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老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老师的独特认知与情感,感受师生情谊的珍贵,激发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增强对校园文化和师生关系文化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夸张、比喻、联想等修辞手法,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地描写老师的特点,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老师的外貌、行为、性格等特点的能力,学会从具体事例中提炼老师的独特之处,提升归纳总结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写作思路的梳理和写作方法的运用,锻炼创造性思维,如构思独特的事例和新颖的描写角度。
审美创造:通过欣赏优秀的写人作文以及对自己习作的打磨,体会文字描写所带来的形象美和意境美,感受用文字 “漫画” 老师过程中创造的独特趣味,提升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老师最突出的特点,并用典型事例展现。
2.学习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让描写生动有趣。
教学难点
1.把握夸张的尺度,既突出特点又不失真实。
2.让事例与老师的特点紧密结合,不脱节。
3.用幽默的语言写出老师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多幅名人漫画,如鲁迅、爱因斯坦、乔布斯等,让学生观察并抢答人物名字。
提问:“你们为什么能快速猜出这些人物?漫画中的哪些特征给了你们提示?” 引导学生总结出漫画善于抓住人物最突出的外貌、神态、动作等特点,并进行夸张表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展示几幅老师的漫画形象(可提前收集或自己创作一些本校老师的漫画),让学生猜猜这可能是哪位老师,引发学生对老师特点的关注和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 用文字 “漫画” 老师。
二、任务活动设计
任务一:确定老师特点及相关事例
1.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思考这位老师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如外貌上的独特之处(大眼镜、卷发等)、性格特点(幽默、严厉、温柔等)、兴趣爱好(爱读书、爱运动等)、教学风格特点(生动有趣、严谨认真等)。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享自己想到的老师特点,组内成员互相补充和讨论,看看是否能找到更独特、更能体现老师个性的特点。
3.每个学生从自己确定的老师特点出发,回忆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具体事例,简单记录在便签纸上。之后小组内再次交流,每个成员讲述自己的事例,组内成员评价事例是否典型、能否很好地突出老师的特点,提出修改建议。
任务二:撰写 “漫画” 老师初稿
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开始撰写作文初稿。要求先明确要写的老师特点,然后围绕这一特点详细叙述具体事例,在叙述过程中尝试运用一些生动的描写手法。
2.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写作情况,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启发,如帮助学生拓展事例细节、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描写方法等。
任务三:小组互评与修改
1.完成初稿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换作文,进行互评。互评要求:
找出作文中体现老师特点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如 “这里通过对老师 [具体行为] 的描写,很好地突出了老师 [特点]”。
检查事例叙述是否清楚、完整,是否能有力地支撑老师的特点,如有问题,用红笔划出并在旁边提出修改建议,如 “这个事例没有说清楚老师 [特点] 是如何体现的,可以补充 [具体内容]”。
关注语言表达是否生动,有没有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有趣的词语,如果没有,可在作文空白处给出一些修改示例,如 “这里可以把老师的声音比作 [形象的事物],会更生动”。
2.学生根据小组互评的结果,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善,补充细节、优化语言、调整结构等。
任务四:班级展示与再次修改
1.每个小组推选一篇优秀作文在班级进行展示,展示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听完展示后,全班同学共同评价,从老师特点是否突出、事例是否具体生动、语言是否有感染力等方面进行点评,提出优点和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3.展示的学生根据大家的建议再次对作文进行修改,其他学生也可以对照自己的作文,看看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并进行再次修改。
三、技法指导
1.外貌描写: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外貌最独特的地方,不要面面俱到。例如,“我们的数学老师戴着一副超大的黑框眼镜,那眼镜几乎占据了他半张脸,每次他低头看教案时,眼镜就像要滑落下来,他总是习惯性地用食指往上推一推。” 运用夸张和动作细节,突出老师外貌特点。
2.语言描写:回忆老师常说的口头禅、经典语句或说话的独特风格。比如,“语文老师每次讲重点知识时,总会提高音量,拖长音调说:‘注意啦,这可是重中之重 ——’那独特的语调,我们一听就知道老师要强调关键内容了。” 通过语言描写展现老师的教学风格特点。
3.动作描写:捕捉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等场景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如,“体育老师示范跑步动作时,双臂快速摆动,脚步轻盈而有力,像一阵风般从我们眼前掠过,那标准的姿势,让我们忍不住鼓掌。” 用生动的动作描写突出老师的专业特长。
4.夸张与比喻: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画面感。例如,“我们的科学老师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感觉他的大脑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无论我们提出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他都能轻松解答。” 将老师的大脑比作知识宝库,运用比喻突出老师知识丰富;“英语老师的语速超快,讲起课来就像机关枪扫射一样,哒哒哒,让我们的耳朵一刻都不敢放松。” 用夸张形容老师语速快。
四、范文展示
我的 “怪” 老师
我们的美术老师张老师,那可是学校里出了名的 “怪” 老师。
张老师的穿着打扮就很怪异。别的老师都穿着整洁的衬衫、西装裤,而他总是穿着一件宽松的、沾满颜料的牛仔外套,下身搭配一条破洞牛仔裤,头发长长的,还扎了个小辫子。第一次见到他,我还以为是哪个来学校参观的艺术家呢。
张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怪得很。有一次上绘画课,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在黑板上示范,而是把我们带到了学校的花园里。大家都很疑惑,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张老师大手一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不按常规来,你们就在这花园里自由观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用你们独特的视角去画出来,不要受任何束缚。” 于是,我们都散开了,有的同学画盛开的花朵,有的画飞舞的蝴蝶,还有的画古老的亭子。张老师则穿梭在我们中间,不时地给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建议,比如 “你为什么不把这朵花想象成一个正在跳舞的小精灵呢?”“把蝴蝶的翅膀画得再夸张一些,像彩虹一样绚丽怎么样?” 在他的引导下,我们画出了一幅幅充满创意的画作。
张老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更是让人捉摸不透。他不会像其他老师那样给我们打个分数,而是在我们的画作旁边画一些有趣的小图案。如果你的画很有创意,他会画一个大大的笑脸和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要是你的画存在一些问题,他就会画一个皱着眉头的小人,旁边再附上几句幽默的评语,比如 “这里好像有点小迷糊哦,再仔细想想呢。”
虽然张老师很 “怪”,但我们都很喜欢他,因为在他的课堂上,我们总是充满惊喜,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点评
1.特点突出:文章开篇点明张老师是 “怪” 老师,接着从穿着打扮、教学方法、批改作业方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老师的 “怪”,特点鲜明。
2.事例具体:通过描述在花园里上课这一具体事例,详细叙述老师的行为和引导方式,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老师教学方法的独特;批改作业方式则通过对不同评价方式的描述,突出其 “怪”。
3.语言生动: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 “把蝴蝶的翅膀画得再夸张一些,像彩虹一样绚丽怎么样?”“他不会像其他老师那样给我们打个分数,而是在我们的画作旁边画一些有趣的小图案”,使文章生动有趣。
五、修改指导
1.内容完整性:检查文章是否明确写出老师的特点,事例是否围绕这一特点展开,是否完整叙述了事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缺少关键信息,要及时补充。
2.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查看用词是否准确恰当,语句是否通顺。对于平淡无奇的表述,尝试运用之前学过的修辞手法、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进行替换。比如 “老师走进教室” 可改为 “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像一阵风似的走进教室”。
3.结构合理性:审视文章段落划分是否合理,开头是否能吸引读者,结尾是否能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如果结构混乱,可进行调整,使文章层次清晰。
六、课堂小结
明确:
1.如何确定老师的特点、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核心要点是突出老师的特点,让老师的形象鲜活有趣。
七、板书设计
“漫画” 老师
特点:外貌、性格、爱好、教学风格等
事例:典型、具体、能突出特点
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夸张、比喻等
写作思路
确定老师→明确特点→选取事例→构思写作→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