡阳模拟)“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 )
A.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B.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面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毛泽东同志于八七会议之后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至此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起义部队和根据地人民一起开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争活动,满足农民群众迫切得到土地的愿望,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进而包围城市的革命武装道路。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相关史实。
13.(2024 兰山区二模)《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中华民国创建 B.黄埔军校创办
C.北伐战争胜利 D.抗日战争胜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据“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及所学知识可知,“巨大的成就”指的是北伐战争胜利。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14.(2024 峰峰矿区校级一模)“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
【解答】由材料“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知,“革命”指的是国民大革命,①②③均与北伐战争相关,而北伐战争属于国民大革命的高潮部分,符合题意。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是辛亥革命,排除。故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15.(2024秋 蓬江区期末)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基于这一变化,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迅速( )
A.与国民党合作 B.发动南昌起义
C.召开遵义会议 D.进行战略转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爆发的相关史实。掌握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南昌起义的背景与影响。
【解答】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据“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及所学知识可知,基于这一变化,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动南昌起义。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16.(2024 南宁一模)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D.进行战略转移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故A符合题意;“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