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4春 保定期末)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依据逻辑推理,对实验进行了理想化处理,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里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C.亚里士多德在研究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规律时,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拓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2.(2024秋 松江区校级期末)我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高铁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速度快,安全性高。小明同学在高铁上发现列车启动过程中杯中水面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3.(2024秋 福田区校级期末)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图(a)、(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的结论
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实验,可“冲淡”重力,便于测量
C.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
4.(2024春 让胡路区校级期末)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田径女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位于第8道的中国队以43秒39的成绩夺得冠军,其中福建选手葛曼棋是第四棒运动员。如图所示为4×100米部分跑道示意图,分界线位于直道与弯道的连接处,比赛中( )
A.43秒39表示时刻
B.各队中中国队的平均速度最大
C.葛曼棋在加速冲刺过程中惯性增大
D.研究葛曼棋的接棒动作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5.(2024春 高新区校级期末)下列现象中,哪个属于惯性现象( )
A.飞机起飞
B.坐在车内急刹车时身体向前倾
C.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穿跑鞋可提高成绩
D.水平推箱子
6.(2024秋 新吴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不一定受力作用
C.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D.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惯性
7.(2024春 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月球车示意图,当该月球车分别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驶时,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地面运动时的惯性较大
B.在月面运动时的惯性较大
C.速度大的时候惯性大
D.在地面和月面上运动时的惯性一样大
8.(2024春 江门期末)在某次铅球训练时,运动员将铅球抛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球被抛出后仍能在空中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惯性
B.研究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时不能将铅球视为质点
C.研究运动员扔球姿势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D.铅球被抛出后仍能在空中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仍受推力的作用
9.(2024春 西城区校级期末)教科书中这样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其中“改变这种状态”指的是改变物体的( )
A.加速度 B.速度 C.位置 D.受力
10.(2024春 渝中区校级期末)炎炎酷暑,蝉噪虫焦,洒水车通过对路面、绿化带等洒水能够起到一些防尘降温的作用。在沿路洒水的过程中,洒水车的总质量不断减小,则洒水车( )
A.失去惯性 B.惯性不变 C.惯性减小 D.惯性增大
二.多选题(共5小题)
(多选)11.(2024秋 福州期末)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甲、图乙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B.图甲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C.图乙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D.图乙的实验虽为“理想实验”,无法实现,但伽利略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推理的方法,帮我们找到了解决运动和力关系问题的办法
(多选)12.(2024秋 台州期末)关于力与运动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
B.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C.伽利略首先提出了力的概念,并指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D.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多选)13.(2024秋 台州期末)关于惯性,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从地面带到太空中,冰墩墩的惯性变小
B.图乙,急转弯时,行李箱向汽车转弯轨迹内侧运动
C.图丙,迅速向右抽拉白纸,小钢球相对白纸向左运动
D.图丁,匀速运动的小车上装有弹射管,弹出的钢球将会落回弹射管
(多选)14.(2024秋 太原期末)从第46届世乒赛开始,乒乓球改用“大球”,球的直径由38mm改为40mm,球的质量随之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削回飞行途中不受力并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乒乓球改用“大球”后惯性减小
C.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对轨迹的影响时,不可将乒乓球视为质点
D.被削回的乒乓球,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惯性不变
(多选)15.(2024秋 鼓楼区校级期末)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创造性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关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虽然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但仍以真实的实验为基础
B.如果斜面粗糙,不论右侧斜面倾角如何,小球也将上升到与释放点等高的位置
C.该实验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该实验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4春 保定期末)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依据逻辑推理,对实验进行了理想化处理,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里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C.亚里士多德在研究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规律时,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拓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考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平均速度(定义式方向);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推导方法判断;根据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应用的方法判断;根据伽利略在研究下落物体运动时应用的方法判断;根据速度定义的方法判断。
【解答】解: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A正确;
B.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依据逻辑推理把实际实验理想化的思想,即理想实验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故B正确;
C.伽利略在研究下落物体的运动时,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拓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选项,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推导方法、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应用的方法、伽利略在研究下落物体运动时应用的方法和速度定义的方法。
2.(2024秋 松江区校级期末)我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高铁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速度快,安全性高。小明同学在高铁上发现列车启动过程中杯中水面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考点】惯性与质量.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根据惯性定律分析即可。
【解答】解:列车启动过程中,速度增大,即杯子的速度增大,而杯子中的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水相对杯子向后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难度一般。
3.(2024秋 福田区校级期末)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图(a)、(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的结论
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实验,可“冲淡”重力,便于测量
C.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
【考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综合能力.
【答案】B
【分析】图a利用斜面来“冲淡”重力,便于测量时间,推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b因为轨道不可能绝对光滑,所以小球不会达到等高处,并通过这个实验伽利略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解答】解: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使时间测量更容易,故B正确;
A.图a通过对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研究,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C.图b中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实际并不存在,故实验不能直接观察到小球达到等高处,故C错误;
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学生在解决本题时,应注意对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熟知。
4.(2024春 让胡路区校级期末)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田径女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位于第8道的中国队以43秒39的成绩夺得冠军,其中福建选手葛曼棋是第四棒运动员。如图所示为4×100米部分跑道示意图,分界线位于直道与弯道的连接处,比赛中( )
A.43秒39表示时刻
B.各队中中国队的平均速度最大
C.葛曼棋在加速冲刺过程中惯性增大
D.研究葛曼棋的接棒动作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考点】惯性与质量;质点;时刻、时间的物理意义和判断;平均速度(定义式方向).
【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时刻表示某一瞬时,时间间隔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分析平均速度关系;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能忽略不计时,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结合这些知识分析。
【解答】解:A、43秒39表示的是时间间隔,故A错误;
B、中国队以43秒39的成绩夺得冠军,时间最短,而位移相等,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中国队的平均速度最大,故B正确;
C、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葛曼棋在加速冲刺过程中惯性不变,故C错误;
D、接棒时候,葛曼棋的大小和尺寸不能忽略,故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掌握物体能被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能忽略不计,搞清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5.(2024春 高新区校级期末)下列现象中,哪个属于惯性现象( )
A.飞机起飞
B.坐在车内急刹车时身体向前倾
C.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穿跑鞋可提高成绩
D.水平推箱子
【考点】惯性与质量.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物体维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成为惯性,根据此性质分析。
【解答】解:A、飞机起飞受到推力的作用,与惯性无关,故A错误;
B、急刹车时身体向前倾,是由于惯性,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穿跑鞋可提高成绩是因为增大了与地面的摩擦力,与惯性无关,故C错误;
D、水平推箱子,箱子受到推力的作用,与惯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要理解惯性的含义,清楚物体的运动状态。
6.(2024秋 新吴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不一定受力作用
C.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D.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惯性
【考点】惯性与质量;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应用.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受力分析方法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
【解答】解:A、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且是非平衡力的作用;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C正确;
D、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外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牛顿一定律说明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7.(2024春 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月球车示意图,当该月球车分别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驶时,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地面运动时的惯性较大
B.在月面运动时的惯性较大
C.速度大的时候惯性大
D.在地面和月面上运动时的惯性一样大
【考点】惯性与质量.
【专题】比较思想;归纳法;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据物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的状态无关进行判断。
【解答】解: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的状态无关,所以当该月球车分别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驶时的惯性是一样大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问题,知道惯性的概念与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8.(2024春 江门期末)在某次铅球训练时,运动员将铅球抛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球被抛出后仍能在空中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惯性
B.研究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时不能将铅球视为质点
C.研究运动员扔球姿势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D.铅球被抛出后仍能在空中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仍受推力的作用
【考点】惯性与质量;质点;判断物体的受力个数.
【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根据惯性分析;根据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分析。
【解答】解:AD、铅球被抛出后与手已经脱离了接触,不再受推力的作用,铅球被抛出后仍能在空中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铅球具有惯性,故A正确,D错误;
B、研究铅球在空中的运动过程时,不需要考虑铅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将铅球视为质点,故B错误;
C、研究运动员的扔球姿势,必须考虑运动员的形状,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C错误。
故选:A。
【点评】知道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解题的基础。
9.(2024春 西城区校级期末)教科书中这样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其中“改变这种状态”指的是改变物体的( )
A.加速度 B.速度 C.位置 D.受力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应用.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答案】B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状态是时刻对应,过程与时间间隔对应,故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可以是瞬时速度,也可以是动量,故A错误,B正确,C错误,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关键是记住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状态的特征物理量,基础题目.
10.(2024春 渝中区校级期末)炎炎酷暑,蝉噪虫焦,洒水车通过对路面、绿化带等洒水能够起到一些防尘降温的作用。在沿路洒水的过程中,洒水车的总质量不断减小,则洒水车( )
A.失去惯性 B.惯性不变 C.惯性减小 D.惯性增大
【考点】惯性与质量.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变化、惯性变化。
【解答】解: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在沿路洒水的过程中,洒水车的总质量不断减小,则洒水车惯性减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会利用惯性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多选题(共5小题)
(多选)11.(2024秋 福州期末)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甲、图乙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B.图甲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C.图乙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D.图乙的实验虽为“理想实验”,无法实现,但伽利略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推理的方法,帮我们找到了解决运动和力关系问题的办法
【考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综合能力.
【答案】AD
【分析】根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了解其研究过程中的物理思想与物理的方法。
【解答】解:AB.在伽利略时代,无法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来延长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即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据此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根据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变速运动,故A正确,B错误;
C.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实际是不存在的,实验不可实际完成,故C错误;
D.图乙的实验为“理想实验”,无法实现,但如果右侧斜面放平,则小球永远无法达到相同高度,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所以伽利略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推理的方法,帮我们找到了解决运动和力关系问题的办法,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于物理常识的理解,这些在平时是需要学生了解并知道的,看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多选)12.(2024秋 台州期末)关于力与运动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
B.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C.伽利略首先提出了力的概念,并指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D.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应用;力学物理学史;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BD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无法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但是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的实验定律,不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故A错误;
BD.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通过斜面实验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故BD正确;
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概念是由牛顿提出的,故C错误。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多选)13.(2024秋 台州期末)关于惯性,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从地面带到太空中,冰墩墩的惯性变小
B.图乙,急转弯时,行李箱向汽车转弯轨迹内侧运动
C.图丙,迅速向右抽拉白纸,小钢球相对白纸向左运动
D.图丁,匀速运动的小车上装有弹射管,弹出的钢球将会落回弹射管
【考点】惯性与质量.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CD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
【解答】解:A.质量是惯性的大小的唯一量度,故从地面带到太空中,质量不变,冰墩墩的惯性不变,故A错误;
B.惯性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故急转弯时,行李箱向汽车转弯轨迹的切线方向运动,故B错误;
C.迅速向右抽拉白纸,小钢球具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所以小钢球相对白纸向左运动,故C正确;
D.把小车与小球看作一个整体,当小车向前运动时,它们拥有相同的速度。小球弹起后,因为惯性的作用,它仍然有着与小车相同的速度,而不是静止的。这样小球虽然被弹起,但仍然会向前运动,最后落回到车内,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体的惯性,解题关键是掌握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多选)14.(2024秋 太原期末)从第46届世乒赛开始,乒乓球改用“大球”,球的直径由38mm改为40mm,球的质量随之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削回飞行途中不受力并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乒乓球改用“大球”后惯性减小
C.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对轨迹的影响时,不可将乒乓球视为质点
D.被削回的乒乓球,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惯性不变
【考点】惯性与质量;质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应用.
【专题】定性思想;理解能力.
【答案】CD
【分析】根据惯性相关知识以及质点的判断即可进行判断。
【解答】解:A、乒乓球被削回飞行途中依然受重力和空气阻力,故A错误;
B、乒乓球改用“大球”后球的质量随之变大,所以惯性也随之增大,故B错误;
C、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对轨迹的影响时因为涉及到物体本身,所以不能看作质点,故C正确;
D、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所以被削回的乒乓球,虽然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但惯性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只需牢记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以及物体能否看作质点的判断方法。整体难度较低。
(多选)15.(2024秋 鼓楼区校级期末)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创造性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关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虽然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但仍以真实的实验为基础
B.如果斜面粗糙,不论右侧斜面倾角如何,小球也将上升到与释放点等高的位置
C.该实验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该实验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考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受力分析方法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AC
【分析】小球从左侧斜面上某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阻力越小则上升的高度越大,伽利略通过上述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一直运动下去。
【解答】解:A、该实验利用了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是在思维中进行的,同时是以斜面实验真实的实验为基础,故A正确;
B、如果斜面粗糙,小球会有能量损失,将不能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如果斜面光滑,可以上升到与释放点等高的位置,故B错误;
CD、该实验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此题考查了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实验,要想分清哪些是可靠事实,哪些是科学推论要抓住其关键的特征,即是否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这一点至关重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