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9 11:3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24.白雪歌送 武 判 官 归 京
岑参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本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3.体会诗人豪迈气概和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歌行体从汉魏乐府诗发展而来,诗题中有“歌”“行”
“吟”“谣”等字,其中“歌”“行”最常见,所以称“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李白《燕歌行》。
属古体诗,格律、音韵较自由,字数、句数不固定,以五、七、杂言为主。
歌行体
“白雪歌”
岑参(约715-770) ,江陵(今属湖北)人,____代边塞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_________”。与高适并称“_____”,有《岑嘉州集》传世。
其诗想像丰富,气势磅礴,辞采华丽,有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简介
七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七下《逢入京使》

岑嘉州
高岑
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前任判官武某归京, 岑参在雪中写诗相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诗
送别诗
边塞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áo。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yìn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别前咏雪
雪中送别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译:北风席卷大地,牧草被吹断,塞北八月份就下起了雪。
忽然像是一夜间春风吹过,千树万树盛开了洁白的梨花。
译:雪花飘进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将士们)穿着狐皮大衣也不觉得暖和,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将军的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铁甲冰冷得难以穿上。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疏通诗意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沙漠
纵横交错的样子
暗淡
主将
宴请
泛指西域的琴
羌族管乐器
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颜色暗淡的云。主将置办酒宴送别归客,宴会上弹起了胡琴、琵琶,吹起了羌笛。
领兵将帅
的营门
拉,扯
飘动
傍晚的雪在辕门外纷纷飘落,红旗被冻硬,风也无法吹动。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疏通诗意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马行走的蹄印
轮台东门外送你离开,你离开时大雪覆盖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地上只留下马行走的蹄印。
疏通诗意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别前咏雪
2
雪中送别
内容赏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卷”“折”分别从正面、侧面写出了北风的猛烈和强劲,将坚韧的牧草都吹折了。
“飞”写出雪的大与急,描绘了白雪漫天飞舞的景象。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即”写出雪下得早,又写出诗人的惊奇。
炼字
请从炼字、修辞两个角度赏析本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修辞
“忽”字表明雪来得突然,来得出人意料。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惊奇、喜悦。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春天开放的梨花,用春景写冬景,新颖奇特,写出雪景的千姿百态 ,富有浪漫色彩,表达了作者对白雪的喜爱之情。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从帐外写到帐内,从白天写到晚上,直接写出雪天寒冷,戍边将士生活艰苦。
“散”字,写出风吹雪花飘入帐内的情景。
“入”字,将读者视线从室外转到将士的住所。
“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
“狐裘”“不暖”是白天冷,“锦衾”“薄”是夜晚之冷共同表现出雪天的奇寒。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用将士身边的角弓、铁衣侧面烘托出天气的苦寒,紧承上边的“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反映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苦。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愁”“惨淡”写天色昏暗,为饯别渲染了悲伤的气氛,烘托出诗人离别的愁绪。
“百丈”“万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沙漠雪景,表现环境奇冷。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由上边的咏雪过渡到下面的送别。第一句描绘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冰雪的画面,对上文奇寒雪景做了收束;第二句写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渲染送别的悲凉气氛,自然引出下文的送别。
岑参极力写边塞苦寒,是不是显出作者内心的颓丧?
材料一:唐天宝年间国力强大,为了开拓疆土,不断在边境发动战争。许多热血青年、仕途失意的文人投身塞外求取功名。岑参两度出塞,在边疆军中六年。
材料二:岑参《送李副使赴碛qì西官军》:“脱鞍暂入酒家垆lú,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1
别前咏雪
2
雪中送别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主将帐中设宴送别,列举了三种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既写出了送别的隆重,又增添了苍凉的豪气。
傍晚时分,暮雪正急。“掣”字是风之大,“不翻”侧面写出天之寒。
军营饯别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空”意为只,写出边塞的空旷,诗人目送武判官踏上山回路转的归途,直到看不见后,又凝视着雪地上长长的马蹄印,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无限惆怅,。
从哪里能看出诗人的深情?
运用留白手法,友人身影消失后的空间留白,久久目送的时间留白,没有直接写不舍的情感留白,显示出极强的艺术魅力。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同样的久久目送,同样的惜别之情。
本诗描写了西北边塞八月飞雪奇丽风光,将士在冰天雪地中戍边、宴饮、送别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返京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对雪景的喜爱,对不畏艰苦的戍边将士的赞美。
小结
1.以梨花喻冬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写军营苦寒的诗句: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3.写送别时壮阔雪景的诗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体现送别后内心孤寂的句子: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理解性默写
学诗方法
①知人论世
②表现手法:修辞、视角、用典
③诗/词眼
④抓意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歌行体、送别诗
歌咏白雪
环境描写
送行
白草折—侧写风大、雪大
梨花=雪花(白色) 比喻
千树万树 夸张
入珠帘(视觉)、湿罗幕
弓不得控、衣冷难着(触觉,侧写冷)
百丈冰、万里凝(视觉)
别前宴饮 热闹
雪下辕门 红旗不翻(侧写天寒)
雪满天山
空留马行处——留白、依依不舍
①对雪景的喜爱
②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的赞美
③对友人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
咏雪诗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