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病毒和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人乳头瘤病毒
B.HIV的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C.病毒和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D.病毒和细菌都具有蛋白质,但不一定都有酶
2.下图甲、乙、丙是某些二倍体(2N=4)高等动物个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不考虑细胞发生突变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1号和5号是同源染色体
B.乙图细胞表示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C.丙图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6条姐妹染色单体
D.丁图中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3.现将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2:1,随机种植在试验田1;将另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Bb和bb的玉米种子,其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例为2:1,随机种植在试验田2,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接近( )
A.11:1、5:4 B.11:1、1:1 C.35:1、1:1 D.35:1、5:4
4.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且A对a,B对b均完全显性。下图表示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若图1、2、3中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互换,则图中所示个体自交后代的表型种类依次是( )
A.3、2、2 B.4、2、2 C.4、2、3 D.4、2、4
5.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B.“F1(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属于演绎内容
C.“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
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数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如图是果蝇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甲、乙两条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黑点代表了部分基因(一个黑点就代表一个基因),其中有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这部分基因的位置是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标记显示出来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还含有另外三对形态、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
B.该图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图中所示的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时,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D.该个体一定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的精子
7.构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材料中,共有脱氧核糖与磷酸的连接物70个,代表碱基A 的材料有12个,碱基G的有20个,其它材料均充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 分子中的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B.模拟氢键的材料最多需要84个
C.最多可搭建出一个含有18个碱基对的DNA片段
D.构建出的 DNA 分子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8.大肠杆菌在含有 H-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 H-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 DNA链中,经特殊方法显色,可观察到双链都掺入 H-脱氧核苷的 DNA区段显深色,仅单链掺入的显浅色,未掺入的不显色。掺入培养中,大肠杆菌拟核 DNA 第2 次复制时,局部示意图如图。DNA 双链区段①、②、③对应的显色情况可能是( )
A.深色、浅色、浅色 B.浅色、浅色、深色
C.浅色、深色、深色 D.深色、浅色、深色
9.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10.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活菌甲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
B.加热致死菌乙中的某种物质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
C.通过实验②,鼠2的血液中只能分离出活菌乙
D.鼠5死亡的原因是死菌甲中的某种物质能使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
11.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A的序列,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如下图所示(Met、Val等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携带Met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AUG
B.据图可知谷氨酸(Glu)至少有两种密码子
C.D基因和E基因重叠部分编码的氨基酸不一定相同
D.在189位置插入一对碱基会导致基因D、E编码蛋白质均发生改变
12.蜜蜂中的蜂王与工蜂都属于雌蜂,雌蜂发育的结果与其幼虫期是否持续食用蜂王浆有关如图1所示。研究表明,该过程与DNA甲基化有关,蜜蜂DNA的甲基化,是由甲基转移酶(Dnmt3)完成的,如果破坏雌蜂幼虫体内的甲基转移酶,即使给其喂食花粉和花蜜,也能发育成蜂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蜂王浆可能抑制了甲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
B.蜂王体内的DNA甲基化程度高于工蜂
C.DNA甲基化后不会改变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D.敲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
13.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所不同。如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在干旱时,乙物种比甲物种适应能力强
B.在干旱时,丙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
C.在干旱时,甲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
D.在干旱时,甲、乙两物种适应能力相同
14.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经。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撒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原癌基因突变后,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15.据统计,目前我国患病人群中大约25%~30%患有遗传病。下列关于遗传病及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位患乙肝的母亲生出了患乙肝病的孩子,由此判断乙肝是遗传病
B.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引发的遗传病
C.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人类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意义
二、多选题
16.下图表示某细胞合成RNA的过程中在3'端会形成一种茎环结构,该结构可阻止M酶的移动进而导致转录终止。茎环结构的后面是一串连续的碱基U序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茎环结构中存在T-A的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B.M酶表示RNA聚合酶,其移动方向是从右至左
C.M酶移动到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上导致茎环结构出现
D.连续的碱基U序列有利于RNA从模板链上释放
17.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①②③④表示过程,a、b、c、d表示合成的多肽链),医学上依据该图原理采用饥饿疗法治疗癌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癌细胞合成蛋白质的RNA仅有mRNA和tRNA
B.空载tRNA与mRNA结合后抑制过程①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C.最早合成的多肽是a,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由右向左
D.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可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癌细胞分裂
18.现有1000只某品种的昆虫迁入某岛屿中,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3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150只,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已知以上昆虫种群的基因型与对应的个体数与在该岛屿上人为种植的豌豆群体的正好相同。如果均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这些昆虫和豌豆群体都繁殖2代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
B.豌豆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为7.5%
C.由此推断昆虫种群没有发生进化,而豌豆种群发生了进化
D.该昆虫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不同个体体现了生物的基因多样性
19.芝麻(2n)是自花传粉植物。芝麻的果实也叫芝麻梭子,芝麻梭子长(A)和芝麻梭子短(a)、种子黑色(B)和种子白色(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科研人员为培育纯合芝麻梭子短、种子黑色植株,采用了如下方法进行育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没有X射线等外界因素影响,不会发生图中所发生的变异
B.图中①过程需要进行去雄→套袋→传粉→再套袋的操作
C.图中②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③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通过过程④获得的芝麻梭子短、种子黑色植株中,纯合子占了1/3
三、解答题
20.图1表示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某雄性动物(2n=8)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用“●”和“○”表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它们的移动路径如箭头所示;图2为减数分裂过程(甲~丁)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图。图3表示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某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不考虑染色体互换,①②③代表相关过程,I~Ⅳ表示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②过程发生在 时期,同源染色体出现 行为:细胞中③→④过程每条染色体含 个DNA。
(2)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2的 时期(填甲、乙、丙、丁);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3中的 (填序号)过程中。
(3)图3中细胞Ⅱ的名称为 。该细胞中可形成 个四分体。若细胞Ⅲ的基因型是aaBB,则细胞Ⅳ的基因型是 。
(4)若细胞Ⅳ的基因型为ABb的原因可能是 。该卵细胞Ⅳ与基因型为ab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个体,且该雄性个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另一条随机移动,则其产生基因型为abb的配子的概率是 。
21.下表示意2种病毒侵染人体细胞后的增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单纯疱疹病毒(双链DNA病毒)
乙肝病毒(双链DNA病毒)
(1)过程①中,DNA分子独特的 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 ,保证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催化过程②的酶是 。
(2)过程③是 ,催化过程③的酶是 ,正常的人体细胞中 (会/不会)发生过程③。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一般很难根除,原因是 。
(3)基因H、N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N转录时以 链为模板。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T-A,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是 。
(4)人体细胞中的RNA,其功能有 。
①传递遗传信息 ②作为遗传物质 ③转运氨基酸 ④构成核糖体
22.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应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时期。
(2)图中②过程形成的RNA为α链,其中的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该α链及其对应的DNA模板链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0%、26%,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
(3)过程③发生的场所X为 。过程③中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物质Y是由 (填“三个”或“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物质Y中“CAA”组成 ,与α链配对。
(4)假若决定形成α链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其原因可能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 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
(5)以上的相关过程在生物育种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该玉米的基因型为BbTt。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 (填序号)过程,图中③过程为 ,将幼苗2正常培育得到的植株C属于 体,将幼苗2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植株B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 ,这种育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 。
23.瑞典生物学家斯万特·帕博成功提取、测序了古人类骨化石中的部分线粒体DNA,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并分析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结果如图所示:
(1)斯万特·帕博团队将古人类化石中的线粒体DNA与现代人类线粒体DNA进行比较,获得人类进化证据属于___。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2)依据图中信息,请补充完整上面的进化关系图,方框内填写的编号是:①②③对应的是___。
A.现代人 B.黑猩猩 C.尼安德特人
(3)现今的人类通常可划分为4个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但他们都为同一个物种,原因是 。
(4)斯万特·帕博团队在研究若干尼安德特人的骨头、牙齿等标本时发现,其中一位男子与一名女子含有相同的X染色体DNA,则两人的关系可能为 (编号选填)。
①父女②兄妹③母子④爷孙
研究发现,藏族人身体中携带常染色体的EPAS1突变基因也有可能来源于古老型人类。低氧条件下野生型EPAS1基因表达,易导致红细胞过度增多,诱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而EPAS1突变基因对低氧不敏感。
(5)已知在青藏高原世居的藏族人群中EPAS1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7,则理想状态下人群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6)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的知识,释EPAS1突变基因在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远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的原因: 。
四、解答题组
24.失聪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疾病,其中遗传性耳聋是听力损失的常见类型。
(1)图1和图2分别是小明和小红两个遗传性耳聋(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的系谱图。
①由图2可以推测小红所患遗传性耳聋为 (选填“常”、“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下列信息有助于确定小明家族遗传性耳聋遗传方式的是 。
A.Ⅰ1号个体有致病基因 B.Ⅰ2号个体有致病基因
C.Ⅱ3号个体无致病基因 D.Ⅱ4号个体有致病基因
(2)后经基因检测,发现小红和小明具有不同的耳聋致病基因,遗传方式不同。
①Ⅱ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相关基因用A、a表示),其体内可能不含耳聋致病基因的细胞有 。
A.骨骼肌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②小明的父母(Ⅱ3和Ⅱ4)准备再生一个孩子,理论上,其患遗传性耳聋的概率为 。
(3)下图为另一家族患神经性耳聋(相关基因用D、d表示)和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据图分析,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 性遗传。
②Ⅲ8的基因型是 ,其色盲基因来自于Ⅰ代的 号个体。
③Ⅲ9和一个基因型与Ⅲ12相同的男性婚配,生的孩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C B B C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A B C D A ABC CD ABD AC
20.(1)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者四分体时期) 联会 2
(2) 甲 ①
(3) 次级卵母细胞 0 Ab
(4)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B、b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了细胞的同一级 1/12
21.(1) 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 RNA聚合酶
(2) 逆转录 逆转录酶 不会 乙肝病毒的DNA会整合到人体细胞的DNA
(3) a GUC变为UUC
(4)①③④
22.(1) DNA复制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间期
(2)22%
(3) 核糖体 多个 反密码子
(4)终止密码子
(5) ②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 抑制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 能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
23.(1)D
(2)B 、 A 、 C或B、C、A
(3)4个人种之间可通婚,在遗传上是开放的,不存在生殖隔离
(4)①②③
(5)0.42
(6)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藏族人携带EPAS突变基因使其更具生存优势,长期自然选择使这种突变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在低海拔地区,EPASI突变基因不会使人具有生存优势,其基因频率不会由于自然选择而提高
24.(1) 常 BC
(2) XAXa CD 1/4
(3) 常 隐 DDXbY或DdXbY 1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