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二十五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时空坐标
1.古代:疫病的流行,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给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伴随着疫病的流行,各国开始重视公共卫生,采取一些基本措施和医疗手段;中国传统中医从萌芽逐渐发展,明清时期基本完善。
2.近代:鸦片战争后,西医传入中国并得到发展,中西医开始了碰撞与结合。
3.现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医疗体系建立和发展。包括: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以及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主干线索
第54讲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主干梳理 · 理思路
考点探究 · 释难点
典例研习 · 立标杆
课标定位 · 明考向
课标定位 · 明考向
课程 标准 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3.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主干梳理 · 理思路
一、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1.历史上的疫病
(1)概念:指由______、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种类:天花,鼠疫。
(3)影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细菌
[拓展]
1.古代疫病频发的原因
(1)政治腐败,战争频发,社会动荡。
(2)灾荒及不良旧俗,公共卫生条件差。
(3)医疗水平和科技手段相对落后。
(4)在防疫措施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外交流及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疫病流行。
2.古代社会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1)社会的政治局势:一般情况下,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疫病流行会有所缓解,反之亦然。
(2)战争的推波助澜:战争对疫病流行往往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疫病的流行可直接发生在人口密集、精神紧张、卫生条件极差的军营中,极大影响军队的战斗力甚至战争的结局。
(3)地理环境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干旱而寒冷的地区较少发生大规模疫病;湿润而温暖的地区易使多种病原体、中间宿主、媒介生物滋生。
(4)交通条件的制约:交通发达地区的疫病传播速度更快,感染人数更多。
(5)自然灾害的破坏:水旱灾害、蝗灾、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往往增加疫病流行的机会。
(6)水葬、浅埋、弃尸荒野等不正确的处理造成疫病传染源的扩散,加速了疫病的传播。
(4)防治措施
项目 时期 成就
重视公 共卫生 中国古代 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
古罗马 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疫病 防治 东晋 葛洪所著《_______________》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明代 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后来传到欧洲
肘后备急方
项目 时期 成就
建立救 济机构 西汉后期 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隋唐时期 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古罗马 医院收治疫病患者
近代医 学的进步 18世纪晚期 英国医生______发明牛痘接种法
19世纪 微生物学家_________创立巴氏灭菌法
1928年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_________,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琴纳
巴斯德
青霉素
〔概念阐释〕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 ℃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 3—10天,最多 16天。
人痘接种法,牛痘接种法
人痘接种法就是采用人工的方法,使被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从而使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疫病的方法。
牛痘接种法就是采用接种牛痘病毒而使人感染牛痘病毒,由于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从而对天花产生免疫的方法。
2.中医药的成就
时间 主要成就
战国 ______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西汉 《____________》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东汉晚期 ①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_________”以及健身方法“_________”
②医学家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___________》,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扁鹊
黄帝内经
麻沸散
五禽戏
伤寒杂病论
唐代 ①《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②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_________》,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明代 李时珍著成《____________》,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新中国 成立后 ①屠呦呦等专家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②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唐本草
千金方
本草纲目
3.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传播:①____________,西医传入中国。
②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____________建立起来。随后,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
明末清初
通商口岸
(2)影响
①西医院校把教学、科研与______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②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______等手段,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③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等,中国的____________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临床
化验
公共卫生
[拓展]西医传播对传统中医的影响
(1)打破了传统中医“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服务体系。
(2)改变了传统中医师徒言传身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创设立医学院,大量培养医学人才的教育模式。
(3)改变了中医坐堂为主、江湖郎中为辅的世代相传服务模式,通过设立中医院,进入执业医生分工合作、密切协作的阶段。
(4)突破传统中医治疗局限性,拓展了治疗领域,丰富了治疗手段。
(5)引进了西医的科研手段和科研方法,使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科学性,促进了中西医结合。
二、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体系构成:包括基本__________________、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医疗卫生体系
(2)体系建设
①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内容 具体成就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①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②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广现代医疗保障制度 ①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北欧国家宣布建成“____________”
福利国家
[拓展]西方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1883年,德国国会通过了俾斯麦政府提交的《疾病社会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2)发展——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3)完善——部分欧洲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②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内容 具体成就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____________
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扩大 ①不断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②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______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____________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医疗网络
城镇
改革开放
〔概念阐释〕
合作医疗
合作医疗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合作医疗组织迅速解体。200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①世界: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____________突飞猛进。
②中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础医学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①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
②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____________运动,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____________
①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②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普通人也重视____________,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爱国卫生
卫生意识
心理健康
考点探究 · 释难点
主题
认识历史上疫病的影响及防治
[史料一]华北社会在战争和鼠疫的共同侵袭下度过了明代末年的最后时期。在明清之际华北三省的死亡人口中,至少有500万以上的人口死于鼠疫。在万历及崇祯年间华北两次大的鼠疫流行中,三省死亡人口合计超过1000万。万历年间的华北鼠疫大流行使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陷于停滞,崇祯时期的鼠疫则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加速了它的传播和扩散。
——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
[问题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疫病的影响。
[提示]影响: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陷于停滞;加速王朝更替。
[史料二]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史》
[问题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瘟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提示]影响:造成了人口减少、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促进了相关科研的发展。
[拓展]古代疫病的影响
1.疫病为人类带来的最为直接的灾难是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
2.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
3.疫病导致政治变动和王朝更替。
4.疫病影响战争:
(1)疫病流行而导致战争失败或罢兵。
(2)疫病流行使兵员大减,影响战争进程。
(3)军队远征,异地传播疫病,难民流动,扩大疫病传播范围,使战乱灾难更加严重。
(4)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进行细菌战。
5.疫病还影响文化发展、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典例研习 · 立标杆
1.(2024·湖南高考·3)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户口数(万) 人口数(万)
东汉永和五年(140) 64.98 281.32
西晋太康初年(280—289) 14.23 85.39
南朝宋昇明三年(479) 4.19 33.48
A.大规模的瘟疫流行 B.战乱异常频繁
C.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D.官府组织移民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从东汉永和五年到南朝宋昇明三年,湖南地区官府掌握的户口数和人口数下降幅度很大,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材料中官府掌握的户口数和人口数十不存一,说明大量户口数和人口数被地方豪强大族掌握,C项正确;大规模的瘟疫流行不是官府控制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此时期南方相对安定,排除B项;官府组织移民可能会使人口在地区间发生流动,但通常不会导致总体数量如此大幅度的减少,排除D项。
2.(2025·北京东城)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嘱老年人要将传统的道教礼拜活动当作行气之道日日施行,以免安坐不劳而引发壅滞;嘱“人子养老之道”要了解、顺应老年人的性情变化和饮食调理,他还用天竺国按摩法助人颐养五脏六腑。由此可见《千金方》( )
A.是领先世界的中华医学成果
B.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C.开创了“辩证施治”的原则
D.体现儒释道融合的时代风貌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不仅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强调了道教礼拜活动的养生作用,以及对老年人性情变化和饮食调理的关注。此外,他还引用了天竺国的按摩法来帮助人们颐养五脏六腑。这些内容体现了当时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时代特征,D项正确;《千金方》是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但题干中并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证明它是领先世界的,排除A项;孙思邈的医学贡献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但题干中并未提及《千金方》对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的具体作用,排除B项;“辩证施治”是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但题干中没有提到《千金方》在这方面的开创性贡献,排除C项。
3.(2025·南平)19世纪中后期,欧洲学者汉璧礼等人与遍及亚洲的联系人通过书信往来和标本交换,对东方草药进行名称考异辨别,依据林奈法统一命名归类,撰文发表著述,还建成当时英国最丰富的中草药标本库。这类研究( )
A.推动东方药材学向现代转型
B.得益于全球贸易体系形成
C.奠定了西方中医药理学基础
D.领先于中国传统药学成就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后期,欧洲学者汉璧礼等人对东方草药进行名称考异辨别,统一命名归类,撰文发表著述,还建成当时英国最丰富的中草药标本库,这些研究有利于推动东方药材学向现代转型,A项正确;和亚洲人进行书信往来和标本交换,没有全球贸易联系也可以进行,排除B项;材料是对东方医学的研究,“奠定了西方中医药理学基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对比,无法得知是否领先于中国传统药学成就,排除D项。
4.(2022·海南高考·8)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而不是革命的胜利,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而不是群众运动的成效,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而不是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排除D项。
5.古罗马人把疫病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因此,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古罗马人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古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池和公共厕所。这说明古罗马( )
A.人民对疫病预防治理愚昧无知
B.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
C.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发展
D.宗教观念影响医疗技术的进步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古罗马人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古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池和公共厕所”体现的是古罗马对公共卫生的重视,B项正确;“人民对疫病预防治理愚昧无知”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与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宗教对医疗技术的阻碍作用,排除D项。
6.(2022·重庆高考·13)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国王可以治愈疾病,这成为国王威望的一种象征,但随着自然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对国王能够治愈疾病的迷信几乎消失,这体现了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国王治愈疾病的认识,并没有体现近代医学对诸多传染疾病的攻克,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科学对君权的冲击,并没有体现君权受到法律的限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而非动摇了教会的地位,排除D项。(共7张PPT)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十五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拓展深化〕
一、传统中医与近代西医的区别
传统中医 近代西医
理论上 把人置于自然和社会之中,强调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认识生命现象,注重考察整体间的功能联系 以实验科学为依托,把人作为一个客观独立的生物实体单独加以考察,注重局部证据
传统中医 近代西医
技术上 注重“辨证诊疗”,强调“望、闻、问、切” 借助先进仪器,诊断讲求精确
从医资格 认定上 没有统一的医疗教育体制 形成严格的从业资格考核
医疗实 践上 公共医疗设施不完善,医患关系中医生的权威相对不足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疗实践制度,使得医患关系的处理有法可依
二、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1.特点
(1)理论体系独特完整。
(2)诊疗方法(如针灸)历史悠久。
(3)临床经验丰富。
(4)医学专著不断出现。
(5)政府介入与管理。
(6)医学思想影响国外。
2.当代价值
(1)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