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培优】文学文化常识(含解析)-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专项培优】文学文化常识(含解析)-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15:2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培优 文学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贵阳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候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因此后人就用“桑梓”来指代家乡。
B.《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希文,谥号文正,他是唐代文学家。
C.余光中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我们学过他写的诗歌《乡愁》。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2.(2024秋 新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年龄别称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后因此以“加冠”指满二十岁。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
B.总角:古时七八岁后的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C.豆蔻:杜牧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因此,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D.及笄:古时人们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谓之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因此称十五岁为及笄。
3.(2024秋 本溪期末)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就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一事而作。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明清科举制度中,童生经过县考、府考和院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就成了秀才,通过乡试后才是举人。乡试第一名为状元。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出自《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表达了艾青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下层人民的悲悯。
4.(2024秋 沂源县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如淳朴明快的京剧、代表剧目《天仙配》《牛郎织女》,雍容华美的黄梅戏、代表剧《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B.《变色龙》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形象,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卫道士卑躬屈膝的嘴脸。“变色龙”已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代名词。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C.《送东阳马生序》叙述了作者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经历,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高下和条件优劣,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作者,宋濂,散文家;序,一种文体。
D.《不求甚解》论述“重要的书须常读,每读一次都会开卷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这个道理。作者马南邨,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集《邓拓诗词选》等。
5.(2024秋 岱岳区期末)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将至,有同学在给父亲的贺卡上写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顺意!
B.一位泰安籍企业家说道:“我这次回泰安投资建厂,是为了报效桑梓。”
C.在“民族魂”主题阅读活动中,有同学推荐阅读鲁迅散文集《呐喊》《彷徨》。
D.“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射者中,羿者胜,觥筹交错”中的“觥”“筹”以及“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都表示“酒杯”。
6.(2024秋 海州区期末)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课文《社戏》《故乡》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B.艾青,原名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光的赞歌》都是艾青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
C.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草长莺飞”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红星照耀中国》以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7.(2024秋 郓城县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 潼关怀古》这三首诗词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朝代。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左传》相传是春秋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D.《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备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治国寄予的期望。
8.(2024秋 大洼区期末)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艾青诗选》中的《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这首诗是他答谢白居易之作。
D.《水浒传》中武松崇尚忠义,有恩必报。武松听闻张青的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大怒,喝了许多酒,来到快活林,在“河阳风月”酒肆将蒋门神夫人丢进酒缸。给蒋门神使了个玉环步,鸳鸯脚,打得蒋门神告饶,夺回酒店。
9.(2024秋 费县期末)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B.戴望舒,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C.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和戏剧《屈原》《蔡文姬》《茶馆》等。
D.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海燕》是他写于俄国1905年革命前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其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10.(2024秋 明水县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该文选自《饮冰室合集》。
B.《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
C.俄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品通过叙述“我”一家人对于叔于勒的态度的不断变化,揭示了人们“嫌贫爱富”的心理。
D.《沁园春 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全词融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气势恢宏,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11.(2024秋 罗庄区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B.《孔乙己》出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C.高尔基,苏联作家,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一般来说,律诗三、四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同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12.(2024秋 铜仁市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著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呐喊》,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情节曲折,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桑梓:我国古时候人们常在住宅旁栽种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13.(2024秋 临淄区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词有词牌名,《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满江红》《南乡子》都是词牌名。
B.《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围绕着“范进中举”这一故事情节展开,将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这一中心贯穿始终。
C.《简 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带有自传色彩和浓郁的抒彩。
D.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的一篇赠序,表达了对马生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14.(2024秋 兰山区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渔家傲 秋思》等。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出自其中。
C.《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作者是高尔基,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D.古诗词中经常用到借代的手法。比如,“兜鍪”指代士兵,“南冠”指代俘虏,“汗青”指代史册,“烽火”和“干戈”指代战事。
15.(2024秋 吉州区期末)“柳”因与“留”谐音,故诗人常常借它表达“留恋、惜别、怀乡”之情。下面诗句中的“柳”不具有这个表意效果的一项是 (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6.(2024秋 沾化区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指家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指朝廷;“伛偻提携”分别指老人与小孩。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都是词作。其中“江城子”和“渔家傲”都是词牌名,“密州出猎”和“秋思”是题目。
D.诗歌的语言要凝练。比如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有无限的眷恋,有无法排解的家国愁绪,有渴望,有无奈……令人难忘。
17.(2024秋 牟平区期末)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州八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小石潭记》是其中之一。一一这句话文学常识表述是正确的。
B.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一一这句话标点符号运用是正确的。
C.父亲节将至,小语同学在给父亲的贺卡上写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顺意!一一这句话中小语同学的表达是不恰当的。
D.在新时代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让航天人有了绽放青春的舞台。——这句话缺少主语。
18.(2024秋 鄄城县期末)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卧龙,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B.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耳顺”分别代称20岁、30岁、40岁和70岁。
C.请别人指点自己可以说“赐教”,“尊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D.《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思是思绪的意思。
19.(2024秋 康巴什期末)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反映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是明末小说家。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醉翁亭记》是古代著名的写景抒情散文,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佳作。
D.建筑学家、文学家林徽因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借助“鹅黄”“白莲”“绿”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来体现诗歌的绘画美。
20.(2024秋 曹县期末)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例子还有用“桑梓”代指乡村,用“庙堂”代指朝廷,用“汗青”代指史册。
B.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C.“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D.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如“达于汉阴”的“阴”,就是汉水的北部。
期末专项培优 文学文化常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贵阳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候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因此后人就用“桑梓”来指代家乡。
B.《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希文,谥号文正,他是唐代文学家。
C.余光中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我们学过他写的诗歌《乡愁》。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2024秋 新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年龄别称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后因此以“加冠”指满二十岁。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
B.总角:古时七八岁后的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C.豆蔻:杜牧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因此,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D.及笄:古时人们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谓之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因此称十五岁为及笄。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及笄:古时女子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谓之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因此称女子十五岁为及笄。
故选:D。
【点评】文化常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3.(2024秋 本溪期末)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就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一事而作。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明清科举制度中,童生经过县考、府考和院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就成了秀才,通过乡试后才是举人。乡试第一名为状元。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出自《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表达了艾青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下层人民的悲悯。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乡试第一名为解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故选:B。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4.(2024秋 沂源县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如淳朴明快的京剧、代表剧目《天仙配》《牛郎织女》,雍容华美的黄梅戏、代表剧《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B.《变色龙》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形象,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卫道士卑躬屈膝的嘴脸。“变色龙”已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代名词。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C.《送东阳马生序》叙述了作者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经历,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高下和条件优劣,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作者,宋濂,散文家;序,一种文体。
D.《不求甚解》论述“重要的书须常读,每读一次都会开卷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这个道理。作者马南邨,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集《邓拓诗词选》等。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京剧的特点是雍容华美,代表剧目有《空城计》《霸王别姬》;黄梅戏的特点是淳朴明快,代表剧目是《天仙配》《牛郎织女》。选项将两者的特点和代表剧目弄混了。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5.(2024秋 岱岳区期末)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将至,有同学在给父亲的贺卡上写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顺意!
B.一位泰安籍企业家说道:“我这次回泰安投资建厂,是为了报效桑梓。”
C.在“民族魂”主题阅读活动中,有同学推荐阅读鲁迅散文集《呐喊》《彷徨》。
D.“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射者中,羿者胜,觥筹交错”中的“觥”“筹”以及“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都表示“酒杯”。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令尊”指对方的父亲,不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
B.正确。
C.有误,《呐喊》《彷徨》是小说集,不是散文集。
D.有误,“筹”指的是行酒令的筹码。
故选:B。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6.(2024秋 海州区期末)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课文《社戏》《故乡》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B.艾青,原名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光的赞歌》都是艾青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
C.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草长莺飞”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红星照耀中国》以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光的赞歌》是艾青写于1978年8月的作品,不属于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
故选:B。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7.(2024秋 郓城县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 潼关怀古》这三首诗词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朝代。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左传》相传是春秋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D.《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备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治国寄予的期望。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后主是刘禅,不是刘备。
故选:D。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8.(2024秋 大洼区期末)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艾青诗选》中的《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这首诗是他答谢白居易之作。
D.《水浒传》中武松崇尚忠义,有恩必报。武松听闻张青的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大怒,喝了许多酒,来到快活林,在“河阳风月”酒肆将蒋门神夫人丢进酒缸。给蒋门神使了个玉环步,鸳鸯脚,打得蒋门神告饶,夺回酒店。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试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教材中涉及的作品的了解及握情况。识记内容要紧紧围绕作家、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文体知识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武松听闻施恩的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
故选:D。
【点评】文学常识考题常从四个方面设题:1、作家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4、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
9.(2024秋 费县期末)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B.戴望舒,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C.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和戏剧《屈原》《蔡文姬》《茶馆》等。
D.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海燕》是他写于俄国1905年革命前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其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茶馆》是老舍的作品,不是郭沫若的作品。
故选:C。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0.(2024秋 明水县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该文选自《饮冰室合集》。
B.《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
C.俄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品通过叙述“我”一家人对于叔于勒的态度的不断变化,揭示了人们“嫌贫爱富”的心理。
D.《沁园春 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全词融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气势恢宏,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不是俄国作家。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11.(2024秋 罗庄区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B.《孔乙己》出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C.高尔基,苏联作家,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一般来说,律诗三、四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同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一般来说,律诗二、三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故选:D。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12.(2024秋 铜仁市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著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呐喊》,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情节曲折,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桑梓:我国古时候人们常在住宅旁栽种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鲁迅著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13.(2024秋 临淄区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词有词牌名,《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满江红》《南乡子》都是词牌名。
B.《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围绕着“范进中举”这一故事情节展开,将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这一中心贯穿始终。
C.《简 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带有自传色彩和浓郁的抒彩。
D.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的一篇赠序,表达了对马生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儒林外史》并没有围绕“范进中举”这一故事情节展开,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故选:B。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14.(2024秋 兰山区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渔家傲 秋思》等。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出自其中。
C.《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作者是高尔基,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D.古诗词中经常用到借代的手法。比如,“兜鍪”指代士兵,“南冠”指代俘虏,“汗青”指代史册,“烽火”和“干戈”指代战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高尔基是苏联作家。
故选:C。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15.(2024秋 吉州区期末)“柳”因与“留”谐音,故诗人常常借它表达“留恋、惜别、怀乡”之情。下面诗句中的“柳”不具有这个表意效果的一项是 (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BC.三项中的“柳”都表示留恋、惜别、怀乡之情;
D.句意为: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句中的“柳”不是的留恋、惜别、怀乡之情。
故选:D。
【点评】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16.(2024秋 沾化区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指家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指朝廷;“伛偻提携”分别指老人与小孩。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都是词作。其中“江城子”和“渔家傲”都是词牌名,“密州出猎”和“秋思”是题目。
D.诗歌的语言要凝练。比如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有无限的眷恋,有无法排解的家国愁绪,有渴望,有无奈……令人难忘。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唐宋八大家有: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故选:B。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17.(2024秋 牟平区期末)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州八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小石潭记》是其中之一。一一这句话文学常识表述是正确的。
B.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一一这句话标点符号运用是正确的。
C.父亲节将至,小语同学在给父亲的贺卡上写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顺意!一一这句话中小语同学的表达是不恰当的。
D.在新时代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让航天人有了绽放青春的舞台。——这句话缺少主语。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及语法、标点等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是一个陈述句,结尾应使用句号,而不是问号。
故选:B。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8.(2024秋 鄄城县期末)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卧龙,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B.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耳顺”分别代称20岁、30岁、40岁和70岁。
C.请别人指点自己可以说“赐教”,“尊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D.《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思是思绪的意思。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以及文化常识的记忆。
【解答】A.有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B.有误,“耳顺”代称60岁;
C.有误,“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D.正确。
故选:D。
【点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复杂,需要同学们多练习多巩固。
19.(2024秋 康巴什期末)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反映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是明末小说家。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醉翁亭记》是古代著名的写景抒情散文,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佳作。
D.建筑学家、文学家林徽因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借助“鹅黄”“白莲”“绿”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来体现诗歌的绘画美。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有误,曹雪芹,是清朝小说家,不是明末小说家。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20.(2024秋 曹县期末)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例子还有用“桑梓”代指乡村,用“庙堂”代指朝廷,用“汗青”代指史册。
B.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C.“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D.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如“达于汉阴”的“阴”,就是汉水的北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桑梓”应该是指代家乡;
B.正确;
C.有误,句中的“射”是投壶的游戏;
D.有误,应该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达于汉阴”的“阴”,就是汉水的南部。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