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替父从军决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远离喧嚣、宁静自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运用(7分)
2. 学校将举办“非遗里的中国”主题展,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为展览拟一句主题语(不超过12字)。
(2)从“剪纸、皮影、苏绣”中任选一项,写一句推介语,须使用拟人。
(三)字词释义与语境辨析(10分)
3.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非遗,是老匠人指尖的月光,是咿呀唱腔里的乡愁,是岁月深处的回音。
(1)“回音”一词在语境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
(2)材料中“月光”可否替换为“阳光”?请简述理由。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台阶》(节选),完成4—7题。
【节选略】
4. 文中“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有何表达效果?(4分)
5. 作者为何反复写“台阶高”?(4分)
6. 结合全文,谈谈“台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6分)
7. 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6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陋室铭》,完成8—11题。
8.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分)
9. 作者为何要写“诸葛庐”“子云亭”?(5分)
10. 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有何妙处?(5分)
11. 比较《陋室铭》与《爱莲说》在托物言志上的异同。(6分)
三、写作(30分)
1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作家冯骥才说:“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古老技艺,总能让时光开口。
请以“那一刻,我读懂了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文中须有一处细节描写体现“瓷”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1)会当凌绝顶 (2)可怜夜半虚前席 (3)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示例:非遗不老,薪火相传。
(2)示例:剪纸——一剪之间,春花在纸背绽放;一合之际,喜鹊在窗棂登枝。
3.(1)“回音”指非遗技艺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象征悠远的文化回响。
(2)不可替换。“月光”柔和静谧,契合匠人夜以继日的坚守;“阳光”炽烈,缺少岁月沉淀的温润感。
二、阅读理解
4. 以“细雨”比喻汗珠,既写出劳作艰辛,又暗示父亲如细雨润物般的默默付出。
5. 反复写“台阶高”突出父亲追求尊严的执着;台阶越高,象征地位提升,也暗示付出越多。
6. “台阶”象征父亲对尊严的追求,也是农村父亲精神世界的具象;台阶的筑成,标志着父亲价值的实现。
7. 细节描写生动:如“敲烟枪”“踩黄泥”等动作,刻画父亲勤劳朴实;以“青石板”“麻筋草”等物象,营造质朴氛围。
8.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9. 以古代贤人居所自比,表明自己志趣高洁,同时增强文章说服力。
10. 以苔痕、草色写环境清幽,动静结合;“上”“入”化静为动,凸显生机。
11. 同:都借物抒怀。异:《陋室铭》以室喻人,强调安贫乐道;《爱莲说》以莲喻君子,强调高洁傲岸。
三、写作
12. 略。
【评分说明】内容20分:立意、选材、结构;表达8分:语言、描写;书写2分。细节须紧扣“瓷”的象征义,如写“爷爷修补的青花瓷”,以裂纹与金缮暗示岁月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