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09:4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选出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嫩芽(nèn) 调皮(tiào)
B.霎时(sà) 依偎(wèi)
C.蹲下(dūn) 背起(bèi)
D.粼粼(lín lín)拆散(chāi)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上的嫩芽也蜜了。(  )
(2)我想折散一家人,终不愿意。(  )
(3)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4)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②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B.①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②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羽毛球,同学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C.①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许多队伍拿着彩旗,像分歧的河流似的向广场汇集过去。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成绩管理有助于消耗学业焦虑。面对千头万绪的学科任务,我们常常会感觉到焦虑,唯有处心积虑做好时间管理,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作息规律,找到高效时段,方能事半功倍。其次,要克服拖延症,不要让任务堆积如山。此外,还要统筹兼顾,合理分配各科学习时间,防止厚此薄彼。只有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才能让每一天都有条不紊,成绩稳步提升。
考试时感到焦虑是身体的正常应激反应,说明你重视考试。我们可以尝试告诉自己“适度的紧张有助于专注”,而不是否定它。平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释放压力。考试前,我们可以使用身体调节法缓解压力。比如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3次。这样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快速平复心跳。
4.画线句作为其所在段落的总起句,表达有问题,请修改。
5.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千头万绪 B.处心积虑 C.事半功倍 D.有条不紊
6.下列对文段中有关标点符号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  ),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历经百年奋斗,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英勇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书写下名为“中国奇迹”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从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无数劳动群众的热血与汗水汇成江海,共同在祖国大地上奔腾出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的朵朵浪花。
A.文段括号中应填的标点符号是逗号。
B.“中国奇迹”加引号有表特殊含义的作用。
C.文中的破折号表示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说明。
D.文中的多处顿号都用在句子内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停顿。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8.指出下列各句采用的表达方式。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    )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
9.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0.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面对分歧,“我”是怎样决定的?为什么?
11.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1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属于大词小用,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13、本文以《散步》为标题,有何作用?
14、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亲 (     )的妻子
(     )的儿子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倡导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增长智慧,为构建更美好的明天提供精神动力。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已连续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再到如今的“深化 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当前 , 。
表1 2024年全民阅读情况统计表
阅读方式 阅读率(%)
图书 59.8
报纸 23.1
期刊 17.5
数字化阅读 80.3
综合阅读 81.9
面对阅读方式的变化,图书馆、出版社、书店等也在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数字内容创新。比如,国家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十万册近年出版的电子书阅读服务,并打造了“M · 地铁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品牌。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数字业务收入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目前拥有可运营数字资源2000多种,有声资源300多种。
材料二
阅读书单是探寻时代脉动的体现。在加速演进的世界变局中,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 新的热点无疑是从学界到民间都关注的话题。《中国经济2025》《经济新动能》《大出海》《锚定中国》以及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新书引起了读者广泛的兴趣,关注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方面图书的读者也非常多。
与热点话题阅读相对的是,在数字平台上正掀起的经典阅读热潮,反映了读者在阅读内容上的新追求。2024年,阅文平台上,《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位列年增速最快的前十大出版书,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了解传统文化与自我成长的阅读需求。无独有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销售和阅读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严肃文学与经典作品在强势回归,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梁晓声的《人世间》等,长期占据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销售榜单前列。
材料三
随着阅读发生的新变化,与阅读相关的实体阅读空间也在悄然焕新,向多元文化空间和文化地标转型。
沉浸式的体验是实体阅读空间所不可替代的核心功能。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 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甲骨文记忆”等展览,让公众近距离感受典籍穿越历史的魅力。在北京城市图书馆,超挑高的山间阅览区用一座书山展示知识文汇和数字图景,读者仰望间可感受文脉传承的震撼。首都图书馆中,《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古籍内容经典场景被做成裸眼3D 版,读者可在智慧桌面上直接“触摸”立体影像。
除了图书馆,近年来“书店+”业态兴起,越来越多的书店从“体验感”出发,打造更多元场景。“书店也是在营造一个文化场域,寻找和自己同频的读者。”中华书局书店业务部负责人吴魏说:“书店应该成为一个文化地标,不是拍照打卡的地标,而是深度挖掘所在城市、街区的文化内涵,展现文化底蕴与文化形象的地标。”书店作为阅读空间,正在成为优质阅读资源的汇聚地、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空间、城市人文精神滋养的角落、读者心灵栖息的家园。
15.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全民阅读”的表述从“倡导”到“深入推进”再到“深化”,体现了“全民阅读”行动的不断发展。
B. 当前的阅读书单反映出读者既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新的热点,又重视严肃文学与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
C. 图书馆举办的各种展览、馆内环境布置、利用新技术开发的新的阅读手段,都说明实体阅读空间正在向多元文化空间转型。
D. 面对时代变化,越来越多的书店从“体验感”出发,打造更多元场景,努力成为拍照打卡的地标,吸引更多的读者。
16. 结合材料一的文字和图表,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恰当的一项是。( )
A. 纸质图书阅读逐渐衰落,而数字阅读日益兴起。
B. 纸质图书阅读依然是重要的阅读方式,但数字阅读日益兴起。
C. 纸质图书阅读数量持续增长,但数字阅读发展更为迅猛。
D. 纸质图书阅读发展缓慢,报纸、杂志的数字化阅读发展更慢。
17.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新时代全民阅读在 ① 、② 、③ 、三个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全民阅读”出现了新的局面。(每空限4字)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两个电话
李延奎
①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 ”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 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 要不然,叫你妈给你……”
②儿子只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喋喋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撂了电话。
③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 ”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④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 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小就不爱加衣服……B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 ”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⑤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⑥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⑦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儿发蒙了。
18.指出文章的记叙要求。
⑴时间:_________________;
⑵地点:_________________;
⑶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
19.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⑴老王给儿子打电话和母亲给老王打电话是说话同样“_________________”。
⑵对于老王的叮咛,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老母的叮咛,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20.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21.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样”有什么含义?这表现了老王此时怎样的心理?
22.《散步》中的“我”的儿子和文中的老王的儿子对长辈的态度有什么差异?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三、写作
23、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一家人散步的小事来表现家庭的温暖、幸福,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这就是以小见大。请你仿照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个片段。250字左右。
答案
1.D 2.(1)密(2)拆(3)竟(4)决 3.B 4. 示例:时间管理有助于缓解学业焦虑。
5.B 6.A 7.D 8.(1)记叙 (2)描写 (3)议论 9.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因为走的是小路,所以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从深层理解来说,这段话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10、 面对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这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孝敬。
11、作者通过描绘新绿、嫩芽儿、冬水,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画面,展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渲染了一种自然和谐的气氛,为下文写作者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氛围做铺垫。
12、把“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说成是“分歧”,大词小用,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作者责任的重大,透露出文章的深意。
13、以《散步》为标题,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同时也是文章的线索。
14、和谐美好 孝顺 慈祥 贤惠 天真可爱
15.D
16.B
17.答案示例:①阅读方式 ②阅读内容 ③阅读空间
18、⑴时间:某天上午九点左右(或:一个寒潮初袭的上午)。⑵地点:北京,老王家中;⑶人物:老王。
19、【示例】⑴絮絮叨叨;⑵漫不经心;不耐烦;赶紧截住。
20、【答案】因为他在寒潮袭来时竟然没有想到关心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母亲。
21、【答案】“这样”指的是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关怀儿女,而对父母则少有牵挂的现象。表现了老王此时困惑、内疚和有所醒悟的心理。
22、【答案】《散步》中的“我”的儿子比较懂事,因为他在父亲决定走大路时没有不满和哭闹;而文中老王的儿子则不理解父亲的爱,甚至表现出“不耐烦”。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散步》中的“我”和文中的老王对自己母亲的态度就说明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