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8 19:09:07

文档简介

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
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互大供应商开发全球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一
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铬砂矿。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
丰富,其成可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锆砂矿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
集,某些月份在高潮线以上也有沉积。如图示意矿区所在区域及其地质特征。据
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35°
40:
15
图例
三河流
深飘新生代沉积岩
翻中生代沉积岩
中牛代变质岩
显太古由位入岩
。“共E
20°
▲采矿以
8.图示采矿区的锆最主要来自于()
A.甲
B.乙
C.丙
D.丁
9.一年中含锆重砂矿物在该海岸带高潮线以上堆积最多的月份是()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10.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①运输方式单一②开采难度较大③国内供应能力低④对外依赖程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由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等引起的空气污
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图示意2017一2021年西安市PM10和PM2.5质量浓
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1-12小题。
质量浓度(gm)
140m
120
100
80
PM
60
-…PM2g
691215182i03时划
11.白天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快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增强,大气层结不稳定
b大气逆辐射减弱,大气扩散能力提高
C.降水频率增加,颗粒物沉降显著
D.人类活动减少,颗粒物排放量降低
12.控制西安市大气污染源的可行性措施是()
A.增加绿地面积
B.规划城市通风廊道
C.淘汰燃油车辆
D.推广清洁能源供暖
试卷第3页,共8页
内蒙古地区光照资源充足,但近半个世纪以来呈现日服时数减少趋势,读
1971~2022年内蒙古西部、中部、东部及全区节气平均日服时数分布图,完成
下面13-15小题。
中留
女农
6
翳益墓案繁暴州要韩國宴聚蓉爱矗蒙慧格县要黄
节气
13.造成内蒙古日照时数地区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人类活动
14.内蒙古全区日照时数随节气变化的规佳主要受控于(.)
A.昼夜长短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C.天气变化
D.风沙活动
推测导致1971~2022年内蒙古日照时数减少的原医主要是()
①云量增加②气温升高③工业发展④沙尘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南疆地区某农村推广“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式太阳房,以自然热交换方式(辐
射、对流、传导)来获得太阳能。做法是在建筑南墙上钻取4个通风口,在室外
距离南墙100mm一侧安装玻璃盖板。玻璃盖板与南墙之间的空间形成空气间层,
该墙体即为集热蓄热墙。下图为集热蓄热墙构造图。据此完成下面1618小题。
据集热蓄热墙构造示意图,推测冬季午后,蓄热墙内气流运动方向应为()
A.上端通风口进风,下端通风口出风B.上端通风口出风,下端通风口进风
C.上端通风口、下端通风口同时出风D.上端通风口、下端通风口同时进风
17.南疆部分农村推广被动式太阳房后,对当地的影响是(
①热岛效应有所缓解
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青藏高原某村落建设被动式太阳房时,南墙外常增设卵石堆,主要作用是()
A.白天蓄热夜间释放热量
B.阻挡冬季冷空气侵袭
C.减少紫外线对墙体的破坏
D.增大昼夜温差利于作物生长
试卷第4页,共8页福州三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C B C C A D A C A D C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A A D D A D C D B C B B A
二、综合题(40分)
31、22分
(1)入湖河流数量多(径流量较大),携带的陆地动植物残体多;湖中的菌藻类较丰富,生物残体较多;水淹环境缺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8分)
(2)变化:减小。白天,固沙植物遮挡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沙岛地面升温;湖泊和沙岛近地面气温差减小,气压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湖风风速减小;植被覆盖率提高,摩擦力增大,削减风速。(8分)
(3)变化:面积增大。理由: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水量增大,湖泊水源补给量大;降水量异常偏多,增加了湖泊的补给量。
或面积减少。理由:气候变暖,青海湖蒸发量增加;冰川退缩,冰川可融化量减少,青海湖水源补给量减少。(6分)
32、18分
(1)深居内陆(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6分)
(2)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积累;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持土壤水分。(4分)
(3)16时(或凌晨),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原因:临近绿洲,水汽较多;凌晨气温低,地表水汽凝结量较大;凌晨气温低,土壤水分蒸发少,表层土壤湿度大,出现逆湿现象。(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