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19:2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字音字形与语境运用(6分)
1. 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每空1分,共4分)
(1)面对“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教师应摒( )弃题海战术,zhēn( )酌学情。
(2)在“整本书阅读”推进中,学生需cuò( )置阅读节奏,qū( )分精读与泛读。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他在辩论赛上引经据典,令人信服。
B.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要明辨是非,不可盲从。
C.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味同嚼蜡。
D. 研学活动中,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农事体验。
(二)古诗文情境默写(8分)
3. 根据语境,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在“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上,老师引用《卖炭翁》中“ , ”,强调劳动艰辛。
(2)研学至壶口瀑布,同学们齐诵《黄河颂》“ , ”,感受母亲河奔腾气概。
(3)“青春与责任”演讲中,引用《木兰诗》“ , ”,赞颂担当精神。
(4)“低碳生活”倡议中,化用《庄子》“ , ”,倡导顺应自然。
(三)语段综合(6分)
4.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略)
材料:2025年“世界读书日”主题辩论——“AI推荐阅读是否取代深度阅读”。
(1)用一句话概括反方核心观点,不超过20字。(2分)
(2)为正方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对偶,不超过14字。(2分)
(3)结合《经典常谈》“《史记》笔法”,谈深度阅读如何破“信息茧房”。(2分)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节选),完成5—8题。
【文本略】
5. 作者为何以“一滴水”为叙述视角?结合文本分析。(4分)
6. 文中三次写“古城水声”,其描写有何变化?(4分)
7. 文末“我”化作水蒸气升腾,有何象征意义?(6分)
8. 结合“生态美学”理念,谈本文对“人水关系”的启示。(6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整合文本,完成9—12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悄怆幽邃。
【乙】环滁皆山也……太守醉也。
9. 两文景物描写有何不同情感基调?(4分)
10. “凄神寒骨”中“凄”字妙在何处?(4分)
11. 翻译:“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分)
12. 结合“文旅融合”背景,谈《醉翁亭记》对景区开发的启示。(8分)
三、写作(40分)
13.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2025年教育部《数字素养框架》指出:“在算法时代,保持人的主体性。”
任务:以“算法时代的阅读”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发言。
要求:①运用八下“演讲”技巧;②至少两种论证方法;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一)1.(1)bǐng;斟 (2)措;区
2. C(“味同嚼蜡”与“跌宕起伏”矛盾)
(二)3.(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三)4.(1)算法窄化阅读视野。(2)例:AI荐书拓边界,深度阅读破茧房。(3)《史记》互见法需跨文本整合,类比深度阅读需多元信息交叉验证。
二、阅读理解
5. 水滴视角串联丽江时空,以小见大,体现生命流动性。
6. 第一次为淙淙水声(近景),第二次为穿街过巷的潺潺声(动态),第三次为汇入金沙江的浩荡声(升华)。
7. 象征个体生命融入自然循环,暗示生态整体观。
8. 文中“水网即血脉”提示人应敬畏水循环,开发需保留水系原貌。
9. 《小石潭》凄清孤寂,《醉翁亭》欢畅旷达。
10. “凄”字通感,将环境寒意移情至心灵。
11. 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文章记述此事的人,就是太守。
12. 醉翁亭“与民同乐”启示景区开发需注重游客参与感,如设置互动体验区。
三、写作
【评分标准】
一类文:紧扣“主体性”,运用《最后一次讲演》排比,结构严谨。
二类文:观点明确,能联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稍浅。
三类文:仅罗列现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