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课时训练-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整宿(xiǔ) 央求(yāng) 垂打(chuí) 絮絮叨叨(xù)
B.诀别(jué) 侍弄(sì) 憔悴(cuì) 翻来复去(fù)
C.沉寂(jì) 豌豆(wān) 漂落(piāo) 暴怒无常(bào)
D.鲜血(xuè) 仿膳(shàn) 瘫痪(tān) 泼泼洒洒(pō)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暴怒 甜美 雁阵 脾气 B.狠命 昏迷 恢复 砸碎
C.瘫痪 墙璧 飘落 泼洒 D.踩扁 玻璃 热烈 深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双减”政策的实施,能有效防止师生及家长额外负担不增加,克服功利化的教育倾向。
B.读了《秋天的怀念》一文,我们无不被无私、伟大的母爱感动。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
D.这部文学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C.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D.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5.下列情景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暑假里,陈梦溪到遵义旅游回来后写了一篇游记,请语文老师拜读并斧正。
C.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生日礼物,然后说:“感谢您的厚爱。”
D.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6.学了《秋天的怀念》后,小郡喜欢上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阅读文章时所作的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A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B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C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D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A.比喻 B.拟人 C.比喻 D.叠词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5月27日,香河县新华社区事务中心开展非遗螺钿DIY制作主题活动,组织辖区的小朋友制作蝴蝶胸针送给妈妈。
活动中,志愿者老师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等。随后,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将细小的一片片螺钿片镶嵌在图案上。不同的图案,搭配螺钿本身所具有的迷人色泽与特殊肌理,彰显出非遗美学的悠悠风韵。
小小胸针承载着小朋友们对妈妈的爱。此次活动,提高了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联系,有助于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7.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将细小的一片片螺钿片镶嵌在图案上。
B.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将一片片细小的螺钿片镶嵌在图案上。
C.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将细小的一片片螺钿片在图案上镶嵌。
D.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将细小的螺钿片镶嵌在一片片图案上。
8.文中横线处所填写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螺钿历史起源 螺钿发展变化 螺钿镶嵌工艺流程
B.螺钿发展变化 螺钿历史起源 螺钿镶嵌工艺流程
C.螺钿镶嵌工艺流程 螺钿历史起源 螺钿发展变化
D.螺钿发展变化螺钿 镶嵌工艺流程 螺钿历史起源
三、语言表达
9.洪州中学正在开展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主题活动。下面是九(1)班小苏同学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稿部分内容,请你结合语境,以《再塑生命的人》《秋天的怀念》的两位作者为例,为演讲稿补写两个事实论据。
何谓自强?自强是直面困苦的意志,在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自强是身处低谷的坚持,在逆境面前不轻言放弃。翻开课本,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 。
自强不息的真谛是在残酷现实中顽强拼搏,是跌倒后奋力爬起的决心和勇气。
四、现代文阅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 “跑” 和 “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我”因双腿瘫痪而变得暴怒无常,经常摔砸东西。
B.母亲为了照顾“我”,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侍弄的花都死了。
C.母亲希望“我”能去北海看花,是为了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
D.“好好儿活”是母亲对“我”的鼓励,也是她自己的人生态度。
11.文中多次提到“悄悄地”,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1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1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
五、名句名篇默写
14.默读课文填空。
(1)双腿瘫痪后,“我”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 。
(2)课文第1段,母亲的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这句话是“ ”
《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课时训练-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B B C A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垂打——捶打;
B.侍弄(shì),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C.漂落——飘落;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C.墙璧——墙壁。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否定不当,应将“不”删去;
C.成分残缺,“低碳生活”后面加上“的意识”;
D.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删去“由”“写成的”;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B.有误,引用话语时,如果是完整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如果是部分引用,句号放在引号外。这里是完整引用母亲说的话,最后的句号应放在下引号前;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心领”用于为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的套语,表示心中已领受其情意,不能用于对方;
B.“拜读”意思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用在此处不得体;
D.“绵薄之力”是谦辞,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只能用于自己;
故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别。
A.“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并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没有使用修辞手法,题干表述错误;
故选A。
7.B 8.A
【解析】7.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波浪线句语序不当,应将“一片片”放在“细小的”之前。
故选B。
8.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根据逻辑顺序,先是起源,再是发展,最后是制作流程。
故选A。
9. 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后,依然顽强拼搏,学会了多国语言; 史铁生在双腿瘫痪后,坚持写作,成为著名作家。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论据。围绕选段主题“自强不息”,结合《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海伦·凯勒和《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的自强不息的事例写即可。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集聋、哑、盲于一身的人,但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并且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名牌大学,最终成为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但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自强不息与病魔抗争,著有许多优秀作品。组织语言时,可按照:人物+遭遇+人物自强不息的表现。
示例:①海伦 凯勒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凭借顽强的毅力,学会了阅读、书写和说话,甚至完成了大学学业,最终成长为一位著名的作家、教育家。②当代作家史铁生因病瘫痪,在生命的困境中著成《我与地坛》。
10.B 11.“悄悄地”反复出现,体现母亲对“我”暴怒情绪的理解与包容,她默默关注“我”的状态,避免正面冲突,展现母爱的细腻与隐忍。 12.母亲强忍自身病痛与悲伤,用坚定的话语鼓励“我”直面困境,既怕“我”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也在自我暗示要坚强,体现了深沉的母爱与生命韧性。 13.“秋天”是故事的背景(母亲去世、菊花盛开),象征生命的凋零与重生;“怀念”既指对母亲的追思,也指“我”在母亲影响下,终于理解“好好儿活”的深意,是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与传承。
【导语】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残疾作家与病重母亲之间的深沉情感。通过“砸玻璃”“摔东西”等暴怒细节与母亲“悄悄躲出去”“红着眼进来”的隐忍形成强烈对比,展现特殊母子关系中爱的张力。文中三次“好好儿活”的重复,既是母亲的生命嘱托,也构成了全文的情感内核。作者用“北海的菊花”作为希望意象,将个人创伤记忆升华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秋天的怀念”这一标题,既指向母亲离去的季节,更暗喻生命成熟时对亲情最痛的领悟。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第①段中“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花死的原因并非母亲主动“放弃爱好”,而是她因照顾儿子而无暇顾及,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导致最终养的花都死亡了。
故选B。
1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根据首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可知,这里的“悄悄”是因为母亲知道“我”双腿瘫痪后内心饱受折磨,母亲理解和体谅儿子的痛苦,想给“我”独处发泄的空间,希望“我”能自己平静下来;
根据首段“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可知,这里的“悄悄”是因为母亲知道“我”已经平静下来,她想进来看看“我”的情况,但又不想打扰“我”,所以弄出的动静很小,怕“我”平静下来的情绪又有起伏。
根据第③段“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可知,这里的“悄悄”是因为母亲在与“我”说话的时候提及了敏感的词,她害怕这些词让“我”再度伤心,所以“悄悄”地走了出去。
“悄悄地”反复出现,体现母亲小心翼翼、隐忍克制的形象。她既怕刺激儿子情绪,又默默守护,体现母亲对 “我” 暴怒情绪的理解与包容,凸显深沉的母爱。这一细节强化了母亲无私付出与儿子痛苦挣扎的对比,展现母爱的细腻与隐忍,增强情感张力。
1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理解。
第①段中“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对“我”狠命地捶打着腿的动作,“我可活什么劲儿”的叫喊感到担心,恐怕“我”真地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因此“扑过来抓住我的手”进行劝导;
“忍住哭声”的细节描写,暗示母亲内心悲痛却强自压抑的心情,此时自己也身患重病,只是不敢在儿子面前表现痛苦的样子。“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的重复,既是对儿子的劝慰也是对自己的誓言,体现母亲在苦难中的坚韧。“咱娘儿俩”将母子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显示母亲完全将儿子纳入自己的生命的情感;
可见,这句话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强忍悲痛,试图用“好好儿活”的信念暗示自己要坚强,也希望用这样的信念支撑儿子。她既心疼儿子的病痛,担心儿子对生活绝望,又压抑着自己的病痛和悲伤,表现出坚韧、无私的爱,希望以自身态度感染儿子,传递活下去的勇气,体现了深沉的母爱与生命韧性。
13.本题考查理解题目。
“秋天的怀念”的“秋天”,点明了本文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是在落叶飘零、菊花盛开的时节,母亲去世。“秋天”这个时节特别能表达人物心中的悲伤和思念之情,落叶的飘零象征生命的逝去,菊花的盛开象征生命的重生。
联系第④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和第⑦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可知,母亲是秋天去世,菊花盛开在秋季,又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象征生命的成熟,也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以“秋天的怀念”为题目,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沉痛的思念情怀,体会到了母亲深沉的爱,也明白了作者经过命运的打击,最终获得了生命的体悟,理解了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深意,是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与传承。
14.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暴怒无常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