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登飞来峰》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高瞻远瞩的抱负。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典故抒报国之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快马强弓再现沙场英姿。
《十五从军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白描写尽家园荒芜。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出自________的《________》。
(二)语段综合运用(共15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9题。
“文字失语症”正悄悄蔓延:看到落日,只会说“太美了”;遇见暴雨,只剩“绝绝子”。古人看见落日,会说“长河落日圆”;遇见暴雨,便写“黑云翻墨未遮山”。语言的贫乏背后,是感知的钝化。当表达退化为口号,我们是否也在失去与万物深情对视的能力?
用一句话概括作者指出的问题。(不超过25字,3分)
文中引用王维、苏轼诗句有何作用?(3分)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与万物深情对视”这一表达。(4分)
班级将举行“古典诗词即兴描述”比赛,请写一句宣传标语,不超过16字。(5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5题。
老巷深处,铜匠老唐的铺子总飘着淡淡的松香。他把一截铜管放在火上烤,火焰在铜面跳舞,映出他额头的沟壑。
“铜会记住火的温度。”他说。
少年站在门口,手里转着3D打印笔:“打印更快。”
老唐把一只刚錾好的铜铃递过去:“听听。”
铃声清澈,像一滴水落入千年古井。
少年怔住,手里的打印笔悄悄低下了头。
“铜会记住火的温度”一句有何深意?(4分)
火焰“跳舞”这一描写有何作用?(4分)
少年“打印笔悄悄低下了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效果?(4分)
文中“铃声”意象有何象征意义?(4分)
结合全文,谈谈“快与慢”的辩证关系。(4分)
请从“技艺传承”角度,谈谈老唐行为的价值。(不少于80字,5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1. 阅读《赤壁》,完成16—18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诗人借“东风”表达了怎样的历史观?(4分)
后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4分)
2.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19—20题。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每小题1分,共4分)
(1)故不为苟得 苟:____
(2)患有所不辟 辟:____
(3)贤者能勿丧耳 丧:____
(4)万钟于我何加 加:____
本段论述了什么观点?(4分)
三、写作(共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材料:敦煌莫高窟的守护者常书鸿说:“敦煌在我心底,是一盏不灭的灯。”今天,我们如何在喧嚣中守护心中的“灯”?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二)语段综合运用(15分)
语言贫乏导致感知钝化。(3分)
以古人精准表达与今人贫乏口号对照,突出诗意缺席。(3分)
拟人,把“万物”写成可与之对视的对象,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感互通。(4分)
示例:让诗心跳出屏幕。(5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既写铜经火锻而质变,又寓技艺需经时间淬炼方显价值。(4分)
拟人,赋予火焰生命,烘托匠人专注与技艺之美。(4分)
拟人,表现少年被铃声震撼,内心态度转变,含蓄而有张力。(4分)
铃声象征手工温度与历史回响,唤醒人们对慢工艺的感知。(4分)
快可提高效率,慢能沉淀匠心;二者互补,方能创造有温度的未来。(4分)
示例:老唐以铜铃为媒,让少年听见传统的心跳,证明技艺传承不仅是技术复制,更是情感与时间的接力。(5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荒凉、冷寂,引发历史沧桑之感。(4分)
成败非唯人力,亦赖天时,暗含史识与感慨。(4分)
以小见大,借二乔命运映射赤壁之战结局,含蓄深沉。(4分)
(1)苟且 (2)躲避 (3)丧失 (4)益处(每小题1分)
人应舍生取义,不为苟活而失其本心。(4分)
三、写作(50分)
立意示例:在喧嚣中守护精神灯火;或:以坚守与热爱点燃心中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