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两次鸦片战争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过程
03 教学反思
CONTENTS
目录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课程结构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
与救亡图存
本单元共三课,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本课共三个子目
第一子目“19 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第二子目“两次鸦片战争”
第三子目“开眼看世界”
第一子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讲述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通过制度先进并四处扩张的西方列强和制度落后且闭关自守的清政府之间的对比,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第二子目“两次鸦片战争”
讲述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重点在于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分析战争的影响,即鸦片战争所引起的中国社会性质等方面的变化。
第三子目“开眼看世界”
讲述的是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出现,这也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之一,重点在于认识新思潮的进步意义和局限。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2.概述鸦片战争的进程,知道《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危害。(时空观念)
1.通过19世纪中期世界与中国形势的对比和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分析,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唯物史观)
3.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及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向西方学习思想的产生及影响。(家国情怀、历史解释)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S
W
O
T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开眼看世界的进步意义和局限
学情分析
对历史概念的具体内涵理解不深刻;
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把握不深入;
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具备一定的史料解读、识图读图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新闻事件:英国设立第一家官方毒品注射馆。众多网友的跟帖。
设计意图
该新闻具有颠覆性,是关于毒品的,跟本课有联系。结合网友跟帖的内容,联系到1840年,从而进入新课。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天朝与世界
设计意图
观察地图,结合P90-91第一子目的内容,揭示中国和世界已经脱轨,落后于世界潮流。
放大亚洲区域的地图,结合英国侵略亚洲的时间轴,揭示中国将成为下一个英国的侵略对象。
教学过程
①为什么叫鸦片战争
材料一:《一个英国鸦片服用者的自白》
材料二:英国贩卖鸦片的巨额收益
环节二:天朝的崩溃
①英国明知鸦片的巨大危害,但因为其巨大收益而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驳斥“通商战争”的说法
设计意图
②出示鸦片战争形势图,
列举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③崩溃能否避免解读材料
②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过程、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等有一定的基础,可由学生来说。
③解读材料,论证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初胜利。”
教学过程
环节三
设计意图
出示材料:鸦片战争失败后国内各界的反应。
“少数警觉的中国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
各界对学习西方的态度。
走出天朝
1、鸦片战争对中国各界的影响
2、知识精英开始去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等
3、从了解西方到学习西方的艰难
教学过程
课堂实施
环节四
设计意图
历史的诉说
鸦片战争结束后N年中国的相关大事记,问:鸦片战争对今天的中国还有影响吗?
点出鸦片战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用茅海建先生的话结尾“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尽管学生在初中系统学过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但可能主要是最基础的史实,对史实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清楚。
2.帮助并引导学生建知识体系,将中外历史结合起来,必要时制作思维导图。如鸦片战争的背景,应引导学生从殖民扩张开始思考资本主义掠夺的本质、目的以及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天朝与世界
二、天朝的崩溃
三、走出天朝
四、历史的诉说
“天朝”的崩溃
——两次鸦片战争
谢谢聆听,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