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19:4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暑假特训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洞庭壮阔气象。
《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典抒怀,表达信心。
《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寓思亲与人生哲思。
《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边声写尽苍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________的《________》。
(二)语段综合运用(共15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9题。
  “电子榨菜”正侵占年轻人的餐桌:短视频配饭,段子下饭。五分钟吃完一顿饭,十分钟刷完一部剧。古人“食不语”,是为了细嚼滋味;今人“食必刷”,却让味觉与视觉互相冲淡。当进食沦为背景,我们是否也在失去与食物对话的耐心?
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对“电子榨菜”的担忧。(不超过25字,3分)
文中引用“食不语”典故有何作用?(3分)
请从用词角度赏析“电子榨菜”这一比喻。(4分)
学校将举行“无手机午餐日”活动,请写一句倡议口号,不超过16字。(5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5题。
  老篾匠坐在屋檐下,竹片在他指间翻飞,像一群轻盈的鸟。
  “竹有节,人也要有节。”他说。
  女孩举着激光雕刻的竹杯:“图案更精准。”
  老篾匠递给她一只手工竹篮:“摸摸。”
  竹篾温润,带着掌纹的凹凸。
  “这是人的温度。”他说。
  女孩合上眼,指尖触到风穿过竹林的声音。
“竹有节”一句在文中有几层含义?(4分)
“竹片在他指间翻飞,像一群轻盈的鸟”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效果?(4分)
女孩“合上眼”的细节有何作用?(4分)
文中“温度”一词有何深层意蕴?(4分)
结合全文,谈谈“手工”与“机械”应如何共存。(4分)
请从“文化记忆”角度,谈谈老匠行为的意义。(不少于80字,5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1.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16—18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黑云压城”一句有何表达效果?(4分)
“燕脂凝夜紫”写出了怎样的边塞景象?(4分)
全诗语言风格如何?(4分)
2.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完成19—20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解释下列加点词。(每小题1分,共4分)
(1)苦其心志 苦:____
(2)劳其筋骨 劳:____
(3)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
(4)而后喻   喻:____
本段论述了什么道理?(4分)
三、写作(共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材料:诗人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今天,我们如何以“歌”回应世界的“痛”?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李贺 《雁门太守行》
(二)语段综合运用(15分)
担忧进食沦为背景,失去味觉与心灵的对话。(3分)
以古人专注饮食与今人分心刷机对照,凸显专注缺失。(3分)
“电子”指虚拟娱乐,“榨菜”喻廉价佐餐,生动讽刺速食文化。(4分)
示例:放下手机,拾起味觉。(5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既指竹之节理,亦寓人格操守,一语双关。(4分)
比喻兼拟人,写出动作灵巧,赋予竹片生命感。(4分)
表现女孩由怀疑到被触动的转变,完成情感升华。(4分)
指手工留下的掌纹与体温,象征人情与记忆的传递。(4分)
机械求效率,手工送温度;二者互补,方能让传统工艺活在当下。(4分)
示例:老匠以篾刀刻下岁月纹路,把文化记忆编进竹篮,让女孩在触摸中完成与祖先的对话。(5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夸张兼比喻,渲染战前紧张压抑。(4分)
色彩浓烈,写边塞悲壮与壮美交织。(4分)
奇崛峭拔,色彩斑斓,富有视觉冲击力。(4分)
(1)使……受苦 (2)使……劳累 (3)增加 (4)明白(每小题1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逆境方能造就人才。(4分)
三、写作(50分)
立意示例:以诗意与善良回敬苦难;或:在痛感中炼成歌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