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1 10: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 选择题
1. (2025北京海淀期末)下图所示是1919年5月16日刊载于《神州日报》的漫画《我实拿他不动》,画中一支“巴黎特制”的笔牢牢地捆缚在民气之石上,参加国际会议的代表表示“我实拿他不动”。该漫画反映出(  )
我实拿他不动
A. 中国民族工业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B. 当时政权由不同军阀所控制
C.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发展实业 D. 民众要求北洋政府维护国家主权
2. (2024徐州期末)近代中国某理发店在门外贴有“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的告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保我主权”等口号响彻神州大地。这些告示、口号反映的事件(  )
A. 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B. 促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胜利
C. 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D. 彰显了中共的领导组织能力
3. (2025徐州期末)邓中夏在回忆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时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说明这部分学生领袖(  )
A. 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 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C. 积极筹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D. 已经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4. 下表所示的内容为1921年前后部分知识分子在不同地方所授课程(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地区 学校 教师 所授课程
湖北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李汉俊 唯物史观
陕西 榆林中学 魏野畴等 《共产党宣言》
绥德第四师范学校 杨明轩等 《马克思主义浅说》
贵州 贵阳法政学堂 邱醒群 《资本论》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诉求 B. 思想解放运动的方向开始变化
C. 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传播 D. 宽松的思想文化氛围广受推崇
5. (2024南通海安期末)1921年夏天,一些革命者陆续从全国各地聚集上海。“(6月29日)午后六时,(何)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7月15日,(包惠僧)坐船直赴上海,与董必武、陈潭秋到达时间不相上下”。他们此行的目的是(  )
A. 组织工人罢工 B. 支援护国战争
C. 发动武装起义 D. 参加中共一大
6. (2025北京西城期末)1922年1月,《先驱》的发刊词指出,必须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党的“第一任务”。为此,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年(  )
A.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 通过国共合作决议
C. 筹划国共合作事宜
D. 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7. (2024南通一模)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书》,谴责军阀吴佩孚“破坏约法赋予的集会结社自由权,便不惜血肉横飞惨杀赤手空拳以争自由的劳动者”,认为吴佩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敌人,乃是全国争自由的人民的敌人”。为此,中国共产党(  )
A. 积极声援护法运动
B.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 明确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D. 加快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8. (2024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924年9月,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撰文指出,义和团排外的精神,存在幼稚的缺点,但也是“中国国民革命史上悲壮淋漓可歌可泣的遗产”,并“希望国民党双肩承受这种伟大的遗产”。上述观点有利于(  )
A. 继承义和团运动的反封建精神
B. 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
C.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D. 民主革命纲领正式形成
9. (2024南通海安期末)近代漫画评论家黄茅曾说:“热情的青年漫画家与洋画家都投身到革命军的队伍,随军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参加实际的战斗生活,直接发挥绘画配合作战的效能。他们印刷大量印刷品和画报,《国耻画报》《反帝画报》等都是当时的产物。”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  )
A. 19世纪90年代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30年代
D. 20世纪40年代
二、 非选择题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下表所示:
年份 人物 微言大义
1912年 张謇 “具悉爱国救国之挚,注意提倡国货,振工商而挽权利”“今日救国之策于何著手?舍奖励纺织,其道无由矣”
1918年 李大钊 “他们(任何反动势力)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地飞落在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 陈独秀等 “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1924年 孙中山 “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选取材料中的三个人物,结合他们的“微言大义”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D 解析:据材料“‘巴黎特制’的笔牢牢地捆缚在民气之石上”“我实拿他不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巴黎和会期间,列强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在民众的要求(维护国家主权)下,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中国民族工业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当时政权由不同军阀所控制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当时的政府为北洋政府,而非南京临时政府,排除C项。
2. C 解析:据材料“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保我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排除A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非胜利,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且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3. B 解析:材料“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说明这些学生领袖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故选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断这部分学生领袖是否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学生领袖积极筹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C项;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排除D项。
4. C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湖北、陕西、贵州等地的学校,有教师讲授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浅说》《资本论》等,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得到了传播,故选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诉求”的结论,排除A项;“开始”说法错误,且材料未涉及思想解放运动方向,排除B项;当时在北洋军阀统治下,实行专制统治和文化禁锢,打压进步思想和革命活动,思想文化氛围总体较为压抑,“宽松”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5. 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夏天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和举行时期,何叔衡、毛泽东、包惠僧、董必武、陈潭秋等人都是中共一大的重要参与者,他们聚集在上海,就是为了参加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任何与工人罢工或武装起义相关的信息,排除A、C两项;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1916年,排除B项。
6. A 解析:据材料“1922年1月”“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当作第一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A项;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排除B项;在1922—1923年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筹划国共合作,排除C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排除D项。
7. 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这次罢工使长达两千多里的京汉铁路瘫痪,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但因为军阀的镇压而失败,为了反抗军阀,中国共产党加快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项正确;护法运动发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排除B项;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8. B 解析:据材料“希望国民党双肩承受这种伟大的遗产”可知,蔡和森希望国民党继承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发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材料中的观点有利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故选B项;义和团运动主要反对外来侵略,是反帝爱国运动,并非反封建运动,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于1924年1月,排除C项;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
9. B 解析:据材料“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参加实际的战斗生活,直接发挥绘画配合作战的效能”可知,革命军的行军路线是从南到北;《国耻画报》和《反帝画报》反映的革命目标是反帝反封建。由此可见,材料描述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信息,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B项正确。
10. 示例一:
人物: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
北洋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高举社会主义旗帜,要求推翻一切反动势力,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号召人民反对北洋政府,捍卫国家主权。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24年,孙中山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明确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掀起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次高潮。
北洋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示例二:
人物:张謇、陈独秀、孙中山。
北洋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极力振兴国家主权,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面临西方国家的经济入侵,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践行实业救国思想,提倡国货,以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要求维护国家主权。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1924年,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并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北洋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都要求反对帝国主义,振兴国家主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