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联邦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21世纪以来
最剧烈的地面战争终于爆发,展开双翼牢据极北之地的双头鹰宪兵与翱游
在第聂伯河上空的翔隼战成一团。
但大家是否还记得:32年前这两者都还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社会
民主
工党
成立
列宁《火星报》
布尔什维克党
列宁
主义
二月革命
↓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
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社会主义
工业化
+
农业集体化
基本实现工业化
1898
1900
1903
1861
1917
1918
1921
1922
1924
1937
农奴制
改革
列宁逝世
基础梳理
浏览全文,根据下列时间点找出重大事件,完善时间轴。
理论与实践
革命与建设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
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预测
共产主义将从何处开始……
列宁主义的判断
“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
多国同时
一国胜利
继承与发展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经济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 不断发展。
政治基础 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基础 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 。
思想基础 1900年列宁创办 ,宣传 。
组织基础 1903年, 党的建立。
指导思想
根本原因 沙皇专制统治阻碍了俄国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
沙皇专制
产业工人
《火星报》
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
Q: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蕴含了哪些革命因子?
马克思主义
1.背景
2.主要内容
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是“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的前夜”
对俄国国情的认识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一国胜利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
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革命方式和革命前途
工人阶级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影响
①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
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列宁主义
③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④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1917年3月
1917年4月
1917年7月
1917年11月
推翻_____________
形成_____________局面
政权交给___________
沙皇专制统治
临时政府
Q:临时政府做了什么?
对外继续帝国主义战争
对内镇压人民反抗
Q:什么方向?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政权全部转到临时政府
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_____
次日,召开___________________
冬宫
Q:意义?
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两个政权并存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Q:夺权方式?
武装斗争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二大
Q:结合教材和下面图片谈谈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书影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①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③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
政治体系
马克思主义
殖民体系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联合进攻、武装干涉,形势危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继续实行
带来经济和政治危机
时间 1918—1921 1921—1928
目的 解决国内危机,
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措施
评价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
保证战争的胜利
农业→余粮征集制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Q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功劳”?
Q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真正限度”指什么?
Q3:列宁说“我们错了”,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4:“我们错了”导致什么后果?
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捷径
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要苏维埃,
不要布尔什维克“
饿殍遍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联合进攻、武装干涉,形势危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继续实行
带来经济和政治危机
时间 1918—1921 1921—1928
目的 解决国内危机,
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措施
评价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
保证战争的胜利
农业→余粮征集制
积极→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消极→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农业→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实行粮食税等市场机制;
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资
1.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尊重经济规律,利用市场和商品交换关系建立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斯大林)
背景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联合进攻、武装干涉,形势危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继续实行带来经济和政治危机 国内复杂的社会危机
国际战争阴影的笼罩
时间 1918—1921 1921—1928 1928—20世纪50年代
目的 解决国内危机, 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加强国防力量保卫国家;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措施
评价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积极→快速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卫国战争提供物质保障;提高苏联国际地位。
实践→1.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实行两个五年计划(Q:成就?)
理论→经济上?政治上?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农业→余粮征集制
积极→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消极→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农业→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实行粮食税等市场机制;
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资
《跛足的巨人》
1.苏联为何被称为“巨人”?
2.漫画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3.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长期落后
苏联的工业化方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是工业和军事大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斯大林)
背景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联合进攻、武装干涉,形势危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继续实行带来经济和政治危机 国内复杂的社会危机
国际战争阴影的笼罩
时间 1918—1921 1921—1928 1928—20世纪50年代
目的 解决国内危机, 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加强国防力量保卫国家;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措施
评价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积极→快速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卫国战争提供物质保障;提高苏联国际地位。
消极→排斥市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等问题
实践→1.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实行两个五年计划(Q:成就?)
理论→经济上?政治上?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农业→余粮征集制
积极→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消极→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农业→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实行粮食税等市场机制;
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资
详见《教学练》P87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