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18: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关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表述错误的一项( )
A.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谢廖沙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B.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C.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伤寒和大叶性肺炎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D.“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朱赫来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时说的。
二、基础知识综合
2.小语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段话,其中有些地方他拿不准,请你帮忙。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些默默奉献的孝心榜样,总能用行动诠释爱的真谛。记得邻居李大爷,虽年迈体弱,却始终悉心照料百岁母亲。每当看到母子俩心有灵(xī)相视而笑的场景,总让人心头一暖。某日蓦然听闻老人离世的消息,心中不免升起一丝遗(hàn)——未及亲口赞美这份感人的孝行。但李大爷的殷切叮嘱犹在耳畔:“敬老不是负担,而是福分。”这朴实的话语,恰似一盏明灯,照亮我们传承美德的道路。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蓦然( ) 殷切( )
(2)根据语境,写出语段中的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 ) ( )
三、语言表达
3.下面是小语为开场白增添的内容,请你在横线上再补充两句。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守护孩子的远航;家风是精神的沃土,滋养孩子的心灵;家训是 , ;家教是 , 。
四、名句名篇默写
4.下面是小语整理的古诗文资料,请帮他补写。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木兰代父从军,不远万里奔赴战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木兰诗》);孟郊远行千里,牢记父母恩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登高赋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子昂独自登上幽州台,感慨万千,悲怆欲绝“ , ”(《登幽州台歌》);杜甫遥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和巍峨高耸“ , ”(《望岳》);王安石登上飞来峰,远眺群山,不惧前路艰难“ ,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杨万里穿行崇山峻岭,领略无限风光“ ,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五、综合性学习
5.在学校举行的“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专题学习活动中,小语同学搜集到了三张图片,分享给大家。
(1)甲骨文的“孝”是一个会意字。请你结合图片一,试着给同学们讲述“孝”的含义。
(2)小语想要从图片二与图片三中选择一幅与亲情有关的图片在展览区进行展示,请你帮她选择最合适的一幅,并说明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照亮大山女孩未来之路的灯塔
①在云南连绵的群山深处,有一所承载着无数大山女孩梦想与希望的特殊学府——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所学校的诞生与成长,离不开一位被称为“老妈”的杰出女性——张桂梅老师。她以非凡的生命力和满腔的热情,成为了照亮大山女孩未来之路的灯塔。
②张桂梅,一位出身辽宁普通家庭的女性,自17岁起便踏上了支援边疆的征程。她的一生,是坎坷与挑战交织的传奇。尽管面对无数艰难险阻,她对教育的热爱与对学生的深情从未减退。在张桂梅的教育理念中,坚持与努力被视为改写命运、实现自我超越的不二法门。为此,她以铁腕般的严格管理和高效的学习模式,为学生们精心打造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加速通道”。
③张桂梅的奉献精神,源于她丰富而坎坷的人生经历。虽然自己无儿无女,但她却将满腔的爱倾注在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自2001年起,她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将那些孤苦无依的孩子视为自己的亲人。在教学实践中,张桂梅逐渐发现,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女孩们往往难以获得与男孩同等的教育机会。大山女孩的命运,往往被早早地定格在了嫁人生子、干农活的循环之中。这一现象让张桂梅深感痛心,她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为山里的女孩们创办一所免费的高中,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④2002年,张桂梅做出了一个令人钦佩的“疯狂”决定。她将自己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打印出来,摆放在昆明街头进行募捐。这一举动虽然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张桂梅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她四处奔走呼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为学校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⑤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张桂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经费短缺、师资流失等一系列严峻问题接踵而至,17名教师中先后有9名离开。面对这些困境,张桂梅没有退缩,而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扛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始终相信:“要是放在战争年代,剩一个党员,阵地都不会丢掉,而我们有6个人。”她坚信,只要还有一名党员坚守阵地,希望之光就永远不会熄灭。
⑥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因为环境艰苦、学生基础薄弱,初期的发展举步维艰。细心的张桂梅发现,留下的教师中有6名是中共党员。这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念,她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和使命。在她的带领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逐渐克服了重重困难,从困境中崛起,成为了一所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特色学校。
⑦张桂梅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她深知,只要还有一名党员坚守阵地,希望之光就永远不会熄灭。在她的带领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逐渐走出了困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⑧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张桂梅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对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培养。“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是张桂梅给学校定下的校训。她深知,自信与野心是女孩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品质。她鼓励女生们有自信,也有野心,希望她们“在山沟沟里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未来”。鼓励学生们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逐渐树立起了自信,学会了坚持与努力,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⑨如今,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生们不仅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还选择成为了医生、教师、警察等,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张桂梅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⑩“我一定要做‘焦裕禄式’的人。”张桂梅至今仍然记得,自己在入党申请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即便把半生都用来改写大山女孩的命运,她仍然谦虚地称自己“是一名普通教师”。张桂梅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奉献与坚守。她的故事,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致敬,更是对共产党员责任与担当的生动诠释。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盏照亮无数人前行的明灯。她用自己的生命和热情,点亮了大山女孩的梦想之光,为她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
6.本文的标题“照亮大山女孩未来之路的灯塔”有何深刻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的深厚意蕴。
7.文章第④段提到张桂梅“将自己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打印出来,摆放在昆明街头进行募捐”,这一举动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分析其与前后文的逻辑关系。
8.做批注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请你结合选文内容,给文中画线句子做赏析式批注。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9.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塑造了张桂梅的人物形象?这些事例如何体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阅读《宇宙尽头的书店》,完成小题。
宇宙尽头的书店
①在太阳系濒临毁灭的遥远未来,人类文明已几近消亡。最后一批6450名幸存者正准备迁往15光年外的第二地球。在这片荒芜中,只有一家古老的书店依然亮着灯,它的主人是娥皇——一个被人工智能之父王十二创造的特殊存在。
②那是一个平静的午后,书店迎来了不寻常的访客。图灵五世——这个世界的规划师、人类最后的导师,以一个儒雅中年男子的形象出现在门口。他此行的目的很明确:说服娥皇放弃这家存有60亿本纸质书籍的书店。
③“近五百年来,只有两个人来过这里读书。”图灵五世机械地眨着眼睛,这个细微的动作暴露了他机器人的本质,“带着600万吨的书籍迁徙,这在物理上是不经济的。”
④娥皇的手指轻轻抚过书架上泛黄的书脊,目光平静如水:“总会有人来的。”
⑤“大多数人已经启程了,剩下的6450人必须一起走。我只能建造最后一艘星船。”图灵五世继续劝说。
⑥“我会等你造好星船,把整个书店都放上去。”娥皇的语气不紧不慢,“这就是我的愿望。”
⑦面对这份固执,图灵五世最终妥协了。对历代图灵而言,满足人类需求是写入核心代码的指令,只要不违背集体利益。于是,承载着人类文明最后纸质记忆的星船,随迁徙舰队驶向了新家园。
⑧然而在第二地球轨道上,书店的停留短暂得令人心碎。一位议会代表前来通知:轨道空间要优先建设天电站。
⑨“我们可以帮你改造星船,”老人推了推眼镜,“让书店继续在星际间航行。”作为交换条件,娥皇要求他们将所有知识编撰成纸质书籍。这个看似不对等的交易,在老人眼中不过是给文明弃儿的施舍。
⑩就这样,娥皇带着书店开始了横跨银河的孤独旅程。在漫长得令人窒息的航行中,她不断收集、保存着各个文明的知识载体。某次探索中,她发现了一个已消亡文明留下的金属球——这个记录着全部历史的遗物,却没有任何可供传承的知识体系。
这个发现让娥皇萌生了创造椭圆的念头。椭圆,这个以金属球为原型却截然不同的智能体,在浩瀚书海中成长。它通过自主阅读获取知识,在思考中形成独立人格,与那些被直接灌输知识的机器人有着本质区别。
当星船终于抵达宇宙边缘时,十万年光阴已如沙漏中的细沙流逝殆尽。疲惫的娥皇与椭圆并肩坐在书店的落地窗前,凝望着银河在眼前缓缓旋转。娥皇想起了创造者王十二的嘱托:“守护这些书籍,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灵魂。”她做到了,但自从离开第二地球,就再未见过其他人类。
就在这个静谧的时刻,一位浑身散发着纳米机械气息的访客推开了书店的门。他自称“使命2084号”,来自泰坦城,是图灵派出的六十万搜寻者之一。
“所有人类城市都陷入了停滞状态”,使者的声音毫无起伏,仿佛在背诵一段程序代码,“您是被选中的钥匙。”
娥皇敏锐地察觉到问题所在:“你们如何获取知识?”
“图灵给我们一切。”使者回答。
“那人类呢?”
“每个人根据父母要求获得不同的头脑刻印,机器人则由系统直接赋予知识。”
娥皇转向椭圆:“现在你明白了吗?”在得到困惑的回应后,她解释道:“真正的智慧需要主动求索。被赋予的知识只会制造完美的复制品,而复制品终将走向死亡。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文明会陷入停滞。”
当使者邀请他们回归人类社会时,娥皇做出了抉择。她将椭圆托付给使者:“带着书店的记忆回去。”而自己选择留下,继续守护这座宇宙尽头的知识灯塔。
在椭圆乘坐的飞船消失在璀璨星海后,娥皇轻轻抚过那些泛黄的书页。她相信,这些关于求知与思考的记忆,终将如星火般唤醒沉睡的文明。而在那之前,书店的灯光永远亮着,在时空的尽头静静等待人类的再次造访。
10.小说情节依照因果逻辑展开,请根据小说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原因 结果
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 (1)
(2) 娥皇带着书店开始银河之旅
(3) 机器人使者邀请娥皇带上书店重返人类城市
娥皇拒绝重回人类城市 (4)
11.科幻小说善用伏笔增强叙事效果,请从文中找出任意一处,并说明其作用。
12.文章充满着曲折的情节与新奇的想象,但也不乏理性的思考。请你联系小说最后一句话,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③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有删改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饮,喝。③仄径:狭窄的小路。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3.根据下表中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语。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解释
斯是陋室 知识迁移法:逝者如斯夫。(《〈论语〉十二章》) (1)
可以调素琴 查阅词典法:①白色;②未经染色的生绢;③真情;④本然的,未加修饰的。 (2) (填序号)
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关联成语:应接不暇 (3)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5.甲文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陋室”托物言志的?请结合文中语句简要分析。
16.《陋室铭》和乙文(郑板桥文)在主题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8.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九、名著阅读
19.下面是书城展厅屏幕上展示的以“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引路人”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请参照所给示例,结合具体情节,书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感言”。
阅读感言 相关书目
A.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 《骆驼祥子》
B.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骆驼祥子》。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官兵抢走后,世界一片黑暗。后来曹先生出现了,他给憨厚老实的祥子很多帮助,对待祥子慷慨大方,友好和善,让祥子拉包月,即使祥子不小心让他受伤,他也不责怪。曹先生使祥子的苦难生活出现了微光。
十、作文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暑假的一天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纳凉。妈妈提议:“咱们开个家庭故事会吧。”爷爷讲述他年轻时照顾生病的太奶奶,体现“孝”的传承;爸爸编一个“深山寻药”的故事,主角用科学知识化解危机;你决定讲一个“未来科学家穿越回古代”的奇幻故事,或者描述火星探险时发现的文明遗迹……
请以“一个_________的故事”为题目,任选一个故事记述下来,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写作要求:
使用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如满天的星光、夏夜的虫鸣);故事需包含细节描写(如爷爷粗糙的手、爸爸模仿野兽叫声的神态)。
参考答案
1.A
2.(1) mò yīn
(2) 犀 憾
3. 笔直的标尺 规范孩子的言行 海上的灯塔 引导孩子的航向
4.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不畏浮云遮望眼 政入万山围子里
5.(1)“孝”字的上半部分是“老”字头,下半部分是一个小孩儿(“子”),整个字呈现出一个小孩儿背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因此,“孝”的本义就是:儿孙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
(2)示例一:选择图片三。画面中,父母与两个孩子手牵手漫步在葱郁的草坪上,背影透露出亲密无间的默契。高大的树木与开阔的绿意烘托出自然与家庭的和谐,步伐间的轻盈感传递出无忧无虑的亲子时光。这种动态的温馨场景能直观唤起观众对家庭陪伴的共鸣,且构图清新,氛围感染力强,非常适合展览区传递亲情的温暖主题。
示例二:选择图片二。图二是一幅红色剪纸作品,画面正中是一个面容慈祥的老人,站立的女子正在为她梳头,动作轻柔尽显孝心;身前的小孩专注看书,展现家庭教育的温馨;桌上摆放的花瓶等物件点缀生活气息。背景简洁却富有传统韵味,上方“家风”二字点明主题。整幅作品构图饱满,以剪纸艺术特有的喜庆风格,生动呈现了尊老爱幼的动人场景,既传递了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又通过艺术形式增强了视觉感染力,完美契合亲情展览的主题需求,因此是最合适的选择。
6.标题“照亮大山女孩未来之路的灯塔”寓意深远。灯塔象征着指引和希望,而“大山女孩”则代表了那些生活在偏远山区、面临贫困和教育资源匮乏的女孩们。张桂梅老师通过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这些女孩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她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标题不仅突出了张桂梅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还强调了教育对于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重要性,意蕴深厚。 7.这一举动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提到张桂梅决心创办免费高中,但面临经费短缺的困境;这一举动则展示了她在困境中的坚持与智慧,为后文学校成功建立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细节,文章进一步突出了张桂梅的奉献精神和坚定信念,同时也为后文学校克服困难、取得成就提供了铺垫。 8.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风格豪迈而富有力量感。通过将学生比作“高山”而非“溪流”,张桂梅强调了自信与野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追求卓越,超越平庸。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不仅体现了张桂梅的教育理念,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她对学生的期望与关爱。 9.文章通过多个具体事例塑造了张桂梅的人物形象,如她义务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在街头募捐、带领学校克服困难等。这些事例展示了张桂梅无私奉献、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通过这些事例,文章突出了教育对于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重要性,体现了张桂梅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传递了坚持与努力能够改写命运的主题思想。这些事例不仅丰富了张桂梅的形象,也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10. 人类转移到第二地球上 在第二轨道上,书店的停留短暂得令人心碎,代表大会决定在这里建设一座天电站 人类城市都陷入了停滞状态 娥皇坚守书店,让椭圆随使者返回人类城市 11.[示例一]伏笔:第①段末提到人类世界没有人再读书。
照应:第 段提到人类依赖头脑刻印技术导致文明停止。
[示例二]伏笔:第③段中,娥皇始终相信总会有人来书店。
照应:第 ~ 段中,使者机器人到访并邀请娥皇带上书店返回人类城市。
[示例三]伏笔:第⑩段中,娥皇仿照失落的文明纪念物制造了椭圆。
照应:小说结尾椭圆跟随机器人使者返回人类城市。
[示例四]伏笔:第 段中,到访书店的机器人使者说话生硬,像是在背诵课文。
照应:第 段中提到机器人使者由图灵赋予知识,只是复制品。
伏笔示例:第③段中“近五百年来,只有两个人来过这里读书”。
作用分析:
①暗示人类文明的衰落:通过书店的冷清,暗示人类对知识的漠视与文明的凋零,为后文人类文明陷入停滞( 段)埋下伏笔。
②铺垫娥皇的坚守意义:强调书店的孤独存在,凸显娥皇守护知识的执着,与后文她揭示“主动求索才是智慧本质”( 段)形成呼应,深化主题。
③提示后续情节:前期人类对书店的忽视与后期椭圆继承知识使命( 段)形成对比,突显书店作为文明火种的重要性。 12.小说最后一句话“书店的灯光永远亮着,在时空的尽头静静等待人类的再次造访”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灵魂,而真正的智慧源于主动求索。守护文明火种:娥皇坚守书店十万年,象征人类对知识的传承与敬畏,即使文明濒临消亡,知识仍是最珍贵的遗产)。
批判被动接受:通过图灵体系“直接赋予知识”导致文明停滞( 段),对比椭圆通过阅读自主成长( 段),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13. 这 ④ 空闲 14.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15.作者借“陋室”这一简陋居所,表达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志趣。具体分析:通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主旨,以“德馨”赋予陋室精神价值,凸显作者以品德为重的追求。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往高雅,“调素琴,阅金经”写生活雅致,借陋室之景、之人、之事,反衬作者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 16.相同点:两文都赞美简朴的生活环境,强调精神追求高于物质享受。
不同点:甲文:侧重表现个人超脱世俗的高雅情趣,体现隐逸之乐(如“谈笑有鸿儒”)。乙文:关注劳苦大众,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强调艺术应“慰劳人”而非取悦权贵。
17.C 18.“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以“浩荡”修饰“离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的深广;又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19.示例: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发电厂工作后,结识了朱赫来,他教会了保尔打拳,还时常给保尔讲解革命道理,培养了保尔的革命热情,帮助保尔树立了人生的目标。朱赫来为保尔开启了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引导保尔成了一名钢铁般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20.例文:
一个藏在陶罐里的故事
葡萄藤爬满竹架的夏夜,奶奶的藤椅在院里轻轻摇晃。爸爸刚切开的西瓜透着沙甜的气,妈妈忽然指着墙角那只青釉陶罐:“讲讲它的来历吧。”
月光把陶罐的影子拉得很长,爷爷用粗糙的拇指摩挲着罐口的裂纹。“五十年前的事了。”他的声音混着蝉鸣,像浸了水的棉线,“那年山洪冲垮了村口的桥,我和你太爷爷守在临时搭的木筏上救人。”
他忽然停住,往嘴里丢了颗薄荷糖。糖纸的窸窣声里,我看见他食指第二节的疤痕——那是去年修篱笆时被钉子划的,此刻在月光下泛着浅白。“有户人家的丫头被卡在树杈上,怀里还抱着这罐子。”爷爷的喉结动了动,“太爷爷游过去时,浪头把木筏掀得老高,他把丫头推给我,自己却被卷进漩涡了。”
西瓜皮上的水珠顺着桌沿滴进砖缝,惊飞了两只躲在牵牛花里的萤火虫。“丫头说,罐子里是她娘留的麦种。”爷爷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盛着月光,“后来太爷爷被下游的渔民救了,腿却不利索了。这罐子,他一直摆在床头,说看见它就想起,人活着,总得护住点啥。”
奶奶忽然起身,往罐子里撒了把去年的桂花。“现在啊,它装着咱们家的念想。”她的银镯子碰在罐身上,叮当声惊得葡萄叶上的露水簌簌往下掉。我凑近去看,罐底果然沉着些麦壳,混着几粒今年的樱桃核。
夜风掀起爷爷的白衬衫,露出后颈那颗褐色的痣——那是我和妹妹总爱摸的“星星”。远处稻田里的蛙鸣忽然密集起来,像在应和爷爷没说完的话。
妈妈把最后一块西瓜递给我时,我发现陶罐的影子和爷爷的影子叠在一起,在青砖地上轻轻摇晃。原来有些故事从不用刻在石碑上,它们就藏在缺口的陶罐里,在老人的皱纹里,在每个蝉鸣不止的夏夜,随着月光慢慢流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