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发现校园故事》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6.《发现校园故事》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7-18 08:5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发现校园故事》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赣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 美术七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发现校园故事》是赣美版七年级上册的课程,它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将校园中的人、事、景、物转化为艺术创作题材。通过该课程,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主题和艺术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创作中增强对校园的情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已有一定美术基础,但在观察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深度上还有所欠缺。在将校园故事转化为微电影剧本时,可能会遇到提炼主题、构建框架等困难。教师可通过引导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敏锐观察校园中的人、事、景、物,感受校园独特的美和氛围。
2. 提升对校园故事中情感和意义的感知能力,培养审美眼光。
艺术表现
1. 学会将观察到的校园故事提炼成主题,并转化为微电影剧本。
2. 掌握分镜头脚本的格式,能按照要求规范创作。
创意实践
1. 发挥想象力,对校园故事进行创新改编和创作。
2. 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微电影剧本的创作,培养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
1. 理解校园文化在故事中的体现,增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创作,传承和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会观察校园,提炼有价值的校园故事主题。
2. 理解脚本和分镜头的概念及作用。
3. 掌握分镜头脚本的格式并能正确书写。
难点
1. 如何从平凡的校园生活中挖掘出有深度、有意义的故事主题。
2. 合理构建微电影剧本的框架结构。
3. 准确运用分镜头脚本展现校园故事。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引导思考
(1) 教师展示校园不同场景的图片,如教室、操场、图书馆等,提问:“看到这些熟悉的校园场景,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故事呢?”
(2)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这些场景中经历的有趣或难忘的事情。
(3)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简单点评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发现校园故事。
(4) 介绍校园是一个“小生态系统”,里面的人、事、景、物都可能成为精彩故事的素材。
(5) 提出问题:“哪一段校园故事值得被记录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6) 展示一些成功的校园微电影案例片段,让学生感受校园故事通过影像呈现的魅力。
(7)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微电影是如何选取故事和进行创作的。
(8) 强调本节课的任务是用新视角观察、发现、记录校园故事,并将其改编为微电影剧本。 1. 观看图片,回忆校园故事。
2. 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校园经历。
3. 观看微电影案例,感受其魅力。
4.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评价任务 发言积极:☆☆☆
故事生动:☆☆☆
思考深入:☆☆☆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微电影案例,唤起学生对校园生活的记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知识讲解 介绍脚本和分镜头
(1) 讲解脚本是微电影的文本基础,它包含微电影的主题思想、人物故事和框架结构等。
(2) 举例说明不同主题的微电影脚本的特点和作用,如励志主题、友情主题等。
(3) 强调主题思想在脚本中的重要性,它是故事的核心和灵魂。
(4) 分析人物故事的构建方法,包括人物的性格、目标和冲突等。
(5) 展示一些优秀脚本的框架结构,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故事的起承转合。
(6) 解释分镜头是拍摄之本,它是微电影的拍摄计划、行动指南。
(7) 介绍分镜头的基本要素,如景别、画面、台词、时长等。
(8) 通过实际案例,详细讲解分镜头脚本的格式和填写方法。 1. 认真听讲,理解脚本和分镜头的概念。
2. 观看案例,分析脚本和分镜头的特点。
3. 记录重点知识和方法。
4. 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作。
评价任务 理解概念:☆☆☆
分析准确:☆☆☆
记录认真:☆☆☆
设计意图 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脚本和分镜头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剧本创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践探究 活动一:观察校园 实地观察
(1) 组织学生到校园中进行实地观察,引导他们关注校园中的建筑、植物、人物和活动等。
(2) 提醒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如高低、远近、动静等。
(3) 让学生用手机或笔记本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有特色的场景和细节。
(4) 鼓励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分享感受。
(5)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有价值的素材。
(6) 观察结束后,组织学生回到教室进行总结和讨论。
(7) 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校园故事和感受。
(8)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提炼故事主题。 1. 到校园中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素材。
2. 与同学交流观察发现和感受。
3. 参加总结讨论,分享自己的故事。
4. 听取他人分享,学习借鉴。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
交流积极:☆☆☆
分享精彩:☆☆☆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校园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素材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实践探究 活动二:提炼主题 小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素材,讨论并确定一个校园故事的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素材中挖掘出有深度、有意义的主题,如友情、成长、梦想等。
(3) 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小组确定的主题和理由。
(4) 组织其他小组对每个小组的主题进行评价和建议。
(5) 教师对各小组的主题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主题。
(6) 让小组根据反馈意见,再次讨论和调整主题。
(7) 确定最终的主题,并让小组开始构思故事的框架。
(8) 提醒小组注意故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1. 参与小组讨论,确定故事主题。
2. 推选代表介绍主题和理由。
3. 听取其他小组的评价和建议。
4. 根据反馈调整主题,构思故事框架。
评价任务 主题明确:☆☆☆
讨论积极:☆☆☆
调整合理:☆☆☆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素材中提炼有价值的主题,并构建故事框架。
实践探究 活动三:编写剧本 分镜头脚本创作
(1) 向学生详细讲解分镜头脚本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2) 展示一些优秀的分镜头脚本范例,让学生学习和参考。
(3) 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故事主题和框架,开始编写分镜头脚本。
(4) 提醒学生注意分镜头的景别、画面、台词、时长等要素的合理安排。
(5)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添加一些细节和创意元素。
(6)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和互评,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8) 让学生根据小组互评的意见,对自己的分镜头脚本进行修改和完善。 1. 学习分镜头脚本的格式和要求。
2. 参考范例,开始编写分镜头脚本。
3. 参与小组交流和互评,提出和接受建议。
4. 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脚本。
评价任务 格式正确:☆☆☆
内容丰富:☆☆☆
修改认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镜头脚本的创作方法,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互评和修改,提升作品质量。
课堂总结 总结回顾
(1) 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主题提炼和分镜头脚本创作的重要性。
(3) 展示一些学生优秀的分镜头脚本作品,进行表扬和鼓励。
(4)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分镜头脚本。
(6)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和记录校园故事。
(7)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8) 宣布本节课结束。 1. 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听取教师总结和评价。
3. 观看优秀作品,学习借鉴。
4. 明确课后作业和要求。
评价任务 收获丰富:☆☆☆
表现积极:☆☆☆
态度认真:☆☆☆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强化学习效果,同时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善自己的校园故事分镜头脚本,确保格式规范、内容完整。
2. 检查脚本中的逻辑和细节,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3. 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拓展作业
1. 尝试为自己的分镜头脚本设计一些简单的画面草图。
2.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脚本,听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3. 思考如何将脚本拍摄成微电影,初步规划拍摄方案。
板书设计
发现校园故事
一、观察校园
人、事、景、物
二、提炼主题
友情、成长、梦想等
三、分镜头脚本
格式:景别、画面、台词、时长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展示校园图片和微电影案例导入新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生参与度较高。
2. 组织学生实地观察校园,让他们亲身体验观察和发现素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主题提炼和剧本创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编写分镜头脚本时,部分学生对格式和内容要求理解不够准确,教师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2.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在小组互评环节有些仓促,学生交流不够充分。
3. 对学生创意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