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18: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豌、按”等字,会写“豌、按”等字,会写“豌豆、按照、暖洋洋”等词语。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4.通过对所提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探讨“哪颗豌豆最了不起”,了解怎样的生命才最有意义,最了不起。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探讨“哪颗豌豆最了不起”,了解怎样的生命才最有意义,最了不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聚焦“问题”
1.课前游戏。
利用依次出现的提示语进行童话猜测,看谁能最快猜出。猜中的同学可以分享猜测的思路。
出示:
苹果宫殿皇后魔镜小矮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安徒生小孩骗子新衣服皇帝—《皇帝的新装》
过渡:在游戏开始时,最初的几个提示词会让我们的脑海中浮现许多疑问,随着提示词的增多,疑问逐渐减少,答案也就随之揭晓。
2.学习名言,提示目标。
过渡:阅读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名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理解其含义,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过渡:玩游戏是这样,读书学习更应如此。看,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就曾说过,读——("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思考:“为学”指的是学术研究,"患”意为担忧。你能结合这两个词的含义解释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出示:学术研究中担心没有疑问,有疑问才能有所进步。
过渡:非常好!学习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没有发现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这节课我们就要带着问题来学习。
二、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学习目标。
过渡:这个单元是统编本教材中一个全新的单元,名为提问策略单元。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出示: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要求:生齐读
2.板书课题。
过渡: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提出我们的问题呢 让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出示: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3.生齐读课题。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生字学习。
(1)分析并记忆字形。教师鼓励学生动脑筋记忆。
出示:荚、豌、按、僵、预、揭、苔、囚、框、溢
讲解:“框”由“木”和"匡”组成;“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一碗”是形近字;“囚一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豌、按、舒、适、暗、恐、僵、硬、枪、耐、探、愉、曾、沟、溢
指导书写:“豌、按、枪、探、愉、沟、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 规则书写,并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2.概括故事。
过渡:首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预习情况。谁能来分享一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什么
明确: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成熟长大后被人摘下取出,来到外面的世界,三颗被鸽子吃掉,一个掉进水沟,最后一颗落在一个生病女孩的窗前发芽开花,为女孩带去了幸福,快乐和希望,使女孩康复了。课文重点讲述的是第五粒豆的故事。
3.划分段落。
过渡:这个故事内容较长。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来学习。如果将这个故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你会如何划分段落呢
引导学生根据以下三个部分进行划分:
(1)豆荚里的五粒豌豆成熟,被射出来,设想未来。(第1-12自然段)
(2)第五粒豌豆在缝隙中生长,陪伴生病的女孩逐渐康复。(第13-21自然段)
(3)五粒豌豆的各自命运。(第21-24自然段)
四、问题的提出与分类整理
1.阅读故事,学生提出问题。
过渡:在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时思考并提出问题,看看哪些问题能够自行解决。现在我们来分享你们的问题,尽量按照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汇报。请其他同学仔细聆听,看看他提出的问题是否也是你所关心的。
预设:
豌豆为什么会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
为什么“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而不是“站”在那儿或”躺”在那儿
五粒豌豆为什么要前往远方
为什么描述第五粒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
五粒豌豆的愿望各是什么 它们的结局如何
为什么妈妈称一株豌豆苗为“一个小花园”
为什么原本虚弱的小姑娘看到第五粒豌豆后感觉好转了呢 难道豌豆对她施了魔法
2.查看课后问题清单,学习问题分类方法。
过渡:看来,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这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也和你们一样,提出了一些问题。谁来读一读这三个问题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提问的角度看,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
课件展示小组问题清单(出示电子教材P20截图):
课文中提到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生长得很好,这是为什么
母亲为什么将一株豌豆苗称作"一个小花园"
掉进水沟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杰出的吗
3.展示泡泡语,结合泡泡语提示进行分类。
出示: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
过渡:泡泡语提示我们,这些问题有的是针对课文的某部分内容提出的,有的是针对整篇文章提出的。
过渡:针对某部分内容的问题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针对整篇文章的问题是在读完故事后,结合整体情节提出的。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
4.根据学生回答对问题进行分类。
出示:
针对部分内容提问:
课文中提到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生长得很好,这是为什么
母亲为什么将一株豌豆苗称作“一个小花园”
针对全文提问:
掉进水沟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杰出的吗
5.小组合作,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分类。
过渡:“小组问题清单”中还有两个省略号,它在提醒我们,针对部分内容和针对全文的问题都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分类。现在就把你们提出的问题贴到相应的表格中去吧。注意:相同的问题只需贴一次。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查看各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帮助他们检查一下,看看他们的分类是否准确。
展示几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对问题清单进行检查:是否按照针对部分内容或全文提出问题。在检查过程中加强理解,掌握按照部分内容和全文进行提问的方法。
6.引导学生再从全文的角度提问。
过渡:“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刚才展示的学习清单可以看出,大家针对部分内容提出的问题较多,针对全文提出的问题却较少。针对全文,我们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请大家一起来讨论。
引导学生针对全文继续提问,例如提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传达什么”“故事的主角是第五粒豆,为什么作者还要描述其他四粒豆呢 ”等问题
五、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回顾并整理方法。
过渡:在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的任务是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都尝试过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整理常用的解决问题方法:联系上下文、小组合作、查阅工具书、网络搜索资料、结合生活经验或通过课外阅读等。指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2.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过渡:既然有这么多方法可以解决问题,那么让我们尝试使用这些方法来解决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选择你最想解决的问题,并思考你将采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它。
(1)课件展示小组交流的方式:“我能解决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2)小组合作,分享各自能解决的问题。
3.汇报和交流,进行引导和点拨。
过渡:刚才大家的交流非常活跃,肯定解决了许多问题。那么,课文中小伙伴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 我们先来看看
第一个问题。
问题一:课文中提到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生长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
提示: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联系豌豆的生长环境来理解,顺势指导学生感受小豌豆面对恶劣环境仍不放弃生长的积极品质。
问题二:为什么母亲会将一株豌豆苗称作“一个小花园”
提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顺势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表达出母亲的喜悦和充满希望的心情。
问题三:掉进水沟里的那颗豌豆真的最了不起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导学生带着喜悦、感动和幸福感朗读“一个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下。窗户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段话,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正是第五颗小豌豆通过自己努力向上生长,不断给小女孩带来希望和生活的信心,使她逐渐康复。
4.学生自由分享自主解决的问题。
过渡:除了课后的这些问题,你们还解决了哪些问题 像刚才那样,将你们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加强互助。
六、课堂总结,强化意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个奇妙而美好的童话故事学习了如何提问。思考源于疑问,有疑才有思。当我们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时,我们的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入。在问题提出后,我们还运用了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自行解决了部分问题。检查一下你们的“小组问题清单”,看看上面还有哪些问题未得到解决,或者现在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课后请继续使用我们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相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再次将陆九渊的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也能成为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生。
出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七、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和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