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发酵工程的基本流程如下图,其中①~④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 )
A.①过程中菌种选育的方法有转基因技术、人工诱变等
B.②过程中菌种在扩大培养前通常需先进行活化
C.③过程中发酵罐和配制好的培养基需要严格灭菌处理
D.④过程中可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分离出代谢产物
2.酵母菌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表达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培养液使用前要灭活所有细菌,但不能灭活真菌
B.酵母菌是真核细胞,需放置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C.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酵母菌计数
D.该表达系统不能对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修饰
3.双层平板法是对噬菌体进行计数的常用方法。在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为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将琼脂含量为1%的培养基熔化并冷却至45~48℃,然后加入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双层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噬菌斑的数目可计算原液中噬菌体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倒平板前需利用不同方法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
B.若利用双层平板法对T2噬菌体进行计数,可选用乳酸菌为敏感指示菌
C.上层平板中出现噬菌斑的原因是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菌使其裂解死亡
D.若上层平板中琼脂浓度较低,可能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有利于计数
4.植物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控制着许多优良性状。胞质杂交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图是利用胞质杂交培育抗病植株的实验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处理细胞壁
B.利用聚乙二醇可诱导②和③过程的发生
C.在③④⑤过程中都会形成新的细胞壁
D.④和⑤过程通常在同一种培养基中进行
5.线粒体疾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科研人员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操作,可以使患线粒体疾病的母亲生育出线粒体正常的子代。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 MⅡ期产生的第二极体,其内含有的细胞质较少
B.丙为重组细胞,在精子入卵后被激活完成减数分裂II
C.丁中的B为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D.丁植入子宫前必须对受体进行免疫检查避免排斥反应
6.从小鼠胚胎中分离获取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贴壁培养,在传代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数目,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传代培养时,培养皿需密封防止污染
B.选取①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比②更合理
C.直接用离心法收集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D.细胞增长进入平台期可能与细胞密度过大有关
7.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CEA含量较低,当某些癌症发生时,癌细胞大量产生并释放CEA,导致血清CEA水平显著升高,科研人员常通过制备抗CEA单克隆抗体,来检测血清中的CEA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小鼠多次注射CEA是为了从小鼠血清中分离出更多抗CEA单克隆抗体
B.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即可筛选出能产生抗CE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将产生抗CE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体内,可从其脾脏中获取大量抗体
D.制备抗CEA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要用到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8.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洋葱切碎、研磨、过滤,滤液放置4℃冰箱中静置几分钟后,DNA存在于沉淀物中
B.鉴定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不发生改变
C.凝胶载样缓冲液中加入的核酸染料能与DNA分子结合,便于在紫外灯下观察
D.对2个双链DNA分子进行PCR扩增,第n次循环共需引物2n+1个
9.在研究溶菌酶时,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象,得到了多种突变酶,并测得 50%的酶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 ),部分结果见下表(注:Cys 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多肽中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溶菌酶种类 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数目 二硫键数目 Tm/℃
野生型溶菌酶 Cys51,Cys97 无 41.9
改造型溶菌酶C Cys21,Cys143 1 52.9
改造型溶菌酶F Cys3,Cys8,Cys121,Cys142,Cys164 3 65.5
A.突变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突变酶 F 的最适温度为 65.5 ℃
C.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可能与其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关
D.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半胱氨酸的位置实现的
10.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某花卉种植基地将矮牵牛的蓝花基因B导入天然玫瑰中,以培育出蓝色玫瑰,图1表示矮牵牛蓝花基因B的酶切位点,图2表示运载体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提取蓝花基因B的过程中加入95%的酒精是为了析出DNA
B.应选择限制酶ClaⅠ和SacⅠ对目的基因进行切割
C.在进行PCR过程中,将温度设为50℃左右是为了让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D.若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中,农杆菌培养液中需添加卡那霉素
11.科学家发现一未知DNA分子,该DNA分子存在多种限制酶切位点。研究人员利用三种限制酶对该DNA分子进行不同的酶切处理,将处理后的DNA片段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断,下列选项最可能为该DNA分子原始图谱的是( )
A. B.
C. D.
12.研究发现,某种芦鹀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三个种群,因栖息地环境的差异导致声音信号发生分歧。不同芦鹀种群的两个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相较于其他鸣唱特征有明显分歧。因此推测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在芦鹀的早期物种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芦鹀的鸣唱声属于物理信息
B.求偶的鸣唱特征是芦鹀与栖息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芦鹀之间通过鸣唱形成信息流,芦鹀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体
D.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的差异,表明这三个芦鹀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1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14.某稳定的生态系统某时刻第一、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分别为6g/m2和30g/m2,据此形成上宽下窄的生物量金字塔。该生态系统无有机物的输入与输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量不能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一营养级
B.根据生物体内具有富集效应的金属浓度可辅助判断不同物种所处营养级的高低
C.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
D.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5.弗兰克氏菌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其对旱、寒等逆境的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沙棘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修复树种
B.在矿区废弃地选择种植沙棘,未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二者共生改良土壤条件,可为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D.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二、解答题
16.约9000年前,我国祖先就会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下图是常见的几种发酵产品的发酵工艺,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酿制果酒时,一般要先通气的目的是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 。
(2)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源 (填“充足”或“不足”)。为鉴定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 作进一步的鉴定。酿制成功的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出现酸味,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原因是 。
(3)某同学对发酵后的纳豆产品进行了菌落总数的测定,将25g纳豆放入225mL生理盐水中混匀制成101倍稀释液,之后依次进行10倍系列稀释。每个稀释度样品0.1mL分别涂布到三个培养基中、在37±1℃下培养48h后对平板的菌落总数(CFU)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稀释倍数 103 104 105
平板 1 2 3 1 2 3 1 2 3
平均菌落数(个) 421 380 404 72 76 77 28 25 27
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每毫升样品培养出来的菌落总数约为 个。
17.植物体在干旱、虫害或微生物侵害等胁迫过程中会产生防御物质,这类物质属于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抗虫、抗病等方面发挥作用,也是药物、香料和色素等的重要来源。次生代谢产物X的研发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筛选高产细胞→细胞生长和产物X合成关系的确定→发酵生产X
(1)获得高产细胞时,以X含量高的植物品种的器官和组织作为 ,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通过液体振荡和用一定孔径的筛网进行 获得分散的单细胞。
(2)为进一步提高目标细胞的X含量,将微生物菌体或其产物作为诱导子加入到培养基中,该过程模拟了 的胁迫。
(3)在大规模培养高产细胞前,需了解植物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关系。培养细胞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模型分为3种,如图所示。
若X只在细胞生长停止后才能合成,则X的合成符合图 (填“甲”“乙”“丙”),根据该图所示的关系,从培养阶段及其目标角度,提出获得大量X的方法。 。
18.非洲猪瘟是由ASFV(一种双链DNA病毒)感染猪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某研究小组将ASFV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猪体细胞中,利用核移植技术培育转基因克隆猪,从而得到自动产生ASFV抗体的个体,其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步骤①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进行步骤③时,受体C猪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上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从而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2)B猪体细胞在培养瓶中培养时,除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外,还必须定期 ,以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的伤害。培养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分瓶再继续培养,分瓶后的培养过程称为 。
(3)由于目的基因不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因此需要构建 ,该过程采用双酶切法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其优点是 。
(4)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判断 D 猪是否产生 ASFV 抗体,使用的抗原物质最好是 。该抗体也可以使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通常情况下,杂交瘤细胞是由骨髓瘤细胞和 细胞融合获得的。
19.水蛭素(Hirudin)可预防和治疗血栓。研究发现,用赖氨酸替换水蛭素第47位的天冬酰胺可提高其抗凝血活性。如图表示改造Hirudin基因及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利用PCR引物在Hirudin基因内部引入碱基对的 (填“增添”“缺失”或“替换”),需要在 (填引物)中设计特定的碱基,从而对Hirudin基因进行改造以获得改良的Hirudin蛋白,这种技术操作属于 工程。
(2)根据图中质粒pCLY11的限制酶识别和切割位点,为使质粒pCLY11与Hirudin改良基因高效连接,应选用 对pCLY11进行酶切。质粒pCLY11中neor的作用是 。
(3)若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一般先用 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培养基中应加入新霉素,经过培养、筛选获得工程菌株,所选的工程菌菌落应呈 。
(4)若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改良的Hirudin蛋白,请写出简要操作步骤: 。
20.某湖泊为城市景观湖,根据其地理分布可将其分为东湖和西湖,湖中的浮游生物,尤其是浮游甲壳动物种类丰富。浮游甲壳动物摄食藻类,而藻类和浮游甲壳动物又是鲢鱼、鳙鱼等鱼类的重要食物。东湖区处于该市的经济开发区,湖周围工业和居民区密集分布,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会排入湖中。回答下列问题:
(1)由藻类、浮游甲壳动物和鲢鱼等鱼类构成的食物网中,鲢鱼占据第 营养级。流经该东湖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2)东湖区和西湖区湖水中的N、P含量(TN、TP)及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东湖区的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比西湖区的多的原因最可能是 。
区域 TN/(mg·L-1) TP/(mg·L-1) 浮游甲壳动物密度/(md·L-1)
东湖区 2.8 0.9 78
西湖区 2.2 0.4 44
(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东湖区湖水富营养化逐渐严重,最终导致藻类大爆发,但浮游甲壳动物的数量并没有随之增长,反而有大量浮游甲壳动物死亡,原因最可能是 。
(4)针对藻类过度繁殖的治理,请提出2条可行性措施: 。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B
6.D
7.D
8.D
9.C
10.B
11.D
12.D
13.A
14.D
15.B
16.(1) 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液泡显微镜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 不足 醋酸发酵前后溶液pH 醋酸菌为好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醋酸发酵,将乙醇变成了醋酸
(3)7.5×106
17.(1) 外植体 过滤
(2)微生物侵害
(3) 丙
将细胞培养至稳定期(即停止生长时期),一定时间后,通过分离提纯获得大量X
18.(1)细胞核移植
(2) 更换培养液 传代培养
(3) 基因表达载体 避免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保证目基因和载体定向连接
(4) ASFV外壳蛋白 经ASFV外壳蛋白免疫后的B淋巴
19.(1) 替换 引物2和引物3 蛋白质
(2) XmaⅠ和BglⅡ 作为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 Ca2+(或CaCl2) 白色
(4)将Hirudin改良基因与乳腺中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元件重组,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培育出转基因动物,通过转基因动物分泌乳汁来生产Hirudin蛋白
20.(1) 二、三 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
(2)藻类是浮游甲壳动物的食物,东湖区湖水中的N、P含量高于西湖区湖水中的,更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3)藻类大量繁殖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气,藻类死亡后其遗体残骸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导致水中的溶氧量减少,水质被破坏
(4)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栽种适量挺水植物;在合适时间适量引入浮游甲壳动物和一些喜食藻类的鱼类,加大其对藻类的摄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