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单元导语: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阅读要素: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
习作要素:
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习作单元
8 匆 匆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品有《背影》《匆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作者简介
xián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哪里知道的?
bó
zhuǎn
检查预习
遮挽、徘徊、蒸融
bó
zhuǎn
挪移、旋转、觉察
头涔涔,泪潸潸,茫茫然,赤裸裸,
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思考: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时光匆匆的叹惋、对自己无所作为的不安和对流逝时间的珍惜。
整体感知: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自主学习】
边读边思考,你们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小组合作】
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哪句话让你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谈感受。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
?
?
?
?
?
交流平台:
有时,我们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
啊?
思考:连续追问的表达方式对表达情感到底有什么好处?
这样表达情感更强烈更迫切,引起共鸣,感同身受。也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燕子
杨柳
桃花
排比
循环往复
燕子 去 来
杨柳 枯 青
桃花 谢 开
对比
珍惜时间
太阳
落
升
月亮
缺
圆
日子
去
不回
潮水
落
涨
万事
万物
时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选取一个场景,使用一连串的问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小练笔
作业
基础性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拓展性作业:
以“时间”为主题,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写作手法,完成一篇小练笔
时光匆匆,总是难忘,再见!
《匆匆》写于1922年3月,当时的中国正值五四运动低潮期。这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点燃了民众的救国热情,但旧的东西还未摧毁,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于是在五四运动中被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着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一腔报国热情无处安放,于是他们感到迷茫。
此时的朱自清
18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21岁,发表了新诗《睡罢,小小的人》。
22岁,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中学教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24岁,和著名作家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资料:《匆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连续设问、对比等手法表达对时间流逝的复杂情感。
3、模仿课文写作手法,尝试运用连续追问进行片段写作,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单元解读 揭示课题
1、单元目标解读
师:同学们,真情,是人性中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如何用真情去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感动他人呢?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单元学习,(出示单元导读页)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语。从这句话中知道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什么?请学生读。习作要素又是什么?谁来?就是告诉我们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思考文章是如何表达情感,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我怎么写出真情实感的。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方法走进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匆匆》。【板书】
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匆匆。(多找几个学生读。紧迫感,快速读,齐读)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匆匆指什么?是什么意思?
生:匆匆就是指时间流逝的很快
同学们,匆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朱自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师:你们对朱自清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
(多媒体出示简介)请生读。
师:注意看,朱自清的作品全部是(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最高。所以咱们再评价他时把散文家放在了最前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一篇散文。
2、检查预习(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及文体。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谁来读这几个词,
【多媒体出示】容易读错的词:遮挽、徘徊、蒸融
多音字、字意思相同的词:挪移、旋转、觉察
重叠词:头涔涔,泪潸潸,茫茫然,赤裸裸,
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多找几个读,读完评价,鼻音,全班读
你们发现没,旋转觉察里面的转字和觉字都是多音字,你再来读,全班一起读,再看发现。这一排和前面两排相比有什么特点呢?重叠词,重叠词的结构特点都是一样吗?你很会发现,再读一遍,重叠词是这篇课文非常显著的特点,大家课后可以做一些词语积累。)
你们真棒,看来这篇课文的词语非常有特点,作者在语言上在用词上是精心设计的。
现在说一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里知道的?
整体感知
师:思考: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里知道的?
师:同学们的这个体会还是非常的完整,对时光匆匆的叹惋、对自己无所作为的不安和对流逝时间的珍惜。
精读文本,体悟情感
聚焦第四段,探究连续设问
师:全文有5个自然段,我们看一看哪一段是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些情感?【出示学习单】
生:我觉得是第四自然段。
【自主学习】边读边思考,你们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可以适当做做批注。
【小组合作】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哪句话让你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说一说。
小组代表上台
生:我从”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这句话中理解到作者的惆怅与无奈。
生:我从“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这句话感受到作者不安,遗憾、悲伤及无奈。(引导学生说,师炼字)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板书无奈 惆怅 惋惜】
方法探究
过渡:同学们,你们都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情感,那你们想过没有?他是怎样表达这些情感的呢?
预设:生:里面有很多问句,和我们交流平台想到一起去了,看来你是能够充分做到提前预习的孩子。来,请大家看到50页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交流平台)谁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直接表达自己情感的?
生:一连串的问句。
师:你能把这些问句读一读吗?(出示问句)
师:同学们,这六个问句你们觉得有答案吗?
生:(有些疑惑)好像...有答案,又好像没有?
师:其实每个问句都有答案。
【师:走动找学生回答,走到一个学生跟前,请你,
生:“在逃去....”
师:答案是?生回答,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生:设问句
师:自问自答,答案是有的。
再找学生,请你来,“在八千多日子....”答案是?“过去的日子.....”这又是一个设问句。
师: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我的问题呀,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请你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生:什么也没有剩下。
师走到另外一个学生面前,请你,“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答案是?
生:我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这是一个反问句,明知故问,你真棒。再找个学生走过来,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答案是,我连像游丝一样的痕迹都没有留下。这也是个反问句。继续,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吗?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吗?我们能这样毫无作为的回去吗?这也是个反问句。不能像这样赤裸裸的回去,要有所作为的回去,最后但不能平等,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答案是?不能白白走这一遭啊。
(白走这一遭/白白走这一遭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师:所以6个问句前两个全部是自问自答的设问,后面4句是明知故问的反问。
作者又要问但又有了答案,这样的连续追问的表达方式对表达情感到底有什么好处?
生:是表达情感更强烈更迫切,引起共鸣,感同身受,
让作者这种遗憾惋惜不甘情感更突出。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是不是觉得过了20多年的朱自清就是这样的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一事无成,我们来看一则资料。
【出示作者24岁之前的生平】
师:他真的一事无成吗?不是的,成就很大。
师:那为什么?有成就为什么要写这个文章啊?
预设生:他是写给别人
【补充资料,背景】
师: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处于低潮的时期,年轻人看不到前途,看不到方向,心里很苦闷。朱自清写这个文章,他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振奋人心,鼓舞当时的年轻人,不要沉沦,不要沮丧。那么今天我们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也会反问,他不是为了问自己啊,让自己觉醒。
关键是也要鼓舞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同时也包括我们在座的同学。今天我们有幸读到这个文章,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受到作者的鼓舞呢?师:好,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板书:连续追问】
四:继续探究 体会情感
精读第一自然段
举一反三,强化写法
(过渡:除了第四段运用了这种连续追问的写法之外,还有哪一段用了这种写法?)
生:第一段齐读
师:现在咱们来看看这些问句。
找生读问句。你们觉得刚才读的这个问句,和第四段问句多了什么符号?破折号前面的和破折号后面的这个问句是一样的吗?
思考:作者的发问有何不同?
生:不一样,前面是直接发问,后面是连续发问。
师:那这个破折号的用法是——解释说明。后面是对见面这个问题的补充性提问。对前面这个提出问题更深入更具体。
我们配合着读一读,老师读直接问,你们读连续问。
师:这一段除了连续追问的手法之外,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生:写了燕子、杨柳、桃花
师:他们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式。
生:排比
师: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在作者眼中都是?循环往复可以重来的。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像这样可以循环往复重来一遍。想想看,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事物也是这样呢?
生:潮水、太阳、月亮、燕子、小草
师:看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循环往复,重新来过的啊。唯独有一种事物不是这样,那就是?
生说:时间,日子是一去不复返。
师:万事万物都可以重来,只有时间去了不能重来。
师:读到这里,通过表格上万事万物循环往复和时间一去不复返。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他对时光易逝感叹。
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循环往复,唯有时间一去不复返给了我们一种什么感受
生:为时间流逝的悲伤和无奈,,那么请带着这个感受再读一读。
师:作者只是感叹时间流逝无奈吗?大家觉得他这里有什么用意呢?给了你什么启发呢?
生:正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才要珍惜时间,把握现在。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配乐朗读第一段。
3.写法梳理
师:学了那么多,我们到底学到了作者怎样表达情感的方法呢?重点学习了什么写法表达情感?
生:排比,对比,比喻。用了连续追问。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无情。
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不管是第一段还是第四段都用了连续追问的写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那请你选取一个场景,使用一连串的问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写作并展示)
示例:
“比赛前我信心满满,可是没有想到还是输了。我忍不住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输?难道是我不够努力吗?比赛时为什么不能镇定一点儿呢?”
师:瞧,你们的文字同样充满力量!记住,好的写作就像“情感放大镜”,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析《匆匆》的写作手法,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复杂情感。连续设问能让情感层层递进,对比手法则强化了时间的无情。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也能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愿同学们珍惜时光,更学会用文字定格内心的感悟。
作业
-基础作业:背诵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拓展作业:以“时间”为主题,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写作手法,完成一个小练笔
板书设计
《匆匆》——朱自清
无奈 情感 连续追问
惋惜 排比
不甘 对比8、《匆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连续追问、对比等方法表达对时间流逝的复杂情感。
3、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练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连续追问、对比等方法表达对时间流逝的复杂情感。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解读 揭示课题
1、单元目标解读
书写课题(板书:匆匆)
3、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多媒体出示简介)生读,了解本文的作者及文体。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字词读音
【多媒体出示】遮挽、徘徊、蒸融
挪移、旋转、觉察
头涔涔、泪潸潸、茫茫然、赤裸裸
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4、整体感知
思考: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里知道的?
明确:对时光匆匆的叹惋、对自己无所作为的不安和对流逝时间的珍惜。
精读文本,体悟情感
聚焦第四段,探究连续追问
哪一段是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些情感?
【自主学习】边读边思考,你们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方法探究
过渡:同学们,你们都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情感,那你们想过没有?他是怎样表达这些情感的呢?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
(2)引导学生聚焦课文第4自然段的问句。随机问学生每句问句的回答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时,顺势引导学生理解第四段抒发的情感。
【出示作者24岁之前的生平】
【补充资料,背景】
(3)连续追问的表达方式对表达情感到底有什么好处?
明确:是表达情感更强烈更迫切,引起共鸣,感同身受,让作者这种遗憾、惋惜不甘情感更突出。【板书:连续追问】
(4)齐读
四、继续探究 体会情感
精读第一自然段
举一反三,强化写法
思考:作者的发问有何不同?
直接发问,连续发问。(读)
引导学生找出第1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排比)
聚焦第1段的排比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可以循环往复。对比时间一去不复返,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对时光易逝感叹。
学生理解珍惜时间。(对比)
4、齐读
5、写法梳理
学到了哪些表达情感的方法?
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不管是第一段还是第四段都用了连续追问的写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那请你选取一个场景,使用一连串的问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写作并展示)
示例:
“比赛前我信心满满,可是没有想到还是输了。我忍不住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输?难道是我不够努力吗?比赛时为什么不能镇定一点儿呢?”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析《匆匆》的写作方法,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复杂情感。连续设问能让情感层层递进,对比手法则强化了时间的无情。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也能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愿同学们珍惜时光,更学会用文字定格内心的感悟。
布置作业,巩固理解
基础作业:背诵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拓展作业:以“时间”为主题,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写作方法,完成一个小练笔
板书设计
《匆匆》
情感 方法
无奈 连续追问
惋惜 排比
不甘 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