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础卷》——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一、单选题
1.如果一个足球的质量超过标准15克记作+15克,那么“-10克”就表示( )
A.质量超过标准10克 B.质量低于标准10克
2.如下图所示,M点可能是( )。
A. B. C.-0.5 D.
3.下列各数中,最接近0的是( )
A.﹣1 B.5 C.﹣3 D.2
4.规定10t记为0t、11t记为+1t、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8t记为-8t B.15t记为+5t
C.6t记为-4t D.+3t表示质量为13t
5.在﹣10,6,0和﹣1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10 B.6 C.0 D.﹣1
6.大于-3小于2的整数有( )个。
A.1 B.2 C.3 D.4
7.若所在的高度每升高1000米,相应的气温下降5℃,现在地面气温是7 ℃ ,则2000米高空的气温是( )。
A.17℃ B.12℃ C.-9℃ D.-3℃
二、判断题
8.如果气温下降8℃记作﹣8℃,那么+9℃的意义就表示零上9℃。( )
9.2不是正数,因为2前面没有“+”。( )
10.某地2月份某一天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2℃,这一天的温差是3℃.( )
11.电梯从地下2层上升到地上6层,共上升6层。( )
12.气温升高,记作;降低,则记作。( )
13.支出500元和收入1000 元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
三、填空题
14.在0,2.6,+2,-8,100,-这6个数中,整数有 个,负数有 个。
15.现在微信支付简单便捷,下面是童童爸爸2月份的零钱收支明细,2月份爸爸一共支出了 元,零钱比上个月多了 元.
日期 2月5日 2月14日 2月19日 2月23日 2月26日
收支明细/元 +200.00 ﹣80.00 ﹣9.80 +2.40 +18.80
16.六年级男生进行了“1分钟跳绳”体育测验,每分钟135次为优秀。小军跳了140次,成绩记作﹢5,小虎跳了128次,记作 ,小龙跳了169次,记作 。
17.体育老师对全班女学生进行仰卧起坐测试,每分钟做32个以上(含32个)为合格,超过32个的个数记为正数,不是32个的个数记为负数.第一组八名女生的成绩如表(单位:个)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成绩 +7 ﹣2 +20 0 ﹣10 +1 +7 ﹣3
这组女生中有 人的成绩达到合格(或合格以上),其中最好的成绩是每分钟做 个.
18.薯片包装上标着净重(200±5)克,那么这种薯片的标准质量是 克,实际上最少不少于 克。
19.六年级一次数学测试平均90分.如果将95分记为+5分,那么75分应记为 分,100分应记为 分,90分应记为 分,某同学的分数记为“-7分”,他的实际得分是 .
四、操作题
20.在带箭头的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
五、解决问题
21.某工厂生产一批螺帽,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螺帽的内径可以有0.02mm的误差,现抽查5只螺帽,超过规定内径的毫米数记作正数,不足的记作负数,检查结果如下表:(单位:mm)
① ② ③ ④ ⑤
+0.021 -0.017 +0.019 -0.025 +0.013
(1)哪些产品是合乎要求的
(2)合乎要求的产品中哪个质量好一些
22.若直线上的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且A、B两点数字相同,A为正,B为负,则这两个数分别是什么?在直线上标出A、B两点的位置。
23.一只蜗牛从0点出发,第1 小时向东爬了90 cm到达点 M,第2小时向西爬行了100 cm,标出蜗牛现在的位置点 N。
24.学校开展歌咏比赛,由6位评委通过打分决定选手是否晋级,规定10分为满分,把6分记为0分,超过6分的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总分达到37分就可以晋级。小明的得分情况如下:
评委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得分 ﹢2 0 ﹢1 ﹢3 ﹣1 ﹣2
小明的最后总分是多少分?将计算过程写在下面。他能否晋级?
25.面包店某一周内面粉每天的使用量和进货量如下表所示。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使用量/包 -15 -20 -18 -15 -17 -16 -19
进货量/包 +18 +16 +20 +15 +17 +19 +18
(1)面包店星期 的面粉使用量最多,星期 的面粉进货量最多,星期 面粉使用量和进货量差别最大。
(2)这一周开始时面包店内共有25包面粉,那么星期日结束后店内还有多少包面粉
26. 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停靠站点时载客数量记录如下表。
起点站 A站 B站 C站 D站 E站 …
上车/人 +15 +10 +3 +5 0 +1 …
下车/人 -2 0 -4 -3 -6 …
(1)从起点站到E站中哪个站点没人上车?哪个站点没人下车?
(2)公共汽车从C站开出时车上有多少人?
(3)从起点站到E站,下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27.一只小蚂蚁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它从直线上的点O出发。假如规定向右爬行的距离记作正数,向左爬行的距离记作负数,小蚂蚁爬过的各段距离如下。(单位:cm)
+6 -4 +10 -7 -6 +13 -9
(1)小蚂蚁最终能否回到出发点O?
(2)小蚂蚁离开出发点最远是多少厘米?
(3)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1 cm就能得到1粒米,那么小蚂蚁一共得到了多少粒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如果一个足球的质量超过标准15克记作+15克,那么“-10克”就表示质量低于标准10克.
故答案为:质量低于标准10克.
【分析】生活中,通常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如果规定超过标准为正,那么低于标准为负,据此解答.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M点可能是-。
故答案为:B。
【分析】看图可知数轴0至-1之间大约被平均分成了3份,而M点占其中的两份,所以M点可能是-。注意负数数段数时是从0开始往左数,而不是从-1开始往右数。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1|=1,|5|=5,|﹣3|=3,|2|=2,
因为1<2<3<5,
所以﹣1的绝对值最小,它最接近0.
答:﹣1最接近0.
故选:A.
【分析】首先判断出每个数的绝对值是多少,然后根据哪个数的绝对值最小,则它最接近0,据此判断即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哪个数的绝对值最小.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选项A,8t比标准量10t少2t,因此应表示为-2t,原题说法错误;
选项B,15t比标准量10t多5t,因此应表示为+5t,原题说法正确;
选项C,6t比标准量10t少4t,因此应表示为-4t,原题说法正确;
选项D,+3t表示比标准量多3t,即实际量为13t,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的应用,题目规定了10t为标准量,超出标准量的部分表示为正,少于标准量的部分表示为负,据此解答。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为:﹣10<﹣1<0<6.
故选:A.
【分析】正数与负数以0为分界点,正数、0都比负数大;负数与负数比较大小,负号后面的数字越小,这个负数反而越大;反之,负号后面的数字越大,这个负数就越小.此题考查了学生正、负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只要掌握方法就很好解答.但要注意,在负数与负数比较大小时,不要认为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越大.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大于-3小于2的整数有-2、-1、0、1、2;共4个。
故答案为:D。
【分析】整数就是像0、1、2、3、-10、-1、-3、-10等这样的数,观察数轴,找出大于-3小于2的整数即可。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2000÷1000=2
7℃-5℃-5℃
=2℃-5℃
=-3℃。
故答案为:D。
【分析】2000米高空的气温=现在地面的气温-5℃-5℃。
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气温下降8℃记作-8℃,那么+9℃就表示气温上升了9℃,因此,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根据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判断。
9.【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2>0,所以2是正数,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大于0的数是正数,正数用符号“+”表示,“+”号也可以省略,据此解答。
10.【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5-(-2)
=5+2
=7(℃)
即这一天的温差是7℃;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要求这一天的温差,就用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即可。
11.【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6-(-2)=8(层),所以共上升8层。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地下2层是-2层,所以从-2层到6层要走6-(-2)=8层。
12.【答案】错误
1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支出500元和收入1000 元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相反意义的量是指两个量的意义相反,并且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支出表示资金流出,收入表示资金流入,故支出500元和收入1000 元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4.【答案】4;2
15.【答案】89.80;131.40
【解析】【解答】80.00+9.80=89.8(元);
200.00+2.40+18.80-89.80
=202.40+18.80-89.80
=221.20-89.80
=131.40(元)
故答案为:89.80;131.40 。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求2月份爸爸一共支出了多少钱,将这个月支出的钱数相加即可;然后用这个月的收入-这个月的支出=零钱比上个月多的钱数,据此列式解答。
16.【答案】﹣7;﹢34
17.【答案】5;52
【解析】【解答】解:成绩是+7、+20、0、+1、+7的都是合格的,共5人;最好的成绩是每分钟:32+20=2(个)
故答案为:5;52
【分析】表格中成绩大于或等于0的都是合格的,超出32个最多的就是成绩最好的,用32加上这个数就是做的个数.
18.【答案】200;195
【解析】【解答】 薯片包装上标着净重(200±5)克,那么这种薯片的标准质量是200克,实际上最少不少于195克。
故答案为:200;195。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的应用,根据条件“薯片包装上标着净重(200±5)克”可知,这种薯片的标准质量是200克,实际上最多不超过200+5=205克,最少不少于200-5=195克,据此列式解答。
19.【答案】-15;+10;0;83分
【解析】【解答】解:75分比90分少15分,75分应记作:-15分;
100分比90分多10分,100分应记作:+10分;
90分与平均分相等,90分记作:0分;
“-7”分表示比90分少7分,实际得分是:83分.
故答案为:-15;+10;0;83
【分析】正负数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以平均分90分为标准,90分记作0分,高于90分的部分记作正,那么低于90分的部分就记作负.
20.【答案】
【解析】【分析】根据正负数的大小以及距离原点0的距离远近进行画图即可
21.【答案】(1)解:0.021>0.02,0.017<0.02,0.019<0.02,0.025>0.02,0.013<0.02
答:②、③、⑤是合乎要求的产品。
(2)解:0.013<0.017<0.019
答:合乎要求的产品中⑤号质量好一些。
【解析】【分析】(1)分别把各只螺丝帽的误差与0.02毫米比较大小,小于0.02毫米的符合要求;
(2)合乎要求的产品中误差越小,质量越好,则⑤号质量好一些。
22.【答案】解:6÷2=3
A是3,B是-3。
【解析】【分析】A、B两点数字相同,A为正,B为负,将6个单位平均分成2份,求出每份的单位长度;A点在0的右边一份的长度,B点在0的左边一份的长度。
23.【答案】解:如图:
【解析】【分析】 第2小时向西爬行了100 cm, 从M点向左数10格即可。
24.【答案】39分;能晋级
25.【答案】(1)二;三;二
(2)解:这一周面粉的使用量15+20+18+15+17+16+19=120(包)
这一周面粉的进货量 18+16+20+15+17+19+18=123(包)
所以星期日结束后还有25+123-120=28(包)
答:星期日结束后店内还有28包面粉。
【解析】【解答】解:(1) 星期二的使用量为-20包,是所有天中使用量最多的
星期三的进货量为+20包,是所有天中进货量最多的
星期二的使用量与进货量差值最大,差值为|20 - 16| = 4包
故答案为:二,三,二
【分析】(1)星期一至星期日的使用量分别为:-15, -20, -18, -15, -17, -16, -19(包)。负号表示减少。
星期一至星期日的进货量分别为:+18, +16, +20, +15, +17, +19, +18(包)。正号表示增加。
(1.1) 使用量最多的一天:比较所有天数的使用量,可以发现星期二的使用量为-20包,是所有天中使用量最多的。因此,填入“二”。
(1.2) 进货量最多的一天:比较所有天数的进货量,星期三的进货量为+20包,是所有天中进货量最多的。因此,填入“三”。
(1.3) 使用量和进货量差别最大的一天:比较每两天的差值,星期二的使用量与进货量差值最大,差值为|20 - 16| = 4包。因此,填入“二”
(2)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出一周内面粉的总使用量、总进货量以及最终剩余的面粉量。
26.【答案】(1)解:D站点上车人数为0,没人上车,B站点下车人数为0,没人下车。
答:D站点没人上车,B站点没人下车。
(2)解:15+10-2+3-0+5-4=27(人)
答:公共汽车从C站开出时车上有27人。
(3)解:2+4+3+6=15(人)
答:从起点站到E站,下车的一共有15人。
【解析】【分析】(1)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可知,D站点上车人数记作0,表示没有人上车,B站点下车人数记作0,表示没有人下车;
(2)根据题意可知,从起点站上车的人数+A站上车的人数-A站下车的人数+B站上车的人数-B站下车的人数+C站上车的人数-C站下车的人数=公共汽车从C站开出时车上的人数,据此列式计算;
(3)根据题意可知,直接将从起点站到E站每个站下车的人数连加,由此可以求出一共下车的人数。
27.【答案】(1)解:6+10+13=29(cm)
4+7+6+9=26(cm)
29-26=3(cm)
答:小蚂蚁最终不能回到出发点O。
(2)解:前3次爬行:6-4+10=12(cm)
前6次爬行:6-4+10-7-6+13=12(cm)
答:小蚂蚁离开出发点最远是12cm。
(3)解:6+4+10+7+6+13+9= 55(粒)
答:小蚂蚁一共得到了55粒米。
【解析】【分析】(1)只需要计算小蚂蚁向右爬行的总距离和向左爬行的总距离的差,若差等于0则能回到出发点,若不等于0,则不能回到出发点。(2)这个过程是运动的,第一次向右爬行距离原点6cm,第二次向左爬行距离会减少,第三次再向右爬行,距离会增加,计算出此时距离点O的距离;第四次、第五次都是向左爬行,距离会减少,第六次向右爬行距离会增加,计算出此时距离点O的距离,比较两段距离长度,最长的就是小蚂蚁离开出发点最远的距离。(3)不管向右还是向左,只考虑小蚂蚁移动的距离即可,将移动的距离相加即可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