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9 18:1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十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 )
A.文化的发达程度 B.心理认同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自然环境
2.阿拉伯帝国时期,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在文学、艺术、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材料认为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自身文化底蕴深厚 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D.文学家的不懈努力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的根本动力是( )
A.航海家们积极传播基督教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 D.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4.下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再由一位素描师把彩图转化为黑白线图,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福克斯在《植物志》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据此可知( )

A.大量美洲作物传入欧洲 B.欧洲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C.玉米在德国种植较广泛 D.世界粮食危机得以解决
5.“沙龙”一词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后来巴黎的名人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的话题多为政治性话题,甚至出现了讨论激进言论的沙龙。以上这种情景最可能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西欧封建社会
6.图为法国军官创作于1792年的《莱茵军团战歌》( 节选)。由此可知,此歌曲旨在( )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你看暴君正在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嗥叫在我们国土上/他们冲到你身边/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武装起来,同胞前进!前进!用敌人污血/作肥田的粪土!
A.宣传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B.推动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C.激发民族民主革命的热情 D.吹响法国大革命的号角
7.19世纪末,英国女性服装不再热衷于巴洛克、洛可可的精巧与富丽,开始崇尚率真、简洁、大方的整体感。男子服装也剪短长度,放弃紧裹腿部的长筒袜、及膝的短裤,而换上直线条的长裤。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纺织技术的进步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D.审美意识的提高
8.古巴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菲德尔·卡斯特罗说:“有一天,一份《共产党宣言》到了我手里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出生在他并不熟悉的森林的某个小动物。然后,突然之间,他找到了那片森林的地图。”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科学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B.是世界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C.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D.是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9.1884年11月15日至1885年2月26日,英、法、比、德等15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称柏林会议。如图为柏林会议漫画(AFRIQUE:非洲),该漫画揭示出该会议( )
A.揭开了瓜分非洲的序幕 B.是一次西方列强瓜分会议
C.消除了列强在非洲矛盾 D.成为非洲苦难深渊的标志
10.1921年,苏俄图拉省大多数县,粮食税的征收都是在逼迫下进行的,粮食工作人员采用了粗暴的工作方法,直至威胁全部没收。1923年5月,梁赞省农民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未纳税农民的财产被剥夺,没有工具耕种土地的贫农非常绝望。这表明当时苏俄( )
A.新经济政策存在不足 B.政权面临巨大危机
C.农业集体化遭受挫折 D.农业经济急剧萎缩
11.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中国人口爆炸式增长 B.改变了世界人民物质生活
C.加强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D.促进了世界物种的大交流
12.当20世纪的钟声响过之后,亚洲从睡梦中醒来,成为20世纪世界革命的领头羊,跑到了世界革命的最前列。它是有史以来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优势的最有力的挑战,斯塔夫里阿诺斯甚至称其为“民族主义运动的起源”。由材料可知( )
A.亚洲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
B.民族民主主义思想起源于亚洲
C.亚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猛烈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13.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拒绝加入国际联盟;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土耳其人民拒绝接受屈辱的《色佛尔和约》。由此可知,巴黎和会( )
A.点燃了战败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B.对维护战后和平没有任何作用
C.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D.带有严重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14.下表为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与通货膨胀的状况统计表。针对这一状况,各国的普遍做法是( )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日本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15.3% 11.2% 12.3% 16.3% 20.8%
通货膨胀 15.3% 9% 11. 1% 19. 1% 5%
A.加强宏观调控 B.增加福利开支 C.减少国家干预 D.恢复自由放任
15.下图反映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逐渐形成区域集团组织 B.加强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C.合作以抵制经济全球化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衡
16.自俄乌冲突以来,全球谷物、植物油、化肥、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供需出现失衡,价格暴涨,严重扰乱了全球粮食市场和能源贸易。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已增至50年来新高,占全球经济总体86%的143个经济体增速也出现明显下降。这从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
A.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在放缓 B.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困难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二、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11月12日)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无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一从人类观点视之一-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物种交换所带来“正负参半”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风时代希腊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着希腊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希腊人继承了他们印欧人的遗产,并在新的环境下进行全方位的创造,给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神话。由神话中诞生的希腊文学和哲学,也都随着城邦制度的发展经历着改造和变化,希腊人开始对政治统治方式进行思考,出现梭伦等重要的哲学家。另-方面,希腊人的殖民以及他们与东方和外界的接触,让他们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从东方学到的字母文字,成为思想表达的基本媒介。哲学、文学和艺术都深受东方因素的影响,从而创造出希腊历史上文化异常繁荣的时期。
——晏绍祥《古代希腊(世界史丛书)》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文化繁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相继在“被告席”接受战胜国拟定的“和平条款”。没有调解的场面,没有磋商的气氛。不难想象,靠交易和威胁而匆忙建立的国际秩序会有多大的稳定性。凡尔赛体系就像一把利剑刺在每个德国人心头。“无论是谢德曼政府、斯特莱斯曼政府,还是希特勒政府,都难以容忍,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是他们的既定政策”。仅仅20年,凡尔赛体系的创建者们就收到了一张烫手的“罚款单”-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曹胜强《20世纪国际秩序的历史研究-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材料二 英国虽属三大国之一,但英帝国大势已去。丘吉尔看得很清楚:“欧洲的力量均衡已岌岌可危”,英国将来“很可能被置于一个极不舒服的地位,夹在两块大磨石之间碾着。”
——摘自H·麦克尼尔《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与冲突,1941-1946》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建立国际秩序体系是什么?说明其形成的共同特征?
(2)材料二中的“两块大磨石”是指哪两个国家?他们产生分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归纳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
20.[科技革命的两面性]
材料钱学森将20世纪80年代正在兴起的以信息科技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界定为“第五次产业革命”,并提出“要预见到第六次产业革命”。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总之,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发展,孕育出新的产业。新--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制约,它也会给人类带来惨痛的灾难和损失,成为人类文明的巨大障碍。
——摘编自唐素琴、魏旭丹、赵宇《新科技革命对法律的挑战及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C C B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D C B C
17.(1)传播基督教;掠夺大片领土、财产和黄金等。
(2)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和改变饮食结构;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任意2点)
消极影响:物种交流所带来的传染病造成了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物种的灭绝;玉米、甘薯等大量种植在某些地区破坏原有生态,造成水土流失等。(任意2点)
18.(1)背景: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城邦制度的发展;哲学家的思考;对外殖民,视野开阔;兼容并包;民主制度下,文化环境宽松。(任意3点)
(2)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但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任意2点)
19.(1)体系: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
特征:战胜的大国处置战败国和弱小国家,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2)国家:美国,苏联。
分歧的主要因素:国家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歧。
主要因素:国家实力。
20.论题: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阐述: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一方面,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交流、娱乐、购物、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方式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态。另一方面,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和人工智能的运用,会造成大量的失业和贫富不均现象。同时,人们的隐私安全问题、网络犯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综上所述,科技革命作为人类发展不可避免的历程,机遇与挑战并存,人类应携手合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