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15:5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2)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奔赴战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远离尘嚣、恬淡自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运用(7分)
2. 学校将举办“节气里的中国”主题展,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为展览拟一句主题语(不超过12字)。
(2)从“立春、小满、霜降”中任选一个节气,写一句推介语,须使用拟人。
(三)字词释义与语境辨析(10分)
3.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节气,是大地写给天空的诗笺,一粒谷种在雨水里翻身,一声蝉鸣把夏至拉长。
(1)“翻身”一词在语境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
(2)材料中“拉长”可否替换为“延伸”?请简述理由。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老山界》(节选),完成4—7题。
【节选略】
4. 文中“之”字形火把的描写有何表达效果?(4分)
5. 作者为何反复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4分)
6. 结合全文,谈谈“老山界”在红军精神成长中的象征意义。(6分)
7. 请从叙事视角的角度,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6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8—11题。
8.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分)
9. 孙权劝学的策略有何特点?(5分)
10. 吕蒙的变化对我们有何启示?(5分)
11. 比较《孙权劝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学习态度上的异同。(6分)
三、写作(30分)
1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作家刘亮程说:“每一阵风过,都是大地在呼吸。”自然万物,皆有灵性。
请以“那一刻,我读懂了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文中须有一处细节描写体现“风”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1)黄梅时节家家雨 (2)可怜夜半虚前席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示例:节气中国,岁岁如歌。
(2)示例:小满——麦穗低头,把谦逊写进泥土;稻秧昂首,将希望插向天空;田水如镜,映出农人的笑涡。
3.(1)“翻身”指谷种在雨水滋润下破土萌发,动态写出生命的苏醒与勃发。
(2)不可替换。“拉长”赋予夏至人的动作,突出白昼时间被蝉鸣“拽”得悠长的感觉,生动俏皮;“延伸”缺乏情感色彩,显得呆板。
二、阅读理解
4. “之”字形火把既写出山势陡峭、行军艰难,又以动态画面烘托红军不畏艰险的豪情,形成视觉与情感的双重震撼。
5. 以“不可捉摸”凸显夜的静谧与神秘,反衬红军内心的坚定;同时以声衬静,强化行军环境的艰险。
6. “老山界”是红军精神成长的界碑:翻越它,意味着突破生理极限,更意味着完成从恐惧到无畏的心理跨越,象征革命意志的淬炼。
7. 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真实细腻;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将宏大叙事融入个体体验,增强代入感与感染力。
8. 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情这么晚呢!
9. 孙权以自身为例,现身说法;先指出必要性,再降低难度,层层递进,极具说服力。
10. 启示我们学习能改变人,要勇于突破自我设限;同时也印证了“开卷有益”的古训。
11. 同:都强调学习的必要性。异:《孙权劝学》侧重以实例激发兴趣,《送东阳马生序》侧重以自身经历勉励后学,一简一繁,一对话一叙述。
三、写作
12. 略。
【评分说明】内容20分:立意、选材、结构;表达8分:语言、描写;书写2分。细节须紧扣“风”的象征义,如写“外婆摇动的蒲扇”,以一缕清风象征亲情抚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