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课时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春》课时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15:4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春》课时训练-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迷藏(cáng) 撑伞(chēn) 涨水(zhǎng) 应和(hè)
B.薄烟(báo) 黄晕(yùn) 披蓑(shuō) 戴笠(lì)
C.宛转(wǎn) 赶趟(tàng) 嗡嗡(wēng) 眨眼(zǎ)
D.酝酿(niàng) 嫩叶(nèn) 抖擞(sǒu) 窠巢(k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风筝 静默 健壮 戴笠 B.笼罩 胳膊 稀梳 蓑衣
C.傍晚 清脆 舒活 朗闰 D.卖弄 烘拖 喉咙 赶趟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许多家庭一改过去在家团圆的传统,或举家出游,或呼朋引伴远行。
B.每天早晨,潇湘公园内有不少老人晨练,个个精神抖擞。
C.春光明媚春意浓,深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早早开始规划下一年的行程。
D.为庆祝教师节,礼堂被布置得花枝招展,师生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B.春天的太阳岛是一个繁花似锦、游客如织的好地方。
C.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新冠病毒不再扩散。
D.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5.结合句意,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欣欣然:草木茂盛、充满生机的样子。)
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朗润:明亮滋润。)
C.潮湿而刮风的傍晚正酝酿着一场雷雨。(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D.李莉没有被昨天的失误影响,今天依然精神抖擞地参加比赛。(抖擞:本义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四个,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和春分。
C.从体裁上看,《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盼春、颂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D.“东风”“杨柳风”在古典诗词中多指春风,它们常被用来代指春天。
二、基础知识综合
7.小文在“读春、颂春”读书环节写下了这样一段感受。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春天,像五线谱里的一个音符,刚一弹响,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春天,像笔架上的一支画笔,刚一描摹,就绘出动人的美景;春天,像高举的一支号角,刚一吹响,就演奏出蓬勃向上的旋律;春天,【甲】____________。
春天,总让我们向往,总让我们感受到希望。走进春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读到了春天的美文,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乙】“____________”,正处于人生春天的我们,凡事要早做打算,把握开头。只有在年轻的时候辛勤劳动、努力学习,才不枉青春。
(1)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在【甲】处横线上再仿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2)根据文段语意,请在【乙】处横线上补写一句俗语。
三、综合性学习
8.在“春潮颂”文学沙龙中,作为主持人的小豫为大家出了这样几道题目,请你一同完成。
(1)在“春之诗词”环节,小豫出示了下列两幅图片,请你为其配上恰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
(2)在“春之展望”环节,小豫准备了下面的词语。请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春》,完成后面的问题。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9.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10.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
11.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12.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3.朗读并背诵全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
五、作文
14.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彩,可是一旦被写进文学作品,有时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此即古人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春》一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美景无不表现出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你借鉴《春》一文,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描写一处或几处景物,不少于200字。
六、名句名篇默写
15.请仿照示例为《春》中下列几幅图画各配上一句相应的古诗。
春花图:乱花渐欲迷人眼。
春草图: 。
春雨图: 。
春风图: 。
《第一单元《春》课时训练-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A D B A B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撑伞(chēn)——chēng;
B.披蓑(shuō)——suō;
C.眨眼(zǎ)——zhǎ;
故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B.稀梳——稀疏;
C.朗闰——朗润;
D.烘拖——烘托;
故选A。
3.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来形容人们结伴出行等热闹的场景。在“许多家庭一改过去在家团圆的传统,或举家出游,或呼朋引伴远行”这句话中,用“呼朋引伴”来体现人们结伴远行的情况,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B.精神抖擞:形容人精神振奋、饱满的样子,用来形容晨练的老人们充满活力的状态是合适的;
C.一年之计在于春:强调春天对于一年的重要性,人们要早早做好规划。用词恰当,符合语境;
D.花枝招展:通常用来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多侧重于人的外观打扮。而此处是说礼堂布置的情况,对象用错;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
C.否定不当,应删掉“不”或把“防止”改为“让”;
D.成分残缺,应删掉“令”;
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A.解释有误,欣欣然:高兴、喜悦的样子;
故选A。
6.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综合。
B.“属于春天的节气有四个”错误,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六个,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
故选B。
7.(1)(示例)像万里花海的一朵花儿,刚一开放,就引起了人们的遐想
(2)(示例)一年之计在于春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仿写时,要认真分析例句,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句子意思相关,格式相同,修辞相同。
本题需要围绕春天的特点进行语句仿写。仿写语句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采用的句式为“春天,像……的……,刚一……,就……了人们的……”
示例:春天,像颜料盒里的一种颜色,刚一填涂,就吸引人们的眼球。
(2)本题考查俗语积累。
依据文段整体内容,结合“正处于人生春天的我们,凡事要早做打算,把握开头。只有在年轻的时候辛勤劳动、努力学习,才不枉青春”,文中提到年轻时应把握机会,做好开始的计划,与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蕴含的未雨绸缪,重视开始的思想契合。故在【乙】处补写“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俗语。
8.(1)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词积累。
第一幅图片中,花朵盛开,颜色鲜艳夺目,画面以花为主体,且伸出墙头,故联想到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第二幅图片,图中展现的是柳树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整体画面呈现出清新、嫩绿的感觉,且远处群鸟排成行飞上青天,故联想到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首先要清楚每个词语的意思和所营造的氛围。“张望”给人一种探寻、期待的感觉,仿佛在寻找春天的踪迹;“点缀”可用于描述春天里星星点点的花朵、新绿等对整体环境的修饰;“不知不觉”体现春天悄然到来的特点;“莺歌燕舞”直接描绘出春天鸟儿欢快活动的热闹场景;“万紫千红”形容春天色彩缤纷的繁花盛景;“眼花缭乱”可以用来强调春天景象的丰富多样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表达春天的美景给人带来的愉悦心情。考虑选择能够相互搭配且能突出春天特征的词语。比如可以选择“莺歌燕舞”“万紫千红”,这两个词语一个从动态的鸟儿欢歌方面,一个从静态的多彩花朵方面,生动地展现春天的生机与艳丽。或者选择“不知不觉”“点缀”“心旷神怡”,先描述春天悄然来临,然后用“点缀”描绘春天里的小美好,最后表达这些景象给人的感受。注意要运用修辞手法构建画面。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春天如一位仙女,悄然而至。她用魔杖轻轻一点,大地便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瞧,那桃花如霞,点缀其间,莺歌燕舞中,令人心旷神怡。
9.课文描绘了五幅春日图景。1.春草图(草报春),2.春花图(花争春),3.春风图(风唱春),4.春雨图(雨润春),5.迎春图(人迎春)。
示例:我最喜欢的画面:春花图。理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花的色彩绚丽;由眼前花联想到“桃儿、杏儿、梨儿”,充满生活趣味;“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赋予静物以动感;将春天的绚烂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10.参考“课文研读”的相关内容,可以欣赏课文中的一处描写,也可以欣赏一个段落。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创见。 11.第一问参见“问题探究”3中的分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二问,要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可以写一个比喻句,也可以写多个比喻句。
“问题探究”3节选: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样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结尾三段以人为喻,人是喻体,春天是本体。一方面写出了三种人的各自不同的特点:“娃娃”是新的、生长着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欢快的;“青年”是强壮的、有力的。另一方面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12.1.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是作者想象有的。没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这是课文的开头,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嫩嫩的,绿绿的”是定语后置,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后置之后,改变了正常的语序,造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而且句子变短了,也造成一种短而快的语流节奏。
3.这一长串短句,有一种鲜明的语言节奏。“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草的情态。
4.这里连用三个比喻,都是形容春雨的“密”,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13.关于重音和停连,参考“资料链接”中的相关内容。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v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如:
坐着,v躺着,v打两个滚,v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v轻悄悄的,草v软绵绵的。
【导语】朱自清的《春》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春日画卷,运用拟人、排比等手法赋予自然以灵性。语言清新活泼又不失诗意。结尾三段递进式比喻,将春天比作生命成长的三个阶段,既展现季节更迭的生机,又暗含对未来的希冀。全文通过多感官描写,构建出立体鲜活的春之意境,体现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主义情怀。
9.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和赏析文章内容。
由第③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可概括为:春草图;
由第④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可概括为:春花图;
由第⑤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可概括为:春风图;
由第⑥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可概括为:春雨图;
由第⑦段“雨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可概括为:迎春图。
喜欢的画面任选其一即可,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示例:我最喜欢的画面:选择春雨图。理由:“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重比喻,将雨丝形态具象化;斜织的雨幕与静默的草屋构成诗意反差,动静相宜;农夫蓑衣、行人撑伞的细节,赋予自然景象生活温度。多感官描写,构建出立体鲜活的春之意境,体现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主义情怀。
1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结合文章中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的段落加以赏析。
示例:
第④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拟人化描写,赋予春花孩童般的顽皮,配合短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形成轻快的韵律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字,以听觉热闹感传递春的生机,与“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共同构成童话般的视觉画面。这是童趣与诗意的交融。“花里带着甜味儿”俏皮地表现鸟鸣的悦耳,使抽象的花香变得可感可亲,语言清新优美。
1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一问,对三个比喻的理解:“刚落地的娃娃”突出春天的新鲜感和生命力,强调万物萌发的初始状态。“小姑娘”表现春天的明媚与活力,用“花枝招展”展现其绚丽多彩的特质。“健壮的青年”象征春天蕴含的蓬勃力量和无限可能,暗示成长与希望。这三个比喻构成递进关系,完整展现了春天从新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第二问,根据原文中的像“娃娃”“姑娘”“青年”,可确定从人物角度入手,抓住春天的特点进行仿写。
示例:春天像一位画家,尽情地挥动着画笔,打扮着祖国各地;春天像一位作家,它的文章到处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1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重复形成期待感,表达了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之情;“脚步近了”拟人化展现春的渐进,渲染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用了“拟人”修辞格。“偷偷”、“钻”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小草无声无息却在眨眼间长出来的这个动作变得鲜明生动,也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传神地表现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是对小草的视觉描写,运用“叠音”,写出了草嫩、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整句都运用短句,欢快有力且富有节奏感,“像眼睛,像星星”的连续比喻,配合“眨呀眨”的拟人化动态,运用想象的手法,赋予野草以活力,展现初春的美好。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牛毛”显密,“花针”见亮,“细丝”状柔,三个喻体立体呈现雨丝形态,写出春雨的美好。
13.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v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示例:野花v遍地是:v杂样儿,v有名字的,∧没名字的,v散在草丛里,v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4.例文:
天气新晴,仍然有沁骨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梧桐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力,却充满着梦幻的色彩。整个晒谷场上黄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了一层金沙。天空中每一朵云彩都被染上了颜色,眨眼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神秘的紫色、鲜明的橙色、华丽的金色、绚烂的红色……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但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宇宙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中了。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
思路点拨: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写景物,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如,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痛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二是可以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三是要借助具有感彩的词语,如叠词、语气词等,来抒发感情。写作时,还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有序描写。在描写景物时,要有先后顺序,要有远景、近景之分,要有总写、分写之别,还要有静态、动态的不同,等等。
例文:
秋日的公园,宛如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卷。落叶随秋风,明月挂高枝。金黄的银杏叶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悠悠然飘落,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微风拂过,发出轻柔的沙沙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红彤彤的枫叶,恰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热烈而奔放。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湖水在秋意的渲染下,愈发显得清澈而宁静。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树木和天空中悠悠的白云。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打破了这份宁静,却又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漫步在这秋的公园里,心中满是惬意与舒畅。秋,没有春的生机勃勃,没有夏的热烈奔放,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深沉,让人心生眷恋,沉醉其中。
15. (示例)草色遥看近却无 好雨知时节 吹面不寒杨柳风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示例:
春草图:春风有馀力。
春雨图:小楼一夜听春雨。
春风图:二月春风似剪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