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东校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 .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题 3 分)
1.18 世纪 60 年代至 20 世纪初,人类社会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从科技角度看,第二次 工业革命显著特点( )
A. 工匠有实践经验 B. 科学技术未应用到生产实践 C. 英国成就最突出 D.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理论探
索和革命实践,共同创立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以下观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是 ( )
A. 反对自由放任,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B.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
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C. 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 D.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3.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苏联个体农民提供了全国 98.5%的农产品。在零售商业中,私人企 业集中了商品周转的 53%。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执行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农业集体化的推动 D. 苏联模式的推行
4.1787 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 立的下级法院掌握司法权,彼此制衡。这体现了某一思想家的政治主张,该思想家是( )
A. 苏格拉底 B. 薄伽丘
C. 孟德斯鸠 D. 亚当·斯密
5.某学生学习“法国大革命”时摘录了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它描述的是法国大革命的( )
十八世纪法国革命的大扫帚,把所有这些过去时代的垃圾都 扫除干净,从而从社会基地上清除了那些妨碍建立现代国家 大厦这个上层建筑的最后障碍。
A. 原因 B. 经过
C. 内容 D. 影响
6.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 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
构成威胁
C. 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D.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7.(2022·海安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 好地认识历史。下面的曲线图,反映了 8- 18 世纪西欧( )
A. 封建王权的演变历程 B. 城市市民权力的演变历程
C. 宗教神权的演变历程 D. 资产阶级权力的演变历程
8.1799 年,在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了罗塞塔石碑,上面刻有公元前 196 年埃及国王托勒 密五世登基诏书,分别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雕刻,使考古学家可以 对照各语言版本,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罗塞塔石碑的发现 ( )
A. 使得古埃及文明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B. 可以用于研究欧亚非间的区域交流
C. 成为解读古埃及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D. 说明当时埃及已经被希腊文明同化
9.英国学者赫伯特认为:“所谓文明就是人类集群定居在农田附近,拥有可长期居住的正式房 屋、城郭,并且有集群内部的共同守则。”这反映出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剩余产品的出现 B. 定居生活的形成 C. 原始农耕的产生 D. 早期国家的建立
10.(2022·南通高一阶段练习)公元前 6 世纪,波斯帝国皇帝任命波斯人担任行省总督,总督 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人选由皇帝亲自从王室或贵族中挑选。但是西里西亚和塞浦路斯的地方 诸侯仍保留了统治权,帝国王室从来没有派遣总督到那里进行统治。从中可以看出,波斯帝 国( )
A. 行省总督与地方诸侯相互制约 B.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
C. 地方诸侯的统治威胁中央集权 D. 统治没有固守僵硬的管理标准
11. 1925 年,德、比、法、英等国签订《相互保证条约》,其中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 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正如一位法国学者在 20 世纪 30 年代历史教科书中提出:“德国民众 与所有其他国家的民众一样,都是爱好和平的”。这反映了当时( )
A. 法德两国实现和解B. 欧洲存在和平的契机 C. 反思一战成为共识 D. 教科书的立场不客观
12. “工人们在毫无同情心、隆隆作响的机器边不停地工作,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吃饭外,不可 以随便离开机器,甚至上厕所都是 由监工安排的 …… 监工一天只允许工人在一只由男操作工 簇拥的马桶上方便三次 …… 至于喝水、聊天、唱歌更是不可能的事。”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 B. 新航路开辟前的手工工场
C. 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 D. 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
13.1519 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 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之际,所发现的文明令他们大受震撼。下列项中,“令他们大受震撼”的最 有可能是( )
A. 答案 A
C. 答案 C
B. 答案 B
D. 答案 D
14.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受到巨大打击,这暴露出来的问题是( )
A.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B.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
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C. 发展最不平衡,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D. 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
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
15.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于确立了共和制度( )
A. 17 世纪末 B. 18 世纪末
C. 19 世纪末 D. 20 世纪初
16.(2022·宣城市高一期末)1955 年日本出台《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其目的是经济自立和实现 失业人员全部就业,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并规定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目标为 5%。 材料表明,战后日本( )
A. 全面借鉴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B. 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 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 D. 形成外向型国家发展战略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印度公司在 18 世纪初期开始,逐步获取着对印度贸易或者掠夺的特许权。七年战 争( 1756—1763 年)使东印度公司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的和拥有领土的强权。 但这时就出现了东印度公司的新的敌人,不过这一次已不再是同它竞争的公司,而是同它竞 争的国家了。人们一再指出,公司的领土是在不列颠海军和不列颠陆军的协助下占领的,无 论哪一个不列颠臣民都不能离开王室而拥有对某些领土的最高权力。与此同时,英吉利国家 又失掉了北美殖民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英国必须在别处重新取得一个广大殖民帝国。 政府首脑皮特于 1784 年在上下两院通过了自己的法案,这个法案规定成立一个由 6 位枢密 院委员组成的督察委员会,它的职责是:检查、监督一切涉及东印度公司领土和属地的民政、 军政或赋税的法令、业务和事务。
——摘自马克思《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 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 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
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显 现在我们面前。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侵略印度的主导力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产生这 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入侵者从 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带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 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并渗透进 人们的日常生活。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 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 相融合的产物。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到 11 世纪时,学者扎克·得·维特里就欧 洲社会的等级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 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负担人体的上部 分并为之服务。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也是自然 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摘编自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 ,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
19.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 世纪的大西洋贸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直接贸易。随着大西洋贸 易的发展,英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棉纺织业、玻璃制造业、丝织业、肥皂业等新的工业部 门也建立并发展起来。如果以 1700 年的发展指数为 100 ,1800 年时英国出口工业指数为 544。 法国的工业生产也因大西洋贸易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而得到政府的扶持, 1787 年法国出口 的工业品占到了出口总额的 34.2%。
——摘编自于民《 16—18 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材料二 1565 年,西班牙开展跨太平洋的“大帆船贸易” ,此前“半球化”的航海贸易活动转向
“全球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 拉。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通过“大帆船贸易” , 美洲的金银大量输往亚洲,其中可能有一半运往中国,以换取欧洲人真正能消费的东西,西 班牙也获得了惊人的利润。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英国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 自由贸易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跨越太平洋的大帆船航路, 沟通了中国与美洲、欧洲的贸易圈,打通了“新海上丝绸之路”环球化的最后一里路。
——摘编自吴杰伟《大帆船贸易与跨太平洋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6—18 世纪大西洋贸易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条件。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文明早期受到作为西亚文明中心的两河流域文明的强烈影 响。上述影响以亚历山大东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影响是间接的,第二阶 段的影响则是直接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文字、宗教、建筑等诸多领域,丰富了古希腊文 明的内涵。希腊也因此保存了两河流域的古老文明并将其传播到整个西方。
——摘编自黄民兴《试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交流的认识。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1)变化趋势:由东印度公司逐渐英国国家政府。
原因:东印度公司本身和英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独立,英国在北美的失利;英 国议会的推动;印度是英国重要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评价:巨额财富被掠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当地贫困和落后;被迫卷入 世界市场,成为欧洲列强的附庸;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客观上也带来 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所谓文明只不过是 在文明的外表下,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
18.【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等级森严;渗透人民生活;与宗教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种 族压迫色彩。
(2)原因:不同的文明碰撞;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 权的需要;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阶级的分化;中世纪西欧经 院哲学家的宣扬。
19.【答案】(1)影响: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使世界 各地区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强(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大量 损失和经济上的落后;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2)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中国与美洲市场的互补;航海技术的发展。
20.【答案】(1)主要途径:经贸往来;民族交融;人口迁移;国家统一 ;军事征服。 (一点两分, 写四点)
(2)认识: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大多独立发展;古代文明交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文 明交流有利于丰富本民族文化的内涵,为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不同文明之间应当交流互鉴;
要尊重不用文明的多样性,秉持开放、包容的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