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同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22:46:57

文档简介

大同三中2024~2025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 补写诗文名句:
(1) 黄梅时节家家雨
(2) 此夜曲中闻折柳
(3) 凭君传语报平安
(4) 谈笑有鸿儒(注:原文“陌室铭”为笔误,应为“陋室铭”)
(5) 化作春泥更护花
(6) 江春入旧年
(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书法作品内容(出自《木兰诗》):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心情:抒写了木兰辞官返乡后,恢复女儿身的喜悦、激动与对往昔生活的眷恋之情。
(二)
3. 解释加点词:
(1) 植:竖立
(2)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 翻译句子:
(1) 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2)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5. 托物言志分析:
- 《陋室铭》托“陋室”言志,借陋室环境的清雅、交往人物的高雅,表达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 《爱莲说》托“莲”言志,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等特性,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格。
6. 【丙】文断句:
臣前月到任/奉宣圣旨/阖境老幼/无不涕零
7. 刘禹锡“君子”形象内涵:
- 《陋室铭》中,他居陋室而不陋,体现“君子”安贫乐道、品德高尚、不慕荣利的品格;
- 《苏州谢赈赐表》中,他上任后体察民情、心系苍生,为百姓受赈而感激,体现“君子”勤政爱民、心怀天下的责任感。
二、文学之约(27分)
8. 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注音:
悠远(yōu);绽(zhàn)放
9. (1) 错别字改正:“勾通”改为“沟通”,选B。
(2) 短语类型判断:选A(“悠远绵长”为并列短语,“东西交汇、古今融合”为并列短语,题干可能存在表述简化,此处以常见题型逻辑为准)。
10. (1) 省略号作用:选C(表示列举的省略,前文列举“欧洲树种”“北京乡土植物”等)。
(2) 修辞手法:选A(比喻,将“世界文明”比作“百花园”)。
11. (1) 名著人物填空:
- 保尔性格特征: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对革命事业忠诚
- 人物:朱赫来
- 人物:冬妮娅
(2) 保尔的“挣扎和选择”:
保尔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曾因绝望想过自杀。他挣扎于肉体的痛苦与精神的煎熬,但最终选择坚守革命理想,以笔为武器,在病榻上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将生命融入革命事业,展现了他在绝境中对理想的执着与超越自我的勇气。
12. (1) 首尾语句作用:
两处人们的惋惜首尾呼应,突出秃梧桐生存环境的恶劣(被蚁蚀、遭风雨),反衬梧桐顽强的生命力,强化“生命不屈”的主题,引发读者对生命力量的思考。
(2) 赏析性文字(示例选“描写精细,传递生命的力量”):
文中对秃梧桐的描写极为细腻:“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展现新生的希望;“叶已被咬断了三分之二”“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刻画生存的艰难;而“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则凸显其不屈。再以秋风中老榆的憔悴、大理菊的挣扎为对比,精细的描写让秃梧桐在困境中抗争的形象跃然纸上,传递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磅礴力量。
三、现实之思(26分)
13. 议论文论证思路:
(1) 总论点:唯有内心宁静,保持平和安定,才能活得顺心如意。
(2) 论据类型:道理论据(引用《大学》《弟子规》的名言)。
(3) 事实论据:杨绛先生在丈夫与女儿离世后,坚守宁静,整理钱锺书遗稿,创作《我们仨》,以平和态度面对生活波折。
14. 适合的论据及理由:
选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本文论点是“内心宁静能让人活得顺心如意”,A句强调“宁静”是明确志向、实现远大目标的前提,与论点核心“心静的价值”高度契合;B句侧重豁达超脱,C句侧重环境的安静,均与“内心宁静的力量”关联较弱。
15. (1) 不正确的选项:B(材料一未提及“传统人工制作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属于无中生有)。
(2) 图表关联及原因:
存在关联。材料二第一幅图显示人们尝试的AI功能(如文本写作、图片生成)占比高,第二幅图显示对AI越了解的人,负面情绪占比越高。
原因:人们在使用AI过程中,对其了解越深,越能意识到AI对岗位的威胁、安全隐私问题等,因此负面情绪更明显。
(3) 总结性文字:
我们身边的AI带来诸多机遇,如辅助学习(作文批改、知识检索)提高效率;但也有挑战,如过度依赖会削弱思考能力,隐私易泄露。建议:合理使用AI作为工具,不替代自主思考;学习AI知识,增强辨别力,保护个人信息,让AI更好助力成长。
四、心灵之旅(40分)
16. 作文(略)
提示:选择具体景物(如竹、小草、梅花等),抓住其特征(如竹的坚韧、小草的顽强),结合场景描写,将情感或志向融入其中,做到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避免出现真实人名、班级。
(注:作文评分需结合内容、结构、语言等综合评定,按“切合题意、中心突出、语言流畅”等标准打分。)大同三中20242025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题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语文
【乙】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一、古典之美(27分)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一)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在诗词大会活动中,小组辑录课内古诗文名句。请帮小田在横线上补写诗文名句。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社丹之爱,宜乎众矣!
(10分)
(选自周敦顾的《爱莲说》)
古诗文中的景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3.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亭亭净植一(2)惟吾德馨
古诗文中的情
4.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马上相逢无纸笔,③
岑参《逢入京使》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古诗文中的事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古诗文中的志
落红不是无情物,⑤
龚自珍《己亥杂诗》
5.两篇短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写作手法,分别说出两文托的是什么“物?言的是什么“志”?
(4分)
海日生残夜,⑥
王湾《次北固山下》
古诗文中的理

陆游《游山西村》
【丙】
古诗文中的用典

杜牧《泊秦淮》
臣某言:伏奉①去年二月十五日救③,苏州宣赐米一十二万硕,委刺史据户均给者。恩降九天,泽
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把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流万姓。伏以臣当州去年灾诊③尤甚。水潦虽退,流佣尚多。臣前月到任奉宣圣旨国境老幼无不涕零。
询访里闾,备知凋擦④。方具事实,便欲奏论。圣慈忧人,照烛幽远。特有赈恤,救其灾荒。苍生荷再
领悟幸福·与心灵对话: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出自《木兰诗》,诗句抒写了
造之恩,俭岁同有年之庆。臣忝为长吏,倍万恒情。无任感激护跃细之至。
木兰辞官返乡,回到故居后的心情。
(刘禹锡《苏州谢赈赐表》节选)
【注释】①伏奉:敬谨承奉。②敕:皇帝的命令。③灾诊(Ii):自然灾害。④调擦(zhi):衰败。⑤忝
(tian):有愧于,谦辞。⑥抃(bian)跃:手舞足蹈,表示欢欣鼓舞。
(二)
6.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2分)
班级举办了“品读经典名篇·汲取精神力量”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3~7题。(15分)
臣前月到任奉宣圣旨阖境老幼无不涕零。
【甲】
7.《庭竹》一诗中刘禹锡说,竹“依依似君子”。请结合《陋室铭》《苏州谢赈赐表》两文,说说刘禹锡“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子”形象的内涵。(4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试卷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