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概览中外民间美术》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概览中外民间美术》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7-18 08: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概览中外民间美术》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赣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艺术 美术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概览中外民间美术》是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它系统介绍了中外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教材详细阐述了民间美术的定义、常见类型,能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初步认知,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生活经验,但对民间美术了解不深。他们身心发展迅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学习中可能难以把握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教学中可通过展示丰富作品、组织讨论活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敏锐感知不同中外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造型和材质特点。
2. 体会民间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独特美感和文化氛围。
艺术表现
1. 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工艺和艺术特色。
2. 能够模仿民间美术的某些表现手法进行简单创作。
创意实践
1. 尝试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自己的创意作品中。
2. 与同学合作完成具有民间美术风格的实践项目。
文化理解
1. 了解中外民间美术的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
2. 认识民间美术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明确民间美术的定义和常见类型。
2. 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方法和角度。
3. 理解民间美术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难点
1. 深入体会不同地域民间美术作品的差异和形成原因。
2. 准确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工艺和艺术特色。
3. 将对民间美术的理解运用到实际创作和文化传承中。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实物、绘画工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教师播放一段充满浓郁民间风情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各种热闹的民间节日场景,如春节时张灯结彩的街道、舞龙舞狮的表演,还有民间艺人现场展示剪纸、糖画等技艺。让学生沉浸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
(2)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这些画面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受。
(3) 接着,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如精美的剪纸、色彩鲜艳的年画、栩栩如生的皮影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这些作品的外观特点。
(4) 教师进一步提问:“大家能说出这些作品分别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回答。
(5)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美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地位。
(6) 教师介绍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是广大民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流行的艺术形式。”并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7)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外民间美术的世界,去探索它们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8) 为了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更深入的好奇,教师展示一些造型奇特、色彩绚丽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如少数民族的刺绣服饰、非洲的木雕等,引发学生的惊叹和讨论。 1. 认真观看视频,沉浸在民间文化氛围中。
2. 积极分享自己在视频中印象深刻的画面和感受。
3. 观察教师展示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尝试说出作品名称和用途。
4. 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评价任务 参与度:☆☆☆
表达能力:☆☆☆
观察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应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 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类型
(1) 教师再次强调民间美术的定义:“民间美术是广大民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流行的艺术形式。”并详细解释定义中的关键词,如“广大民众”“美化环境”“丰富风俗活动”等。
(2) 教师通过PPT展示常见的民间美术类型,如剪纸、皮影、年画、泥塑、刺绣、蜡染等,并逐一介绍每种类型的特点和历史渊源。
(3) 对于剪纸,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如北方的粗犷豪放、南方的细腻精致,讲解剪纸的工具和基本技法,如剪、刻等。
(4) 在介绍皮影时,教师播放一段皮影戏视频,让学生感受皮影的动态美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同时,讲解皮影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如用牛皮或驴皮雕刻、上色等。
(5) 对于年画,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年画作品,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分析年画的题材和寓意,如祈福、辟邪、吉祥等。
(6) 介绍泥塑时,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泥塑作品,如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等,讲解泥塑的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如造型生动、色彩鲜艳等。
(7) 对于刺绣,教师展示不同民族的刺绣作品,如苗族、蒙古族等,讲解刺绣的针法和图案特点,如针法多样、图案精美等。
(8) 在介绍蜡染时,教师展示蜡染的制作过程图片,讲解蜡染的原理和工艺特点,如防染、色彩自然等。 1. 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
2. 观看PPT和视频,了解常见民间美术类型的特点和历史渊源。
3. 对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作品产生浓厚兴趣。
4.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课堂互动。
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
兴趣表现:☆☆☆
互动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和常见类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使讲解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探究学习 活动一: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地域差异 分组讨论
(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 5人。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如中国北方的剪纸、南方的刺绣,日本的浮世绘、非洲的木雕等。
(2)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这些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作品在材料、造型、色彩和用途上有哪些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 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例如,当小组讨论陷入僵局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地域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
(4) 鼓励小组内成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相互交流和补充。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 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代表要整理小组讨论的结果,组织好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小组的观点。
(6) 在小组代表汇报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做好记录,并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和不同的见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7) 针对各小组的汇报,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小组的优点和亮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 教师总结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强调地域文化对民间美术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文化内涵的理解。 1.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不同地域民间美术作品的看法。
2. 认真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发言,相互学习和启发。
3. 推选小组代表,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
4.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评价任务 讨论参与度:☆☆☆
观点创新性:☆☆☆
汇报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碰撞中,深入理解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差异和形成原因,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活动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工艺和艺术特色 作品分析
(1) 教师展示一件精美的民间美术作品,如一幅剪纸作品或一个泥塑玩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外观,从线条、色彩、造型等方面入手,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教师提出问题:“这件作品运用了哪些工艺和技法?它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哪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3)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小组内成员相互倾听、评价和补充,共同完善对作品的分析。
(4) 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小组的分析结果。代表要详细介绍作品的工艺和艺术特色,如剪纸的刀法、泥塑的造型技巧、色彩的搭配等。
(5)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对于学生的评价和提问,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6) 教师结合学生的分析和讨论,对作品的工艺和艺术特色进行总结和归纳。讲解作品中所运用的独特工艺和技法,以及这些工艺和技法如何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7)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教师再展示几件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评价。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
(8) 最后,教师总结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工艺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要点,强调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注重作品的细节和整体效果。 1. 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民间美术作品,思考作品的工艺和艺术特色。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3. 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展示小组的分析结果。
4.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和提问。
评价任务 观察分析:☆☆☆
小组合作:☆☆☆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对具体民间美术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表现分享 活动三:介绍民间美术作品 作品介绍
(1) 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民间美术作品,可以是课堂上展示过的,也可以是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让学生仔细观察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背景信息和艺术特色。
(2) 教师提供一些介绍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如从作品的名称、作者、创作年代、材料、工艺、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介绍。引导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生动、形象地介绍作品。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作品介绍的练习,小组成员相互倾听、评价和指导。要求学生声音洪亮、表达清晰、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4) 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作品介绍。代表要自信地走上讲台,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生动地介绍作品。在介绍过程中,要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增强互动性。
(5)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代表的介绍,做好记录,并在介绍结束后进行评价和提问。评价要客观、公正,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之处。提问要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深入了解作品。
(6) 教师对代表的介绍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代表的表现和努力,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鼓励其他学生向代表学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7) 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第二轮小组内的作品介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8) 最后,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介绍民间美术作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传播民间美术文化。 1. 选择一件民间美术作品,收集资料,准备介绍。
2. 在小组内进行作品介绍的练习,接受小组成员的评价和指导。
3. 推选代表在全班进行作品介绍。
4. 认真倾听其他代表的介绍,进行评价和提问。
评价任务 表达清晰:☆☆☆
内容丰富:☆☆☆
互动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介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分享中加深对民间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
课堂总结 总结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中外民间美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让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如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生活和情感。
(3) 教师再次强调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方法和要点,如从材料、工艺、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和欣赏民间美术。
(4)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民间美术,收集更多的民间美术作品资料,了解更多的民间美术知识。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民间艺术展览等方式,亲身体验民间美术的魅力。
(5)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件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同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肯定学生在课堂讨论、作品分析、介绍展示等环节中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
(7) 教师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希望学生能够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间美术。激发学生的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
(8) 最后,教师宣布本节课结束,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 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和评价,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 牢记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要求。
4. 对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文化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
学习态度:☆☆☆
文化意识:☆☆☆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民间美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作业设计
书面作业
1. 选择一件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包括作品的工艺、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
2. 收集自己家乡的民间美术作品资料,整理成一份手抄报,介绍家乡民间美术的特点和历史。
3.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民间美术的制作工艺,并简单记录制作过程和步骤。
实践作业
1. 尝试运用民间美术的元素和表现手法,创作一幅绘画作品或手工制品。
2. 与家人一起制作一件简单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折纸等,并拍照记录制作过程和成果。
3. 参加一次民间艺术展览或活动,写一篇参观日记,分享自己的参观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概览中外民间美术
一、民间美术的定义
广大民众创作,美化环境、丰富风俗活动,日常生活应用流行
二、常见类型
剪纸、皮影、年画、泥塑、刺绣、蜡染等
三、欣赏方法
材料、工艺、艺术特色、文化内涵
四、地域差异
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影响
五、文化价值
民族文化瑰宝,传承历史文化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作品分析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
2. 教学内容丰富,不仅介绍了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民间美术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内涵,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讨论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明确或具有挑战性,导致学生讨论方向不清晰。
2.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作品介绍环节,由于学生表现积极,导致时间过长,后面的课堂总结有些仓促。
3. 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在学生进行作品分析和创作时,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和特点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