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9 15:5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以前对清朝的评价是很低的,
因为清朝晚期 让人看不起。
但是清朝前期对我们这个国家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清朝的贡献是最大的,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 ;
第二 ,
这两件事情,对中国的贡献极为重大。
——《历史学家戴逸:清史研究第一人》
在帝国主义面前非常软弱,丧失了民族尊严,
经济上非常繁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政治上,它统一了中国,形成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同学们,请尝试说说,戴逸先生在空格处会说什么呢?
一、鼎盛之象
1、政局之稳
雍正六年以前,昼则延接廷臣,引见官弁,傍晚观览本章,灯下批阅奏折每至二鼓三鼓不觉稍倦,寔六载如一日,此左右近侍及内直大臣所备知者。
——《朱批谕旨》
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
——《会陈军务事情请先具稿密陈折》
所请何事?能否答应?
勤政;
形成奏折制度;
朕原不欲尔来,为地方要紧。今览尔所奏,尔若不见朕,原有些难处处;二者,军务总事结局处,舅舅隆科多奏,必得你来同商酌商酌地方情形。……见你之面,再细细问你。
——《会陈军务事情请先具稿密陈折》
商讨什么?机构设置?
设立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处
思考:请从位置、人员、职责、作用四个角度透视军机处,说说你对军机处的认识。
位置
角度
史料
认识
人员
职责
作用
皇帝寝宫旁边
被(?)指派;
兼职充任
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檐曝杂记》
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
便于皇帝召见;机密
权力由皇帝赋予
辅助皇帝
处理政务
强化了皇帝的权力
……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
政局稳定,
君主专制加强
2、疆域之拓
地区 措施
东南 (1)康熙帝时期,1662年, 收复台湾。(2)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郑氏后裔投降。(3)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 。.
东北 (1)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2)1689年,中俄签订《 》,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北部西北 (1)17世纪后期,康熙、乾隆先后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和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2)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设 ;(3)对蒙古:在蒙古族地区设立 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 为盟长、旗长。
西 西南 (1)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以“ ”尊号。(2)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 ”尊号。(3)雍正派遣 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4)乾隆帝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创立金瓶掣签制度(5)雍正帝时大规模推行“ ”政策,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郑成功
尼布楚条约
盟、旗
达赖喇嘛
班禅额尔德尼
驻藏大臣
福建省
伊犁将军
蒙古王公
改土归流
探究:观察三幅图片,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在东北、北部、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版图开拓、对边疆因地制宜地形成比较稳定的统治。
3、经济之繁与文化之盛
乾隆末,中国已能生产足够养活近3亿人之多的粮食,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农业生产力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安定;二是清廷重视农业;三是农业新品种的推广……使粮食和油料产量大增;四是边疆的开发……荒地大量开辟,耕地面积有较大的增加。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是乾隆时代经济鼎盛、超过了历代王朝水平的主要标志。……此外商业城镇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国家财政状况、国库贮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乾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鼎盛,达到了我国古代的最高峰。
——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
二、盛世之变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结合材料讨论,盛世之下有哪些新的变化?
内部:
新现象涌现
请结合材料讨论,盛世之下有哪些新的变化?
乾隆五十八年(1793)
马戛尔尼使团来访
热河行宫 避暑山庄万树园英使觐见场景
外部:
新世界来访
请结合材料讨论,盛世之下有哪些新的变化?
统治者如何对待这些新的变化?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清高宗实录》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内部:压制新变化
外部:排斥新世界
可行吗?
三、危机之显
清朝中期的社会危机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历史学习图册》
人口急剧增长
资源危机显露
政治腐败
贫富矛盾
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1886年英国制作大英帝国航海图
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此地向非洋船聚集之所,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令行文该国番商,遍谕番商。嗣后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省。
——乾隆二十二年谕令
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之间落后于世界潮流。
清朝与前代王朝不同,自崛起就与世界接触。入关前引入红衣大炮;入关后,自顺治帝始,与传教士保持着密切联系,称呼汤若望为“玛法”,这是类似于父辈的敬称。康熙帝对于西洋历法、科学技术十分感兴趣,当时疟疾难治,他推广西药金鸡纳霜疗法。
——《戴逸与清史研究访谈录》
乾隆当太上皇时,嘉庆帝与和珅入见。乾隆闭着眼睛,仿佛已经睡着,但口中却念念有词,久之,乾隆忽然睁目问道:“这些人什么姓名?”嘉庆不知如何对答,和珅却应声说“高天德、苟文明”(此二人为当时白莲教起义的著名领袖)……嘉庆“密召珅问曰:‘汝前日召对,上皇云何?汝所对作何解?’珅曰:‘上皇所诵为西域秘密咒。诵之则所恶之人虽在数千里外,亦当无疾而死,或有奇祸。
危机来源的另一种解读?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