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创新班期末考试试卷
地 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距今4500年左右,原本在岷江上游营盘山遗址附近以旱作农业为生的古蜀先民,因旱地作物产量大大降低被迫沿岷江南下迁徙到成都平原生活。他们接纳长江中游的稻作文化,先后打造了八座古城址(宝墩城址群)。距今约3700年前,古蜀先民又从郫县古城和鱼凫村古城迁往三星堆定居。下图示意古蜀文明发展沿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蜀先民离开岷江上游营盘山附近的根本原因最可能是( )
A.气候变化 B.水系变化 C.地形变化 D.植被变化
2.古蜀先民从郫县古城和鱼凫村古城迁往沱江流域的三星堆,主要为了( )
A.改善灌溉条件 B.减少地质灾害 C.降低水患风险 D.获取洁净水源
雪橇犬擅长奔跑,为保持体能需常年开展奔跑拉物训练。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的瓦尔泰利纳雪橇犬训练基地冬季开展雪地驯犬,夏季开展草地拉物训练。下图示意瓦尔泰利纳雪橇犬训练基地开展驯犬活动的位置和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基地驯犬活动选址主要考虑( )
①地势起伏大,利于体能训练 ②地处迎风坡,西风降雪量大
③冷空气堆积,积雪时间较长 ④海拔高差大,垂直带谱丰富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户外驯犬时,驯犬师视网膜受雪地反射的强光刺激可能引起暂时性失明,从而引发雪盲症。冬训期间,更易出现雪盲症的时间和位置是( )
A.早晨,甲坡 B.早晨,乙坡 C.中午,甲坡 D.中午,乙坡
2025年3月初,南昌气温骤升至30℃,随后又骤降至9℃,居民戏称获得一张“夏日体验卡”。研究指出,此次气温变化与锋前增温有关,锋前增温是由锋后冷空气的下沉压缩增温导致的。下图为锋前增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现象中,与锋前增温机制最相近的是( )
A.温室效应 B.焚风效应
C.城市热岛 D.逆温现象
6.与此次断崖式降温相关的大气运动是( )
A.冷空气下沉 B.暖空气抬升 C.冷空气上升 D.暖空气下沉
7.受此次天气变化影响最大的农作物可能是( )
A.脐橙(果实褐变,树皮冻裂) B.反季节蔬菜(对天气变化适应性弱)
C.油菜花(花蕾脱落,叶片褐斑) D.水稻(秧苗冻伤,分枝减少)
卖花渔村地处皖南山区,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全国花卉“一村一品”示范村,因村落形态似鱼形、村民又以卖花为生而得名。每年2月中上旬,漫山遍野的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近年来,卖花渔村的空间快速扩张,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富裕村,下图示意卖花渔村的空间形态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每年2月中上旬,卖花渔村游人纷至沓来,推测吸引游人的是( )
A.梨花 B.油菜花
C.杜鹃花 D.梅花
9.推测卖花渔村空间形态的演变主要取决于( )
A.土壤 B.水源 C.地形 D.交通
10.近年来,卖花渔村扩张最明显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水产养殖用地 B.交通建设用地 C.旅游接待用地 D.生活居住用地
下图为长沙市某中学师生在北山森林公园(113°E)的研学途中拍摄的盘山公路旁坡面景观图(拍摄时的北京时间为2024年12月29日13:28)。据观察发现,拍摄时,树影刚好与公路垂直,出露的坡体以砂岩为主,中间有明显的砾岩夹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从观测者的角度看,图中树影将( )
A.右移,变长 B.左移,变长
C.左移,变短 D.右移,变短
1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段盘山公路的走向为( )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南北走向 D.东西走向
13.砾岩夹层出现的原因最可能为( )
A.风化作用 B.风力沉积 C.流水堆积 D.冰川堆积
古宗祠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典型类型,在选址、适应当地风环境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因地制宜的地理哲学思想。我国浙江西部古宗祠分布较多,与北方宗祠坐北朝南不同,该地古宗祠并不全是坐北朝南,下图示意该地某村落宗祠位置。该宗祠充分利用微环境,提升了宗祠的舒适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宗祠并不全是坐北朝南可能是因为( )
①地貌复杂 ②降水较多
③纬度较低 ④族人偏好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为利用微环境来降低宗祠夏季内部闷热状况,该宗祠正门最合适的朝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16.仅从减轻冬季风对宗祠影响角度考虑、宗祠周边建筑( )
A.西北侧密度小、高度低 B.西南侧密度大、高度高
C.东南侧密度小、高度低 D.东北侧密度大、高度高
综合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区约60km,占地面积35km2,2005年,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如图示意松木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
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 (6分)
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6分)
(3)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堪察加杜鹃花起源于堪察加半岛,属喜寒植物,但极端寒冷会对其造成伤害,目前广泛 分布在东北亚和北美西北部的山区。堪察加杜鹃花种子很小,能被风吹到1000米高空, 一次传播100米而不落地。由于水热条件差异,堪察加杜鹃花分南北两个物种,北部杜鹃花更 加低矮,南匐贴地生长。末次冰期时,海平面下降,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相连,两个杜鹃花 物种分别通过南北两条路线扩散到北美。如图示意堪察加杜鹃花末次冰期扩散路线及现代分布格局。
从适应自然环境角度,说明北部杜鹃花匍匐贴地生长的作用。(4分)
以北路线或南路线为例,简述堪察加杜鹃花扩散到北美遇到的困难。(8分)
与亚洲相比,南部杜鹃花目前在北美洲分布的南界纬度更高,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在水稻农事安排上有“不插六月秧”的说法。每年4-5月,黑龙江周边市县甚至其他省份大批“插秧客”奔赴三江平原,助力当地备耕、插秧。近年来,到三江平原的“插秧客”有所减少,但“插秧客”中年轻人明显增多。下图示意三江平原地理位置。
简述三江平原“不插六月秧”说法的来由。(4分)
分析三江平原出现“插秧客”的原因。(8分)
指出近年来“插秧客”变化反映的三江平原农业发展趋势。(4分)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创新班期末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B B C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C B C D
17.(1)政策激励,用地充足、地价相对便宜;靠近高速公路和铁路,陆运方便,临近海湾, 海运便利;距主城区较远,环境容量大,对主城区污染小。
(2)组织园区企业向S村采购农、渔产品,促进该村种植业、渔业的发展;将园区的废弃物资源回收业务承包给村集体, 提升村集体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吸引S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到园区工作,并为其提供技能培训。
(3)甲地:优:靠近园区和交通枢纽,出行较方便;方便利用园区的相关设施。劣:污染(工业废气、交通噪声、汽车尾气等)相对较大,环境质量相对较差。
乙地:优:靠近海边,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可利用滨海资源丰富休闲游憩生活。劣:离交通干线、园区较远,通勤及出行相对不便。
18.(1)纬度高气温低,匍匐贴地利于保温;风速大,匍匐贴地可以增强抗风能力。
(2)北路线:受极地东风的影响,风向与扩散方向相反;末次冰期气温低,北线纬度较高,气温更低,地表长期冰封,难以繁殖。南路线: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南路线传播距离远;海域面积大,海洋阻隔物种传播;受阿留申群岛火山活动威胁较大,扩散可能被火山活动切断。
(3)堪察加杜鹃花生长在寒冷环境,该纬度北美西岸暖流流经,亚洲东岸寒流流经;北美西海岸受温暖西风影响较强;受高大山脉阻挡,北美西海岸受偏北风(冬季风)影响小。因此,北美西海岸气温高,南部杜鹃花在北美洲分布的南界纬度更高。
19.(1)三江平原纬度高,生长期短;6月插秧导致水稻生长期推迟,水稻灌浆期水热不足,影响产量;水稻成熟期推迟,遭到低温冻害风险加大;6月降水增加,影响秧苗生长。
(2)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大,插秧规模大;以平原地形为主,插秧时间较为集中,对劳动力需求集中;当地人口密度低,劳动力不足,无法满足插秧需求:大型农场规模化插秧的经济效益较高,能吸引外地“插秧客”;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鼓励“插秧客”的发展。
(3)机械化水平提高,插秧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收益提高,吸引年轻人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