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等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等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0 10:5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时期有思想家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认为人先天具备这些心性萌芽。据此可知,该思想家
A.主张“人性本恶”,强调以“礼法”规范行为
B.倡导“无为而治”,反对刻意塑造人性
C.认为“人性本善”,肯定先天道德意识的存在
D.提倡“尚贤兼爱”,追求社会公平公正
2.宋代有诗描述唐代历史:“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这可用于印证
A.安史之乱导致了唐朝西北边防空虚
B.唐末藩镇割据激化了民族矛盾
C.唐朝末期君主权威得到了有效彰显
D.唐朝对边疆的管控呈现制度化
3.图1所示为抗战期间陕甘宁根据地鲁迅艺术学院所创作的一幅宣传画,画面为男女共同投票选举村干部的场景。这反映出当时陕甘宁根据地
A.军民一致抗战的局面
B.经济实现自给自足
C.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
D.文化宣传深入普及
4.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率先推行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根据1980年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同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说明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始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B.改革开放的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C.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突破了原有的框架 D.农村改革具有明显自发性特征5.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古代印度哈拉巴文明城市遗址,该城市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有城墙和塔楼,下城是居民区,街道平直、整齐,街道由烧砖砌成,城市有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这可说明达罗遗址时期的印度
A.开始出现社会阶层分化 B.社会组织达到一定水平
C.窑炉炼制技术比较成熟 D.已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6.在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负责审理庄园的各类诉讼案件,既有盗窃等刑事案件,也有土地、契约、婚姻等民事案件。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
A.损害了领主的经济利益 B.强化了庄园的自治属性
C.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承担了政府的立法职责
7.印加帝国通过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精确地掌握各地人力与资源。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世袭首领被废除,改由中央任命官僚管理,同时印加帝国将原部落地域重新划分并纳入“苏尤”,即四大行政区。这反映出印加帝国
A.消灭了世袭的贵族阶层 B.打破了各部落的地域界限
C.国家治理模式的集中化 D.注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8.1469年,西班牙将分散的封建领地整合为统一政权。1480年,伊莎贝拉一世通过设立中央法庭削弱了地方司法权。1492年前后,西班牙王室整合了卡斯蒂利亚的羊毛贸易收入与阿拉贡的地中海港口税收,形成稳定的资金池。这可说明当时西班牙
A.率先摆脱封建专制政治形态 B.控制了地中海区域的商路贸易
C.资本主义发展有了政治前提 D.具备了向远洋探索的一些条件
9.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据此可知,孟德斯鸠的核心主张是
A.天赋人权 B.法律至上
C.自由平等 D.权力制衡
10.图2为18世纪中期法国大革命前社会结构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合理的,当时法国
A.君主专制逐步确立
B.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革命阻力较弱
D.第三等级享有特权
11.1845年,普鲁士颁布《工商条例》,规定招收学徒者须具备授徒技能且为同行业公会成员,以此明确师傅资格。1849年,普鲁士对该条例作出修改,规定实行工匠考试和师傅考试制度。普鲁士这些举措
A.旨在加强对社会管控 B.提升了工人社会地位
C.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 D.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
12.1824年,英国与荷兰签订《英荷条约》,以马六甲海峡为界,划分双方实力范围,海峡以南的东印度群岛(今印尼)属于荷兰;海峡以北的马来半岛、槟榔屿、马六甲(以上今均属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属于英国。该协议的签订
A.消解了英荷两国的殖民竞争矛盾 B.表明东南亚被列强瓜分完毕
C.推动了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扩张 D.促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13.1921年3月,列宁指出:我们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来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而是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粮食,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苏俄
A.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严重的局限 B.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D.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14.1983年,法国引入了住院费用分担机制,要求患者每日支付20法郎以减少社保报销压力。1996年,法国规定患者负担的住院费由每天的55法郎提高到70法郎。这说明法国
A.缩小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B.拓宽政府财政收入的渠道
C.重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 D.福利政策受到冷战的影响
15.英国末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于1947年3月到达印度后,形容自己犹如坐上了一艘着了大火,且装满火药的轮船,如不迅速采取措施,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这体现出
A.二战促进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B.英国自愿放弃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C.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D.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面临危机
16.中国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先后提出了彼此呼应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三大全球倡议”,国际社会积极评价这“三大全球倡议”,认为这些倡议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全球视野和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这表明当代中国
A.国家建设方案取得丰硕成果 B.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模式改革
C.依托区域合作应对霸权主义 D.推动了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汉代,连接云南与内地、东南亚及南亚的“茶马古道”已具雏形。蜀地的丝绸、铁器、茶叶等经云南运往吐蕃、印度等地,而云南本土的马匹、皮毛、药材等也通过此道流通。沿途兴起了众多商贸集镇,成为货物中转与交易的重要节点。
——摘编自方铁主编《西南通史》
材料二
中法战争以后,云南蒙自被开辟为商埠,云南的边境贸易格局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法国等西方列强的商品大量涌入,云南的锡矿、皮革等资源被掠夺性开发并出口。同时,昆明、个旧等城市出现了近代工厂和洋行,新式商业逐渐兴起。
————摘编自刘冰玉《近代蒙自开埠对腹地社会经济变迁的影响研究(1889——1910)》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1992年,瑞丽、畹町被设立为边境开放城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云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农产品、机电产品等领域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摘编自罗蓉婵、刘红《云南沿边开放吹响集结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云南边贸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云南边贸格局变化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边贸发展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奥林匹亚竞技会起源于古希腊对众神的祭祀活动,是专为祭祀众神(尤其是宙斯)而举行的仪式。 自公元前776年首次正式举办,此后每四年一届,持续了1170年,共举办293届,直至公元393年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取缔。竞技会于夏至后首个月圆之日开幕,举办前会派遣使者通告各城邦并宣布“神圣休战”。参赛者必须是出身高贵的男性公民,且需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
奥林匹亚竞技会成为统一希腊历史纪元的基准,希腊人以“第几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第几年”记载历史事件。奥林匹克竞技会在政治层面将分散的城邦凝聚为文化整体,堪称连接希腊各城邦的“黏合剂”。竞技会期间,希腊各城邦必须终止一切战争,参赛者享有通行特权。竞技会高度强调公平竞争:对作弊者,会制作雕像置于“耻辱台”以示警示;对获胜者,则赋予崇高荣誉,允许其在故乡和奥林匹亚树立雕像作为纪念。1896年,法国人顾拜旦倡议在雅典恢复奥林匹亚竞技会,更名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传承了四年一届、圣火传递等诸多古代传统仪式。
——摘编自赵林《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根据材料,围绕奥林匹亚竞技会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关系,以“传统·传承·演变”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战败国(同盟国)的领土及殖民地进行瓜分,并对列强在全球的势力范围作出重新划分所建立的国际体系。该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然而,这一体系缺乏平等性和公正性,尤其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了更深的仇恨和冲突的种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等大国通过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结束反法西斯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战后世界安排等问题所达成协议,并由此而形成的国际体系。它主要以美苏两强为中心,确立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但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在一些问题上严重损害了相关国家的利益。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6分)
(3)有学者认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构建的国际格局的崩塌源于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而雅尔塔体系构建的两极格局的瓦解则更多地受外部力量的冲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6分)
历史参考答案
1. C 【解析】材料中“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作为先天道德意识的萌芽,与孟子“性善论”的核心主张一致,说明孟子强调人天生拥有向善的潜能,属于儒家性善论的范畴,故选C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主张,故排除A项;“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故排除B项;“尚贤兼爱”属于墨家思想,故排除D项。
2. A 【解析】材料中诗句“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描述了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胡兵攻陷两京,使得北庭、安西等地失去了唐朝的军事力量驻守,这印证了安史之乱导致了唐朝边防空虚,故选A项;诗句主要强调的是安史之乱对边疆军事的影响,并未体现藩镇割据激化民族矛盾,故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得出唐末君主权威得到有效彰显的结论,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印证唐朝对边疆管控呈现制度化,故排除D项。
3. C 【解析】宣传画呈现了男女共同投票选举村干部的场景,这体现了陕甘宁边区在基层开展民主选举活动,是基层民主政治实践的生动写照,故选 C项;材料重点在于体现基层民主选举,没有涉及军民共同参与抗战的元素,故排除A项;画面主要展示的是选举场景,未涉及经济生产相关内容,据此无法得出经济实现自给自足的结论,故排除B项;仅从这一幅宣传画展示的投票选举村干部的画面,不能说明当时文化宣传的发展状况,故排除D项。
4. C 【解析】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率先推行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打破了原有的人民公社集体统一经营的生产模式,之后中共中央通过一系列文件对这种生产责任制进行认可和规范,这意味着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从高度集中的集体经营向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转变,突破了原有的生产关系框架,故选C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农村的实践探索,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非经济体制改革始于邓小平理论形成,故排除A项;改革开放初期就以农村改革为重心,“开始转向”表述错误,故排除B项;虽然凤阳县率先推行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能够体现出一定自发性,但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这种变革的认可及生产关系的突破.该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
5. B【解析】材料反映出当时达罗城具有高水平城市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这些直接体现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组织能力,故选B项;虽然卫城与下城的差异反映了阶层分化,但材料不能表明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阶层分化,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窑炉烧制技术的信息,不能表明当时窑炉炼制技术成熟,故排除C项;当时印度尚未确立中央集权制,故排除D项。
6. B 【解析】中世纪西欧的庄园法庭负责审理庄园内的各类诉讼案件,涵盖刑事、民事等多方面事务,这体现了庄园在司法领域具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强化了庄园作为相对独立经济和社会单位的自治属性,故选 B项;庄园法庭本质上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并不会损害领主经济利益,故排除A项;“确保了社会秩序稳定”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庄园法庭主要行使司法职能,并未承担政府立法职责,故排除D项。7.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印加帝国通过“世袭首领被废除”“中央任命官僚”“重新划分并纳入‘苏尤’”等措施,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强化对人力与资源的集中控制,体现了国家治理模式的集中化,故选C项;材料仅提到“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世袭首领被废除”,未说明全面消灭贵族阶层(可能保留其他地区贵族),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重新划分”原部落地域并纳入“苏尤”,但打破界限表述过于绝对(可能保留部分文化或管理痕迹),故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掌握各地人力与资源”,未涉及分配方式,D项属于过度推断,故排除D项。
8. D 【解析】据材料可知,西班牙通过各种举措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具备了一定的财政基础,为远洋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故选D项;西班牙此时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并未率先摆脱封建专制政治形态,故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西班牙整合了阿拉贡的地中海港口税收,无法得出其控制了地中海区域商路贸易的结论,故排除B项;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前提是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而当时的西班牙仍是封建王朝统治,故排除C项。
9. D 【解析】孟德斯鸠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时,自由便不复存在,强调了权力集中的弊端。由此可见,他主张通过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防止权力的滥用,所以其核心主张是权力制衡,故选D项;天赋人权强调人天生就拥有自然权利,材料中并未涉及此类内容,故排除A项;法律至上强调法律在社会中的至高地位,材料重点在于论述权力的分配与制衡,并非法律至上,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围绕的是权力制衡对保障自由的作用,而非自由平等,故排除C项。
10. B 【解析】据图可知,18世纪中期法国等级制度比较森严,第三等级属于社会最底层,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故选 B项;当时法国已确立君主专制,故排除A项;从表格信息来看,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受到层层压迫,资产阶级革命阻力较大,故排除C项;当时法国第三等级处于社会最底层,属于被统治阶层,不享有特权,故排除D项。
11. 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广泛开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工人的技能和行业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普鲁士颁布和修改《工商条例》,通过明确师傅资格、实行工匠考试和师傅考试制度,规范行业标准,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工人,适应了当时社会工业化发展的需求,故选C项;这些举措主要针对工商业领域,重点在于规范行业和提升劳动力素质,并不能加强社会管控力度,故排除A 项;规定师傅资格和考试制度与工人社会地位的提升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故排除B项;这些条例与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并无直接关联,故排除D项。
12. C 【解析】根据《英荷条约》,英国获得了马来半岛、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等地,扩大了其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推动了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扩张,故选 C项;《英荷条约》的签订只是暂时划分了双方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并不能完全消解英荷两国的殖民竞争矛盾,故排除A项;当时东南亚还有一些地区未被列强占领,故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该条约签订的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13. C 【解析】列宁指出苏俄从农民手中获取余粮(甚至包括部分必需粮食),是为了供给军队和工人,从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这直接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余粮收集制的实施目的,即通过集中资源保障战争胜利,这说明实施该政策是应对国内外严峻局势的必要举措,故选C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斯大林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运动同样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且材料未涉及相关背景,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战时政策的必要性,而非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故排除D项。
14. C 【解析】法国在1983年引入住院费用分担机制,要求患者每日支付一定费用,1996年又提高了患者负担的住院费,这一系列举措的目的是通过让患者承担部分费用来减少社保报销的压力,体现了法国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注重平衡收支,以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即重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故选C项;材料中法国的做法是调整患者的费用分担比例,并非缩小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故排除A项;让患者支付更多费用是为了减轻社保报销压力,而非拓宽政府财政收入的渠道,故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冷战对法国福利政策的影响,故排除D项。
15. D 【解析】蒙巴顿将1947年的印度局势形容为“着了大火,且装满火药的轮船”,形象地表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陷入严重危机,面临崩溃风险,故选 D项;“二战促进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英国殖民统治危机的背景,而非材料直接体现的内容,故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印度,无法直接说明整个亚洲殖民体系的状况,故排除C项。
16. B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先后提出了彼此呼应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三大全球倡议”,国际社会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这些倡议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全球视野和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这表明当代中国对全球治理模式的探索与构建,故选B 项;材料中的“三大全球倡议”主要是基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而非国家建设方案,故排除A项;区域合作、多边贸易体系等信息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C、D两项。
17.(1)特点:贸易范围较广;形成特色商路(茶马古道);贸易商品种类多样。(6分)
(2)原因:中法战争与蒙自开埠的推动;西方列强进行商品倾销与原料掠夺;近代工商业的发展。(6分)
(3)意义:推动了云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云南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云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示例
奥林匹亚竞技会:传统的延续与时代的演变
奥林匹亚竞技会作为古希腊文明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深厚的传统,其影响延续至今。从起源上看,它植根于古希腊对众神的崇拜,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种传统使其在举办过程中充满神圣性,“神圣休战”的规定不仅为竞技会提供了和平环境,更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竞技精神的尊崇。
在历史发展中,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诸多元素得到传承。其四年一届的周期设定,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间安排的重要依据;圣火传递仪式,也从古代祭祀的传统中演变而来,象征着和平与希望的延续。这些传承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在精神内核上一脉相承。
然而,时代的变迁推动了奥林匹亚竞技会的演变。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有着严格的身份限制,仅限男性公民参与,且带有明显的城邦政治色彩;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打破了性别、地域、种族的界限,成为全球体育盛会。同时,古代竞技会的宗教仪式在现代更多地转化为文化象征,竞技的目的也从单纯的城邦荣誉之争,转变为促进国际交流与人类团结。
从奥林匹亚竞技会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传统与创新交织的过程。传统赋予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传承与演变则让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持续推动着全球体育文化的发展。(16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19.(1)影响: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重塑了欧洲政治版图;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构建了殖民新秩序;激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不同:体系建立的背景和基础(目的)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掠夺和重新瓜分的基础上,雅尔塔体系则是二战后期在反法西斯同盟国共同对抗法西斯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系主导力量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以英、法两国为主导,雅尔塔体系则以美苏两强为中心。体系性质不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具有明显的掠夺性和不平等性,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体系对世界和平的影响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雅尔塔体系则在较长时间内维护了世界和平。(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评析:该观点有合理之处,但存在局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掠夺战败国基础上,缺乏广泛的国际认同,且国际联盟被英法操纵,难以有效维护和平,最终因法西斯势力崛起而崩溃。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多极化趋势冲击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然而,两极格局的瓦解主因是苏联内部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改革失败导致国家解体,外部如美苏军备竞赛、西方和平演变等因素仅起推动作用,并非主导因素。(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