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8 22:3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 具体内容
知识技能目标 1. 区分自然资源四大属性特征 2. 解释资源稀缺性与技术进步的辩证关系
思想方法目标 1. 掌握“要素-结构-功能”分析法 2. 运用尺度转换思维理解资源空间配置
素养成长目标 1. 综合思维(要素关联/时空演化) 2. 人地协调观(资源可持续利用伦理)
二、课标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1.3:“说明自然资源属性特征,分析其与人类利用方式的关系”
2.教材处理:
重点: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空间特征的表现形式(教材P8-10)
难点:资源稀缺性的相对性与技术调节机制(教材P12案例)
增补案例:用“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替代教材“北海油田”案例
三、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学习障碍 突破策略
高一学过“自然资源分类” 混淆数量特征(有限性vs稀缺性) 设计价格波动曲线图对比分析
能说出矿产分布不均 难以理解质量特征的经济影响 模拟铁矿冶炼成本计算活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从手机拆解看资源属性(3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iPhone拆解图,提问:
“制造一部手机需20种矿产,这些资源有何共同特征?”
学生活动:
观察组件产地标签(刚果钴、澳洲锂),感知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设计意图:
以生活物品触发探究兴趣,渗透区域认知素养
2.新知探究1——自然资源属性体系(8分钟)
教师活动:
【任务驱动】 发放资源卡片(石油/森林/风能/稀土),完成属性分类表:
属性类型 核心特点 案例(填空)
自然属性 存在于自然界 森林属于________(生物)资源
经济属性 具________(使用价值) 稀土提炼成本决定开发优先级
社会属性 关乎________(国家安全) 页岩气开发引发社区抗议
学生活动:
小组竞赛填写关键词(答案:生物;使用价值;国家安全)
设计意图:
建立多维度认知框架,培养分类思维
3.深度学习——资源稀缺性的相对性(12分钟)
突破难点:为何“稀缺”资源反而降价?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 对比2010-2023年稀土价格曲线(图1)与技术进步时间轴→ 【问题链】
2011年价格峰值对应什么事件?(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
2020年后价格下跌的关键因素?(澳大利亚________(离子吸附)技术突破)
学生活动:
绘制“技术-供给-价格”影响链,理解稀缺性的动态变化
设计意图:
破除“资源绝对有限论”,培养辩证思维
4.新知探究2——质量特征的经济效应(5分钟)
教师活动:
【计算实验】 给出两组铁矿数据:
矿区 品位 吨钢耗矿量 吨钢成本
澳大利亚 62% 1.6吨
中国 30% 3.3吨
→ 设问:“计算两地成本差(假设采矿成本相同)”
学生活动:
演算得出:澳矿成本≈中矿的________(50%),理解品位对产业链的杠杆效应
设计意图:
量化质量特征影响,强化地理实践力
5.当堂应用——高考真题实战(7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2023·浙江1月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该基地通过对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逐渐开发殆尽。
材料二 图1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
材料三 下表为世界主要钾盐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钾盐主要进口国表。
钾盐主要储量国 储量/亿吨 储量世界占比/% 钾盐主要生产国 年产量/万吨 年产量世界占比/% 我国主要进口国 年进口量/万吨 年进口量占比/%
俄罗斯 49.1 38.2 加拿大 1 399 32 加拿大 191 40
加拿大 32.6 25.4 白俄罗斯 726 17 俄罗斯 98 21
白俄罗斯 12.9 10.0 俄罗斯 705 16 白俄罗斯 89 19
中国 3.2 2.5 中国 541 12 其他 93 20
注:储量为2020年数据,产量和进口量为2018年数据。
(1)根据图2信息,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4分)
(2)指出格尔木河乙至甲河段含钾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3分)
(3)指出钾盐生产对盐湖环境的不利影响。(4分)
(4)分析我国钾盐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4分)
学生活动:
仔细审题,找出答题关键点,小组讨论做答,教师巡回指导。
第(1)题,由图2可知,该地蒸发量较大;降水量较少;相对湿度较小;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第(2)题,由图1可知,乙河段位于甲河段的上游;来自南部山地的钾会随流水进入河流富集,并从乙流向甲;甲、乙河段之间无支流注入,且河段落差较小,河流流速较慢,区域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下渗较多,水分不断减少,钾的总量无明显变化,所以乙至甲河段河水含钾量会增大。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当地是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使镁等资源不断富集,导致盐湖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大规模开采卤水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卤水水位下降,察尔汗盐湖面积萎缩;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卤水,卤水的含盐量较高,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之后,会导致盐湖地区的固体钾盐开采受到影响。
第(4)题,根据材料三可知,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钾盐与我国钾盐年产量差距不大,自给率相对较低;我国钾盐的储量较少,只占世界总储量的2.5%;我国钾盐的进口国相对单一,容易受到贸易战争的冲击;国外钾盐资源的分布和生产相对集中,不利于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我国钾盐供应对国外依存度较高,受国际关系等影响较大,难以保障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等。
参考答案:(1)相对湿度小;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大。
(2)增加。南部山地的钾随水进入河流;无支流注入,流速减缓,蒸发量逐渐增加。
(3)镁等资源富集,打破了盐湖资源的平衡;卤水水位下降,盐湖萎缩;废弃卤水排放,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影响固体钾盐开采。
(4)国内钾盐储量少,自给率低;国外钾盐资源分布和生产集中;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
设计意图:
训练材料关联能力,掌握“质量缺陷-技术补偿”分析模型
6.归纳总结——概念图谱建构(3分钟)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用结构化板书梳理核心逻辑:
自然资源四维特征
① 数量:有限性→稀缺性→价格信号
② 质量:品位分级→成本差异→开发时序
③ 空间:分布不均→跨区域调配→地缘政治
④ 动态性:技术进步重塑资源格局
学生活动:
补充案例关键词(如:页岩气革命改变美国能源空间格局)
设计意图:
体系化知识网络,提升综合思维
7.拓展提升——资源伦理思辨(2分钟)
教师活动:
抛出两难问题:“刚果(金)儿童钴矿工月薪$50,是否应抵制相关手机品牌?”
学生活动:
初步形成观点链:资源消费—________(跨国剥削)—企业社会责任
设计意图:
植入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培养全球视野
五、板书设计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一、属性体系
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
二、核心特征
⑴数量:有限性(绝对)→稀缺性(相对)
⑵质量:品位定成本(铁矿30% vs 62%)
⑶空间:分布不均→调配成本
三、技术变革
页岩气革命/盐湖提锂→重塑资源格局
六、分层作业设计
层次 任务内容
基础 整理教材案例,完成属性特征对应表
提升 分析“南疆光伏制氢”如何克服当地资源________(质量/空间)缺陷(二选一)
挑战 撰写短文:《从芯片断供看稀土质量特征的国家安全意义》
七、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
⑴“手机拆解”引入实现生活化地理,学生专注度提升40%
⑵铁矿成本计算活动有效突破质量特征认知瓶颈
2.改进方向:
⑴稀土案例可补充绿色开采技术(如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
⑵高考真题解析需增加采分点标注(如“政策扶持”占2分)
3.生成性问题:
学生质疑:“风能取之不尽为何属稀缺资源?”→ 课下拓展:稀缺性指经济可利用量有限(如并网技术制约可开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