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教学设计(智慧课堂新教案)-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教学设计(智慧课堂新教案)-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7 23:3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新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的第4课,主要介绍了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历史。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对后世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雅典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代表,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平等的理念,但也存在着局限性。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和扩张则是古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且历史概念较为抽象,如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等机构的运作方式,以及亚历山大东征对文化交流的复杂影响等,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在智慧课堂背景下,学生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但在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和整合历史信息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阐述希腊城邦兴起与发展的时间脉络,明晰亚历山大帝国扩张的路线与疆域变化。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各类历史文献、图片、文物等资料,获取关于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的有效信息,如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等,并能够对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初步判断。 3.历史解释:运用历史思维,客观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和局限性,以及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双重作用,学会从不同角度解释历史现象。 4.唯物史观: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识到希腊城邦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密切相关;正确看待亚历山大东征这一历史事件,明白战争在推动文明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破坏和灾难,培养全面、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对古希腊文明成就的学习,感受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和创造力,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教学方法 智慧课堂互动教学法(含投屏展示、在线讨论、弹幕互动)、史料分析法、情境模拟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重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概况和影响。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全面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双重作用。
教学具准备 1.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包括学习资源库、互动功能模块、作业管理系统等。 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短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微课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运用动画、图表等元素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打开智慧课堂互动平台,在电子白板上依次展示三张图片:帕特农神庙遗址、奥林匹克遗址、《荷马史诗》书影。提问:“同学们,这些图片共同指向哪个古代文明?(学生齐答:古希腊)没错,古希腊文明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它为何能孕育出如此璀璨的成就?今天,我们就通过《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这一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同时,在平台上发起“你对古希腊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的实时投票(选项:神话传说/民主制度/战争故事/文化成就),快速统计结果并点评:“看来大家对民主制度和战争故事最感兴趣,那我们今天就重点探究这些内容。” 观察图片,参与投票,对同学的选择和教师的点评产生共鸣。 用视觉冲击和实时互动激发兴趣,结合学生投票结果调整教学侧重点,体现“以学定教”,初步渗透“家国情怀”(文明多样性)。
新课讲授 一、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早期文明 1.在智慧课堂电子地图上打开《古代希腊地理示意图》,点击放大爱琴海、巴尔干半岛、克里特岛等区域,提问:“请同学们圈出古希腊的核心区域,并结合地图说说: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濒临海洋、多山、岛屿众多)” 2.展示史料:“古希腊人跨海越洋,将橄榄树和葡萄藤带到四面八方。”(出自希罗多德《历史》)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人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农业受限,航海、贸易发达)” 3.切换页面,展示克里特岛宫殿遗址(有壁画的房间)和迈锡尼狮子门图片,标注时间“公元前2000-前1200年”,讲解:“这是希腊最早的文明——爱琴文明,被称为‘欧洲文明的童年’。” 随即在平台推送2道速答题:①爱琴文明包括哪两个文明?②古希腊的地理特点对其文明有何影响? (学生提交后,教师展示正确率,点名错误率高的学生补充回答) 二、希腊城邦 1.讲解:“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这是一种国家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展示《希腊城邦分布图》,提问:“观察地图,说说城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小国寡民)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特点?(多山、岛屿多,难以统一)” 2.在平台发布“雅典vs斯巴达”对比表格(含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四列),要求学生结合教材P16-17内容,3分钟内完成填空。随后随机抽取2组学生的表格投影展示,教师点评补充:“斯巴达像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而雅典则更注重发展工商业和民主政治。” 3.追问:“如果你是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人,你更愿意生活在雅典还是斯巴达?为什么?” 组织学生1分钟快速辩论(各选3名代表发言)。 三、雅典的民主政治 1.播放3分钟纪录片片段《伯里克利与雅典黄金时代》,提问:“视频中提到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是在谁统治时期?(伯里克利)” 展示伯里克利名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2.组织“模拟公民大会”活动: 分组:将学生分为“公民”(仅限男生,模拟当时性别限制)、“发言人”(教师指定3人)、“记录员”(1人)。 议题:“是否花费巨资重建被波斯摧毁的帕特农神庙?” 流程:发言人陈述观点(支持方:“神庙是雅典荣耀的象征”;反对方:“应优先发展海军”)→ 公民举手投票→ 记录员宣布结果。 3.活动后提问:“刚才的模拟中,哪些细节体现了雅典民主的特点?(多数人决策、公民参与)但哪些人被排除在外了?(妇女、奴隶、外邦人)” 展示史料:“雅典公民约4万人,而奴隶多达20万人。”(出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引导学生总结: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四、亚历山大帝国 1.展示动态地图《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图》,演示从希腊出发→征服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直达印度河流域的过程,标注时间“公元前334-前323年”,提问:“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有何特点?(地跨欧亚非)” 2.推送两则史料: 史料1:“东征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城市被摧毁,人民被屠杀或贩卖为奴。”(出自《世界通史》) 史料2:“亚历山大在各地建立希腊式城市,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融合。”(出自《希腊化时代》) 3.教师总结:古代印度在数学、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贡献卓越,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1.在电子地图上用触控笔圈画区域,举手回答地理特点。 2.结合史料同桌讨论,派代表分享观点。 3.快速完成答题并查看反馈。 1.观察地图总结特点。 2.自主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小组内互相核对。 3.积极参与辩论,阐述理由(如“雅典有更多自由”“斯巴达更安全”)。 1.观看视频提取信息。 2.积极参与模拟活动,体验投票过程。 3.结合史料和活动感受,思考民主的局限性,举手回答问题。 1.跟随动态地图梳理东征路线。 2.阅读史料对比分析。 3.在弹幕区积极发表看法(如“他带来了战争,但也让希腊语成为通用语言”)。 通过电子地图操作强化“时空观念”,史料分析培养“史料实证”,速答环节及时巩固知识,提升课堂节奏。 表格对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辩论活动激发批判性思维,为理解雅典民主政治铺垫,渗透“历史解释”素养。 角色扮演增强代入感,让学生直观理解民主运作机制;通过史料对比,突破“雅典民主局限性”这一难点,培养“唯物史观”(认识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动态地图强化“时空观念”,弹幕互动提升参与度,史料对比培养辩证思维,落实“历史解释”素养。
课堂小结 1.打开智慧课堂思维导图工具,与学生共同构建知识框架: 古希腊→地理环境→城邦(雅典民主、斯巴达军事)→亚历山大东征(疆域、影响)。 2.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体现古希腊文明影响力的内容?”(民主制度、文化融合等) 主动补充思维导图分支,回顾核心知识点,举例说明文明影响力。 思维导图帮助梳理知识脉络,强化整体认知,呼应导入的“文明源头”主题。
课堂检测 1.在平台推送分层练习题: (1)基础题(3道选择):考查希腊城邦特点、雅典民主的局限性等。 (2)提升题(1道材料分析):给出梭伦改革的史料,要求分析其对民主政治的作用。 2.实时查看答题数据,对错误率超40%的题目重点讲解(如“雅典公民的范围”)。 独立完成练习,查看错题解析,标记疑问点课后请教。 分层练习兼顾不同水平学生,实时反馈帮助教师精准教学,巩固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课后作业 1.绘制一幅“古希腊文明发展时间轴”,标注爱琴文明、希腊城邦兴起、伯里克利时期、亚历山大东征等关键节点及时间。 2.搜集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化文化”的具体案例(如建筑、科学成就等),制作1张图文并茂的小卡片,下节课分享。 明确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相应作业。
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通过智慧课堂平台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如弹幕发言情况、小组讨论表现、抢答问题次数及回答质量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练习成绩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优势,通过电子地图、史料展示、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互动交流中,对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历史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和辩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发言不够积极主动,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在时间把控上,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解稍显冗长,导致课堂练习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成练习。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同时,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