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作业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22:0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语文课堂作业
班级:
姓名:
目 录
25.少年闰土 3
26.好的故事 6
第八单元综合练习 9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堂作业
第八单元 我心中的鲁迅
少年闰土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许多纯真的少年形象,大家想在文章中探寻答案,感受少年的纯真,现在请大家一起去书中寻找。
奇奇在课本中发现了下面这幅纯真少年的图,请你帮助他完成介绍。
右图中,穿着讲究( ),一脸chóng bài ( )的小孩便是
课文中的“我”,而站在“我”对面戴着一顶小 zhān( )帽,
颈上套着银项圈( ),看着很líng lì( )的小孩儿则是
少年时期的闰土。
在图书馆,妙妙从《朝花夕拾》中找到了鲁迅少年时的乐园——百草园,那里充满纯真和欢乐,请你帮助她读懂语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读到画横线的语句时,你明白了
2.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也想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奇奇想了解更多鲁迅的作品,你推荐他阅读下面的文章。
社 戏①(节选)
鲁 迅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②正旺相③,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⑥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cuō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柏树④,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⑦“都回来了! 那里③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⑧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⑥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⑨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⑦,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注】①社戏:是指在社中进行的一种奉祀社神风俗的戏艺活动。②罗汉豆:蚕豆。③旺相:茂盛。④柏(jiù) 树:也叫“乌桕”,一种落叶乔木。⑤那里:同“哪里”。⑥伊:指彼,他,她,多指女性。⑦渴睡:瞌睡。指因非常疲倦而十分想睡觉。
1. 通读选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阅读选文第⑤~⑦段,说说选文展现了一群怎样的少年形象
结合阅读链接,说说同是看戏,少年时代的“我”与成年后的“我”心情有什么不同。(6分)(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链接】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这台上的冬冬嗖嗖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醒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
————节选自《社戏》
26.好的故事
文章的深入理解,同学们了解鲁迅先生内心也有一份纯真,不仅如此还发现他犀利的笔锋下,还充满着对美好的向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一、聪聪想描绘出鲁迅先生梦中的景象,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chéng( )激的湖泊上,参( )差( )不齐的叶片紧密地漂浮在水面,清风袭来,浮píng( )荡 yàng( ),甚是美好。荷叶上níng( )聚着晶莹的露珠,水下的鱼儿忽而聚集,又骤( )然分散,转瞬( )便消失在莲叶之下,似与游人相戏。
二、下面是甜甜找到的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的片段,请你和她一起品读。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 。 ;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你也想运用这种手法,描绘一下自己眼中的雪。
文段残缺了一部分,下面语句在横线上的正确顺序是
①蝴蝶确乎没有 ②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 ③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三、奇奇读完课文后还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你能帮他吗?
本篇课文中,“昏沉的夜”象征着 ,“好的故事”象征着 。从鲁迅先生的梦境中,你能感受到他对 的现实生活的追求。
四、奇奇还想读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你推荐他阅读《秋夜》。
秋 夜
鲁 迅
①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②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③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④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⑤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⑥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⑦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
【注】《秋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4年创作的一首叙事兼抒情的散文诗。作者采用象征手法,赋予秋夜后园中不同景物以人的性格,代表不同类型的社会人物。
阅读选文内容,概括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特点。
结合下面的资料,说一说第③段画线句中“秋天”“冬天”和“春天”分别象征着什么。
(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链接】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平,社会混战,政治极端黑暗。强大的统治势力令鲁迅不免孤寂、彷徨,但他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仍然心存希望。
3. 阅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1)请说一说“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2)结合链接材料,说说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链接】在写作《秋夜》之前的9个多月,鲁迅第一次提出了同旧社会进行斗争必须要有韧性精神的光辉思想。在同期写作《这样的战士》中,他提出希望有这样的战士,无论面对何种情况,他都能义无反顾地举起投枪,势必置各式各样的敌人于死命而不止。
学习了鲁迅的文章之后,同学们不禁想多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在老师的带领下,你和同学们一起来到鲁迅纪念馆,进一步感知鲁迅的文学和人格魅力!
第八单元综合练习
一、初入鲁迅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鲁迅个人资料,请你帮助奇奇一起探究笔名的由来。
鲁迅原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在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 也是最为人知的笔名。从此,这个笔名便níng( )结成一把利刃,发出了zhì dì yǒu shēng( )的呐喊。这一笔名的由来大概有两种说法:一说这个名字zōng hé( )了鲁迅母亲的姓氏“鲁”和自己的小名儿“迅”;二说许寿裳 bài fǎng( )鲁迅时, 得到了“愚鲁而运行”的解释, 但这并都zhèng zhòng( )之语, 乃自谦之辞也。
1. 根据拼音和语境, 请你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词。
2.“愚鲁”意思为“愚笨迟钝”,“迅行”意思为“迅速前行”。资料中, 鲁迅将自己的名字解释为“愚鲁而迅行”,蕴含了他 的品质和 的期望。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资料中的《狂人日记》就收录于此)、《 》和 《 》,散文诗集《 》, 散文集《 》,以及大量杂文。
3.“鲁迅”一生用这一笔名创作了许多作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面的作品卡片。
4.奇奇想要以合适的字体书写“鲁迅”这一笔名,以展现鲁迅本人的风格,请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体,并说明理由。
A.颜体: (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B.柳体: (瘦硬挺拔,骨力道劲)
C.欧体: (早正端庄, 险劲生动)
我选择 (填选项),理由:
二、看了鲁迅的作品展示,奇奇说鲁迅的文章题目都拟得很好。题目是文章的灵魂,请你根据下面的标题来探究拟题的方法。
①小英雄雨来 ②难忘的泼水节 ③海的女儿 ④寒号鸟
⑤在牛肚子里旅行 ⑥卖火柴的小女孩 ⑦邓小平爷爷植树 ⑧一匹出色的马
1. 我发现,②⑥⑦是以 来拟题的。
2. 以文章中的主要事物为题目的是(填序号):
3.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是(填序号):
4. 如果让你给《寒号鸟》重新拟一个生动的题目,你会拟《 》。
三、纪念馆里陈列着鲁迅一生中留下的许多至理名言,请你帮忙把名言补充完整,再填上序号。
①其实地上 , ,也便成了路。
②惟有 ,惟有 ,中国才有真进步。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 的人,有 的人,有 的人,
有 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化自信,与鲁迅的名言“ ”意义相通。
2.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我觉得这一宏伟目标能够实现,因为“ ”。
四、此次纪念馆之旅,让奇奇感受到了鲁迅文章中用词的精准。请你也用几句话精准地描述下面图片让你想到的内容吧!
我选择( ),内容:
五、 故事馆展示了别人眼中的鲁迅,妙妙请你欣赏下面两个描写鲁迅的语段,请阅读后回答问题。(12分)
语段一: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节选自六年级上册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语段二: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到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节选自七年级下册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请说说两个语段讲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4分)
2、根据语段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8分)
六、从纪念馆回来后,老师想要看看大家是否感知鲁迅的文学和人格魅力!请你阅读并完成练习。
风筝(节选)
鲁 迅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①,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②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③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④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注释】①他:现在写作“它”。②见:现在写作“现”。③胡蝶:现在写作“蝴蝶”。④偶而:现在写作“偶尔”。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下列选项与“苦心孤诣”意思最接近的词语是( )
A.囫囵吞枣 B.费尽心机 C. 苦口婆心
3、读选文的最后一句话,“我”的心很重很重地堕下去的原因是( )
A.“我”为自己当年毁掉弟弟的风筝而自责。
B.看到弟弟惊慌失措的样子,“我”认为自己做错了。
C:弟弟爱玩风筝没出息,“我”为弟弟的前途担心。
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写出理由。
5、借助阅读链接,联系上面两篇选文,你认识了怎样的鲁迅 请写下来。
[阅读链接]
《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也在迫害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得很艰苦。
他(鲁迅)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藏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
参考答案
第25课
一 、 jiu 崇拜 毡 quān 伶俐
二、1. 示例:墙根有趣味。
2. 示例:花儿轻轻歌唱,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三、1. 停船偷豆 船上吃豆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行驶的船只比作大白鱼,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船只行驶的速度之快,体现了少年们看戏归来时内心的欢悦之情和驾船技术的高超。
3. 选文展现了一群淳朴无私、天真烂漫、富有责任感的少年形象。
4. 选文中“我”看戏时内心是欢乐的,对戏曲是恋恋不舍的,看戏的经历是充满快乐的。阅读链接中的“我”看戏后内心是烦闷的,感觉不到戏曲的趣味,看戏的经历是痛苦的。
第26课
一、1. 澄 cēn cī 萍 漾 凝 zhòu shun
二、1. 比喻 示例:雪花像一片片羽毛飘落下来,漫天飞舞。
2. ②③①
三、1. 黑暗的社会现实 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 环境优美和谐,充满希望和生机
2. (1)③ (2)① (3)②
四、1.天空奇怪而高,眨着冷眼;粉红花极细小,被冻得瑟缩着;枣树树叶落尽,枝干笔。
2. “秋天”“冬天”象征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的社会,“春天”象征着和平民主的光明未来。
3.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枣树树干比作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枣树的坚强不屈和要置敌人于死命的斗争精神。
(2)流露出作者内心对“枣树”的敬佩和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要置各式各样的敌人于死命的斗争意志。
第八单元综合练习
一、1.凝 掷地有声 综合 拜访 郑重
2.谦虚/谦逊 积极进取/奋发勇进/不断前进
3.彷徨 故事新编 野草 朝花夕拾
4.示例一:A颜体的书法特征“筋肉丰满,浑厚有力”,与鲁迅先生的精神特质相契合。鲁迅的文字饱满而深沉,如同颜体书法之筋肉丰满;其坚韧有力的性格,亦如颜书之浑厚有力。
示例二:B柳体的书法特征“瘦硬挺拔,骨力道劲”,与鲁迅先生自身的气质相得益彰。鲁迅人瘦削而坚韧,如柳体书法之瘦硬挺拔:其性格刚毅不屈,亦如柳书之骨力道劲。
示例三:C 欧体的书法特征“平正端庄,险劲生动”,与鲁迅先生的文风气质颇为相宜。鲁迅先生的作品严谨而不失灵动, 一如欧体书法在平正端庄中见峻挺婉秀;其坚韧不拔的性格,亦与欧体之险劲生动相呼应。
二、1. 文章的主要事件
2. ④⑧
3. ⑤⑧
4. 示例:懒惰的寒号鸟 得过且过的寒号鸟 可悲的寒号鸟
三、①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②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他发扬起来
③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1.②
2.③
四、
示例一:① 她一身少数民族的打扮,肤色黝黑,额头上几道深深的皱纹。她弯起嘴角,这笑容不能称之为美,但其中的质朴却深深地撼动人心,因为从中能看到劳动人民的朴实、善良。哪怕岁月和生活给她刻上了皱纹,但她的嘴角依然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示例二:② 夏天的夜晚是热闹的。池塘边的大树上知了在欢快地鸣叫,青蛙在又大又圆的荷叶上“呱呱”唱歌,它们好像在表演大合唱。池塘里的小鱼儿在水中嬉戏,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比谁游得快,还有的浮出水面,无比欢乐。
五、
1、①身体不适,却还在半夜写文章;②常常关心女佣;③读青年人的来信;④亲自动手包
书。
2、①是一个辛勤工作的人;②是一个关心他人的人;③是一个关爱青年的人;④是一个做
事一丝不苟的人。
六、
1.选文讲述了鲁迅回忆自己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并把小兄弟做的风筝折断的粗暴行为。待到鲁迅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之后,他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小兄弟的一次“精神的虐杀”。
2.B
3.A
4.示例:赞同。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能使儿童活泼、健康地成长。玩具对于儿童来
说是十分重要的,玩具能使儿童快乐地玩耍,使儿童的童年生活不留遗憾。
5.示例:鲁迅先生是一个有民族责任感,对黑暗现实不断鞭笞,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人,
同时他也是一个能反思、懂反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