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主题为“我的家人”,要求学生围绕家人展开写作。教材通过示例和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家人,发现家人的独特之处。教学内容涵盖了如何选择写作对象、怎样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以及如何组织语言成篇等,旨在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逐步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
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来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家人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素材积累,但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不知如何下笔、描写不具体等问题。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生动的图片或视频等,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把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书面文字,同时培养他们对家人的感恩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提升其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回忆,选取家人的典型事例,展现家人的特点,完成一篇关于家人的习作。
2. 能够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使家人的形象生动具体。
3. 在习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家人,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典型特征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家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时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愿意主动分享自己家人的故事。
2.让学生能够在习作中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生动,避免写流水账式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家人温馨相处的图片,如一家人一起吃饭、散步、做游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的场景让自己想到了什么。
2.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和家人在一起,对家人应该很熟悉了吧 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呢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家人的一些基本情况,从而引出本次习作主题——我的家人。
二、写作指导
(一)如何选取写作对象
1.引导学生思考:家里有哪些人 谁是你最熟悉、最想介绍的 可以是一个亲人,也可以是几个亲人。
2.举例说明,比如有的同学可能想写勤劳的妈妈,有的可能想写幽默的爸爸,还有的想写可爱的弟弟妹妹等,让 生明确可以选择不同的家人作为写作对象。
(二)抓住人物特点
1.外貌特点
(1)展示一些不同外貌特征的人物图片,如胖瘦、高矮、发型、衣着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人的外貌特点。
(2)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人的外貌,如妈妈的眼睛、爸爸的发型、爷爷的胡子等,强调要抓住最突出、最有辨识度的特征进行描写。
(3)举例:“我的妈妈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像瀑布一样垂在肩上,她的眼睛又大又明亮,仿佛会说话。”
2.性格特点
(1)通过情景表演或讲述小故事的方式,展现不同的性格特点,如开朗、内向、急躁、温柔等,让学生判断并 说说这些性格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人的性格,如爸爸是严肃认真还是风趣幽默,奶奶是和蔼可亲还是雷厉风行等,鼓励他们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家人的性格。
(3)例如:“我的爸爸是个十足的书迷',每天晚上他都坐在书桌前看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雷打不动。有一次,我叫他帮我检查作业,喊了好几声他都没听见,真是废寝忘食啊!”
3.爱好特点
(1)询问学生家人的爱好,如爸爸喜欢打篮球、妈妈喜欢做饭、爷爷喜欢下棋等,让学生说说这些爱好是怎么发现的。
(2)强调在描写家人爱好时,可以写写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的样子、动作、语言等,让人物形象更鲜活。
(3)比如:“我的奶奶特别爱跳广场舞,每天傍晚,她都会换上漂亮的舞蹈服,兴高采烈地去广场。跳舞的时候,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脚步轻快,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三)运用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
(1)再次强调外貌描写要抓住关键特征,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
(2)让学生进行外貌描写片段练习,写一写自己家人的外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如描写不具体、顺序混乱等。
(3)请几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加深学生对外貌描写的理解和掌握。
2.语言描写
(1)播放一段家人对话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仔细倾听,然后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如何通过语言体会 到人物特点的。
(2)引导学生回忆家人平时说的话,选择最能体现其性格或特点的语言记录下来,并注意添加合适的提示语, 如"笑着说”生气地喊道"等。
(3)例如:“我考试没考好,心情低落极了。爸爸看着我的试卷,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孩子, 一次失败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下次加油!"
3.动作描写
(1)展示一些描述动作的词语,如“跑”跳”拿”放”等,让学生进行扩词练习,用这些词语描述家人的相关动作。
(2)让学生回忆家人做某件事情时的动作,如妈妈做饭时的动作、爸爸修理东西时的动作等,将其写下来,注意使用准确的动词和修饰词,使动作更生动。
(3)比如:“妈妈熟练地拿起刀,在案板上当当当地切着菜,那声音就像美妙的乐曲。不一会儿,一个个大小均匀的菜块就切好了。”
4.神态描写
(1)展示一些不同神态的表情图片,如高兴、悲伤、愤怒、惊讶等,让学生观察并模仿这些神态,说一说在不同情境下家人可能会有的神态
(2)引导学生在写作时,通过描写家人的神态变化来表现其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例如:“当我把奖状递给妈妈时,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眼里满是欣慰和自豪。”
三、构思与写作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家人和抓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构思一篇习作。可以先列出提纲,如开头怎么写,中间分几个部分来介绍家人的不同方面,结尾又如何总结等。
2.学生开始独立写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如思路打不开、描写不生动等,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把自己心里想的写出来。
四、分享与评价
1.挑选几位同学的习作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完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从内容是否具体、人物特点是否突出、描写方法是否恰当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习作水平。
五、修改与完善
1.让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和完善,可以调整结构、补充内容、修改语句等,使文章更加通顺、流畅、生动。
2.鼓励学生在课后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家人听,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二次修改。
六、作业布置
1.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为止,然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回家后,观察家人的一个日常活动,用今天学到的描写方法,写一个简短的片段,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