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培优】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必刷卷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专项培优】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必刷卷统编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19:4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培优 名篇名句默写
一.默写(共15小题)
1.(2024秋 绵阳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航海之人谈到瀛洲,觉得其“   ”,浙江一带的人说起天姥山,认为它“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息地流去,“   ”;天空中的月亮时圆时缺,“   ”。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
2.(2024秋 仓山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   ,   ”的结论。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
(3)《赤壁赋》中,苏轼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短促而渺小”的感慨的诗句是“   ,   ”。
(4)在《登泰山记》中,“   ,   ”两句写出了群峰在晨曦的映照下色彩错杂,且都似弯腰俯首,拱绕着日观峰。
(5)从《诗经 邶风 静女》中“   ,   ”两句可以看到,爱人所赠之物本身未必美,是爱情让人爱屋及乌。
(6)《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写主人公怅立船头,徒劳望乡的情状,充满羁旅怀乡的愁绪。
(7)自《楚辞 招魂》中“美人既醉,朱颜鮀些”的诗句后,“朱颜”作为一个典型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如李煜《虞美人》中就有“   ,   ”的名句。
(8)秦观《鹊桥仙》中“   ,   ”两句,赞叹牛郎织女虽一年方可一聚,但其美好却胜过人间诸多的长相厮守。
3.(2024秋 徐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劝学》中也直接提到了学和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   ”。
(2)《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认为进入官场是误入歧途,落入了束缚本性的尘俗之网,这两句诗是“   ,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两句过渡诗句是“   ,   ”。
4.(2024秋 兴庆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喻,认为一个人持之以恒的结果是“   ”,以此来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展示雪后登山的艰难和别样情趣时,两次写到“雾”,这两个句子是“   ”和“   ”。
(3)酒器是古代文人墨客抒情达意的重要媒介。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以“   ”表达洒酒凭吊之意;而在《赤壁赋》中,“客”回答苏子时的言语“   ”,于举杯劝酒中暗含伤感情绪。
(4)“朱颜”可指红润的面色,可代指美丽的女子,也可象征一切青春美好的事物。自《楚辞》以来,“朱颜”便频频在诗词中出现,如“   ,   ”。
5.(2024秋 湛江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据史书记载,谢灵运好游山水,他备有特制的鞋子专门用于登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运用了这一典故。
②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   ”两句,既对上文赤壁壮丽的景色进行了概括性描写,又引出了下文对周瑜的追忆。
③荀子在《劝学》中认为,“   ,   ”,这是因为其用心浮躁,以此从反面论证了学习贵在专心的道理。
④《诗经 邶风 静女》中,男子满心期盼来到城角赴约,女子却“   ”,这令男子焦急不已,“   ”。
⑤《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故乡之路却绵延无尽的句子是“   ,   ”。
6.(2024秋 惠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   ,   ”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2)《荀子 劝学》中“   ,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3)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境界非凡。与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
(4)李白常常称谢灵运为谢公,比如诗句“   ,   ”。
(5)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 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   ”。
7.(2024秋 运城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景象。
(2)《赤壁赋》中的“   ”句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的壮阔气势,《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   ”句则形象描绘了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3)古诗文中,诗人常常借助猿的叫声表达愁苦、悲伤的情感,如唐人的诗句“   ,   ”。
8.(2024秋 唐县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清代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   ,   ”两句描绘了冬日泰山日出之前晨曦初现、光芒四射的壮美景象。
(2)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表达出一种“英雄不在”的感慨。
(3)“月”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意象,《琵琶行并序》中将“月”和“水”这两种典型物象结合在一起,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两句是“   ,   ”。
9.(2024秋 镇江期末)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论及“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而渺小的句子是“   ,   ”。
(3)“露”是古诗词里的常见意象,请写出含有此意象的诗句“   ,   ”。
10.(2024秋 沁阳市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句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描写的景象相似。
(2)荀子在《劝学》中评论蟹,说它有着优越的条件,但“   ,   ”,这就与蚓无爪牙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形成了鲜明对比。
(3)《登泰山记》中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   。    ”。
11.(2024秋 解放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作品中曾写到曹操军队的战船,如《赤壁赋》中“   ”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   ”则形象描绘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2)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既流露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也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无奈。
(3)悬挂在天上的月亮时常会进入我国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中,这在必修上册课本所学的诗词中很常见,如“   ,   ”。
12.(2020秋 永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芣莒》中,将收获时“打包”东西的情形表现得真切细腻的两句是“   ”和“   ”。
(2)杜甫的《登高》中,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中借助月光侧面烘托琵琶声美妙的句子是“   ”,苏轼《赤壁赋》中借助人的反应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   ”。
13.(2024秋 海珠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提出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道理,这句话与韩愈在《师说》中所表达的“   ,   ”的观点是相似的。
(2)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
(3)在《登泰山记》中,“   ,   ”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4)李煜的《虞美人》中“   ,   ”两句是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表现出愁思之深。
(5)秦观在《鹊桥仙》里巧用衬托,感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遇珍贵甜蜜的句子是“   ,   ”。
(6)《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出了诗人认为官场生活诸多束缚、虚掷光阴的句子是“   ,   ”。
14.(2024秋 西安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2)《劝学》中荀子以“木”和“金”为喻来论证君子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15.(2024秋 浉河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部分“   ,   ”两句,说明在诗人看来,骑鹿游山、徜徉山水才是最快意的。
(2)姚鼐《登泰山记》中“   ,   ”两句,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3)在表现怀人主题的古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采用“对写”手法,从对方角度着笔,婉曲含蓄地表达情感;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如“   ,   ”。
期末专项培优 名篇名句默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默写(共15小题)
1.(2024秋 绵阳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航海之人谈到瀛洲,觉得其“ 烟涛微茫信难求 ”,浙江一带的人说起天姥山,认为它“ 云霞明灭或可睹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息地流去,“ 而未尝往也 ”;天空中的月亮时圆时缺,“ 而卒莫消长也 ”。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答案】(1)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2)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重点字:涛)
(2)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重点字:卒)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知)
2.(2024秋 仓山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 君子生非异也 , 善假于物也 ”的结论。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小学而大遗 , 吾未见其明也 ”。
(3)《赤壁赋》中,苏轼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短促而渺小”的感慨的诗句是“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
(4)在《登泰山记》中,“ 绛皓驳色 , 而皆若偻 ”两句写出了群峰在晨曦的映照下色彩错杂,且都似弯腰俯首,拱绕着日观峰。
(5)从《诗经 邶风 静女》中“ 匪女之为美 , 美人之贻 ”两句可以看到,爱人所赠之物本身未必美,是爱情让人爱屋及乌。
(6)《涉江采芙蓉》中“ 还顾望旧乡 , 长路漫浩浩 ”两句写主人公怅立船头,徒劳望乡的情状,充满羁旅怀乡的愁绪。
(7)自《楚辞 招魂》中“美人既醉,朱颜鮀些”的诗句后,“朱颜”作为一个典型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如李煜《虞美人》中就有“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的名句。
(8)秦观《鹊桥仙》中“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句,赞叹牛郎织女虽一年方可一聚,但其美好却胜过人间诸多的长相厮守。
【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4)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5)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6)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7)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8)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重点字:遗)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粟)
(4)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重点字:偻)
(5)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重点字:匪)
(6)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重点字:浩)
(7)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重点字:犹)
(8)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重点字:暮)
3.(2024秋 徐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劝学》中也直接提到了学和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2)《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认为进入官场是误入歧途,落入了束缚本性的尘俗之网,这两句诗是“ 误落尘网中 , 一去三十年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两句过渡诗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 一夜飞度镜湖月 ”。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3)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须、臾)
(2)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重点字:网)
(3)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重点字:度)
4.(2024秋 兴庆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喻,认为一个人持之以恒的结果是“ 金石可镂 ”,以此来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展示雪后登山的艰难和别样情趣时,两次写到“雾”,这两个句子是“ 道中迷雾冰滑 ”和“ 半山居雾若带然 ”。
(3)酒器是古代文人墨客抒情达意的重要媒介。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以“ 一尊还酹江月 ”表达洒酒凭吊之意;而在《赤壁赋》中,“客”回答苏子时的言语“ 举匏樽以相属 ”,于举杯劝酒中暗含伤感情绪。
(4)“朱颜”可指红润的面色,可代指美丽的女子,也可象征一切青春美好的事物。自《楚辞》以来,“朱颜”便频频在诗词中出现,如“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答案】(1)金石可镂
(2)道中迷雾冰滑 半山居雾若带然
(3)一尊还酹江月 举匏樽以相属
(4)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平时要加以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金石可镂(重点字:镂)
(2)道中迷雾冰滑 半山居雾若带然(重点字:若)
(3)一尊还酹江月 举匏樽以相属(重点字:匏)
(4)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重点字:砌)
5.(2024秋 湛江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据史书记载,谢灵运好游山水,他备有特制的鞋子专门用于登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脚著谢公屐 , 身登青云梯 ”两句运用了这一典故。
②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两句,既对上文赤壁壮丽的景色进行了概括性描写,又引出了下文对周瑜的追忆。
③荀子在《劝学》中认为,“ 蟹六跪而二螯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这是因为其用心浮躁,以此从反面论证了学习贵在专心的道理。
④《诗经 邶风 静女》中,男子满心期盼来到城角赴约,女子却“ 爱而不见 ”,这令男子焦急不已,“ 搔首踟蹰 ”。
⑤《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故乡之路却绵延无尽的句子是“ 还顾望旧乡 , 长路漫浩浩 ”。
【答案】(1)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5)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重点字:屐)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重点字:豪)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重点字:鳝)
(4)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重点字:踟)
(5)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重点字:漫)
6.(2024秋 惠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 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 ”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2)《荀子 劝学》中“ 驽马十驾 , 功在不舍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3)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境界非凡。与苏轼《赤壁赋》中“ 驾一叶之扁舟 , 举匏樽以相属 ”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
(4)李白常常称谢灵运为谢公,比如诗句“ 谢公宿处今尚在 , 渌水荡漾清猿啼 ”。
(5)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 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答案】(1)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3)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4)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重点字:厌)
(2)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重点字:驽)
(3)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重点字:匏)
(4)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重点字:漾)
(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重点字:萧)
7.(2024秋 运城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半壁见海日 , 空中闻天鸡 ”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景象。
(2)《赤壁赋》中的“ 舳舻千里 ”句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的壮阔气势,《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 樯橹灰飞烟灭 ”句则形象描绘了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3)古诗文中,诗人常常借助猿的叫声表达愁苦、悲伤的情感,如唐人的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答案】(1)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2)舳舻千里 樯橹灰飞烟灭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
【解答】故答案为:
(1)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重点字:壁)
(2)舳舻千里 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舳、舻、樯、橹)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重点字:啸)
8.(2024秋 唐县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清代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 极天云一线异色 , 须臾成五采 ”两句描绘了冬日泰山日出之前晨曦初现、光芒四射的壮美景象。
(2)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千古江山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两句,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表达出一种“英雄不在”的感慨。
(3)“月”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意象,《琵琶行并序》中将“月”和“水”这两种典型物象结合在一起,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两句是“ 去来江口守空船 , 绕船月明江水寒 ”。
【答案】(1)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2)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
【解答】故答案为:
(1)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重点字:臾)
(2)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重点字:觅)
(3)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重点字:守)
9.(2024秋 镇江期末)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论及“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而渺小的句子是“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
(3)“露”是古诗词里的常见意象,请写出含有此意象的诗句“ 吴质不眠倚桂树 , 露脚斜飞湿寒兔 ”。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须)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粟)
(3)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重点字:脚)
10.(2024秋 沁阳市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句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云青青兮欲雨 , 水澹澹兮生烟 ”两句描写的景象相似。
(2)荀子在《劝学》中评论蟹,说它有着优越的条件,但“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用心躁也 ”,这就与蚓无爪牙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形成了鲜明对比。
(3)《登泰山记》中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 大风扬积雪击面 。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
【答案】(1)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3)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
【解答】故答案为:
(1)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重点字:澹)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重点字:躁)
(3)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重点字:漫)
11.(2024秋 解放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作品中曾写到曹操军队的战船,如《赤壁赋》中“ 舳舻千里 ”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 樯橹灰飞烟灭 ”则形象描绘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2)李煜《虞美人》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两句,既流露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也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无奈。
(3)悬挂在天上的月亮时常会进入我国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中,这在必修上册课本所学的诗词中很常见,如“ 明明如月 , 何时可掇 ”。
【答案】(1)舳舻千里 樯橹灰飞烟灭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
【解答】故答案为:
(1)舳舻千里 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樯、橹)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重点字:砌)
(3)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重点字:掇)
12.(2020秋 永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芣莒》中,将收获时“打包”东西的情形表现得真切细腻的两句是“ 采采芣苢 ”和“ 薄言襭之 ”。
(2)杜甫的《登高》中,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3)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中借助月光侧面烘托琵琶声美妙的句子是“ 唯见江心秋月白 ”,苏轼《赤壁赋》中借助人的反应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 泣孤舟之嫠妇 ”。
【答案】(1)采采芣苢 薄言襭之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唯见江心秋月白 泣孤舟之嫠妇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和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采采芣苢 薄言襭之(重点字:襭)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作)
(3)唯见江心秋月白 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字:嫠)
13.(2024秋 海珠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提出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道理,这句话与韩愈在《师说》中所表达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观点是相似的。
(2)苏轼《赤壁赋》中的“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
(3)在《登泰山记》中,“ 绛皓驳色 , 而皆若偻 ”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4)李煜的《虞美人》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句是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表现出愁思之深。
(5)秦观在《鹊桥仙》里巧用衬托,感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遇珍贵甜蜜的句子是“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
(6)《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出了诗人认为官场生活诸多束缚、虚掷光阴的句子是“ 误落尘网中 , 一去三十年 ”。
【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6)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重点字:贤)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粟)
(3)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重点字:偻)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似)
(5)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重点字:露)
(6)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重点字:落)
14.(2024秋 西安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霓为衣兮风为马 ”和“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令人叹为观止。
(2)《劝学》中荀子以“木”和“金”为喻来论证君子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
【答案】(1)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平时要加以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重点字:鸾)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知)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粟)
15.(2024秋 浉河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部分“ 且放白鹿青崖间 , 须行即骑访名山 ”两句,说明在诗人看来,骑鹿游山、徜徉山水才是最快意的。
(2)姚鼐《登泰山记》中“ 苍山负雪 , 明烛天南 ”两句,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3)在表现怀人主题的古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采用“对写”手法,从对方角度着笔,婉曲含蓄地表达情感;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如“ 还顾望旧乡 , 长路漫浩浩 ”。
【答案】(1)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2)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3)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重点字:崖)
(2)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重点字:烛)
(3)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重点字: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