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9 09:5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2023年4月24日2时到8时,太阳引发了一场特大地磁暴。此次地磁暴来自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引起。如图示意太阳大气层。完成1﹣1题。
1.此次太阳活动是(  )
A.耀斑 B.日珥 C.黑子 D.太阳风
2.(2024秋 仓山区校级月考)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
A.大气厚度 B.天气状况
C.太阳高度角 D.地势高低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回答3﹣3题。
3.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该太阳活动最有可能是(  )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据此完成4﹣4题。
4.当太阳出现大“金乌”时,地球上(  )
①有线通讯可能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乱抖动
③中纬度地区有可能看到极光现象
④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如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表完成5﹣5题。
纬度 64°N 50°N 40°N 30°N 20°N 0°N
可能总辐射量(W/m2)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射量(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5.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
A.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B.阴雨天气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C.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D.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是该小组某位同学记录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笔记: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地壳运动等的主要动力。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煤、铁等矿物,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可再生、较廉价、无污染的特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同学描述中的笔误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7.下列现象或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
A.温室大棚—太阳活动 B.波浪潮汐—太阳辐射
C.火山喷发—太阳活动 D.风力发电—太阳辐射
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在1月31日、5月10日、10月11日测得的正午时刻坡面太阳辐射量与坡度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①②③曲线分别表示的时间为(  )
A.1月31日、5月10日、10月11日
B.5月10日、1月31日、10月11日
C.5月10日、10月11日、1月31日
D.10月11日、1月31日、5月10日
我国将重点推动实施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计划于2026年发射“羲和二号”卫星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完成9﹣10题。
9.太阳活动频发的年份(  )
A.磁暴现象增多 B.低纬出现极光
C.全球降水减少 D.全球农业倾向欠收
10.受太阳活动的影响,“羲和二号”可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
①通讯中断
②极光干扰
③设备失灵
④流星撞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如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动植物蓬勃生长 B.水体运动
C.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 D.火山的喷发
“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如图),并开启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据此完成12﹣12题。
12.直播时不能观察到的是(  )
A.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
B.黑色天幕上有明亮的星星
C.阳光照射下明亮的天宫船体
D.急速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来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如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13﹣13题。
13.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的主要装置,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光伏发电站景观图该地区的发电效高。据此完成14﹣14题。
14.从空间分布看,太阳辐射(  )
A.和纬度呈正相关
B.和地势呈正相关
C.和降水呈正相关
D.和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如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15﹣15题。
15.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太阳黑子是反映太阳活动的重要指标,它对大气环流、径流量、降水量等都有影响。如图为某地区太阳黑子数与降水距平关系图。读图,完成16﹣16题。
16.太阳黑子与图示地区降水量的关系是(  )
A.1985年以前,降水量变化极值年与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基本对应
B.1968和1979年,降水量变化极值年滞后太阳黑子极值年2~4年
C.1987年以后,降水量极值年相对太阳黑子极值年滞后约1年
D.1960~1990年,太阳黑子高值时期对应降水量正距平年份较多
太阳能作为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如图示意海南岛年太阳辐射量分布。据此完成17﹣17题。
17.影响海南岛太阳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A.纬度、海拔 B.洋流、地形 C.纬度、气象 D.洋流、海拔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8.(2024秋 南安市校级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已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踏上远征木星之旅。2016年8月,“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将进入木星极轨并随即开展为期14个月的探测工作。
材料二:木星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巨大的质量,比其他七颗行星总和的2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16倍。此外,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1)“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指出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可采取的措施。
(2)与地球相比,简述木星对于生物生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9.(2024春 仓山区校级期末)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分析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海平面太阳辐射日总量(卡/厘米2 日)
90°N 60°N 40°N 20°N 0°N 20°S 40°S 60°S 90°S 小计
春分 0 453 696 855 910 856 698 457 0 4925
夏至 1093 994 1007 950 802 576 304 48 0 5774
秋分 0 445 685 842 897 844 690 452 0 4855
冬至 0 51 325 615 856 1014 1074 1061 1166 6162
合计 2653 3873 5425 6525 6932 6581 5539 4007 2806
(1)据表归纳,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2)夏至日的北纬90°较冬至日的南纬90°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    卡/厘米2 日,简析其原因。
(3)由图可知,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简析其原因。
(4)与我国30°N东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大很多,而气温却低很多,简述其原因。
20.(2024春 仓山区校级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沙漠百万”计划由摩洛哥政府提出,计划发展清洁能源,并在2020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厂。瓦尔扎扎特地处摩洛哥腹地,有“沙漠之门”之称。作为“沙漠百万”计划的一部分,摩洛哥将借助撒哈拉沙漠丰富的日照资源来发展清洁能源。该太阳能发电项目由我国山东电建三公司和西班牙共同承建,将在沙漠中树立起800排、共50万面“太阳镜”它们指向天空并且可以全天移动以追踪太阳。该发电站需从当地的水库抽取大量的水来清洁和冷却镜面。四期项目完全建成后,不仅能使摩洛哥摆脱能源困境,为该国提供近50%的电力供应,使超过100万的家庭将用上清洁能源,还可以把富余的电能出口到欧洲。如图示意瓦尔扎扎特地理位置。
(1)北美洲受太阳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    。届时该国人们将可能看到壮观的现象    。
(2)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个部门最不需要加强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预报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3)据材料,指出瓦尔扎扎特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21.(2023秋 福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如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新疆正在利用戈壁荒漠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利用基地,将在哈密、吐鲁番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光伏并网电站以及3~5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区。
材料三: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辖区阿拉善盟,地处荒无人烟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海拔约1000米,是戈壁沙漠的一块小绿洲。它距离这里最近的酒泉市直线距离超过200千米。
(1)写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分别分析原因。
(2)读材料二,简析在新疆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价该基地作为卫星发射场的条件。
新课预习衔接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2023年4月24日2时到8时,太阳引发了一场特大地磁暴。此次地磁暴来自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引起。如图示意太阳大气层。完成1﹣1题。
1.此次太阳活动是(  )
A.耀斑 B.日珥 C.黑子 D.太阳风
【分析】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此次地磁暴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引起,日冕物质存在于日冕层,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2.(2024秋 仓山区校级月考)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
A.大气厚度 B.天气状况
C.太阳高度角 D.地势高低
【分析】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
【解答】解:太阳高度角越大,地表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少,地表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量越多,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回答3﹣3题。
3.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该太阳活动最有可能是(  )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分析】太阳大气是太阳外边的大气层,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色球层上出现的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出现的是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风。
【解答】解:根据材料,“金乌”是太阳表面出现的颜色较暗的斑块,是太阳活动中的太阳黑子现象。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太阳活动的特点,需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据此完成4﹣4题。
4.当太阳出现大“金乌”时,地球上(  )
①有线通讯可能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乱抖动
③中纬度地区有可能看到极光现象
④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分析】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答】解:①太阳出现大“金乌”时,说明太阳活动剧烈,则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但不影响有线通讯,故错误。
②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乱抖动,故正确。
③太阳活动导致极光现象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但如果太阳活动强烈,在中纬度也可能看到极光现象,故正确。
④太阳活动导致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如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表完成5﹣5题。
纬度 64°N 50°N 40°N 30°N 20°N 0°N
可能总辐射量(W/m2)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射量(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5.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
A.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B.阴雨天气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C.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D.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分析】赤道地区纬度低,得到太阳辐射光照强,可能总辐射量应该高;但由于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由于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解答】解:A、赤道地区云层后,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小,不符合题意。
B、赤道地区由于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故正确。
C、赤道地区由于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该观点只是表明一个方面,不全面,不符合题意。
D、赤道地区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要结合当地大气运动对于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的影响。
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是该小组某位同学记录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笔记: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地壳运动等的主要动力。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煤、铁等矿物,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可再生、较廉价、无污染的特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同学描述中的笔误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分析】太阳活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解答】解:读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该同学的描述中有三处笔误:①“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地壳运动等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地壳运动与地球的内部动力有着密切关系,与太阳辐射无关;②“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不会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③“煤、铁等矿物,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主要有煤炭、石油等,铁矿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故C对,AB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的难度小,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地理问题。
7.下列现象或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
A.温室大棚—太阳活动 B.波浪潮汐—太阳辐射
C.火山喷发—太阳活动 D.风力发电—太阳辐射
【分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损失质量释放大量的能量,其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解答】解:温室大棚能够起到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大棚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温室大棚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A错误。
波浪能量的直接来源是风能,风能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潮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引力,B错误。
火山喷发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地球内部的热运动,主要是岩浆活动,C错误。
风力发电的直接能量来源是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难度小,主要考查能量问题,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
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在1月31日、5月10日、10月11日测得的正午时刻坡面太阳辐射量与坡度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①②③曲线分别表示的时间为(  )
A.1月31日、5月10日、10月11日
B.5月10日、1月31日、10月11日
C.5月10日、10月11日、1月31日
D.10月11日、1月31日、5月10日
【分析】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解答】解:根据材料已知“我国某山地南坡”,我国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为:5月10日、10月11日、1月31日。由图可以看出,③曲线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太阳辐射量较大,可知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③曲线为1月31日;①曲线在坡度较小的地区太阳辐射量较大,可知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①曲线为5月10日;所以②曲线表示的时间为10月11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我国将重点推动实施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计划于2026年发射“羲和二号”卫星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完成9﹣10题。
9.太阳活动频发的年份(  )
A.磁暴现象增多 B.低纬出现极光
C.全球降水减少 D.全球农业倾向欠收
【分析】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答】解:A、太阳活动频发说明太阳活动增强,则磁暴现象增多,故符合题意。
B、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不符合题意。
C、太阳活动影响降水,但不一定减少,有可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D、太阳活动频发的年份全球农业倾向增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10.受太阳活动的影响,“羲和二号”可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
①通讯中断
②极光干扰
③设备失灵
④流星撞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是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入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解答】解:①“羲和二号”与陆地主要依靠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有可能导致通讯中断,故正确。
②极光出现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不干扰“羲和二号”工作,故错误。
③太阳活动影响“羲和二号”的电子元器件,有可能导致设备失灵,故正确。
④流星撞击和太阳活动无关,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如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动植物蓬勃生长 B.水体运动
C.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 D.火山的喷发
【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解答】解:太阳辐射能提供热量,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故A错误。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的活动和变化提供了动力,故BC错误。
火山的喷发与太阳辐射无关,与板块运动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如图),并开启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据此完成12﹣12题。
12.直播时不能观察到的是(  )
A.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
B.黑色天幕上有明亮的星星
C.阳光照射下明亮的天宫船体
D.急速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
【分析】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的集聚,从而形成了各种天文状态的研究对象。人们看到的宇宙物质以各种形式存在着。聚集态者构成星体,弥散状者构成星云,弥漫其间的极其稀薄者则称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所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解答】解:流星现象是高速运行的流星体与大气摩擦产生放光放热的现象,但空间站附近大气非常稀薄,不会形成流星现象,D正确。
地球为蓝色星球,且太空水汽杂质较少,往舱外看,能看到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A错误。
空间站所处位置,大气非常稀薄,散射作用弱,因此天空呈黑色,因此能看到无数明亮的星星,B错误。
白天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船体能够反射太阳光,因此能看到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天体的相关知识,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来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如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13﹣13题。
13.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
【分析】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的影响因素主要根据生活习性、太阳辐射、热量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可知,夏季11:00到13:00可观测非洲冰鼠数量少;根据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夏季气温高,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所以非洲冰鼠可观测数量较少;根据材料“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可知,冬季非洲冰鼠需要通过晒太阳,调节体温,所以在冬季11;00到13:00气温高,太阳辐射多的时候,补充自身所需热量,C正确。
昼夜长短并不是该时间段冰鼠活动相差大的原因,无论冬季、夏季,该时间段都是其白天,A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天敌信息,B错误。
食物数量不影响活动时间,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与非洲冰鼠活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的主要装置,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光伏发电站景观图该地区的发电效高。据此完成14﹣14题。
14.从空间分布看,太阳辐射(  )
A.和纬度呈正相关
B.和地势呈正相关
C.和降水呈正相关
D.和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
【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和日照长短。
【解答】解:与地表各地获得的太阳福射能呈正相关的是海拔,海拔越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大,B正确。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小,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呈负相关,A错误。
降水越多,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会越少,C错误。
太阳辐射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如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15﹣15题。
15.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解答】解:由图可知,阴天大气散射辐射整体更强,一般来说我国阴雨天夏季多于冬季,因此大气散射辐射强度夏季强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
城区有热岛效应,温度高,对流作用强,阴雨天多,大气散射辐射强度城区强于郊区,②错误,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太阳黑子是反映太阳活动的重要指标,它对大气环流、径流量、降水量等都有影响。如图为某地区太阳黑子数与降水距平关系图。读图,完成16﹣16题。
16.太阳黑子与图示地区降水量的关系是(  )
A.1985年以前,降水量变化极值年与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基本对应
B.1968和1979年,降水量变化极值年滞后太阳黑子极值年2~4年
C.1987年以后,降水量极值年相对太阳黑子极值年滞后约1年
D.1960~1990年,太阳黑子高值时期对应降水量正距平年份较多
【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答】解:读图可知,1985年以前,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包括极大值和极小值)与降水量变化极值年基本对应,A正确。
1968年和1979年,降水量变化极值年滞后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约1年,B错误。
1987年以后,降水量极值年相对太阳黑子极值年滞后2~4年,C错误。
1960~1990年,太阳黑子高值时期对应降水量负距平年份较多,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太阳能作为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如图示意海南岛年太阳辐射量分布。据此完成17﹣17题。
17.影响海南岛太阳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A.纬度、海拔 B.洋流、地形 C.纬度、气象 D.洋流、海拔
【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昼长、天气、太阳高度角、海拔等。
【解答】解:由图可知,三亚年太阳辐射量多于海口,说明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太阳能越丰富;同纬度相比,中部年太阳辐射量少于东部,更少于西部沿海,原因是中部为山地,多地形雨,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西部沿海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进而造成太阳能分布差异。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海南岛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8.(2024秋 南安市校级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已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踏上远征木星之旅。2016年8月,“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将进入木星极轨并随即开展为期14个月的探测工作。
材料二:木星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巨大的质量,比其他七颗行星总和的2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16倍。此外,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1)“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指出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可采取的措施。
(2)与地球相比,简述木星对于生物生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分析】(1)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可采取的措施主要从电池面板面积、电池面板朝向等方面分析。
(2)与地球相比,木星对于生物生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要从宇宙环境、太阳光照、气温、水、氧气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依据材料和题目,为保证朱诺号的能源供应,可以增加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同时,不断地调整电池帆的角度,使其始终面对太阳;随时间和季节变化调整朝向和偏角,使太阳光照垂直于电池面。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可知,与地球相比,木星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条件有:稳定的太阳辐射,安全的宇宙环境;不利条件有:距离太阳太远,温度太低,没有液态水;没有氧气等。
故答案为:
(1)①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②采取措施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
(2)有利条件:①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②太阳光照稳定。
不利条件:①距太阳较远,温度较低;②缺少水分;③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
【点评】该题以太阳活动及太阳系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太阳活动、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19.(2024春 仓山区校级期末)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分析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海平面太阳辐射日总量(卡/厘米2 日)
90°N 60°N 40°N 20°N 0°N 20°S 40°S 60°S 90°S 小计
春分 0 453 696 855 910 856 698 457 0 4925
夏至 1093 994 1007 950 802 576 304 48 0 5774
秋分 0 445 685 842 897 844 690 452 0 4855
冬至 0 51 325 615 856 1014 1074 1061 1166 6162
合计 2653 3873 5425 6525 6932 6581 5539 4007 2806
(1)据表归纳,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太阳高度 。
(2)夏至日的北纬90°较冬至日的南纬90°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  73 卡/厘米2 日,简析其原因。
(3)由图可知,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简析其原因。
(4)与我国30°N东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大很多,而气温却低很多,简述其原因。
【分析】(1)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主要从表格信息分析可知。
(2)夏至日的北纬90°较冬至日的南纬90°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的差异及原因主要从日地距离这一角度分析。
(3)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的原因主要从降水、天气晴朗、气候类型等方面分析。
(4)与我国30°N东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大很多,而气温却低很多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大气保温作用、气候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从表中可以看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赤道太阳辐射量最大,两极最小,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夏至日的北纬90°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为1093,冬至日的南纬90°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为1166,夏至日的北纬90°较冬至日的南纬90°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77卡/厘米2 日。原因主要是夏至日时,地球处于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冬至日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此外由于北极和南极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北极为海洋,上空水汽多,云量大,故北极点附近海平面太阳辐射少。
(3)我国东部南方地区被称为回归线上的绿洲,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气候显著,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而同纬度世界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干旱气候,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4)我国30°N西部为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但由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
故答案为:
(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高度
(2)73;日地距离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夏至日时,地球处于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冬至日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此外由于北极和南极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北极上空水汽多,云量大,了是北极点附近海平面太阳辐射少的原因之一。
(3)我国东部南方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而同纬度世界大部分地区发球干旱气候,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4)我国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但由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0.(2024春 仓山区校级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沙漠百万”计划由摩洛哥政府提出,计划发展清洁能源,并在2020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厂。瓦尔扎扎特地处摩洛哥腹地,有“沙漠之门”之称。作为“沙漠百万”计划的一部分,摩洛哥将借助撒哈拉沙漠丰富的日照资源来发展清洁能源。该太阳能发电项目由我国山东电建三公司和西班牙共同承建,将在沙漠中树立起800排、共50万面“太阳镜”它们指向天空并且可以全天移动以追踪太阳。该发电站需从当地的水库抽取大量的水来清洁和冷却镜面。四期项目完全建成后,不仅能使摩洛哥摆脱能源困境,为该国提供近50%的电力供应,使超过100万的家庭将用上清洁能源,还可以把富余的电能出口到欧洲。如图示意瓦尔扎扎特地理位置。
(1)北美洲受太阳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  加拿大 。届时该国人们将可能看到壮观的现象  极光 。
(2)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个部门最不需要加强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预报  C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3)据材料,指出瓦尔扎扎特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分析】(1)极光出现在高强度地区的极夜时期。
(2)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3)影响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技术、市场、土地面积等。
【解答】解:(1)太阳风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两极高空,与高层大气剧烈摩擦,产生极光现象,故其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应是纬度最高的国家,北美洲纬度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
(2)太阳黑子影响地球气候,使全球旱涝灾害频率增加,故气候研究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预报,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故通信部门和航天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预报,A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冶金工业部门主要取决于原材料和动力能源,太阳活动对其影响很小,故冶金工业部门最不需要加强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预报,C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C。
(3)由经纬度信息可知,瓦尔扎扎特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能资源丰富;由图可知,瓦尔扎扎特位于内陆腹地,降水稀少,晴天多;瓦尔扎扎特四周有山地环绕,山地面积广阔,有利于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发电板;由材料“该发电站需从当地的水库抽取大量的水来清洁和冷却镜面”可知,瓦尔扎扎特有水库提供清洁和冷却用水。
故答案为:
(1)加拿大;极光
(2)C
(3)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位于内陆腹地,降水稀少,晴天多;山地面积广阔,有利于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发电板;有水库提供清洁和冷却用水。
【点评】本大题以摩洛哥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厂为材料,设置3个试题,涉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能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1.(2023秋 福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如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新疆正在利用戈壁荒漠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利用基地,将在哈密、吐鲁番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光伏并网电站以及3~5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区。
材料三: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辖区阿拉善盟,地处荒无人烟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海拔约1000米,是戈壁沙漠的一块小绿洲。它距离这里最近的酒泉市直线距离超过200千米。
(1)写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分别分析原因。
(2)读材料二,简析在新疆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价该基地作为卫星发射场的条件。
【分析】(1)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主要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原因主要从地形、海拔、降水、风等方面分析。
(2)新疆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主要从降水、植被、地价等方面分析。
(3)该基地作为卫星发射场的条件主要从地势高、人口稀少、交通便利、大气、风沙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据图可知,等值距为200,甲乙两地都为数值闭合的区域。从等日照线分布上看,甲周边是3600h,往外到3400h,再向外是3200h,从这种趋势上判断甲应高于3600h低于3800h。乙位于2600h﹣2800h的区域中,一般这样的等值线和周围低相同的中间值就小,反之就大,乙其周边的数值是2600h和小的相同,所以中间数值小,乙低于2600h高于2400h。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天气状况等。据图,根据省区轮廓判断可知,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乙位于祁连山脉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抬升作用强,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2)读材料二可知,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因此太阳能丰富;且气候干旱不利于植被生长,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地广人稀,荒漠土地租金低廉,因此有利建设光伏电站。
(3)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三,该基地并不在酒泉,发射基地地处戈壁滩中,是戈壁沙漠的一块小绿洲,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少雨,晴天多,云量小,大气透明度好,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利条件: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干热,温差大,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风力大,风沙多,无霜期短,生存环境较差,被称为“生命禁区”。
故答案为:
(1)3600小时<甲<3800小时;2400小时<乙<2600小时。
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乙位于祁迹山脉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2)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丰富;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荒漠土地租金低廉。
(3)优势:地处戈壁滩中,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安全系数强;气候干燥少雨,晴天多,云量小,大气透明度好,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劣势:冬季严寒,夏季干热,温差大,风沙多,无霜期短,生存环境较差。
【点评】本大题以“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新疆太阳能利用基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太阳能开发条件、卫星发射场的区位条件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