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体验民间艺术表演》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体验民间艺术表演》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7-18 09: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验民间艺术表演》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赣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 美术 授课类型 实践探究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围绕民间艺术表演展开,介绍了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阐述民间美术在表演中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了解民间文化,培养审美和实践能力,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生活经验,但对民间艺术表演了解不深。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乐于参与实践活动。不过,在理解民间艺术内涵和进行实践创作时可能有困难,需教师引导和示范。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民间艺术表演中皮影、木偶等造型的独特神采和地域文化特色。
2. 体会民间艺人通过表演和造型艺术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方式。
艺术表现
1. 能够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并尝试用皮影戏的方式进行表演。
2. 掌握皮影制作的基本方法和皮影表演的技巧。
创意实践
1. 发挥想象力,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进行皮影戏创作。
2. 探索民间艺术表演的创新形式和方法。
文化理解
1. 了解民间美术对戏曲、戏剧等表演艺术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
2. 认识民间艺术表演在传播地域文化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民间艺术表演中民间美术的作用和地域文化特色。
2. 掌握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皮影制作方法。
3. 能够设计故事并用皮影戏进行表演。
难点
1. 领会民间艺人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方式。
2. 实现美术与其他学科在皮影戏创作中的融合。
3. 用皮影戏生动地表现设计的故事。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皮影道具、制作皮影的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1) 展示一些民间艺术表演的精彩图片,如舞龙舞狮、皮影戏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精彩的表演,大家能说出这是哪些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吗?”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2) 进一步提问:“民间美术作品在这些民艺表演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呢?”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讨论。
(3) 讲述自己观看或参与民间艺术表演的经历,分享其中的感受和体会,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4)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看或参与民间艺术表演的经历,倾听学生的发言,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评价。
(5) 展示一些民间艺术表演中使用的道具,如皮影、木偶、面具等,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
(6) 提问学生对这些道具的看法,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描述和评价。
(7) 介绍民间美术对戏曲、戏剧等表演艺术的形式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民间艺术表演有更深入的了解。
(8) 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体验民间艺术表演。 1. 观看图片,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 分享自己观看或参与民间艺术表演的经历。
3. 近距离观察民间艺术表演道具,表达自己的看法。
4. 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了解民间美术对表演艺术的作用。
评价任务 回答问题积极:☆☆☆
分享经历真实:☆☆☆
观察描述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分享经历和观察道具,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表演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民间美术在表演中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感知交流 组织讨论与体验
(1) 提出问题:“你接触过哪些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谈一谈你对它们的看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
(3) 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倾听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总结和点评。
(4) 引导学生从民间艺术的形式、内容、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5) 安排学生体验并了解一种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如皮影戏。向学生介绍皮影戏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形式。
(6) 播放一段精彩的皮影戏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感受皮影戏的独特魅力。
(7) 组织学生讨论皮影戏中民间美术起到的作用,如皮影的造型、色彩、图案等对表演的影响。
(8) 引导学生领会民间艺人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1. 分组讨论并发言,分享自己接触过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看法。
2. 观看皮影戏视频,感受其独特魅力。
3. 参与讨论,分析皮影戏中民间美术的作用。
4. 领会民间艺人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方式。
评价任务 讨论参与积极:☆☆☆
观点表达清晰:☆☆☆
分析理解深入:☆☆☆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和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表演的形式和内涵,感受民间美术在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
探究理解 活动一:深入了解皮影戏 介绍皮影戏知识
(1) 详细介绍皮影戏的定义,即它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等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2) 讲解皮影戏的表演方式,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纵着影人,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
(3) 举例说明皮影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不同地区的皮影戏在造型、曲调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4) 介绍皮影戏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5) 展示一些不同地区的皮影作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造型、色彩和图案的差异。
(6) 分析皮影作品的艺术特点,如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等。
(7) 强调皮影戏不仅是一种造型艺术,还起到了传播地域民间文化的作用。
(8) 介绍2011年中国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重要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了解皮影戏的相关知识。
2. 观察不同地区的皮影作品,比较它们的差异。
3. 分析皮影作品的艺术特点,感受其独特魅力。
4. 认识皮影戏在传播地域文化方面的价值。
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准确:☆☆☆
观察比较细致:☆☆☆
价值认识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介绍皮影戏的知识和展示不同地区的皮影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为后续的创作和表演打下基础。
表现分享 活动二:设计并表演皮影戏 引导故事设计与表演
(1) 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小故事,用皮影戏的方式进行表演。
(2) 提供一些故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如故事的主题、情节、角色等,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 指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选择合适的皮影造型和道具,提醒学生注意皮影的动作和表情要与故事情节相配合。
(4) 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水平。
(5)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皮影戏的表演形式进行创新,如加入音乐、舞蹈等元素。
(6) 安排各小组进行表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7) 组织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观看和评价,引导学生从故事内容、表演技巧、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8) 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 1. 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小故事。
2. 选择合适的皮影造型和道具,进行排练。
3. 发挥想象力,对表演形式进行创新。
4. 进行表演,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
评价任务 故事设计新颖:☆☆☆
表演技巧熟练:☆☆☆
创意表现突出:☆☆☆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和表演皮影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总结拓展 总结与拓展延伸
(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民间艺术表演中民间美术的作用、皮影戏的知识和学生的表演成果。
(2) 强调民间艺术表演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传承民间艺术。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或朋友表演自己设计的皮影戏,并记录下他们的反应。
(4) 推荐一些有关民间艺术表演的书籍、电影和网站,让学生拓展知识面,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
(5) 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制作其他形式的民间艺术作品,如木偶、面具等,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艺术素养。
(6) 组织学生成立民间艺术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共同探索民间艺术的奥秘。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进行创新和发展。
(8)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同时提出期望和建议。 1. 认真倾听老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 接受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人或朋友表演皮影戏。
3. 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观看电影和浏览网站,拓展知识面。
4. 思考如何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准确:☆☆☆
作业完成认真:☆☆☆
思考拓展深入:☆☆☆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向家人或朋友表演自己设计的皮影戏,并记录下他们的反应。
2. 用文字描述自己在设计和表演皮影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3. 收集一些其他民间艺术表演的图片或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拓展作业
1. 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木偶或面具,并进行表演。
2. 与同学合作,创作一个新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并进行展示。
3. 研究民间艺术表演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写一篇小论文。
板书设计
体验民间艺术表演
一、民间美术的作用
- 对表演艺术的影响
- 传播地域文化
二、皮影戏
- 定义、特点、历史
- 制作与表演
三、创作与表演
- 故事设计
- 表演展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
2. 让学生亲身体验皮影戏的设计和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的表演水平有待提高。
2.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最后学生表演的时间有些紧张,评价不够充分。
3. 对民间艺术表演的创新形式探索不够,学生的创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