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战场英勇、战功赫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甘于清贫、宁静致远心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运用(7分)
2. 校图书馆将举办“书香里的中国”主题沙龙,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为沙龙拟一句宣传标语(不超过14字)。
(2)从“鲁迅、朱自清、老舍”中任选一位,写一句推介语,须使用比喻。
(三)字词释义与语境辨析(10分)
3.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书香,是纸页间缓缓流动的月光,是文字里轻轻摇曳的烛火,是时光深处不息的呼吸。
(1)“烛火”一词在语境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
(2)材料中“流动”可否替换为“闪烁”?请简述理由。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安塞腰鼓》(节选),完成4—7题。
【节选略】
4. 文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效果?(4分)
5. 作者为何反复写“好一个安塞腰鼓”?(4分)
6. 结合全文,谈谈“腰鼓”在文中的象征意义。(6分)
7. 请从语言节奏的角度,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6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8—11题。
8.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分)
9. 诗人为何能突破传统送别诗的伤感?(5分)
10.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11. 比较本诗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6分)
三、写作(30分)
1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作家迟子建说:“阅读,是灵魂的行走。”书籍,让精神有光。
请以“那一刻,我读懂了书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文中须有一处细节描写体现“书香”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1)会当凌绝顶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1)示例:一卷书香,万里山河。
(2)示例:鲁迅——文字如炬,照亮蒙昧;思想似剑,劈开黑夜;脊梁如山,撑起民族。
3.(1)“烛火”指文字带来的温暖与启迪,象征知识照亮心灵。
(2)不可替换。“流动”突出书香的绵延与浸润;“闪烁”侧重光亮忽明忽暗,缺少持续感。
二、阅读理解
4. 运用比喻与排比,把鼓点比作骤雨,把流苏比作旋风,突出腰鼓的磅礴气势与生命律动。
5. 反复咏叹形成强烈节奏,层层递进,抒发对黄土汉子生命激情的由衷赞叹。
6. “腰鼓”象征黄土地蓬勃的生命力,也是民族精神的昂扬呐喊;鼓槌起落,是生命节奏的张扬。
7. 多用短句与排比,节奏铿锵;动词密集,如鼓点骤响;句式参差,契合腰鼓的起伏。
8. 只要在世上还有知己,即使远在天涯也如近邻。
9. 诗人以豁达襟怀超越离愁,以宏阔时空淡化伤感,体现盛唐气象。
10. 劝慰友人莫作小儿女态,应洒脱前行,展现豪迈胸襟。
11. 同:都写离别。异:王勃豪迈旷达,李白低回婉转;一昂扬,一缠绵。
三、写作
12. 略。
【评分说明】内容20分:立意、选材、结构;表达8分:语言、描写;书写2分。细节须紧扣“书香”的象征义,如写“母亲旧书页的折痕”,以一缕墨香暗示母爱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