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0 22:4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
搭石(节选)一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仿写词语。
人影绰绰(ABCC)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引用 B.比喻
3.选文描写的是 的场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4.人们往往借助一件事物来表达情感,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借助一件事物来体现一种情感。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 )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 )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5.在片段中的“( )”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6.“绝口”的意思:① 因回避而不开口;② 住口(只用在“不”后)。
在“绝口不提”中应选第( )种意思,在“赞不绝口”中应选第( ) 种意思。(填序号)
7.这块璧真的有小毛病吗?为什么?
8.文中对蔺相如采用了 描写 描写 描写。
9.读片段中画“ ”的部分,下列句子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B.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特别喜欢和氏璧的心理,威胁、吓唬秦王。
C.蔺相如不愿把和氏璧交给秦王,想直接摔碎和氏璧。
10.阅读。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片段)
①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6倍多。
②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7圈多!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③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意思的四字词语。
①表示速度非常快。
②让人难以相信,不容易相信。
(2)在“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中,“它”指的是 ;在“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中,“它”指的是 。
A.火箭
B.流星体
C.喷气式飞机
D.光
(3)根据片段,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这句话采用先感叹、后疑问的句式,能够迅速调动人的注意力,增强表达感染力,表达“惊奇”的感情。
②片段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一系列具体的数字,让人很容易看出谁更快,进而一步步引出宇宙最快的东西。
(4)第①自然段主要介绍什么?第②自然段主要介绍什么?
课外阅读。
古井

①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小水井。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井口那些被井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②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趴在井沿上,痴痴地往井里一看,一颗一颗地数倒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夜空中繁星密布,我一面数,一面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③井水很甜很甜。我们平常吃的都是这里的水。过路的人喝一口这井里的水,都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爷爷讲他年轻时,有一队八路军从这里路过,爷爷打了井水请他们喝,有一位小战士竟然打赌说:“这水里一定放了糖!”
④夏天,井水很凉很凉。有一次,六月里,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妈妈接过来,马上让我把它吊到井水里,吃过晚饭后,妈妈把李子从井水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被井水浸得冰凉,咬在嘴里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那冰凉可口的滋味,叫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⑤那时候我常常想,现在我也常常想: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给后代人民带来多少甜美和欢乐啊!
11.本文共48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 分钟。
12.文中重点讲到古井水的特点: 、 、 。
13.文章围绕井水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1)
(2)
(3)
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短文写这口古井井水的特点,表达作者想考察古井的美好愿望。
B.短文写这口古井井水的特点,赞美开掘古井的人给后代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阅读《赵奢秉公执法》,完成习题。
赵奢秉公执法(节选)
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
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态度十分骄横,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十分气愤,大声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田税,我就按国法从事!”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九个参与闹事的人。
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避?”他主动到平原君家,劝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缴纳田税,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缴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缴租纳税,国家才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也是您所希望的呀。”
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他把赵奢推荐给赵王,统管全国赋税。
(选自《史记故事》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15.下面不能反映赵奢“秉公执法”的品质特点是哪一项?( )
A.年轻时担任征收田税的小官。 B.带人征收平原君家田税。
C.杀死平原君家管家等闹事的人 。 D.劝说平原君依法令缴纳田税。
16.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读短文第一自然段,写出其主要意思。

17.列关于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很好地聚焦赵奢这一主要人物进行表达。
B.短文没有细致描写平原君知道事件后“大发雷霆”的语言、神态。
C.“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是从侧面衬托出赵奢不畏权势的特点。
D.文章主要通过对赵奢劝说平原君惩治管家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18.带着“赵奢是如何劝说平原君的?”这一问题去读赵奢劝说平原君一事,下面不是赵奢要表达的意思的是哪一项?( )
A.平原君是王公贵族,不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
B.只有平原君守法缴税,国家强盛才会有希望。
C.只有国家力量不被削弱,平原君才能保住现在的荣华富贵。
D.只有每个人都遵守法令,国家力量才能不被削弱
19.赵奢、平原君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具体的事例说一说。
阅读《父亲的香茗》,完成习题。
父亲的香茗
孙 琦
①父亲爱喝茶,闲时,会坐在阳台上,依着午后暖暖的阳光,捧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四溢的白色茶雾里。调皮的我总喜欢钻到父亲的怀里,被父亲用他那胡子扎得“咯咯咯”地笑,闹完后也会傻傻地捧来自己的小杯子,去斟上一杯,儿时的我是不喜欢茶的味道的,涩涩的,喝完后总冲父亲笑笑,摇摇头不肯再尝第二口。
②我浸润在茶雾中长大,在习惯茶的涩味后,竞慢慢喜欢上了茶的清香。 于是,每逢周末的午后,我常常与父亲对坐着,一起品茶,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一起开怀大笑。
③岁月渐渐在父亲的双鬓蔓延,在我的双眸堆积,我终于要外出工作了,父亲再次和我一起坐在了茶几旁。闻着熟悉的香味,我的心底竟有些许酸楚。良久,父亲托起茶壶,往我的小茶杯中续茶,茶水溢了出来,但父亲似乎依旧没有要停止的意思。“满出来了!”我惊呼。父亲微微一笑,放下茶壶,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一抿,说道:“知道我为什么会在你那已经满了的茶杯中续茶吗?”我茫然地摇摇头。“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样自信而意气风发。我们经常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张扬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了周围一些最珍贵有用的建议和忠告!所以, B.今后请教他人时一定要先清空自己,要将自己头脑中一些固有的观点抛却,若是带着满脑子自己的观念,就如同那已经满杯的茶,怎会装得进他人的建议与观点呢?”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④工作后,我试着收敛自己的锋芒,试着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前学会倾听,试着慢慢地将自己更好地沉淀。
⑤如今,每次闻到熟悉的茶香,我总会想到家乡的父亲和他手中端着的那杯香茗,然后,幸福得嘴角上扬……
(选自“中国煤炭网”,有删改)
20.看到文章题目,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
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我阅读得更快了,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深刻了。
21.文章写了“我”与父亲相处的哪些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条写下来。
场景①:儿时,
场景②:长大后,
场景③:外出工作前,
22.读文章第③自然段,填写表现“我”情感变化的词语及变化的原因。
23.“于是,每逢周末的午后,我常常与父亲对坐着,一起品茶,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一起开怀大笑。”给这句话作批注。
《第2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天网恢恢 生机勃勃 文质彬彬 2.A 3.走搭石 4.粉笔盒见证了老师的辛劳。刚开始的时候,一整盒粉笔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一节课下来,有的粉笔就变成了粉笔头,几天下来,粉笔盒里就只剩下粉笔头,还有盒子上落下的一层粉笔灰。
【解析】1.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给出的词语是ABCC式的,这样的词语还有:大名鼎鼎、得意洋洋、风度翩翩。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读句子“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可知,本句引用了一句俗语,所以修辞手法为引用。故选A。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读句子“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本段所描写的场景是一幅走搭石的美丽的场景。
4.本题考查仿写。
要求借助一个物体来抒发情感,写作时,要突出这个物体通过什么事情带给自己的什么样的感受。如:凉风从窗户飘进来,带着泥土清新的气息,桌上的时钟周而复始的嘀哒着,不急不徐,在这一刻,浮躁的城市突然变得很静。我就这样坐着,看着眼前的这个时钟,在静夜里感受着这份来自旷野的清幽和静寂。
5., :“ 。 , , !” 6. ① ② 7.没有小毛病。 这是蔺相如为了从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故意这么说的。 8. 语言 动作 神态 9.C
【解析】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分析可知,句子“怒发冲冠”后面句子未说完,应使用逗号;根据“说”可知,后面是蔺相如说的话,因此,应使用冒号加前引号,“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表示一句话结束了,用句号;“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语意未尽,后面都使用逗号,“撞碎在这柱子上”表示语气的强烈,应该使用感叹号加后引号。
6.本题考查多义词。
绝口不提:闭口不提及。指有意回避不谈某人某事。绝口:闭口。故选①。
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绝口:停口。故选②。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选段“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可知,这块璧没有毛病,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壁有小毛病,是因为秦王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为了要回和氏璧才故意这样说的,这是蔺相如的计策。
8.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结合选段“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可知,文中运用了语言描写;结合“他怒发冲冠”可知,文中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可知,从“捧、退、站”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
9.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子“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可知,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特别喜欢和氏璧的心理,以此来威胁、吓唬秦王,同时,一个“撞”字,把他的勇敢无畏体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他为了国家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是他并不是真的想把璧弄碎,让秦王得不到这块璧,只是想吓唬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蔺相如不愿把和氏璧交给秦王,想直接摔碎和氏璧”说法错误。
故选C。
10.(1) 呼啸而过 难以置信
(2) B D
(3) √ √
(4)第①自然段主要介绍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的速度要快得多。第②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是光的速度。
【详解】(1)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
①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可知,看,那个前面速度非常快过去的东西是什么?因此“表示速度非常快”指的是呼啸而过;
②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可知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因此“让人难以相信,不容易相信”指的是难以置信。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根据第①自然段“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6倍多。”可知,在“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中,“它”指的是流星体,故选B。
根据第②自然段“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可知在“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中,“它”指的是光。故选D。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①结合所给句子,看表示强烈的感情,吸引人的注意力,让人快速的关注到文字所描述的景象中,增强了表达感染力,“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采用疑问的语气,也能引发人的好奇心;
故此项说法正确。
②作者把“流星体的速度”和“火箭的速度”分别与“光的速度”进行比较,列举一系列数字,进而一步步引出光的速度是惊人的。
故此项说法正确。
(4)本题考查对自然段的概括能力。
从“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可知,第①自然段主要介绍流星体的速度。
从“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可知,第②自然段主要介绍光的速度。
11.5 12. 很清 很甜 很凉 13. 在井旁乘凉数星星。 请八路军战士喝井水。 井水浸红李特别甜。 14.B
【解析】11.本题考查阅读策略。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计时阅读即可。阅读100字大约需要一分钟,阅读本文480字大约需要5分钟。
1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井水很清很清。”第③自然段句子“井水很甜很甜。”第④自然段句子“夏天,井水很凉很凉。”可知井水的特点: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凉很凉。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趴在井沿上,痴痴地往井里一看,一颗一颗地数倒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可知写了我和妹妹趴在井口数井里倒映的星星。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爷爷讲他年轻时,有一队八路军从这里路过,爷爷打了井水请他们喝,有一位小战士竟然打赌说:‘这水里一定放了糖!’”可知写了八路军小战士喝了水后说水里放了糖。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吃过晚饭后,妈妈把李子从井水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被井水浸得冰凉,咬在嘴里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那冰凉可口的滋味,叫人一辈子也忘不了。”可知写了用井水浸李子冰凉可口,让人一辈子忘不了。
14.本道题考查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了“我”家屋后菜园里那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清、甜、凉,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赞美了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人们。
故选B。
15.A 16.赵奢官职虽小,却能秉公执法 17.D 18.B 19.平原君位尊一时,赵奢依然敢依法惩处平原君的手下,可见他秉公执法、不畏强权的品质;平原君最后把赵奢推荐给赵王,足见他知错就改、以国为重的品质。
【解析】1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秉公执法:公正地执行法律。秉公,做事秉持公正之心;通常用于形容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处理事情的态度。
A.不能反映赵奢“秉公执法”的品质,只是说明他的职务。
16.本题考查概括段落意思。
有些段意,可采用“主要人物——主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方法来归纳段意。
第一段落主要写赵奢官职虽小,却能秉公执法。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A.正确。文章第一段说赵奢秉公执法,最后一段也写“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首尾呼应。
B.正确。文章第三段只是用“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这一句交代他生气。
C.正确。“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只有赵奢不躲,是从侧面衬托出赵奢不畏权势的特点。
D.错误。从第三段可知,文章主要通过对赵奢劝说平原君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缴纳田税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1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从第三段的句子“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缴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缴租纳税,国家才会强盛起来。”可知赵奢表达的意思是只有每个人都遵守法令,国家力量才能不被削弱。
B.有误,不是只有只有平原君守法缴税,是要他带头守法缴税,每个人都遵守法令,国家力量才能不被削弱。
1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可以根据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短文中讲述赵奢去平原君加收税,平原君加的管家等人仗着自己主人的权势拒缴赋税,赵奢秉公执法杀了管家等闹事之人。后来平原君知道后很生气,而赵奢不但不害怕还主动去劝说平原君,平原君也被赵奢忠于职守、秉公执法的人品所折服。
平原君最后把赵奢推荐给赵王,足见他知错就改、以国为重的品质。
20.“父亲的香茗”带给我”哪些美好的回忆 21. 钻到父亲怀里,只喝一口涩涩的茶。 与父亲对坐,一起品茶、看书、讨论、开怀大笑。 父亲借续茶告诉“我”人生道理,请教他人时要先清空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点,学会倾听,慢慢沉淀。 22.酸楚 茫然 若有所悟
父亲续荼时将茶水溢出 父亲告诉“我”原因 23.四个“一起”勾勒了“我”和父亲相处的幸福画面。
【解析】20.本题考查提问能力。
根据文章的题目《父亲的香茗》提出你的疑问即可。
示例:父亲的香茗指的是什么?父亲的香茗对作者而言有何意义?
2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父亲爱喝茶,闲时,会坐在阳台上,依着午后暖暖的阳光,捧着一本书静静地氤氲在四溢的白色茶雾里。”“儿时的我是不喜欢茶的味道的,涩涩的,喝完后总冲父亲笑笑,摇摇头不肯再尝第二口。”可知,场景①描写了父亲喜欢喝茶,“我”也会去喝一杯。
从“于是,每逢周末的午后,我常常与父亲对坐着,一起品茶,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一起开怀大笑。岁月渐渐在父亲的双鬓蔓延苍凉,在我的双眸堆积成长。我终于要赴疆工作了”可知,场景2描写了“我”与父亲对坐饮茶。
从“良久,父亲托起茶壶,往我的小茶杯中续茶,茶水溢了出来,但父亲似乎依旧没有要停止的意思。“溢出来了!”我惊呼。”“今后请教他人时一定要先清空自己,要将自己头脑中一些固有的观点、固有的成见先抛却,若是带着满脑子自己的观念,那就如同那已经济杯的茶,怎会装得进他人的建议与观点呢?”我若有所悟地点头。”可知,场景3描写了父亲通过茶水满溢来叮嘱、教育“我”。
2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嗅着熟悉的香味,我的心底竟有着些许酸楚。”和“溢出来了!”我惊呼。“今后请教他人时一定要先清空自己,要将自己头脑中一些固有的观点、固有的成见先抛却,若是带着满脑子自己的观念,那就如同那杯已满的茶,怎会装得进他人的建议与观点呢?”我若有所悟地点头。”可知,开始的时候,和父亲分别,内心无比酸楚;当茶水溢出来之后,我当时惊呼着;父亲问原因,此刻我的心情是茫然的;当父亲解释原委时,我陷入沉思。
23.本题考查写批注的能力。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
方法有:批标题,注明含义和作用;批词语,注明拼音、解释或表达效果;批语句,注明含义和作用或表达效果;批段落,注明在文章中的作用;批结构,注明文章的行文思路;批写法,注明对写作技巧的简要分析;批感悟,注明体会和启示。
示例: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父亲相处的幸福画面。
氧化还原反应重点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
1.不同的温度下,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Ⅰ和Ⅱ都有NaCl生成
B.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C.反应Ⅰ和Ⅱ中,每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D.反应Ⅰ和Ⅱ中,参加反应的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Ⅰ<Ⅱ
2.利用可将废水中的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后排放。反应原理为:(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
B.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C.可用替换
D.若生成气体,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以铜阳极泥[含Cu、Ag、Au等单质为原料分离回收金和银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HAuCl4是一元强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1为稀硫酸,酸2为稀盐酸
B.“浸取2”中使用的酸提高了H2O2的氧化性
C.“还原”步骤的离子方程式为4AuCl+ 3N2H4 =4Au+3N2↑+16C1-+12H+
D.S2O离子中心S原子配位能力小于端基S原子
4.一种制备粗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纯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空气稀释到体积分数为10%以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过程中可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
B.流程中做还原剂
C.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氧化剂
D.吸收塔中温度不宜过低,否则会导致产率下降
5.已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可以提炼Au,反应为:(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原性:
B.X表示
C.生成,转移电子总数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从高砷烟尘(主要成分为As2O3、As2O5和Pb5O8,其中Pb5O8中的Pb为+2价或+4价,As2O3、As2O5均为酸性氧化物)中回收制备砷酸钠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浸出液的主要成分为Na3AsO4和NaAsO2)
A.As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ⅣA族
B.“碱浸”时,Pb5O8发生的反应:。其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
C.浸出液“氧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反应:
D.系列操作为:加热蒸发、趁热过滤、洗涤、干燥最终得到砷酸钠晶体
7.S8在液态SO2中可与SbF5反应,生成[S8][SbF6]2,其中[S8]2+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8和SbF5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S8]2+中存在不同的硫硫键
C.反应过程中硫硫键发生了断裂 D.[S8]2+中所有S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8.磷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发现的元素。白磷(P4)中毒可用CuSO4溶液解毒,发生如下反应:P4+CuSO4+H2O→Cu3P+H3PO4+H2SO4(未配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4只发生了氧化反应
B.反应过程中溶液pH增大
C.11molP4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0mol
D.皮肤接触到白磷,用CuSO4溶液清洗后,应再使用NaOH溶液清洗
9.下列文字叙述,用方程式解释错误的是
A.丁烷裂解:
B.牙齿釉质层长期被侵蚀溶解:
C.工业废水中含有,常用绿矾做处理剂:
D.“每炉甘石()十斤…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锻红…”火法炼锌:
10.以为催化剂,碘甲烷为助催化剂,利用甲醇合成乙酸(Monsanto法)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已知:铑(Rh)与钴(Co)在周期表中上下相邻,但Rh的最外层电子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h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位于周期表的ds区
B.①→②过程中,Rh被氧化;③→④过程中,Rh被还原
C.⑤为,在反应中作中间产物
D.此合成原理生成和,原子利用率小于100%
11.可以催化脱除,脱除反应为,脱除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中催化剂对的吸附强度强于图甲
B.脱除过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D.催化剂的活性在脱除过程中不会改变
12.CuCl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以碱性蚀刻废液中的为原料制备CuCl的部分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水所得溶液中
B.“酸溶”时不用稀硝酸的主要原因是硝酸易挥发
C.“还原”后溶液的pH增大
D.“洗涤”时先用水再用乙醇会降低产品的纯度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 Cl2溶于水,溶液中、和HClO的微粒数目之和为NA
B.12g石墨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目为2NA
C.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D.1mol Cl2与足量消石灰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14.三氯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纯硅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是强还原剂且易水解。实验室通过反应Si(s)+3HCl(g)SiHCl3(l)+H2(g)制备SiHCl3,已知电负性:Cl>H>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1mol H2,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SiHCl3在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Na2SiO3、NaCl和H2O
D.上述生成SiHCl3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
15.三氯乙醛(CCl3CHO)是无色油状液体,常用于制取农药。其纯度的测定如下(杂质不参与反应)。已知:I2+2S2O=2I-+S4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Ⅰ,需用1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
B.步骤Ⅲ,发生的反应为:HCOO-+I2+2OH-=2I-+CO+H2O+H+
C.步骤Ⅳ,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加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锥形瓶中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D.三氯乙醛(摩尔质量为Mg·mol-1)的纯度为
16.RbAg4I5是一种只传导Ag+的固体电解质,利用RbAg4I5可以制成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某种测定O2含量的气体传感器如图所示,被分析的O2可以透过聚四氟乙烯薄膜,发生反应:4AlI3+3O2=2Al2O3+6I2,I2进一步在石墨电极上发生反应,引起电池电动势变化,从而测定O2的含量。下列关于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通过固体电解质迁向正极 B.银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C.测定一段时间后,固体电解质中Ag+减少 D.当O2浓度大时,电动势变大
17.将60.05的溶液与10.05的溶液混合,滴加溶液后变红色。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
B.5.6g中含有的未成对电子的数目为0.5
C.0.05的溶液中含有的的数目小于0.05
D.的空间构型为V形
18.下列变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推动盛有的密闭针筒的活塞,压缩气体,气体颜色变深
B.将酸性溶液滴入乙醇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
C.将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D.向包有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几滴蒸馏水,脱脂棉燃烧
19.科研团队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催化苯羟基化制苯酚,反应机理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钒基催化剂表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
B.随着的加入,只形成单过氧钒物种
C.反应过程中,V-O键裂解生成过氧钒自由基
D.该过程的总反应式:
20.某小组进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实验研究。分别取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溶液于试管中,再依次向试管中滴加酸性溶液,通过色度计监测溶液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1)溶液透光率与溶液中显色微粒的浓度成反比。
(2)酸性溶液与溶液反应时,某种历程可表示如图。
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从图1可知,该实验条件下,葡萄糖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B.理论上,和的反应中参与反应的
C.图2中曲线甲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与反应生成有催化作用的物质有关
D.图2中溶液浓度不同时,数据呈现的原因是:随浓度增大,反应历程中①、②、③、④速率均减小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C C C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B B C B A B D
1.D
【分析】由图可知,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冷水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原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在热水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氯酸钠和水,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原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Ⅰ和Ⅱ都有氯化钠生成,A正确;
B.里中心原子Cl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孤对电子对数为1,则其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B正确;
C.反应Ⅰ中存在关系式:,1mol氯气参加反应,反应转移1mol电子,反应Ⅱ中存在关系式:,1mol氯气参加反应,反应转移mol电子,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3:5,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反应Ⅰ和Ⅱ中,参加反应的氯气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都为1:2,D错误;
故选D。
2.B
【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利用可将废水中的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X后排放,则X表示,仍然是大气污染物,A错误;
B.该反应中,还原剂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升高了6个价位,氧化剂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0价,降低了5个价位,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正确;
C.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有强氧化性,通常不能用作还原剂,故不可用替换,C错误;
D.未注明气体状态,无法计算,D错误;
故选B。
3.B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铜、银、金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浸取,将铜转化为硫酸铜,银、金不反应,过滤得到含有硫酸铜的浸出液1和含银、金的浸渣1,则酸1为稀硫酸;向浸渣1中加入盐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浸取,将银转化为氯化银、金转化为HAuCl4,过滤得到含有氯化银的浸渣2和含有HAuCl4的浸出液2,则酸2为稀盐酸;向浸渣2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将氯化银转化为二硫代硫酸根合银离子,过滤得到含有二硫代硫酸根合银离子的浸出液3;浸出液3电沉积得到银;向含有HAuCl4的浸出液2中加入肼,将溶液中HAuCl4转化为金。
【详解】A.由分析可知,酸1为稀硫酸,酸2为稀盐酸,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浸取2中使用稀盐酸的目的是将银转化为氯化银、金转化为HAuCl4,不是提高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加入肼的目的是将溶液中HAuCl4转化为金,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AuCl+ 3N2H4 =4Au+3N2↑+16C1-+12H+,故C正确;
D.硫代硫酸根离子的结构式为,离子中中心原子硫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为=0,端基硫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为=2,所以中心硫原子配位能力小于端基硫原子,故D正确;
故选B。
4.B
【详解】分析:在稀硫酸中溶解,通入在发生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通过鼓入空气,防止浓度过高,还可以将其吹进吸收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在吸收塔中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氧气,再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粗产品。
A.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则溶解过程中不可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错误;
B.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氧气,流程中做还原剂,正确;
C.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浓度过高,因为纯易分解爆炸,错误:
D.在吸收塔中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氧气,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但是不一定会导致产率下降,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Zn能够置换出Au,说明还原性:,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配平后的方程式为:,即X表示,B正确;
C.由B项分析可知,根据配平之后的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转移电子总数为,C错误;
D.由B项分析可知,根据配平之后的反应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ZnCl2与还原产物Au、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正确;
故答案为:C。
6.C
【分析】根据题干和流程图:高砷烟尘(主要成分为、和,、均为酸性氧化物),加入氢氧化钠和硫化钠进行碱浸,沉淀为和S,发生反应:,浸出液主要成分为和,加入过氧化氢进行氧化,发生反应:,得到溶液,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砷酸钠晶体,据此分析;
【详解】A.As是第33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ⅤA族,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碱浸”时发生反应:,其中氧化产物(S)与还原产物(5PbS其中3个化合价由+4降到+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错误;
C.浸出液“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C正确;
D.“氧化”后得到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砷酸钠晶体,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S8中S元素得化合价为0,[S8]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不再为0, 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所以S8和SbF5反应时有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S8和SbF5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S8]2+的结构中,硫原子之间存在不同的硫硫键,包括单键和双键,所以[S8]2+中存在不同的硫硫键,故B正确;
C.S8中是一个8元环结构,反应后生成[S8]2+,其结构仍是8个S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所以反应过程中硫硫键并未完全断裂,而是发生了重排(如单键和双键的形成),故C错误;
D.[S8]2+中,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加上硫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每个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S8]2+中所有S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8.C
【分析】反应中P由0价歧化为+5价和-3价,Cu由+2价降为+1价,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配平方程式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氧化剂为P4和CuSO4,还原剂为P4,氧化产物为H3PO4,还原产物为Cu3P,据此解答:
【详解】A.P4、Cu3P、H3PO4中P的化合价分别为0、-3、+5,即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反应生成硫酸和磷酸,H+浓度增加,pH减小,故B错误;
C.据分析,根据氧化反应计算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11molP4参与反应生成24molH3PO4,则转移24×5=120mol电子,故C正确;
D.皮肤接触到白磷,虽然用稀CuSO4溶液清洗后生成了H3PO4、H2SO4,但由于NaOH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NaOH溶液清洗,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D
【详解】A.丁烷裂解生成甲烷和丙烯的反应式为:,该反应式配平正确,且裂解产物合理,A正确;
B.牙齿釉质层(羟基磷酸钙)被侵蚀的反应式为:,电荷守恒、配平正确,B正确;
C.绿矾处理的反应式为:,该反应式电荷守恒,且氧化还原过程配平正确,C正确;
D.炉甘石()与碳高温反应生成Zn和CO,而非CO2。正确反应式应为:,D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A.Rh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为第Ⅷ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区,A错误;
B.由图,①→②过程中,Rh多结合了I-,Rh化合价升高,被氧化;③→④过程中,Rh和CO形成配位键,没有被还原,B错误;
C.根据转化关系→ +⑤,可推出⑤为,在甲醇合成乙酸反应中作中间产物,C正确;
D.由图,此合成原理总反应为甲醇和CO催化反应生成乙酸,,原子利用率为100%,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Fe2O3中铁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图甲Fe2O3中带正电荷的铁元素和H2S中带正电荷的氢元素之间的斥力较大,而图乙Fe2O3中带负电荷的氧元素和H2S中带正电荷的氢元素之间的引力较大,则图甲中Fe2O3对H2S的吸附能力弱于图乙,故A正确;
B.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至+2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至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过程,故B错误;
C.根据脱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故C错误;
D.脱除一段时间后,析出的硫单质附着在催化剂表面,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活性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D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二氯化四氨合铜经多步转化得到氧化铜,向氧化铜中加入稍过量的稀硫酸酸溶,将氧化铜转化为硫酸铜,向反应得到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氯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将硫酸铜转化为氯化亚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SO+2Cl—+H2O=2CuCl↓+SO+2H+,过滤、用乙醇洗涤得到氯化亚铜。
【详解】A.配合物中四氨合铜离子为内界、氯离子为外界,配合物在溶液中电离出四氨合铜离子和氯离子,不能电离出氨分子,故A错误;
B.“酸溶”时不用稀硝酸的主要原因是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导致亚硫酸根离子无法将溶液中的铜离子还原为氯化亚铜沉淀,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还原”发生的反应为2Cu2++SO+2Cl—+H2O=2CuCl↓+SO+2H+,反应生成的氢离子会使溶液pH减小,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氯化亚铜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所以“洗涤”时先用水再用乙醇会使氯化亚铜被氧化,降低产品的纯度,故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A.Cl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氯气分子,则、和HClO的微粒数目之和小于NA,A错误;
B.石墨片层结构为,平均每个碳原子的碳碳单键数为,则12g石墨中含有碳碳单键1.5NA,B错误;
C.Na2O2与H2O的反应方程式为,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O2为氧化产物,由可知,共生成0.2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C正确;
D.Cl2与消石灰反应的方程式为,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1mol Cl2与足量消石灰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A.电负性:Cl>H>Si,Si-H中,电子对偏向于H,则SiHCl3中Si为+4价,根据方程式:Si(s)+3HCl(g)SiHCl3(l)+H2,转移了4个电子,故生成1molH2,转移的电子数为4mol,A错误;
B.在该反应中HCl是氧化剂,在参加反应的3个H中,1个化合价降低到-1价,2个化合价降低到0价;Si化合价由0升高到+4价,做还原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B正确;
C.SiHCl3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在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Na2SiO3、NaCl、和H2O,C错误;
D.上述生成SiHCl3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向是熵减反应,,则该反应自发进行需,可知需要在低温条件下,D错误;
故选B。
15.B
【分析】将样品溶于水配制100mL溶液,从中取出10mL溶液加适量的Na2CO3进行反应将CCl3CHO反应生成CHCl3和HCOO-,加入溶液调节pH值后加入25mL0.1mol/LI2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淀粉作指示剂并用0.02mol/LNa2S2O3溶液,消耗VmL最后计算出三氯乙醛的纯度,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步骤Ⅰ是将样品配成100mL溶液,故需用1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A正确;
B.已知CO与H+不能大量共存,故步骤Ⅲ,发生的反应为:HCOO-+I2+3OH-=2I-+CO+2H2O,B错误;
C.步骤Ⅳ原来溶液时I2和淀粉溶液呈蓝色,当滴定终点的时候I2消耗掉了,所有蓝色消失,故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加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锥形瓶中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C正确;
D.根据题干流程图中可找到关系式:CCl3CHO~HCOO-~I2,I2~2Na2S2O3可知,过量的I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L×V×10-3L×=V×10-5mol,则与HCOO-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为:(25×10-3L×0.1mol/L- V×10-5)=(25×0.1-0.01V)×10-3mol,故三氯乙醛(摩尔质量为Mg·mol-1)的纯度为,D正确;
故答案为:B。
16.C
【分析】由题意可知,银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银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银离子,多孔石墨电极为正极,银离子作用下碘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碘化银,电池的总反应为2Ag+I2=2AgI。
【详解】A.传感器工作过程中银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迁向正极,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银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银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银离子,电极反应式为Ag-e-=Ag+,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电池的总反应为2Ag+I2=2AgI,则测定一段时间后,固体电解质中银离子个数不变,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氧气浓度增大时,反应生成碘的物质的量增大,导致在正极放电的碘的物质的量增大,外电路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增大,电动势变大,故D正确;
故选C。
17.B
【详解】A.n(KI)=,,由反应可知,不足,根据的物质的量计算转移电子数,转化为,1个得到1个电子,n()=,则转移电子数为,又因为滴加溶液后变红色,所以溶液中含有,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A错误;
B.的电子排布式为,3d轨道上有5个未成对电子,5.6g的物质的量为n=,含有的未成对电子的数目为,B正确;
C.只知道溶液的浓度为,没有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的数目,C错误;
D.与是等电子体,是直线形结构,所以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D错误;
故答案选B。
18.A
【详解】A.推进盛有NO2的密闭针筒的活塞,增大压强,反应2NO2N2O4的平衡正向移动,NO2的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变深,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乙醇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紫色褪去,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Fe2+与NaOH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被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Na2O2加水生成氧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9.B
【详解】A.如图所示,V的化合价包含+4和+5,表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故A正确;
B.根据反应机理可知,随着的加入,可能形成双过氧钒物种,故B错误;
C.根据反应机理可知,存在V-O键裂解生成过氧钒自由基,如图:→,故C正确;
D.如图所示,反应为苯、过氧化氢,产物为苯酚、水,反应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0.D
【详解】A.由图1,葡萄糖浓度越大,透光率上升越快,由已知(1),即高锰酸根浓度下降越快,故反应速率越大,A正确;
B.高锰酸钾氧化草酸,生成二价锰离子和二氧化碳,锰化合价从+7变为+2,得5个电子,碳化合价+3变为+4,1个草酸分子失2个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KMnO4和H2C2O4的反应中参与反应的n(KMnO4):n(H2C2O4)=2:5,B正确;
C.由历程图,Mn2+可以作为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的催化剂,故图2中曲线甲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与反应生成Mn2+有催化作用有关,C正确;
D.随H2C2O4浓度增大,草酸根浓度增大,反应历程①中,草酸根是反应物,随浓度增大,历程①速率是增大的,故D错误;
本题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