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10:3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七 年 级 语 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 (二) (一) (二) (三)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校文学社计划出版主题为“传承中华美德”的专刊,请补全专刊导语中的古诗文。(10分)
品千古诗文,觅中华美德。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1) ,(2) ”展示出洁身自好的君子美德;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用“(3) ,(4) ”表达对家乡亲人“报喜不报忧”的孝心;杜牧在《泊秦淮》中,用“(5) ,(6) ”展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7) ,(8) ”写出陋室来往客人之博学;《木兰诗》中,用“(9) ,(10) ”传达出木兰不慕功名利禄的品质……
2.诗歌中有一些表达作者个人感悟和思考的语句,在今天依然能够给我们鼓舞或启示。请说说你挑选这句诗作为座右铭的理由。(2分)
理由:
(二)
班级举办“历史上科技之光”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3~7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范晔《后汉书·蔡伦传》,有删改)
【注释】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契:刻的文字。③缣帛:绸缎布匹。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3.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3分)
方法 加点词 参考 解释
课内迁移法。 (1)为后世法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1)
(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以手拂之 (2)
查阅字典法 (3)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①覆盖:遮盖。②触犯:冒犯。③顶着;冒着。④轻率:冒失。 (3)(写序号)
4.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持就火炀之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何陋之有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断两处。(2分)
监 作 秘 剑 及 诸 器 械 莫 不 精 工 坚 密 为 后 世 法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2)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每个字刻一个印,
7.“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
解决了雕版“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① ”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②
”(用原文回答)的缺陷。他们都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4分)
二、文学之约(38分)
(一)
班级开展“‘义’之意义”探究活动,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8~11题。
人而有义,有对民族的大义、遵循的道义和对他人的情义。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八载,鞠躬尽瘁,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科学成就和奉献精神永远铭刻在民族记忆中;黄文秀以身作则,带领百坭村村民脱贫,①然而年轻的生命却在飘 pō( ▲ )大雨中定格;季羡林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有为有不为”要明白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的道理。阿长不无愚味、可笑之处,却给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这些有情有义②的感动,像那亘(▲)古的地层里涌动的一股洪流,在我的心中流淌。
8.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以及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瓢( pō)( ) 大雨 ②亘( )古
9.根据下划波浪线的解释写出相应的四字成语:( )(2分)
10.请判断文中加“ ”字词的词性。(2分)
①然而 ②的
11.下面课文题目都是短语,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说和做》------《有为有不为》 B.《驿路梨花》------《木兰诗》
C.《望岳》------《登飞来峰》 D.《井冈翠竹》------《逢入京使》
(二)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12题。
12.(1)小文同学摘抄了名著中的故事片段,并做了相应的批注,请你将批注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4分)
故事片段: 这波罗的海舰队的健壮水兵,这壮实、坚定、久经海洋风暴的、自一九一五年就加入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的老布尔什维克 A ,对这青年火伕讲述着残酷的生活真理。“呵,小弟弟,我小时候也跟你一样。我生来就有一种反抗的劲头,只是不知道把浑身的力气往哪儿施展……单枪匹马去斗争,是不能改变现状的。保尔,你满可以成为一个献身工人阶级事业的优秀战士,一切条件你都有……小弟弟,我愿意引你走上正路,因为我知道你是有出息的。” 批注: 片段中的A指的是 (填姓名),他对保尔的影响是
(2)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3分)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 (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三)
邂逅石榴花
王永波
①家乡淮安的盐河之畔,碧波轻漾。静谧的午后,我与故友坐于盐河边斑驳的石凳之上,电吹管吹奏的旋律悠扬,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帷幕,唤醒沉睡的记忆。 就在这时,我不经意间抬头,视线所及之处,尽是那热烈绽放的石榴花,它们似乎如同古代诗人笔下的佳人,穿越千年的风尘,静静地在此等候着我们与它们的邂逅。
②我细细端详着每一株石榴花,它以一种不加掩饰的傲骨之姿展现在我们面 前。形若灯笼,每一瓣都蕴含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花瓣层层叠叠,宛如古代仕女细致折叠的扇面,既精致又不失大气。又似是古代仕女手中半遮面的团扇,既含蓄又奔放。每一朵花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红得热烈,却又不失温婉,恰似一树珊瑚映日红,繁星点点绣罗衣。
③石榴花的色彩,应该说是夏日里最炽烈的诗篇。那红,不是轻描淡写的桃红,亦非深沉内敛的酒红,而是如火如荼、直击人心的石榴红。这红,犹如“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生机勃勃,仿佛是大自然中最绚丽的一抹,宣告着盛夏的到来,让人不禁想起杜甫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④石榴花的味道,虽不及果实的酸甜诱人,却自有一番清雅的芬芳,不似玫瑰那般浓烈,也不像茉莉那样清淡,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微风吹过,隐约间仿佛能捕捉到一丝丝青涩与芬芳,那是大自然对春日告别的呢喃,也是对夏日来临的预告。这香气,似乎在诉说着“花香不在多,一缕足矣”的人生哲理,提醒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淡然。
⑤石榴花不仅美在形、色、味,更贵在其生长与用途之中蕴含的生命哲学。 你看她不择地而生,无论是贫瘠的山野还是繁华的市井,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在盐河水的滋养下,石榴花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正如孔子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这,就是最好的佐证。
⑥石榴花凋谢后,结出的果实更是甘甜多汁,象征着历经风雨后的甜美收获。 就连现代,石榴花的形象也频繁出现在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中,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勇敢追求生活的热烈与多彩。
⑦此刻,与故友对坐,电吹管的旋律与石榴花的绚烂交织,望着这一树繁花 我不禁思考,石榴花何尝不是人生的缩影?她教会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坚韧不拔,绽放自我,即便是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也要努力盛开,因为任何努力都不会被岁月辜负。正如石榴花终会结果,人生中的每一次坚持与付出,也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季节。正如古诗所言:“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⑧榴花照水疑是火,岁月如歌共徜徉。在盐河之畔的这场偶遇,不仅仅是与石榴花的邂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自省。电吹管的乐音将渐渐远去,但石榴花的美丽与它所启示我们的人生哲理, 却如同盐河之水,悠悠流淌在心间,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
13.班级开展“托物言志”专题读写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明物 见物我交融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4 分)
石榴花的特点 人的情志
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 由物 及志 ?→ 含蓄又奔放
色 如火如荼、直击人心的石榴红 如火如荼,热烈
味 清雅的芬芳,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内心纯净与淡然
生长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果实 甘甜多汁 ④
任务二:赏物 明写景状物
为了探究作者由物及志的方法,小语梳理了以下句子,请你一起探究。(9分)
文本内容 阅读提示
花瓣层层叠叠,宛如古代仕女细致折叠的扇面,既精致又不失大气。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3 分)
石榴花的味道,虽不及果实的酸甜诱人,却自有一番清雅的芬芳,不似玫瑰那般浓烈,也不像茉莉那样清淡,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2)为什么写石榴花,还要提到果实、玫瑰和茉莉呢?(3 分)
(3) 文中引用的诗句既有对物的描写,也有对志的升华,还增添了文学韵味。请找出通过明艳的视觉意象和时序承接的结构,展现了榴花繁盛与果实初结的自然景象的诗句。(3分)
总结:我发现在“托物言志”类文章中,可以在写景状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引出情志。
任务三:比较 探托物言志
小语将这篇文章与所学课文进行比较,请你一起梳理探究。(9 分)
课文 所托之物 所言之志
《陋室铭》 陋室 作者借陋室寄寓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 ⑴
《邂逅石榴花》 石榴花 ⑵
总结:根据以上梳理,我发现“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共性:⑶
三、现实之思(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AI幻觉,通常指人工智能系统在处理或生成信息时,产生看似合理但实际错误或不存在的内容。通俗地讲,就是生成式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很多时候,这种虚假信息会被包装得很真实,不易被察觉。有人询问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的内容梗概,发现DeepSeek对获此殊荣的电影也敢虚构情节;有人让ChatGPT结合高考分数推荐可填报的学校和专业,结果推荐方案跟当年实际录取分数完全不匹配。
(南方周末,2025.3.22,《为了让你满意,AI宁可骗你》)
【材料二】
AI工具的一个重要吸引力就是“认知卸载”。认知卸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AI提供的信息获取便利性,AI技术不但提供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会进行系统的罗列和归纳,这让AI的结果更有信服力。相应的,当信息获取高效的同时,信息也在变得碎片化及片面性,一旦陷入碎片化的知识陷阱,学习的动力和耐心就变得稀缺,年轻人丧失探索的欲望,开始放弃思考。
其次表现在决策过程中,AI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削弱了个体。过去,我们对领域有着自己的判断,但现在对AI的过度依赖,等于把事件的决定权和主导权交了出去。
最后,是学习方面的呈现,AI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反馈。然而,如果过度依赖AI进行学习,学生可能会失去主动探索和批判性思考的机会。
(鸟哥笔记,2025.1.24,《AI时代,年轻人的思维正在悄悄“退化”?》)
【材料三】
14.班级开展“科技之光”主题研讨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1)请你梳理提炼材料二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呈现。(4分)
AI应用场景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信息获取 高效且有信服力 ②
决策 提供参考、提高效率 可能削弱个体的自主判断能力
学习 ① 可能丧失探索能力和批判思维
(2)请你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幅最适合作为材料二的配图的图。( )(3分)
(小贴士:可以从画面特点、内容关联等角度考虑。)
A. 甲图 B. 乙图
(3)小语打算暑假借助AI“高效”又“优质”地完成作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玩耍时间。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孙权劝学》中所学的劝说技巧,尝试劝说他。(8分)(要求:语言得体,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20字左右。)
四、心灵之旅(4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岁月匆匆,走进了中学,也走进了花一样的季节,站在中学校门前,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考,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或许也会多了一份烦恼,少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压力,少了一份轻松,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
请以“七年级,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写作要求:①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的精气 神,表达真情实感。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1.(10分)1.(1)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凭君传语报平安 (5)商女不知亡国恨 (6)隔江犹唱后庭花 (7)谈笑有鸿儒 (8)往来无白丁 (9)可汗问所欲 (10)木兰不用尚书郎
(评分标准:每空 1 分,共 10 分。有错别字、漏字、增字不得分。)
2.(2分)我想用这两句诗激励自己勇攀高峰,实现人生梦想。我相信,站在顶峰,一定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评分标准:抓住关键点,意思对即可)
(二)3.(3分)(1)被(2)用(3)①(评分标准:每题 1 分,共 3分。)
4.(3分)D 5.(2分)监作秘剑及诸器械/ 莫不精坚密 /为后世法
6.(1)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2分)(2)用火烧让它变得坚固。(1分)7.(4分) ①活(或“灵活/使用灵活”) ②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只填“缣贵而简重”也算对)(每空2分)
[参考译文]
蔡伦,字敬仲,是桂阳人。永元(汉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方法被后世效法。自古书籍大多是用竹简编成的,那些用来写字的绸缎布匹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称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二、文学之约(38分)
(一)8.(2分)①泼 ②gèn 9.(2分) 迷途知返 10.(2分) ①连词 ②助词(评分标准:每小题 1 分,共 2分。) 11.(3分)D
(二)12.(7分)(1)(4分)(1) 朱赫来 引保尔走上革命道路(评分标准:每空 2 分,共 4分。)
(2)(3分)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三)13.(22分)任务一:(4分)①形若灯笼,花瓣层层叠叠,宛如扇面,又似团扇(只填写“形若灯笼”也算对。) ②不择地而生,有极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 ③坚韧不拔,适应环境(只填写“坚韧不拔笼”也算对。) ④历经风雨,终有收获(评分标准:每小题 1 分,共 4分。)
任务二:(9分)(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石榴花的花瓣比作古代仕女细致折叠的扇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花瓣层层叠叠、精致大气的特点,展现出石榴花外形的美丽。(2分 分)
(2)写石榴花的果实,是为了体现石榴花不仅开花时美丽,结果时也有价值,象征着有付出就有收获;(1分)提到玫瑰和茉莉,是通过与玫瑰的浓烈、茉莉的清淡作对比,突出石榴花味道独特,自有一番清雅的芬芳,从而引发对内心纯净与淡然情志的思考。(2 分)
(3)“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3分)
任务三:(9分) ⑴作者借紫藤萝由衰到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和美好,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⑵作者借石榴花激励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坚韧不拔、展现自我、 追求美好。⑶通过对特定事物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态度或哲理思考。(评分标准:每小题 3分,共9分。)
三、现实之思(15分)
14.(1)(4分)①提供个性化的资源和反馈。
②信息碎片化,可能降低学习动力和探索欲望。(评分标准:每小题 2分,共 6分。)
(2)(3分)A.甲图。(甲图中呈现了教室中几个学生将手伸向AI递过来“答案”,眼神空洞,微笑木讷的画面。学生空洞的眼神和木讷的微笑呼应了材料二中提及的“AI削弱探索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观点。图片直观呈现了AI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冲击力和画面感强,有助于提醒学生警惕过度依赖AI,保持独立思考。
(3)(8分)示例:小语,暑假想多玩可以,但依赖AI完成作业不可取。这样看似“高效”,却会削弱你的探索能力。而且AI可能会给出错误信息,影响作业质量。我之前也依赖过AI,结果成绩下滑严重。你现在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不如自己认真完成作业,既能巩固知识,又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评分标准:称呼得体1分,表明观点2分,结合两则材料各1分,运用对比说理、现身说法、强调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等方法2分,语言表达顺畅准确1分,共8分)
四、心灵之旅(40分)
15.作文评分标准:
根据所写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立意,分五个档次赋分。
注:①不写题目减2分;②字数不达600字酌情减分;错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不计,扣满3分为止。③整抄试卷阅读语段者只给5分。
分值 内容 结构 语言 立意
36---40分 内容新颖典型,有真情实感,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而独特的感悟。叙事生动具体;描写富有表现力;说明清楚明白;议论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结构有创意,完整统一,过渡自然,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线索分明。 能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善用修辞,词汇丰富,用词贴切,句式多样,语言流畅,有文采。 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能挖掘题目的内涵,立意有深度,有新意,感情充沛,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2---35 内容典型,有真情实 感,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叙事较生动;说明清楚;议论观点明确,论述有理有据。 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能合理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词汇较丰富,语言流畅,表意清楚。 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心思想突出。说明清楚;议论观点明确,论述有理有据。
28---34分 审题较准确,内容较真实,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说明较清楚;议论观点较明确,理由较充分。 结构较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较得当。 能较为合理地运用表达方式,语言通畅, 表意清楚。 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心思想较突出。
24---27分 内容符合题目,但理解肤浅,内容陈旧、不具体,情感不够真实。说明不清楚;议论观点不明确,论述没有针对性。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清楚,详略不得当。 语言平淡,表达方式单一,词汇较贫乏,表意含糊。 有中心思想,且立意正确。
23分及以下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虚假,表达混乱。 结构不完整,没有条理,详略失当。 语言乏味,表意不清。 中心思想不明确或立意不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