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4秋 铁西区期中)“工厂这种组织形式绝不是新出现的”,但是只有当需求扩大到足以让所有人口消费大规模工业产品时,工厂制才成为典型形式。而“英国的需求水平高一些,尤其是对大量消费的棉纺织品的需求”。这可用于说明( )
A.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B.社会发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C.手工工场改革成为迫切需要
D.英国国内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展
2.(2024秋 裕华区校级期末)16世纪在英国流传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歌谣透露的信息是英国( )
A.棉纺织业的兴起 B.工场经济的发展
C.机器工厂的景象 D.庄园生活的惬意
3.(2024秋 安定区期中)《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4.(2024秋 峡江县期末)200多年前,从一个岛国开始,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启这场“革命”的发明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火车 D.汽车
5.(2024 肇源县开学)“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
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
6.(2024秋 东海县校级月考)《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拉大了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活习惯 D.改善了生活质量
7.(2024 威信县二模)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的革命。这里的“一枝独秀”指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美国
8.(2024 海陵区校级三模)“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出现材料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
B.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兴工业部门
D.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
9.(2024 枣阳市二模)1851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能做”,女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英国人自豪的心情。这种自豪主要源于英国( )
A.首先兴起文艺复兴 B.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C.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0.(2024秋 彭水县期末)1823年,英国第一家劳动技术学校——伦敦技工所创办,对技术工人进行科学教育,此后各地纷纷成立技工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机构。这反映了英国( )
A.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备 B.工人地位的提高
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工业革命的需求
11.(2024秋 金寨县期末)“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英国的历史极其诱人,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英国“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的是( )
A.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B.飞机的诞生
C.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D.计算机的问世
12.(2024 武进区二模)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C.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13.(2024秋 舒城县期末)“全部近代历史上,没有别的事件比它更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或对人类的进步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或造成了更剧烈的苦难和不满。”这里的“它”是指(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百日维新
14.(2024秋 长海县期末)历史课上,同学们就下面这则材料产生争论。依据实证原则,观点最合理的一组是( )
城市 时期 伦敦 巴黎 柏林
19世纪初 近100万人 近55万人 约17万人
19世纪50年代 约236万人 约100万人 约42万人
A.第一组:这不可信。城市人口不可能增长这么快
B.第二组:这应该是可信的。因为这些数据来源于一位历史学家的著作
C.第三组:这是确实的。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发展迅速
D.第四组:这不太可能。19世纪上半叶,欧洲人口集中于农村,城市规模并不大
15.(2024 江城区一模)如图为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图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6.(2024秋 河北区期末)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据此推知,英国( )
A.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推动了“三国协约”的形成
17.(2024 天祝县三模)“‘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显示,火车已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材料中“那个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高铁时代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4秋 铁西区期中)“工厂这种组织形式绝不是新出现的”,但是只有当需求扩大到足以让所有人口消费大规模工业产品时,工厂制才成为典型形式。而“英国的需求水平高一些,尤其是对大量消费的棉纺织品的需求”。这可用于说明( )
A.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B.社会发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C.手工工场改革成为迫切需要
D.英国国内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展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材料没有反映君主立宪制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排除。
B.根据材料“但是只有当需求扩大到足以让所有人口消费大规模工业产品时,工厂制才成为典型形式”分析可知工厂制“成为典型形式”是受到了消费需求的影响,即消费需求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厂制的形成和发展,在根据材料“英国的需求水平高一些,尤其是对大量消费的棉纺织品的需求”分析可知英国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发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符合题意。
C.手工工场改革成为迫切需要没有全面材料信息,排除。
D.英国国内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展,只反映材料“英国的需求水平高一些,尤其是对大量消费的棉纺织品的需求”,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2024秋 裕华区校级期末)16世纪在英国流传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歌谣透露的信息是英国( )
A.棉纺织业的兴起 B.工场经济的发展
C.机器工厂的景象 D.庄园生活的惬意
【分析】本题以16世纪在英国流传的歌谣为依托,考查工业革命。
【解答】据“16世纪”“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这首歌谣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16世纪英国手工工场内部劳动分工细致,大家分工合作,共同生产,而且可以看到英国的呢绒手工工场规模的巨大,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工场经济蓬勃发展。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工业革命以及影响。
3.(2024秋 安定区期中)《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到大工厂的过渡。
【解答】据题干“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到大工厂的过渡,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工业革命的内容与影响。
4.(2024秋 峡江县期末)200多年前,从一个岛国开始,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启这场“革命”的发明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火车 D.汽车
【分析】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
【解答】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标志的识记能力.
5.(2024 肇源县开学)“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
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
【分析】本题以“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答】由“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的原因是追求更大利润。ABC在材料中均无体现。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6.(2024秋 东海县校级月考)《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拉大了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活习惯 D.改善了生活质量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点,重点掌握其发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的工业革命,发明了汽船、火车、蒸汽机等。
【解答】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的工业革命,发明了汽船、火车、蒸汽机等。所以“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开始于工业革命,说明了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生活习惯。
故选:C。
【点评】要熟记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教育学生要有创新意识。
7.(2024 威信县二模)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的革命。这里的“一枝独秀”指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美国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解答】18世纪60年代,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始工业革命;1785年以后,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故这里的“一枝独秀”指的是英国。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考核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8.(2024 海陵区校级三模)“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出现材料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
B.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兴工业部门
D.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2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数量急剧减少,原因是工业革命后机器的大量使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故B符合题意;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不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排除AD;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9.(2024 枣阳市二模)1851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能做”,女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英国人自豪的心情。这种自豪主要源于英国( )
A.首先兴起文艺复兴 B.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C.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分析】重点考查工业革命
【解答】A.文艺复兴最开始兴起于意大利。
B.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C.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完成,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故选:D。
【点评】提高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识记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
10.(2024秋 彭水县期末)1823年,英国第一家劳动技术学校——伦敦技工所创办,对技术工人进行科学教育,此后各地纷纷成立技工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机构。这反映了英国( )
A.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备 B.工人地位的提高
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工业革命的需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后对技能产业工人的需求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各地纷纷成立技工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机构”可知,英国工人教育机构的发展适应了工业革命后对技能产业工人需求的增大,D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反映英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工人地位提高,排除B项;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后对技能产业工人的需求的相关史实。
11.(2024秋 金寨县期末)“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英国的历史极其诱人,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英国“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的是( )
A.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B.飞机的诞生
C.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D.计算机的问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这个革命出现蒸汽动力,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
【解答】通过题干分析,“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可知本题考查英国领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A符合题意。B、C飞机和内燃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D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基础知识为切入口,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2.(2024 武进区二模)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C.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可知,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应该是18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法国正在进行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而18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故18世纪80年代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故B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688年光荣革命时已经结束,排除A;1804年拿破仑建立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战争发生在19世纪初期,排除C;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1783年的美洲大陆,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等知识。
13.(2024秋 舒城县期末)“全部近代历史上,没有别的事件比它更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或对人类的进步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或造成了更剧烈的苦难和不满。”这里的“它”是指(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百日维新
【分析】本题以“全部近代历史上,没有别的事件比它更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或对人类的进步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或造成了更剧烈的苦难和不满”考为切入点,查工业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从19世纪初起,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法国、德国、美国等国扩展。它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极大的发展了生产力,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去加速了世界殖民运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苦难,由于生产力的需求,资源争夺成为主要矛盾,导致战争不断,破坏了自然环境。所以“全部近代历史上没有别的事件更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为人类的进步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或造成更剧烈的苦难和不满。”叙述的是工业革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向学生说明经过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迅速崛起,超过英国、法国。
14.(2024秋 长海县期末)历史课上,同学们就下面这则材料产生争论。依据实证原则,观点最合理的一组是( )
城市 时期 伦敦 巴黎 柏林
19世纪初 近100万人 近55万人 约17万人
19世纪50年代 约236万人 约100万人 约42万人
A.第一组:这不可信。城市人口不可能增长这么快
B.第二组:这应该是可信的。因为这些数据来源于一位历史学家的著作
C.第三组:这是确实的。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发展迅速
D.第四组:这不太可能。19世纪上半叶,欧洲人口集中于农村,城市规模并不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19世纪前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发展迅速,题干材料的观点应该是确实的,C项正确;ABD均说法错误,排除AB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15.(2024 江城区一模)如图为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图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化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可知,从1840年开始,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快速下降,这是因为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在19世纪中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人口逐渐转化为从事工业的工人,C项正确;英国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与荷兰、法国等发生了一系列殖民战争,排除A项;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0年——1688年,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1918年,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化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16.(2024秋 河北区期末)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据此推知,英国( )
A.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推动了“三国协约”的形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是19世纪上半期西方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据此推知,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7.(2024 天祝县三模)“‘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显示,火车已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材料中“那个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高铁时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蒸汽时代的相关史实,“火车已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蒸汽机车(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排除C项;高铁时代全称高速铁路时代,是指一个国家大面积建设高速铁路、大规模运营高速列车,以高速铁路交通系统作为核心运输方式的时代,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