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
此处输入小标题
1.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主要内容
单元
课时
主线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不同地区文明的多元特点
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第1课时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2课时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文明产生的前提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形成多元特点的原因
文明扩展的前提——农耕文明的优势
文明扩展的表现——帝国的产生与衰落
文明扩展的结果——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随着生产力发展,从基本独立发展到相互碰撞交流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核心问题 问题链 学习目标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问题一 千载之上,人类文明缘何而起 1.什么是文明?文明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联系初中所学,阅读材料和课本,归纳出文明出现的要素,进而了解文明产生的标志,提升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制作思维导图,了解农业和畜牧业与文明产生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与文明产生有怎样的关系呢? 问题二 多元并存,何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1.世界古代文明分布有什么特点? 通过识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和列表等方式,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加强时空观念素养;通过分析各文明古国存在的差异,认识到不同时空条件是古代文明展现出多元性的原因。
2.比较世界古代文明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有何异同点? 3.世界古代文明为什么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回忆初中所学,在地图中找到你所知道的世界古代文明。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和罗马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材料一 历史学领域的文明内涵,是一个综合指标,泛指原始社会之后的漫长历史阶段。文明与原始相对应,意味文明社会较原始社会有巨大的社会进步。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各地各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用作一般的指南。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三 在考察古代遗迹时,如果满足了以下三条标准,就可以判定为文明。第一是有城市,容量为5000人以上;第二是要有文字;第三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
——摘编自格林·丹尼尔《The Origins and Growth of Archaeology (1968)》
问题一 千载之上,人类文明缘何而起
1. 什么是文明?文明的标志是什么?
文明的重要标志:阶级、国家、文字
2.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与文明产生有怎样的关系呢?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千载之上,人类文明缘何而起
西班牙拉文特岩画:表现原始人类狩猎活动场景
冰期(3.5万年—1.2万年之间)结束后,绘画也逐渐由洞窟转移到露天岩壁
显示妇女在收割谷物的场景
5000—6000年前阿尔及利亚洞穴壁画
最初的农业、畜牧业开始发展
人类最早的农业和畜牧业起源地在哪里?
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哪里?
农牧业最早起源之处也是最早出现文明的地方,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显示男子在放牧的情景
2.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与文明产生有怎样的关系呢?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千载之上,人类文明缘何而起
劳动生产率提高
定居、社会分工
产生私有制和剥削
阶级产生
农业、畜牧业发展
阶级矛盾
部落战争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的出现
国家形成
文字产生
剩余产品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是迈向文明的前提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多元并存,何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1. 世界古代文明分布有什么特点?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环境共同点:都在北温带,气候适宜
地理共同点:都靠近水源——处于大河流域或靠近海洋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多元并存,何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2. 比较世界古代文明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有何异同点?
快速阅读课本3—6页,完成表格内容。
区 域 代表文明 政治与社会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法老至上的权威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
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
种姓制度,婆罗门教是理论
和宗教基础
婆罗门教、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均有成就;创造1-9的数字,发明0
城邦制度,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有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之分;奴隶制度
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是文学瑰宝;“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奠基人;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多元并存,何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2. 比较世界古代文明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有何异同点?
世界古代文明的异同点
共同点:奴隶主把持国家权力;基本都是独立发展
不同点:展现出多元特征,各地社会、文化均有自己的特色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多元并存,何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3.世界古代文明为什么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
材料一 两河流域由不同的地域组成……南部由沼泽和宽广、平坦而贫瘠的平原组成,各城市沿河渠而建并逐渐发展起来。由于自然资源匮乏,与周边国家的商贸异常重要。
两河地区那难以预测的洪水,使得河畔的 农人饱受命运的捉弄,频繁的战争更增加了命运无常的感叹。
——吴宇虹等《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
依据材料一、二、三思考问题:
(1)为什么洪水传说最早出现在苏美尔人的史诗中?
(2)为什么苏美尔人最早发明轮子最早使用战车作战呢?
苏美尔艺术品乌尔军旗局部
材料三
材料二
《吉尔伽美什》史诗楔形文字泥板
两河流域洪水泛滥,灾害严重
美索不达米亚地势平坦开阔,易被入侵,战争频繁,且平原适宜战车作战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多元并存,何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3.世界古代文明为什么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
材料四 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依据材料四、五、六思考问题:
(1)为什么埃及在古代文明中最早完成初步统一?
(2)为什么苏美尔人是用泥板记录而埃及人使用莎草纸呢?
材料六 莎草和莎草纸遗存
材料五
尼罗河联通上下埃及,便于统一
自然环境不同,造成书写材料不同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多元并存,何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3.世界古代文明为什么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
(1)通过分析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文明的情况,你认为造成它们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会对古代文明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
如图所示,一年中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溢,农民在泛滥后的土地上播种,在下次泛滥来临前收割。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涨落的规律,把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7-10月)、生长季(11月至次年2月)、干旱季(3-6月)
自然地理条件造成文明的差异,进而展现出文明的多元性
一年定为三季、最早的太阳历,均源于地理环境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大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多元并存,何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3.世界古代文明为什么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
克里特文明之米诺斯王宫遗址
王宫觐见厅:座椅为王座
《汉谟拉比法典》顶部太阳神将权杖授予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的浮雕
公元前18世纪
克里特文明
公元前1900年至前1450年左右
从考古遗迹推测,在公元前2千纪,古希腊文明与西亚文明有着类似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多元并存,何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3.世界古代文明为什么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
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文明的古典时代则是城邦制度,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集体统治(斯巴达少数人掌权,雅典多数公民掌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雅典公民大会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多元并存,何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3.世界古代文明为什么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
西亚和埃及文明产生于青铜时代,生产力相对低下,人类仍需要依靠集体力量与自然斗争,个体独立性有限,因而较早形成专制统治和地区性大国;希腊国家产生于铁器时代,农民获得了较大独立性,形成不同程度的集体统治。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多山少平原
的地形
希腊地形图
铁器时代生产力
造成的小农经济
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文明兴起
农牧业是前提
古希腊城邦兴起
公元前2900年
苏美尔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公元前3100年
古代埃及初步统一
公元前3千纪
古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公元前2千纪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诞生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18世纪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6世纪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文明
孤立发展,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形成多元特色
古代埃及文明兴起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认为历史会因冷战的结束而终结,古老的文明正在复苏,因而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并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一书。
中国历史学家钱乘旦却说,这是“文明的回归”。“回归”意味着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间的关系重新平等。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
你认为,文明之间是否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的多元性是否必定意味着冲突,而冲突又意味着你死我活?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