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0 19:1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 选择题
1. (2025盐城五校联考期末)下图所示为秦朝建立后修建的驰道、直道等交通网的示意图。秦朝建立这一交通网的主要目的是(  )
A. 着力维护大一统局面 B. 解决北方边患问题
C. 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D.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2. 睡虎地秦简《效律》记载,国家规定经营商贾和客店不准立户,不分给田地房屋;此类人在三代以后才准许做官;商贾带头不耕种要杀之,且罚其同族弟兄从军。此举旨在(  )
A. 规范商业活动 B. 维护统治基础
C. 降低商人地位 D. 增加政府收入
3. (2025徐州期末)涉故台是安徽省宿州市大泽乡镇的历史景点,得名于某历史事件的领导人。主题雕像为火炬形,有星火之意;雕像有两人,一人右手持剑指向前方,左手振臂呼唤;另一人怒目举棒,冲锋在前。涉故台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东汉黄巾起义
C. 绿林、赤眉起义 D. 唐末黄巢起义
4. (2024南京期末)下表所示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对秦统一和秦始皇的一些看法,据此可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看法 出处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唐]李世民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明]李贽《藏书》
郡县制的实施始于秦始皇时代
B. 秦朝统一功绩基本得到认可
C. 皇帝贪欲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D. 历代对秦始皇评价始终如一
5. (2024苏州期末)秦统一全国后,确立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地方上的表现是实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三省六部制
6. (2025扬州中学期末)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卢生求仙药不得后逃亡,秦始皇“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秦始皇三十六年,东郡刻石出现咒秦始皇死之语,秦始皇“遣御史逐问”。秦始皇此举意在(  )
A. 打击儒学正统 B. 维护君主权威
C. 整顿社会风俗 D. 简化行政程序
7. 仔细观察下列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
图一   图二
A. 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B. 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 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 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8. (2024镇江期中)秦始皇曾先后五次东巡,下表所示的内容是他东巡时留下的石刻碑文节选。秦始皇此举旨在(  )
《之罘刻石》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碣石刻石》 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东观刻石》 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A. 抨击六国的残暴统治 B. 强化民众政治认同
C. 树立勤政爱民的形象 D. 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9. (2024泰州中学月考)公元前215年,一位名叫“尊”的益阳县女子,因在交易活动中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被县令在闹市处死,并曝尸于众。该案例能佐证秦朝(  )
A. 亡于暴政 B. 货币体系混乱
C. 刑法严苛 D. 百姓赋役繁重
二、 非选择题
10. 历史上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具继别子之后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摘自《礼记·大传》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夫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摘自[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
——摘自颜元《存治编》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的积极作用。
(2) 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
(3) 据材料四,分析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交通网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和管理,以维护大一统局面,故选A项;交通网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对北方边境的军事防御和物质运输,但不能完全解决边患问题,排除B项;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是其影响,而非主要目的,排除C项;君主专制制度主要是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维护,与交通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2. B 解析:据材料可知,睡虎地秦简《效律》记载的内容反映出秦朝实施重农抑商政策,这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和国家赋税收入的来源,维护统治基础,故选B项;规范商业活动不是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目的,排除A项;降低商人的地位是抑商政策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C项;增加政府收入不是此举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
3. A 
4. B 解析:据材料可知,不同时期对秦始皇的评价存在差异,但都承认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作用,说明秦朝统一功绩基本得到认可,B项正确,排除D项;战国时期,县制已经出现,秦朝将郡县制在全国推广,排除A项;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排除C项。
5.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管理地方,与材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相符,B项正确;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排除C项;隋唐时期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D项。
6. B 解析: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对质疑他权威以及诅咒的行为进行追查,目的是维护皇权,故选B项;秦朝时期,儒学并非正统,秦始皇的措施并非仅针对儒学,排除A项;秦始皇此举是为了维护君主权威,并非整顿社会风俗,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行政程序简化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
7. 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齐”“鲁”“宋”等属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图二中“辽东郡”“琅邪郡”“渔阳郡”等属于秦朝时期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机构,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故选D项;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未体现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及山东地区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排除A、B、C三项。
8. B 解析:据材料可知,石刻碑文内容宣扬秦始皇征讨六国是为了拯救百姓,奋扬武德,使得人民安居乐业,旨在让民众认同秦朝的统治,故选B项;抨击六国的残暴统治和树立秦始皇勤政爱民的伟岸形象只是强化民众政治认同的手段,排除A、C两项;石刻碑文起不到监察地方的作用,排除D项。
9. C 解析:据材料可知,女子因在交易活动中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就被当地县官判处死刑并曝尸于众,由此可见,秦朝刑法严苛,故选C项。
10. (1) 积极作用: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2) 观点: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分封制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分封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3) 理由: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
(4) 原因:时代背景、看问题的角度、个人学识修养等不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