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培优 微写作
一.作文(共15小题)
1.(2024秋 昌平区期末)根据下面任务,按要求作答。180 字左右。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中说“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联系现实生活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2.(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在充分享受数字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良网络文化的侵扰。对此,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清朗 ‘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旨在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校同学积极参与此项活动。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具体,语言得体。150字左右。
3.(2024秋 温州期末)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谈论如何阅读《乡土中国》时曾说,《乡土中国》是社会科学著作,阅读有一定难度,宜先“粗读”,再“细读”。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一段文字,谈谈对,“粗读”和“细读”的理解。要求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150个字。
4.(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年级很多同学在初读《乡土中国》这一学术著作时,抱怨“没意思”者有之,苦恼“怎么读”者有之,困惑“读这个有什么用”者亦有之……请你针对以上提及的某一个阅读问题,写一段话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要求:结合书中内容,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5.(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座右铭是人们用来激励或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如果让你从下列《论语》选文中选择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句?请写一段话说明理由。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理由充分,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2024秋 丰台区期末)高中语文学习提倡整本书阅读。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你积累了怎样的阅读经验?请从《红楼梦》和《乡土中国》中任选一本,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的一种阅读方法。要求:结合该书内容说明;语言简明,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7.(2024秋 南皮县期末)应用文写作。
李主任外出开会,办公室的张明接到了人事处张处长的来电,请李主任明天下午2点接待宏发设备厂的技术人员。请你代张明给李主任写一张留言条。
8.(2024秋 十堰期末)阅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忧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
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因表达时表情、动作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含义,生活中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吧,请写出你的经历和体验。要求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150个字。
9.(2024秋 西城区期末)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选择一个来自《论语》的成语或熟语,结合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或给你的启示。如:“学而不厌”“见贤思齐”“言而有信”“和而不同”“君子不器”“听其言而观其行”“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德不孤,必有邻”……
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事例真实;150字左右。
10.(2024秋 丰台区期末)劳动最光荣。请从你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如工作中的父母、教师、医生、门卫保安、快递小哥……)中选取一个人物,为他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讴歌平凡中的伟大。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 150 字左右。
11.(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微写作。
中小学生“学艺术为考级,考级为拿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12.(2024秋 丰台区期末)有的同学觉得《论语》《红楼梦》《乡土中国》等纸质名著读起来枯燥乏味,不如通过漫画或者视频的方式了解名著更容易激发人的兴趣。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200字。
13.(2024秋 丰台区期末)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奏,每个季节都独具特色,或勾起回忆,或引发遐想。请选择一个季节(或节气),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能体现季节(或节气)的特点,感情真挚,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14.(2024秋 南京期末)微写作。
一些成语常被很多人误解。如,“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原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很多人理解为“天气炎热”;“空穴来风”出自宋玉《风赋》,原指有空穴才有风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常被人们理解为“毫无根据”。一些辞书便增加了这些解释。请给这些辞书的编委会写一条150字左右的留言,表明你的观点。
15.(2024秋 房山区期末)微写作,按要求作答。
朗诵是以对文学作品的感情充沛的朗读为基础的表演艺术。请简要描述在学校、年级或班级举行的朗诵比赛中触动你心灵的一幕场景。要求:叙述简洁,有细节描写,感悟真挚。150字左右。
期末专项培优 微写作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作文(共15小题)
1.(2024秋 昌平区期末)根据下面任务,按要求作答。180 字左右。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中说“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联系现实生活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微写作,是一种微型的写作或者微小的写作,它考查的是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微写作已经成为各类考试的宠儿,而在考场上,学生的解答却问题百出:有的没有中心,有的空发议论,更有甚者只是将材料翻新,摘抄。本题属于论述性的内容,可以写成议论或说明性,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中说“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这是对作品内容的阐释和理解,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写作时要注意条理清晰,言之有物。
【解答】答案:
费孝通先生的没有文字的需要是说乡下人你不能用总是讲道理、开会等形式来说服劝导他们,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印证,毕竟乡下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要因地制宜合理办事,不能搞形式主义,所以我是很赞同费孝通先生的这一论断,以切实的方法教化即可。
2.(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在充分享受数字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良网络文化的侵扰。对此,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清朗 ‘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旨在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校同学积极参与此项活动。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具体,语言得体。15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表达方式以议论、抒情为主。首先要注意倡议书的格式,倡议书一般包括标题、称谓、正文、末尾、落款五部分。然后写作的重点在于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号召全校同学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可具体提出一些建议,建议要符合实际,有可操作性,不能空洞地说大话,喊口号。最后要注意要求: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
【解答】
青少年理性追星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学生会现发出以下倡议:
1.健康追星、专注作品、理性支持,不干扰公共秩序及安全。
2.文明发言,冷静讨论,拒绝网络暴力等一切不良饭圈行为。
3.不发起也不参与饭圈集资等非理性行为。
让我们一起为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会
2021年11月4日
3.(2024秋 温州期末)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谈论如何阅读《乡土中国》时曾说,《乡土中国》是社会科学著作,阅读有一定难度,宜先“粗读”,再“细读”。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一段文字,谈谈对,“粗读”和“细读”的理解。要求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150个字。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粗读”,就是要整体把握:先阅读序言和后记,可以了解费孝通写作《乡土中国》的背景、经历和目的:再看看全书的目录,了解全书的章节内容。“细读”,就是要深入理解;先抓住重要概念,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再梳理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然后分析作者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解答】张铭期中考试数学比我高。他吃午饭时在我面前炫耀,我斜了他一眼,说“走着瞧吧”,转身就离开了。晚上回家,发现宠物狗还是进食不多,我说送去宠物医院看看,爸爸正忙着修改报告,随意说了一句“走着瞧吧”,头也不回。“走着瞧吧”前后意义不同:前者为不服气,过段时间再下结论:后者为等一等,再看看情况吧。
4.(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年级很多同学在初读《乡土中国》这一学术著作时,抱怨“没意思”者有之,苦恼“怎么读”者有之,困惑“读这个有什么用”者亦有之……请你针对以上提及的某一个阅读问题,写一段话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要求:结合书中内容,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读此书,宜“粗读”与“细读”相结合,先“粗”后“细”。首先应该对作者写作本书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其次是读书的目录,再次,要对书中的一些概念有所了解,如“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为政治”等概念。
示例二:首先应该对作者写作本书的时代背景要有所了解,可以找一些反映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或学术著作来阅读。其次,要对书中的一些概念有所了解,可以通过网上查阅等方式获知其确切所指。如“群己界限”“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时可以选取其中一个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作答。
【解答】《乡土中国》是一本学术著作。阅读社会科学论著时,可以“粗读”与“细读”相结合,先“粗”后“细”。先了解作者的意图,知道全书的主旨。可以看序跋,看出版介绍及相关评论,大致清楚作者和写作背景,看他为何要做这项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提了哪些基本观点。这是粗读的“预备”,除了看出版介绍、读序跋,还应当看看目录。社科类著作的目录,一般都比较清晰,主要的观点往往出现在章节的标题或目录中。社科类论著的阅读要有些计划和步骤,多动脑筋,多一些理性思考。“细读”时最要紧的是抓“概念”。在科学研究中,把某些现象或事物所体现出来的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说法”(往往是某一个词),这就是概念。比如,《乡土中国》中就有“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为政治”等概念,“细读”时要作为重点去“抓”。抓住了概念才能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学术创见,理解其研究价值。
答案:
示例一:读此书,宜“粗读”与“细读”相结合,先“粗”后“细”。首先应该对作者写作本书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其次是读书的目录,再次,要对书中的一些概念有所了解,如“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为政治”等概念。
示例二:首先应该对作者写作本书的时代背景要有所了解,可以找一些反映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或学术著作来阅读。其次,要对书中的一些概念有所了解,可以通过网上查阅等方式获知其确切所指。如“群己界限”“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
5.(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座右铭是人们用来激励或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如果让你从下列《论语》选文中选择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句?请写一段话说明理由。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理由充分,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我们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向优秀的人看齐。对于他人有的缺点,要反省自我是否有这样的缺点,有就要改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这是一篇应用类命题作文的微写作。首先,要求能正确理解四则名言的意思和该句阐述的重点,至少是自己选择的句子。其次,要求说明选择该句作为座右铭的原因。第一句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告诫我们要诚实,不能自欺欺人。第二句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启发我们要谦虚好学,还要多反思自我的言行。第三句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该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第四句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作为当代青年,必须清楚自己的使命,要有为国奉献的精神。可任意选一句作为座右铭,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论述。
【解答】“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我们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向优秀的人看齐。对于他人有的缺点,要反省自我是否有这样的缺点,有就要改正。
6.(2024秋 丰台区期末)高中语文学习提倡整本书阅读。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你积累了怎样的阅读经验?请从《红楼梦》和《乡土中国》中任选一本,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的一种阅读方法。要求:结合该书内容说明;语言简明,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与名著阅读有关的说明性微写作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介绍一种阅读方法,结合该书内容说明。以《红楼梦》为例,《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但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成为了学生阅读的痛点和难点。书中出场的人共计九百多人,而单单主线中的、史、王、薛四大家族中,就出现了五十多人。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关系复杂,盘根错节,姻亲相连,亲上又套亲,简直是迷宫一般,难怪人说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如此庞大的人群基数之下,通过人物关系图谱进行阅读便显得尤为重要,不然的话,很容易看完全书还是一头雾水。而破解四大家族关系当以贾府为主线,其他三大姓都和贾家有联系,就比较容易搞清他们的关系了。贾府族谱和一般族谱一样,都是用文字或偏旁部首进行区别的。贾家立宗的头一代是亲兄弟,即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以三点水排行,宁、荣二府就因此二位国公而来。下辈以代字排行,贾演生贾代化,贾源生贾代善。再一辈以反文排行,贾代化生贾敬,贾代善娶史家姑娘(即贾母)生贾赦、贾政。再下辈以王字边排行,贾敬生贾珍,贾赦生贾琏,贾政生贾珠、宝玉、贾环。再下辈以草字头排行,贾珍生贾蓉,贾琏无子,贾珠生贾兰、宝玉生贾桂,贾环无子。贾元春为贾政之女;贾迎春为贾赦之女;贾探春为赵姨娘所生,贾政之女;贾惜春为贾珍之妹,贾敬之女。
这部分的人物关系线,需要根据题干,进行适当的举例,充当书中内容在答案中呈现。最后,应注意字数要求。如以《乡土中国》为例介绍,建议采用板块阅读的方法,按照其本身分出的目录进行阅读。
【解答】《红楼梦》中涉及的人物共计九百多人,其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主要人物便有50多人。因此,在阅读时,采用人物关系导图法梳理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如史家姑娘嫁入贾家,即贾母;史湘云为贾母亲侄孙女;王家两代姑娘嫁入贾家等。利用书中人物的姻亲关系进行识记,这样对书中的人物及其事件了解就十分清楚了。
7.(2024秋 南皮县期末)应用文写作。
李主任外出开会,办公室的张明接到了人事处张处长的来电,请李主任明天下午2点接待宏发设备厂的技术人员。请你代张明给李主任写一张留言条。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留言条的写作一要注意格式,一般包括:标题(第一行居中)、称呼(第二行顶格“李主任”)、内容(第三行空两格)、留言人(正文下一行右下角“张明”)、日期(留言人的下方)。
其次要注意说清事项,如本题中,“人事处张处长的来电”“明天下午2点接待宏发设备厂的技术人员”是主要事项,同时注意人称的变化。
【解答】
留言条
李主任:
我是办公室的张明,今接到人事处张处长的来电,请您明天下午2点接待宏发设备厂的技术人员。由于您外出开会未归,故留言转达,还望您准时接待。
张明
×年×月×日
8.(2024秋 十堰期末)阅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忧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
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因表达时表情、动作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含义,生活中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吧,请写出你的经历和体验。要求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150个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粗读”,就是要整体把握:先阅读序言和后记,可以了解费孝通写作《乡土中国》的背景、经历和目的:再看看全书的目录,了解全书的章节内容。“细读”,就是要深入理解;先抓住重要概念,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再梳理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然后分析作者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解答】张铭期中考试数学比我高。他吃午饭时在我面前炫耀,我斜了他一眼,说“走着瞧吧”,转身就离开了。晚上回家,发现宠物狗还是进食不多,我说送去宠物医院看看,爸爸正忙着修改报告,随意说了一句“走着瞧吧”,头也不回。“走着瞧吧”前后意义不同:前者为不服气,过段时间再下结论:后者为等一等,再看看情况吧。
9.(2024秋 西城区期末)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选择一个来自《论语》的成语或熟语,结合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或给你的启示。如:“学而不厌”“见贤思齐”“言而有信”“和而不同”“君子不器”“听其言而观其行”“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德不孤,必有邻”……
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事例真实;15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
写作要求:从题干中选择《论语》中的一个熟语或者成语,然后结合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对其内涵的理解或启示。观点明确,即要表明自己对该成语或者熟语的态度;层次清晰,即说理要有逻辑;事例真实,即要结合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
写作思路:首先选择一个自己学过的,理解的比较透彻的成语或者熟语,最好是课本上有的,老师讲解过的,然后结合老师讲解和自己的理解,指出该成语的内涵,然后结合现实生活或者历史故事论论述启示,谈理解即可。如唐太宗以人为镜,季布千金一诺,中国在外交的做法体现了“德不孤,必有邻”等。
【解答】答案示例:
“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以他人为鉴,以他人为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个人修养的提升方法。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听从魏徵进谏,改正自己过失,终开创了“贞观之治”。可见,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这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品质。真正做到见贤思齐,首先要谦虚,其次要好学,再次要消除偏见,最后要善于沟通。
10.(2024秋 丰台区期末)劳动最光荣。请从你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如工作中的父母、教师、医生、门卫保安、快递小哥……)中选取一个人物,为他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讴歌平凡中的伟大。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 150 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抒情类微写作能力。本题的关键词在于“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和“平凡中的伟大”,什么是伟大?是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不,真正的伟大是从平凡的事中体现出来的。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描写你身边的人物。
【解答】老师:感谢有你,一路随行,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三尺讲台,一生追求,默默游走于岁月里的老师,成为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也成为我们最难忘的青春回忆。夜晚,你们送走最后一缕光亮,那一盏盏明灯就像你们一个个老朋友似的,朝夕相处,日夜相伴。额上的汗水、头上的银丝,昏花的眼睛,时光夺走了你们的健康,却将希望的种子播在了我们的心中。致敬,老师!
11.(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微写作。
中小学生“学艺术为考级,考级为拿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的能力。考生要针对“学艺术为考级,考级为拿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考生要明确表态:不提倡中小学生“学艺术为考级,考级为拿证”;然后结合分析不提倡的理由,分析其理由可以从“揭本质、挖原因、析危害、指办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可以深刻挖掘“学艺术为考级,考级为拿证”的现象背后反映的一种功利教育的思想;然后指出儿童学习艺术的目的——为了陶冶情操,修养品格;再指出“拿到证书”为目的的学习注定学艺术过程中过高强度,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其结果不仅无法让孩子感受沉浸于艺术的美好,更易滋生出厌学心理,是以本末倒置。还可以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原因,如家长将应试教育推及至艺术领域,这份功利的心理必然潜移默化的灌入孩子脑中,形成为名利等级学习的思想,又怎能培养出为国家为社会的栋梁之才。综上分析,不提倡中小学生“学艺术为考级,考级为拿证”。
【解答】示例一:面对中小学生“学艺术为考级,考级为拿证”的现象,我持反对态度。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激发个性化表达。而“为考级拿证”的现象只会令学生落入“单向度”之囚笼,异化为应试体制下的服从者。我们应有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态度学习艺术,降低评价机制对自我得失心的“潜移默化”,体悟各领域真正之美。由此,才可以达到孔子所谓以礼乐正心诚意之效。
12.(2024秋 丰台区期末)有的同学觉得《论语》《红楼梦》《乡土中国》等纸质名著读起来枯燥乏味,不如通过漫画或者视频的方式了解名著更容易激发人的兴趣。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200字。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表达方式:议论
关键词:纸质名著、漫画或者视频的方式。
写作对象:比较学生对《论语》《红楼梦》《乡土中国》等纸质名著和相关名著漫画作品或视频的看法。
写作要点:本题问题集中在“纸质名著读起来枯燥乏味,不如通过漫画或者视频的方式了解名著更容易激发人的兴趣”,作答本题首先要阐明观点,如果同意题干的观点,就要阐明通过漫画或者视频的方式能够激发青年人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更快的了解名著,比如,通过漫画或者视频来了解名著,不仅节省阅读时间,而且具有艺术性;如不同意题干的观点,可以从强调阅读原著的必要性入手,如阅读原著可以安顿心灵与澄明思想等。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解答】示例一:同意。相对于纸质名著,漫画或者视频更为形象直观,趣味性更强,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的兴趣,走进名著。如果漫画或者视频的创作者都是本着尊重原著、尊重历史的原则和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态度来创作,这种新颖的形式就可以在保存名著文学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艺术性,从而使得漫画或视频这些阅读载体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启蒙一代代人。
示例二:不同意。漫画或者视频的创作往往是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色彩的,很多创作者为了迎合时尚,往往会背离原著。虽然漫画或视频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易懂,但对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而言,其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各种文凭或者是形形色色的证书,而是为了安顿心灵与澄明思想,丰富内心生活与透亮内心世界。因此,只有不受阅读速度制约的入心入脑的品读,才会让人真正获得阅读的尊严和阅读的信心。
13.(2024秋 丰台区期末)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奏,每个季节都独具特色,或勾起回忆,或引发遐想。请选择一个季节(或节气),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能体现季节(或节气)的特点,感情真挚,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微写作能力。描写类微写作通常要求学生描写人物心理,或者描摹人或物的外观,或者描写一些动作和场景等,所以需要考生平常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有助于考生在面对此类微作文时可以游刃有余。这里要求选择一个季节(或节气),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注意诗歌或抒情性的文字一定要体现季节的特点,比如春的生机勃发;夏的热情似火;秋的沉稳(伤感);冬的静穆。文字要力求优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比如写春,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春天是百花齐放的,春天更是风景如画的,春天能陶冶情操,让人不禁心旷神怡。在抒情中,首先要明确和集中自己的情感。通过“春天”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其次要围绕这个情感核心来选择抒情方式,可以直接抒情,更推荐构建具体化的意象、意境,通过形象的构造和氛围的渲染来抒发情感。在具体的表述中,还应注意选词的形象、贴切和比喻、对偶、排比等手法的使用。
【解答】
春
春天是一季养眼的盛宴
春天是一幅多姿的画卷
那丝丝春雨润育着生灵
那柔柔春风把阴霭吹散
那含情脉脉的花蕾即将露出笑脸
那滔滔的一江春水浮起了万舟千帆
品一杯淡淡的清茶
吟一首明媚的小诗
幽梦醒来是春天
又是一年春好处
淡化了多少离愁恨怨
回眸一笑是安然
推开窗棂
心海便在春光中灿烂
只要心中还有爱
就能感觉到暖风拂面
春色满园
14.(2024秋 南京期末)微写作。
一些成语常被很多人误解。如,“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原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很多人理解为“天气炎热”;“空穴来风”出自宋玉《风赋》,原指有空穴才有风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常被人们理解为“毫无根据”。一些辞书便增加了这些解释。请给这些辞书的编委会写一条150字左右的留言,表明你的观点。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短评的答题要领有:①旗帜鲜明,表明观点态度。②说理分析,客观辨证,有的放矢,须有自我见解。③提出解决方法,通情达理。前提是熟悉所给材料的有关背景知识。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相较于硬性的制度而言,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成语的解释中,需要兼顾历史和现实,寻求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与尊重人民群众用语习惯的最大公约数,要谨防用正确与错误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将语言变化的联系割裂。与其失之于严,无宁失之于宽,只要社会大众认可的,就应该被收录。
当然考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解答】辞书编委会您好,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小学时老师告诉我的易错成语到了高中就“合法化”了。私以为文辞应坚守风雅,不应向“文盲”低头。成语是中华文化千年积淀而来的,约定俗成,应该具有表意的稳定性,若是迎合世俗谬误,文辞意思朝三暮四,小到让学童学习迷惑,大到让文辞表意无定法。总而言之,成语词语的意思可以随时而变,但不可想变就变。
15.(2024秋 房山区期末)微写作,按要求作答。
朗诵是以对文学作品的感情充沛的朗读为基础的表演艺术。请简要描述在学校、年级或班级举行的朗诵比赛中触动你心灵的一幕场景。要求:叙述简洁,有细节描写,感悟真挚。15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微写作能力。描写类微写作通常要求学生描写人物心理,或者描摹人或物的外观,或者描写一些动作和场景等,所以需要考生平常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有助于考生在面对此类微作文时可以游刃有余。题目要求“简要描述在学校、年级或班级举行的朗诵比赛中触动你心灵的一幕场景”。回答时可以抓住“朗诵比赛中触动你心灵的一幕场景”,要有细节描写,感情要真挚,150个字左右。
【解答】答案: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浸润了他深厚情感的声音在我耳畔铿锵有力地震响。伴随着这富有感染力的朗诵,他的目光和神情时而流露出对卑鄙者的蔑视,时而倾注着对高尚者的崇敬;我的内心也随之澎湃着相应的情感……多么动人的朗诵啊!年级朗诵会已经过去好久了,我还能时时想起他在台上朗诵北岛《回答》那一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