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古代亚非文明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海陵区校级月考)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2.(2024秋 宁津县期末)《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3.(2024秋 康巴什校级月考)“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 )
A.农业发展 B.对外扩张
C.统一政权建立 D.对外贸易
4.(2024秋 盘山县期末)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适合于农业耕作
C.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D.有利于建金字塔
5.(2024 芝罘区校级模拟)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6.(2024 辽阳三模)如表所列内容为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的目录(部分)。据此推断,第三章的标题应是( )
第一编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____________ 第四章古代中华文明
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罗马文明 D.古代阿拉伯文明
7.(2024秋 扎兰屯市期中)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8.(2024秋 康县期中)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种姓制度 B.庄园制度
C.城邦制度 D.封君封臣制度
9.(2024秋 桐柏县月考)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几近疯狂,仅仅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官员们以亲吻法老的脚为荣。下列关于古埃及法老统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国王被称为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
B.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C.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法老的权力逐渐增强
D.金字塔是法老权力的象征
10.(2024 历下区三模)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反映了( )
A.古典文化的再复兴 B.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
C.文明进程的延续性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11.(2024春 南关区校级期末)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2.(2024 经济技术开发区校级二模)如图是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浮雕内容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该浮雕旨在强调( )
A.全民信仰沙马什 B.法律由神所制定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国王权力的神圣
13.(2024 凤阳县一模)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这反映了当时的印度( )
A.社会分工相互协作 B.宗教信仰派别众多
C.社会等级贵贱有别 D.风俗习惯仪式繁琐
14.(2024秋 潮南区校级期末)《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夏马西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15.(2024秋 谢家集区期末)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
A.自然资源匮乏 B.文明成果丰硕
C.文化积淀厚重 D.适合农业耕作
16.(2024秋 八步区期末)婆罗门教圣典《吠陀经》将种姓制度的等级描述得很具有艺术性,说是诸神们齐心协力一起灭了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据此可知,种姓制度( )
A.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B.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反映了“众生平等”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17.(2017 南京)“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 )
A.古埃及奴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种姓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8.(2024 衡南县模拟)《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19.(2024秋 蓟州区校级月考)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20.(2024 丹阳市模拟)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都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影子,许多法律原则都起源于这部法典,它也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古代亚非文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海陵区校级月考)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分析】本题以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的规定为切入点,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些规定表明它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
2.(2024秋 宁津县期末)《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据“《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可知,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内容全面。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3.(2024秋 康巴什校级月考)“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 )
A.农业发展 B.对外扩张
C.统一政权建立 D.对外贸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尼罗河的特点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尼罗河不仅为干燥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罗河河谷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粮仓。“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统一政权建立,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尼罗河的特点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4.(2024秋 盘山县期末)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适合于农业耕作
C.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D.有利于建金字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埃及文明。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适合于农业耕作,产生了古埃及文明,因此,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故B符合题意;古埃及文明是农业文明,故A不符合题意;古希腊民主政治起源较早,故C不符合题意;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古埃及文明以及影响。
5.(2024 芝罘区校级模拟)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由材料“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可知,这说明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材料解读,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6.(2024 辽阳三模)如表所列内容为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的目录(部分)。据此推断,第三章的标题应是( )
第一编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____________ 第四章古代中华文明
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罗马文明 D.古代阿拉伯文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世界史上的农业文明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史上,农业文明时代包括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华文明,B项正确;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是海洋文明,古代阿拉伯文明是封建社会的文明,排除ACD三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
7.(2024秋 扎兰屯市期中)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分析】本题以学者描述为依托,考查市民阶层。
【解答】据“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可知,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
8.(2024秋 康县期中)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种姓制度 B.庄园制度
C.城邦制度 D.封君封臣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种姓制度.重点掌握种姓制度的阶级歧视性.
【解答】据题干信息判断可知,这种阶级歧视最可能源自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歧视。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亚非文明成就.
9.(2024秋 桐柏县月考)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几近疯狂,仅仅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官员们以亲吻法老的脚为荣。下列关于古埃及法老统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国王被称为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
B.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C.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法老的权力逐渐增强
D.金字塔是法老权力的象征
【分析】本题考查古埃及法老统治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这潜在说明了古埃及国王的权力越来越小,王权逐渐衰落。C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注意识记古埃及的相关知识,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10.(2024 历下区三模)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反映了( )
A.古典文化的再复兴 B.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
C.文明进程的延续性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材料表明不同地区出现不同文明,不同文明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成果,即反映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古典文化的再复兴、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文明进程的延续性,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11.(2024春 南关区校级期末)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
【解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畔,A项正确;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无关,排除B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亚非文明成就。
12.(2024 经济技术开发区校级二模)如图是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浮雕内容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该浮雕旨在强调( )
A.全民信仰沙马什 B.法律由神所制定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国王权力的神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题干浮雕显示的是汉谟拉比正在从太阳神的手中接过象征权力的权杖,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旨在强调国王权力的神圣。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13.(2024 凤阳县一模)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这反映了当时的印度( )
A.社会分工相互协作 B.宗教信仰派别众多
C.社会等级贵贱有别 D.风俗习惯仪式繁琐
【分析】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材料内容反映了当时的印度社会等级贵贱有别。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与分工。
14.(2024秋 潮南区校级期末)《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夏马西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
【解答】由材料“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可知,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15.(2024秋 谢家集区期末)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
A.自然资源匮乏 B.文明成果丰硕
C.文化积淀厚重 D.适合农业耕作
【分析】本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主要是由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耕种,农业的发展为亚非地区的古代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D符合题意;自然资源匮乏错误,正是因为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才能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所以A不符合题意;先有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才能有文明成果,因此此项不是成为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原因,所以B不符合题意;先有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才能有文化积淀,因此此项不是成为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原因,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掌握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
16.(2024秋 八步区期末)婆罗门教圣典《吠陀经》将种姓制度的等级描述得很具有艺术性,说是诸神们齐心协力一起灭了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据此可知,种姓制度( )
A.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B.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反映了“众生平等”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分析】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材料说明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说种姓制度是艺术创作的产物不符合史实,排除A;封君封臣制度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排除B;说种姓制度反映了“众生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017 南京)“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 )
A.古埃及奴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种姓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分析】本题解题关键是从首陀罗切入,结合所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祭祀、贵族是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神权;国王、武士、官吏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属于第四等级首陀罗。首陀罗属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第四等级。
故选:C。
【点评】考查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内容,试题关键信息为首陀罗,要注意区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18.(2024 衡南县模拟)《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的理解。
【解答】由材料“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可知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享有的权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说明该法典具有等级性。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性质及地位。
19.(2024秋 蓟州区校级月考)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分析】本题从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切入,结合所学知识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担任祭司的是第一等级婆罗门;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是第二等级刹帝利;掌握军权的是第二等级刹帝利;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的是第三等级吠舍,符合农民身份。
故选:D。
【点评】要注意区分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四个等级的职能。
20.(2024 丹阳市模拟)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都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影子,许多法律原则都起源于这部法典,它也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据题干“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部“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文献,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法律文献,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帝国时期的法律文献,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